黄冈市武穴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3

选择区域:>>

200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万众一心,奋力拼搏,努力克服非典疫情和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经济效益和质量不断提高,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局良好。

一、综          合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03年,全市生产总值(GDP)达54.0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8%,增幅高于黄冈市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从三次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9.65亿元,比上年增长4.7%;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6.08亿元,增长8.7%;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8.29亿元,增长8.0%。第一、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7.87:48.27:33.86。人均GDP(按常住人口计算)达到8062元(折合974美元)。市场价格水平出现回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2.6,比上年上涨2.6%。其中:食品价格上涨4.1%,衣着价格上涨3.0%,居住价格上涨4.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1.3%;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102.2,比上年上涨2.2%。就业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全市从业人员达34.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4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14.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4万人。由于私营企业的增多,城镇单位在岗职工3.86万人,增加0.35万人。多渠道扩大就业,全年通过多种途径使0.21万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5%。

一年来,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得到巩固,农民负担大幅度减轻,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民营化程度逐渐提高,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开放引进力度继续加大,招商引资成果显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也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不快,农业产业化程度偏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镇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加大,部分群众生活仍然比较困难等。

二、农        业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全年共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8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7%。其中农业(种植业)实现8.04亿元,比上年下降2.1%,林业实现0.11亿元,下降29.7%,牧业实现2.2亿元,增长9.7%,渔业实现1.83亿元,增长12.7%。

受种植面积调整和自然灾害的双重影响,粮食、油料减产。全年粮食总产量为26.7万吨,比上年下降10.7%,油料总产为4.09万吨,下降0.2%。棉花种植面积比上年增长45.7%,总产量达0.62万吨,增长17%。经济类作物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蔬菜总产23.8万吨,增长10.3%,山药总产1.08万吨,增长9.5%,生姜总产981吨,增长43.2%,柑橘总产1.59万吨,增长5.1%。畜牧、渔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肉类总产量达3.89万吨,比上年增长30.5%,再创历史新高。水产品产量达3.47万吨,增长2.2%,平了历史最高年份1999年的水平。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基础设施不断增强,农业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到2003年末,全市有效灌溉面积24.18千公顷(折合36.3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76.7%,比上年净增1.03千公顷;机电排灌面积15.31千公顷(折合23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8.6%;旱涝保收面积18.03千公顷(折合27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57.2%,比上年净增0.75千公顷;全市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4.8万吨,比上年增长12.1%;农林牧渔水利业用电总量为1699万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3.9%,其中排灌用电1258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7.6%。规模种养健康发展,种植、养殖大户迅速增多。2003年,全市蔬菜种植大户1007个,比上年净增129个,生猪养殖大户增至1057个,比上年净增799个,家禽、牛、羊养殖大户依次为188个、15个和31个,分别比上年净增73个、9个和8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2003年全市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23.1亿元,比上年增长8.8%,比GDP总量增速快1个百分点。其中,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过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3.59亿元,增长9.0%,工业产品销售继续保持良好的状态,产品销售率达95.39%。随着改革、改制的不断深入,工业经济运行质效有所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27.27%。全年亏损企业户数同比减少了8户,亏损面降至7.1%,比上年下降了11.1%。高新技术产业稳步发展。到2003年底,全市列入统计的高新技术企业14个,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9.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35.1%。

建筑业生产和效益持续增长。全市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2%。全市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施工企业16家,实现增加值0.72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当年实现利润612万元,比上年增长94.9%,实现税金总额1770万元,占全市税收收入的8.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达10.02亿元,比上年增长7.1%,增速比上年快5个百分点。其中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为1.49亿元,比上年增长4.4%,一些大项目如第三期移民建镇、县乡公路改造和武穴华新水泥生产线等进展顺利。技术改造投资总额为2.51亿元,与上年相比有了大幅增长,增幅达48.0%,为我市企业的发展增添了强有力的后劲。尤其是广济药业、祥云化工等骨干企业在提高产品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上投入了大量的技术改造资金,提升了产品的技术含量,扩大了企业的规模。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共实现增加值3.0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0%。全市公路通车里程838.3公里,境内铁路总长36.53公里,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59公里,码头长度2110米。2003年末全市拥有民用汽车2151辆,其中载货汽车884辆,载重量3864吨,载客汽车1267辆,载客量1.37万客位,拥有机动运输船73艘,净载重量0.91万吨,拥有驳船25艘,净载重量2.06万吨。2003年,全市公路、水运客运总量981万人,比上年增长1.8%,其中公路915万人,比上年增长2.7%,水运66万人,比上年下降9.6%;旅客周转量32830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2.3%,其中公路32110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2.8%,水运721万人公里,比上年下降16.7%。全市公路、水运货运量708万吨,比上年下降3.4%,其中公路560万吨,下降4.8%,水运148万吨,增长2.1%;货物周转量105320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7%,其中公路52109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8%,水运53211万吨公里,增长1.7%;港口旅客吞吐量19.65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8%;港口货物吞吐量405.7万吨,增长2.1%;铁路旅客发送量20.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7%,铁路旅客到达量22.5万人次,增长5.6%,铁路货物发送量11.9万吨,增长6.3%,铁路货物到达量15.0万吨,增长6.4%。邮电通信业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13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其中邮政业务总量0.23亿元,增长5.7%,电信业务总量0.9亿元,增长18.4%。全市年末固定电话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3.01万户,比上年增长16.2%,每百人电话拥有量17.8部,比上年增加2.5部。固定电话和小灵通用户数增长较快,年末总户数为8.26万户,比上年增长11.2%,其中城市固定电话和小灵通用户达4.3万户,增长4.3%,农村固定电话和小灵通用户达3.96万户,增长15.5%;移动电话用户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用户数为4.75万户,增长33.8%,每万人拥有移动电话650部,比上年增加157户。英特网入网用户数为9978户,比上年增长81.4%。年末全市局用交换机容量8.61万门,增长8.61%,通信条件进一步改善。受“非典”疫情的影响,2003年共接待游客20万人次,比上年下降33.3%,但旅游收入仍然达0.4亿元,与上年持平。

六、内  外  贸  易

国内贸易市场仍保持较快增长态势。2003年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20.59亿元,比上年增长9.4%。其中城区消费品零售总额10.92亿元,增长9.9%,城区以外的零售额9.67亿元,增长9.0%。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7.96亿元,增长9.65%,餐饮业零售额2.2亿元,增长11.1%,其他行业零售额0.43亿元,下降4.4%。经济外向度不断提高。全年完成外贸出口1744万美元(海关口径),比上年增长16.3%,外贸出口占GDP比重达到2.67%,比上年提高了0.21个百分点。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全年共完成招商引资额3.5亿元,比上年增长15.51%,利用外资57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9.7%。

七、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入增长平稳,财政收支基本平衡。2003年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3.1亿元,比上年增收607万元,增长2.0%,其中市级一般预算收入1.68亿元,比上年下降1.8%,税收收入1.98亿元,比上年增长1.67%,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5.77%,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63.58%。全年财政支出3.7亿元,增长2.6%,其中行政管理费支出0.36亿元,比上年增长6.96%,教育事业费支出0.79亿元,增长0.42%。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继续高速增长。截止2003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28.8亿元,比上年末净增5.1亿元,增长21.5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3.6亿元,净增4.2亿元,增长21.37%。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20.6亿元,比上年末净增0.8亿元,增长4.0%,其中短期贷款16.7亿元,增长1.6%,在短期贷款中,工业和农业贷款增长较快,商业贷款有所下降,工业贷款3.6亿元,农业贷款2.6亿元,分别比上年末增长5.8%和12.3%,商业贷款8.1亿元,下降2.6%。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2003年,全市有各类学校353所,在校学生15.23万人,每万人拥有学校4.85所,拥有在校学生2101人。其中,电大分校1所,在校学生0.12万人;中等职业学校2所,在校学生0.26万人;完全中学1所(私立武穴市百汇学校),普通高中4所,在校学生1.33万人;普通初中39所,在校学生4.72万人;职业初中4所,在校学生0.07万人;小学270所,在校学生8.21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117人;幼儿园32所,在园(班)幼儿0.63万人。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达99.87%,比上年提高了0.03个百分点;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97.91%,比上年提高了1.99个百分点。随着教育投入的加大,全市教育条件得到有效改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所提高。全市基础教育学校和幼儿园校舍建筑面积98.4万平方米,基础教育学校和幼儿园图书藏书量169.8万册,拥有教学计算机3016台;普通中学专任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的812人,占普通中学专任教师总数的24.8%,小学专任教师大专及以上学历的1510人,占小学专任教师总数的45.1%全市从事科技活动人员共有0.55万人,科技三项费用支出360万元,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1.1%。国家安排科技攻关计划项目3个。全年专利申请15件,授权专利3件。签订技术合同5100件,成交金额0.22亿元。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全年演出150场,文化馆站13个,图书馆和博物馆各1个,馆藏图书10.50万册,电影院全面改造工程进展顺利。文艺团体发展迅速,广济诗社、龙潭京剧社、书法家协会和民间文艺家协会茁壮成长,文艺园中百花齐放,《大江》、《大众故事》、《广济诗词》、《武穴书坛》和《武穴作家》等文艺刊物繁花似锦。广播电视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全市建有调频广播电台1座,平均每日播音时间七小时十分钟。建有电视台一座,平均每周播出时间三十小时五十五分钟,建有有线电视台一座,33个频道(其中10个加密频道),保证了对34套电视节目的全天候转播。截至2003年末,全市已有260个中心村实现光纤联网,有301个村通有线电视,基本实现有线电视“村村通”。城乡有线广播电视用户达6.9万户,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为95%,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100%。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全市拥有医疗卫生机构110个,其中市级综合性医院3个,中医院1个,乡镇卫生院(站)14个,专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村卫生室89个。医疗卫生机构现有技术人员1979人,占医疗机构总人员的83.0%。其中执业医师(含助理医师)851人,占技术人员总数的43%,注册护士占21.8%,药剂人员占12.1%。全年诊疗病人76.69万人次。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全市进行健康检查人数达18.6万人次。体育事业和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城区居民的健身环境不断改善,健身项目不断增加,全民健身运动普及程度和体育竞技水平不断提高。全市体育运动场地455个,比上年增加2个。全年举办县级以上运动会22次,参加运动会的运动员达4.8万人,参加地级以上比赛获奖187人,是上年的3.6倍,其中省级以上比赛获奖24人。在校学生体育达标人数10.4万人,在校学生达标率为94.0%。

十、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整体功能日益增强,城乡居民生存环境有所改善。2003年末,建城区面积达到24.26平方公里。道路总长达229公里,道路面积达458.5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为22.7平方米,路网密度为2.35公里/平方公里;自来水日综合生产能力达10.2万立方米,自来水供水管道总长183.8公里,年供水量1816万立方米,自来水普及率97.18%。液化气储气能力为510万立方米,供气总量7220万立方米,用气户数5.3万户,燃气普及率92.57%。现有公共汽车102辆,每万人拥有公交车(标台)3.61辆。现有出租车267辆,居民出行十分便利。城区园林绿地面积480公顷,建成区绿地率达到17.31%;城区公共绿地面积210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4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面积634公顷,绿化覆盖率23.12%;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处理率达94.87%,生活污水处理率56.95%;粪便处理率和水冲公厕比率均已达到100%。各生产企业的环保意识进一步增强,“三废”治理力度大幅度提高,2003年环保污染治理投资总额达2850万元。全年工业废水排放量2104万吨,其中达标排放量1225万吨,废水排放达标率58.2%。工业固体废物生产量45.4万吨,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41.7万吨,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1.8%。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市继续保持较低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年末全市总人口730451人,比上年末净增加390人。人口出生率7.79‰,比全省平均水平低0.47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3.87‰,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1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3.92‰,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6个千分点。在年末总人口中,男性386150人,占总人口的52.86%,女性344301人,占总人口的47.14%,男女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0:112,与上年度比,男性比例有所上升,女性比例有所下降,性别比差距略有增大。城乡居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2003年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7974元,其中在岗职工平均工资8166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9%和13.2%。农民人均纯收入2533元,比上年增加69元,增长2.8%。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生活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4.8%,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年末城乡居民人均储蓄3231元,比上年增加566元,增长21.2%。社会保障体系正在加快建设。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92万人,其中离退休人员0.57万人。全市参加失业保险人数达2.42万人。全市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3.19万人,比上年增长21.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全面实施。社会福利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市社会福利院45个,福利院床位达到1690张。福利企业9个,福利企业职工139人。拥有社区服务设施35个。全市享受社会救济人数为2.4万人,比上年增长14.8%。全年福利彩票销售额达340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和直接接受社会捐赠的资金达4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