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0

选择区域:>>>

2000年是实施“九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实施党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起步年,全区各族人民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全区提出的“西部大开发,平凉怎么干”的总体思路,上下齐心协力,克服和抵御了诸多困难和自然灾害,以财政增长、企业增效、城乡居民增收为中心,以增加投资、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为新的增长点,突出重点,顺利完成了“九五”计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综合

国民经济总体运行良好,各项发展目标基本实现。初步统计,2000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1.0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10亿元,同比下降O.43%;第二产业增加值20.90亿元,增长10.9l%;第三产业增加值22.08亿元,增长12.3%。

与“八五”末相比,国内生产总值“九五”期间增加26.3亿元,平均每年递增9.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净增4.6亿元,平均每年递增7.41%;第二产业增加值净增12.7亿元,平均每年递增14.O%;第三产业增加值增加9.O亿元,平均每年递增8.36%。产业结构由“八五”末的38.94:23.48:37.58调整为29.63:34.22:36.15,产业结构渐趋于合理。

劳动就业工作继续受到广泛关注。年末全区从业人员10.9万人,在岗职工总数10.6万人;个体、私营从业人员达4.27万人。全年有0.68万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重新就业,再就业率达54.5%;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市场有效需求仍然不足,经济结构依然呈低层次模式,农业结构调整缓慢,财政继续困难,非公有制经济规模小、比重低,就业和再就业压力仍然较大。

二、农业

农村经济继续全面发展。面对严重的自然灾害,全区各级党委、政府将抗旱保粮、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村经济工作的重点,大力发展多种经营,紧紧依靠科技,加大对农业的投人,靠科技优化产业结构,把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使农业生产得到稳定发展。

林业生产发展良好,退耕还林工作进展顺利,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44.33万亩,幼林抚育面积22.75万亩,封山育林面积41.70万亩,退耕还林面积9.29万亩。

畜牧业得到有效发展。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达44.8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7.22%,拥有大中型拖拉机616台,小型拖拉机10936台,农用载重汽车764台,联合收割机44台;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5.25万吨,比上年下降4.37%,塑料薄膜覆盖面积110.56万亩,比上年下降6.38%;农村用电量(生产生活)达11176.52万千瓦时,增长14.22%。

年末全区耕地面积593.2万亩,比上年下降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中有升,经济效益继续好转。辖区内329个国有及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37亿元,其中国有企业3.37亿元,集体企业1.96亿元,其他各种类型1.04亿元;全年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72亿元,重工业完成增加值4.65亿元。限额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达84.32%,企业亏损面为13.98%,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升有降。

建筑业持续发展。2000年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53亿元,实现增加值1.04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7423元/人,比上年增长2.4%;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2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52.26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仍保持较大规模。200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29.88亿元,比上年下降0.63%,其中基本建设完成21.93亿元,比上年下降4.07%;更新改造投资完成2.54亿元,比上年增长20.38%,房地产开发投资O.87亿元,其他投资完成4.5亿元。“九五”期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是建国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时期,共完成112.14亿元,比“八五”期间净增89.24亿元,年平均递增29.4%,占建国以来投资额的76.7%。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邮政、电讯保持了较快增长。2000年全区共完成客运量896.56万人(次),旅客周转量41732.71万人公里,完成货运量1339.53万吨,货物周转量72572.68万吨公里。

全区共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27亿元,比上年增长23.3%。全区邮政、电讯技术层次进一步提高,城市电话用户达6.12万户,乡村电话用户达2.16万户,分别比上年增长38.15%和1.14倍;无线寻呼用户期末户数2.0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期末户数1.83万户,分别增长22.35%和98.91%。

六、商贸和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依然趋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27亿元,比上年增长10.27%。分城乡看,城市的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85亿元,比上年下降2.81%;县及县以下为19.42亿元,增长14.10%。在总计中,批发零售为14.95亿元,增长23.92%;餐饮业为2.37亿元,增长3.35%;其他为6.94亿元。集贸市场活跃,城乡贸易成交额达lO.30亿元。

市场物价继续低位运行。据平凉市城乡物价调查,居民消费品价格总指数为96%,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95.9%,农产品成交价格指数为88.9%。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

2000年,全区共完成外贸销售总值8140.35万元,比上年增长2.02%。

旅游业得到发展,全年区内共接待各类游客47.6万人,比上年增长25.26%,其中境外游客1060人,增长17.78%。旅游产业创造的各种收入达1.45亿元。

八、财政、金融、保险

2000年财政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全年共完成财政收入4.26亿元,比上年增长7.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33亿元,增长8.5%;全区财政支出8.17亿元,比上年增长23%。

金融机构运行情况良好。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60.5亿元,比上年增长2.11%;各项贷款余额为63.O亿元,比上年增长12.6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36.28亿元,比上年增长8.55%。

保险事业持续发展。全年保费收入达8015万元,比上年增长6.7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888万元。增长4.54%,人身险保费收入5127万元,增长20.72%;财产险赔款支出1873万元,增长44.47%,人身险赔款支出409万元,降低77.05%。

九、科技、教育、文化和体育事业

科技事业继续发展。2000年全区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54万人,比上年增长2.42%,其中高级技术人员418人,比上年增长2.96%;中级技术人员6844人,增长6.95%。全区共安排各类科技项目71项,投入科技经费66万元,全年共完成鉴定验收科技成果28项,其中国内先进4项,省内领先2项,省内先进18项,经评定34项获地区科技进步奖,5项获地区科技成果推广奖,其中1项获省科技进步奖。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2000年全区共有3548人和2775人被大专以上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录取;有14097人参加各类自学考试,有487人和42人分别取得本、专科和中专段毕业证书。全区共有各类普通、职业中学161所,在校学生10.61万人;小学学校2161所,在校学生27.10万人;幼儿园102所,在园儿童4.35万人;全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32%。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2000年末全区共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8个,图书馆7个,文化(群艺)馆8个,电影放映机构219个。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区内有广播电台(站)7座,卫星地面收转站332个,差转台50个,广播人口覆盖率达96%,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4%。其中乡村级有线电视站146个,小调频广播478个。

卫生事业继续加强。年末区内有各类医疗机构189个,病床数4196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4448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区内全民健身运动成绩斐然,活动次数3206次,参加人数达74万人。2000年在全省第十届运动会上,我区代表团共参加6个项目的比赛,获总分343分,位列全省第10位,获得金牌2枚、银牌1枚、铜牌7枚,女子篮球队和10名运动员分别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

十、人民生活与环境保护

“九五”期间,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2000年全区在岗职工工资总额7.10亿元,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6781元,比上年增长15.07%。200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400元,比上年增长3.9%,比“八五”末净增加1597元,“九五”期间平均每年增长9.44%。农民人均纯收入1359元,与上年相比下降2.9%,但与“八五”末相比,净增453元,平均每年递增8.47%。

环境保护工作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烟尘和工业粉尘、二氧化硫、化学耗氧量、石油类、挥发酸、重金属、工业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物排放量实现了总量控制目标,“三废”利用产值达362.3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2.9%;工业固态综合利用率51.6%,下降8.4个百分点;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26.1%,下降27.4个百分点。区内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7.4万公顷。环保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注:国内生产总值、各行业增加值均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