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

选择区域:>>>

2005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总揽,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各项重大决策,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干攻坚抓突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保持了良好态势,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面或超额完成了2005年及“十五”计划各项目标任务,为2006年及“十一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经济总量不断扩张。据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GDP)跨上百亿元台阶,达到110.17亿元,比上年增长12.7%,是“十五”以来经济发展最快的一年。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92亿元,增长5.50%,第二产业增加值42.72亿元,增长15.72%,第三产业增加值40.53亿元,增长14.78%;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5.6:38.5:35.9调整为24.4:38.8:36.8。人均生产总值为4915元,比上年增加551元,增长12.2%。“十五”时期,全市生产总值达到427亿元,比“九五”时期净增加160亿元,五年平均增长11%,比“九五”时期平均增速高出1.3个百分点。产业结构由“九五”末29.6:34.2:36.2调整为24.4:38.8:36.8,由“三、二、一”的结构变为“二、三、一”。五年中第一产业下降5.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4.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0.6个百分点,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初步形成。

价格总水平在平稳中略有上涨。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水平比上年上涨1.8%,其中:服务项目价格指数比上年上涨3.3%,消费品价格指数上涨1.5%。“十五”时期各年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别是2001年为103.4%,2002年为98.7%,2003年为102.0%,2004年为103.6%,2005年为101.8%,五年平均为102.1%。物价平稳为社会稳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就业渠道不断拓宽。全市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3735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424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财政收入增长加快。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2.07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29.3%;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10亿元,同口径增长18.6%。其中增值税10911万元,增长13.2%;营业税11573万元,增长9.5%;企业所得税2863万元,增长1.4倍;个人所得税1034万元,增长86.6%。全年财政支出达到20.67亿元,增长14.8%,其中社会保障补助支出7261万元,比上年下降34.9%。

二、农业

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全市完成农业总产值46.55亿元,比上年增长6.6%。完成农业增加值26.92亿元,比上年增长5.5%,“十五”期间增加15.33亿元,五年平均增长6.07%。

全市粮食播种面积477.73万亩,比上年增加5.14万亩,增长1.1%;蔬菜种植面积达48.94万亩,比上年增加3.98万亩,增长8.85%;果园面积达121.85万亩,比上年减少2万亩;油料种植面积66.62万亩,比上年减少1.4万亩。

全年粮食产量达到87.53万吨,比上年增加2.84万吨,增长3.35%;果品产量达到41.13万吨,比上年增加11万吨,增长35.47%;蔬菜产量和油料产量分别为68.89万吨和5.66万吨,分别比上年增加8.65万吨和0.47万吨,分别增长14.36%和9.06%。

当年完成造林58.43万亩,其中退耕造林31.31万亩,种草15.04万亩,实有育苗面积2.98万亩。年末有梯条田511.42万亩,本年新增梯条田12.27万亩。全年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2.69万亩。

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完成6.72万吨,比上年增加0.55万吨,增长8.91%;大牲畜存栏达63.17万头,比上年增长4.93%,其中牛存栏为46.81万头,比上年增长7.68%,牛出栏23.05万头,增长11.08%。猪存栏和出栏分别为41.66万头和51.38万头;羊存栏和出栏分别达到24.88万只和16.67万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发展。2005年全市共完成工业增加值36.24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十五”时期年均增长18%,比“九五”平均增速提高4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1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6.8%,五年平均增长25%。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原煤完成1700万吨,比上年增长9.33%;发电量完成84亿千瓦时,比上年下降10.4%;水泥完成135万吨,比上年增长46%;机制纸完成1.4万吨,比上年增长88.5%;面粉完成8550吨,比上年增长90%。“十五”与“九五”相比,原煤产量增加3534万吨,增长120.9%,发电量增加289.93亿千瓦时,增长50.6倍。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3.51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实现利税8.70亿元,比上年增长3.9%;实现利润3.25亿元,比上年下降9.9%。其中煤电产业实现利润31430万元,比上年下降12.15%;实现利税79676万元,比上年增长2.11%。煤电实现利润、利税分别占规模以上利润、利税的97.76%和91.53%。

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6.49亿元,比上年增长23.2%。其中四级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利润1909万元,上缴税金4027万元,完成施工房屋面积167.55万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125.51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全市共在建50万元以上各类建设项目666个,其中亿元项目25个。全市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8.55亿元,比上年增长33.3%。其中城镇投资44.85亿元,增长36%。在全市重点工程中,华庄二级公路完成10000万元,泾崇公路完成8450万元,G312线嵋岘段工程完成8200万元,华亭县华煤维简完成7634万元,华砚矿改扩建工程完成20000万元,华亭电厂完成21000万元,崇信新安煤矿完成12160万元。“十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3亿元,是“九五”期间完成投资的1.44倍,投资总量比“八五”、“九五”十年期间还要多。

城市和小城镇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全市城市建设继“一线三点”、“六纵九横”工程后又实施了“两园一路八配套”重点工程,城市和小城镇建设完成投资11.1亿元。其中中心城市和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完成4.99亿元,十八个重点小城镇完成1.44亿元,城市道路工程完成1.99亿元,新建拓建道路8条27.9公里,整修道路44条,新增绿地面积5.8万平方米,新增供热面积70万平方米,新增公共设施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

五、国内外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步发展。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0.24亿元,增长11.2%,其中市的零售额为10.42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县的零售额12.05亿元,增长12.0%;县以下零售额17.77亿元,增长9.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为34.55亿元,比上年增长9.8%;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为4.29亿元,比上年增长19.7%;其他行业零售额为1.39亿元,比上年增长24.3%。“十五”期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66亿元,年均增长为10.6%。

对外贸易大幅增长。全年出口总额为452.3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7.2%。外贸销售完成18843万元,较上年增长14%。“十五”期间全市出口总额为1438万美元。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完成增加值10.95亿元,同比增长17.81%。全年完成客运量73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67%,客运周转量58017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8.82%;货运量1812万吨,比上年增长4.26%,货运周转量123922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5.39%。“十五”期间完成客运周转量266567万人公里,年均增长2.92%;完成货运周转量502849万吨公里,年均增长14.29%。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完成2.45亿元,比上年增长12.90%。城乡电话用户达20.95万户,其中住宅用户9.56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12.82部/百人,计算机互联网用户1.36万户。“十五”期间,全市邮电业务总量完成10.19亿元,年均增长14.04%。

旅游收入增长较快。全市共接待旅游者116万人,比上年增长12.5%,其中接待境外游客2001人;旅游综合收入达3.12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其中旅游境外收入423万元,比上年增长17.5%。“十五”期间接待各类旅游者436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8亿元,分别比“九五”期间增长了1.8倍和3.1倍。其中累计接待境外旅游者7839人次,实现经济收入1674万元。

七、金融和保险

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扩大。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16.43亿元,增长11.8%。其中企业存款余额为18.36亿元,比上年下降0.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7.19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24.86亿元,比上年增长3.7%。其中短期贷款59.47亿元,比上年增长12.0%,中长期贷款25.45亿元,比上年下降0.3%。

保险业发展加快。全年保费收入1.81亿元,比上年增长5.8%,其中寿险保费收入1.36亿元,增长7.1%;财产险保费收入4516万元,增长3.6%。全年赔付额8735万元,比上年多赔付186万元,增长2.2%,其中寿险赔付额6100万元,增长18.9%;财产险赔付额2635万元。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年共争取省级科技项目10项,资金54万元。安排市列科技项目31项,资金172万元。实施科技开发项目87个,总投资7330万元。本年度共评出科学进步奖97项。获奖成果涵盖我市的工业企业、环境保护、地震、城建、农牧业、林果业、水利、医药卫生等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教育事业稳步推进。本年度全市参加高考考生14744人,比去年增加2615人,上线总人数达10663人,比去年增加606人,上线率为74.6%。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1930所。其中幼儿园141所,小学1601所,独立初中11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8所,完全中学30所,高级中学10所,职业中学10所,中等专业学校4所,特教学校2所,专科学校1所。各类学校在校学生达到49.57万人,其中在幼儿园3.45万人,小学27.81万人,中学16.68万人,中等专业学校6912人,职业中学7606人,高等医学专科学校1277人。小学、初中阶段学生入学率分别达到99.76%、97.52%,毕业率分别达到98.62%、98.45%,15、17岁义务教育完成率分别达到98.92%、97.73%。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广播电视和体育等各项事业取得新成就。全市共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8个,公共图书馆7个,博物馆8个。县级广播电视电台7座,有线广播电视传输干线网络总长1687.5公里,广播电视卫星收转站2011座,比上年增加115座。广播综合覆盖率达97.45%,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1.78%。有线电视用户达6.07万户,较上年增加0.21万户,增长3.58%。发行《平凉日报》425.60万份。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全市年末共有卫生机构164个,实有病床数5008个,卫生技术人员4882人,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132人,其中医院和卫生院有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777人。全市有妇幼保健医院8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8个。医疗机构病床使用率为47.75%。

体育事业健康、蓬勃发展。全市运动员参加省级各项各类竞赛,共获金牌10枚,银牌12枚,铜牌15枚。平凉籍运动员参加国际、全国各项各类比赛,共获金牌6枚,银牌8枚,铜牌12枚。“十五”期间,全市参加省级各项各类比赛共获金牌40枚,银牌35枚,铜牌49枚。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总人口为224.17万人,人口自增率为5.54‰。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134元,比上年增长10.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820元,比上年增长6.12%;全市在岗职工人均年平均工资达16057元,比上年增长18.7%。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市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86456人,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数7534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3146人,其中企业离退休人员17917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77900人。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失业人员失业保障金发放率均达到100%。全市共有49014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比上年增加4644人。

全市福利院有床位82张,收养82人;建立城镇社区服务中心1个。全年接受社会捐赠196.3万元。

十一、环境保护

全市六项主要污染物均控制在目标值之内,总控制率达到100%。大气环境总悬浮颗粒物年日均值为每标立方米0.229毫克,二氧化硫年日均值为每标立方米0.008毫克,二氧化氮年日均值为每立方米0.009毫克;泾河平凉段水质达标率为66.7%,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城区环境噪声和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分别为54.8分贝和69.1分贝。全市环保投资达到2.29亿元,其中工业污染治理6004万元,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11800万元,生态示范区建设6481万元,环保能力建设606万元,投资指数达2%。

注: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总值指标均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人口资料为2005年抽样调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