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

选择区域:>>>

张家界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建设世界旅游精品总目标,沉着应对金融危机、甲型H1N1流感和特大旱灾的巨大冲击,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奋力抢抓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的重大机遇,创新强基,乘势而上,强力推进“三年有改观,五年大变样”进程,全市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全面实现了“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预期目标。

  一、综合

  2009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二百亿元大关,达到203.1亿元,比上年增长13.7%,连续7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增速比全省和去年同期分别快0.1和0.5个百分点,创建市以来第二新高,与湘潭、怀化两市并列全省第七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89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47.06亿元,增长17.7%;第三产业增加值129.15亿元,增长13.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 .0%、29 .4%、65.6%,三次产业的比重由上年的14.6:23.5:61.9调整为13.2:23.2:63.6。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 13517元,增长 12.9%。

  永定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85.26亿元,比上年增长13.5%;武陵源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9.72亿元,增长13.5%;慈利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66.72亿元,增长13.9%;桑植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2.90亿元,增长13.7%。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小幅上涨,仅1.70%;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30%;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0.02%,涨幅分别较上年缩小6.16、7.44、8.44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0.74%、降幅达3.89个百分点。

  全市32项省定为民办实事任务全面完成。就业再就业力度加大,新增城镇就业0.79万人,安排下岗职工再就业0.42万人,实现了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6%。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差、底子薄、后发地区的基本市情还没有根本改变,上行的压力依然大;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建设与国际休闲渡假旅游目的地的水准相距甚远,不能适应产业发展对物质技术支撑平台的要求;产业结构矛盾和城乡差距的矛盾还十分突出,与加快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4.70亿元,较上年增长6.5%。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6.89亿元,较上年增长5.6%。其中农业增加值15.59亿元,增长5.8%;林业增加值3.57亿元,增长5.1%;牧业增加值5.89亿元,增长5.2%;渔业增加值0.44亿元,增长10%。

  全市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20.25万公顷,增长8.2%。其中粮食、棉 花、油料和蔬菜种植面积分别增长19.1%、21.4%、11.3%、12.4%,甘蔗种植面积减少25.0%。因特大旱灾的影响,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37.16千公顷。其中:成灾78.19千公顷,绝收33.70千公顷。

  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641家,其中国家及省级龙头企业1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组织)177个,成员5.21万人;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87.3万千瓦,农村用电量达12607万千瓦时。全年开工建设各类水利工程1万处,解决了10.25万人的饮水困难及不安全饮水问题。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0.06万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02万公顷。年末水电总装机容量达79.7万千瓦。全年植树造林2784.3公顷,14.84平方公里水土流失地区受到封育保护。新建通乡水泥路 116.54公里,通村水泥路687.2公里,农村沼气池1.05万个。新建或改造乡镇卫生院21所,乡镇敬老院27个。全年投入专项扶贫资金0.4亿元,年末农村贫困人口由上年的9.75万人下降到9.02万人,35个新农村示范村创建工作正在积极开展。农村外出务工人员38.53万人,实现劳务总收入20亿元。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37.45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24亿元,增长19.1%;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7.21亿元,增长17.6%。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6.87亿元,增长9.2%;集体企业增加值1.03亿元,增长4.6%,股份制企业增加值17.90亿元,增长21.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1.69亿元,增长26.1%。按轻重业分,轻工业增加值10.92亿元,增长16.5%;重工业增加值19.32亿元,增长20.5%。十大行业规模工业增加值依次为:煤碳开采和洗选业1.36亿元,下降3.84%;非金属矿采选业1.11亿元,增长25.4%;有色金属矿采选业3.90亿元,增长38.1%;农副食品加工业3.12亿元,增长8.2%;食品制造业1.19亿元,增长32.8%;饮料制造业1.43亿元,增长8.2%;非金属矿物制造业2.91亿元,增长10.3%;通用设备制造业0.29亿元,下降45.2%;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1.39亿元,增长19.3%;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6.74亿元,增长15.9%。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72.72亿元,出口交货值3.78亿元,增长84.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98.38%,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全市城镇500万元以上项目中38个项目新开工建设。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60.73亿元,实现利润1.29亿元,比上年增长86.9%;实现利税3.25亿元,增长34.7%。亏损企业亏损额0.32亿元,下降35.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09.23,比上年提高7.6个百分点。

  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9.61亿元,同比增长13.1%,占全市生产总值的4.7%。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95.9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01.0%;房屋建筑竣工面积59.50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06.2%。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2.39亿元,比上年增长51.9%。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73.16亿元,农村投资14.11亿元,分别增长40.3%和25.2%;跨区项目投资7.36亿元,增长384.5%。全市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1.54亿元,增长93.1%;第二产业投资17.92亿元,增长2.2%,其中工业投资17.88亿元,增长7.6%;第三产业投资53.70亿元,下降3.5%。

  全市重点工程35个,年内新增重点工程项目9个,完成重点工程投资47.20亿元,比上年增长110.2%。其中交通能源工程7个,完成投资8亿元;城市市政建设工程7个,完成投资12亿元;工业产业项目2个,完成投资2.3亿元;旅游接待和社会发展事业建设工程5个,完成投资3.77亿元。全市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农村公路年度建设工程、电信C网建设工程、市中心汽车站、阳龙公路、长潭河水电站、永定城区防洪堤、“十字街”、张家界影视城、常张高速连络支线等相继建成或基本完工。慈利至石门二级公路、鑫城?君泰建设项目、鸬鹚湾大桥改造工程、张家界索口寨国际酒店、溇水淋溪河水电站等项目已开工建设。洛张铁路张家界电气化扩能改造工程、荷花机场扩建、张花高速公路、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五子坡体育公园、市博物馆、湘银建设工程、张沅公路、永定城区“四路”沿线环境整治提升“穿衣戴帽”工程和澧水两岸棚屋改造及环境整治工程、永定城区路网综合改造与建设工程、张家界科技工业园建设、碧桂园张家界凤凰酒店等项目正在抓紧建设。

  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7.76亿元,比上年增长96.6%。实现房地产业增加值1.80亿元。商品房施工面积158.38万平方 米,竣工面积55.59万平方米,期房销售面积29.38万平方米,现房销售面积29.16万平方米,分别增长123.3%、114.2%、82.9%和48.0%。全市新建城镇廉租住房9.97万平方米,新建经济适用房住房17.11万平方米。

  五、交通和邮电通信

  全市实现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增加值21.52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年末公路通车总里程6743公里,增加2.8%。其中高速公路87公里,1—4级公路3377公里。年末拥有民用汽车3.50万车辆、民用运输船舶123艘,分别增加23.1%和4.2%。年末私人汽车保有量2.44万辆,私人轿车保有量1.35万辆。全年公路货物周转量21.89亿吨公里,水运货物周转量3.22亿吨公里,分别较上年增长30.1%、44.2%。公路旅客周转量22.64亿人公里,水运旅客周转量0.026亿人公里,分别较上年增长6.2%、187.6%。民航荷花机场运输起降1.07万架次,吞吐旅客120.25万人,货邮1634.5吨,分别增长3.6%、17.9%和40.5%。张家界火车站发送旅客131.5万人,发送货物14.28万吨,分别下降 1.2 %和1.3%。

  全市邮电业务总量21.60亿元,比上年增长67.3%。其中,邮政业务总量0.55亿元,增长19.6%,电信业务总量21.05亿元,增长69.2%。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27.80万门,增长 23.1%。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1.60万户,下降65.7%。年末移动电话用户   63.58万户,增长67.1%。固定电话普及率1307户/万人,移动电话普及率3847部/万人。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9.14万户,增长 35.8%。邮政储蓄平均余额14.0亿元,增长18.6%。

  六、国内外贸易和招商引资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26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34.30亿元,增长20.5%;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总额35.96亿元,增长14.5%。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58.21亿元,住房和餐饮业11.83亿元,其他0.22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18.8%、21.6%和26.9%。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2.18亿元。全市进出口总额236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66.8%。其中,出口1811万美元,增长104.7%,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新增60万美元;进口新增550万美元。出口产品主要销往美国、香港、欧洲联盟、日本、韩国和俄罗斯。

  全市签订利用外资合同项目7个,比上年下降30%。实际利用外资金额3026万美元,增长31.2%。实际利用省外内资244028万美元,增长10.0%。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金额222万美元,完成营业额289万美元;外派劳务241人。

  七、城市建设和旅游

  全市城区(县城)总面积182.76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41.91平方公里。城区(县城)总人口40.8万人,其中暂住人口2.22万人。市城区人口密度1483人/平方公里,人均日生活用水量186.69升,污水处理率13.14%,用水普及率98.01%,燃气普及率76.60%,人均道路面积13.76平方米,自来水综合生产能力14.50万立方米/日,安装照明路灯的道路长度65公里。城市建成区供水管道密度14.59公里/平方公里,排水管道密度4.69公里/平方公里;绿化覆盖面积1539公顷,绿化覆盖率38.64%;园林绿地面积1065公顷,绿化率35.29%;天然气储气能力4500立方米。全年完成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投资7.95亿元。

  全市各旅游景点共接待国内旅游者1847.74万人次,增长17.4%;接待境外旅游者80.68万人次,下降23.8%。旅游总收入100.20亿元,增长20.0%。其中,门票收入9.10亿元,增长5.6%。旅游外汇收入1.47亿美元,下降26.7%。全年出境旅游人数0.22万人次。年末全市有国家等级旅游区(点)数14个。其中,4A级及以上旅游区(点)10个,比上年增加1个。旅馆848家,床位6.06万张。旅行社64家,其中国际旅行社24家。持证导游人员2231人,其中外语导游87人。旅游运输公司11家,运输车辆1069辆。

  成功举办了新疆达瓦孜传人赛买提再战天门山、天门山寺开光大典等大型活动,开通了北京、武汉、上海、杭州和南京等地区至张家界的旅游包机。旅游管理信息交流“一城通”正式启用。全市6个旅游项目在“港洽周”、“珠洽会”上成功签约。完成了《张家界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修编)》。天门峡谷剧场一期工程交付使用,天门洞体育生态公园建设工程进展顺利。乡村旅游文化村、新大绿农业园、魅力湘西国际文化广场、张家界度假酒店及五雷山景区配套设施等一批旅游项目正在实施。慈利县江垭镇被评为省级特色旅游名镇。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市财政总收入达到16.33亿元,比上年增长22.8%。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2.04亿元,增长26.4%;上划中央“两税”2.44亿元,增长16.7%;上划中央所得税1.86亿元,增长9.9%。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13亿元,下降8.0%。

  全市一般预算支出48.17亿元,增长30.3%,其中社会保障、农林水事务、文化体育和医疗卫生等支出大幅增长。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56.44亿元,同比增长39.6%,比年初新增44.3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同比增长16.1%,比年初新增8.69亿元;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52.0%,比年初新增35.22亿元。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92.96亿元,同比增长29.4%,比年初新增43.87亿元。其中,企事业单位存款同比增长46.0%,比年初新增12.11亿元;城镇居民储蓄存款同比增长22.7%,比年初新增22.49亿元。年末银行业主要金融机构不良贷款金额10.16亿元,同比下降16.2%;不良贷款比率6.49%,下降4.46个百分点。全市金融机构盈利3.80亿元,同比增长40.1%。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款增幅在全省14个地市中排位分别为第2位和第2位。

  全末,全市证券公司营业网点2家,证券交易额151.55亿元,同比增长138.2%。

  全市保险机构保险业务收入5.12亿元,同比增长11.1%。其中,财产保险收入1.48亿元,增长9.6%;人身保险收入3.64亿元,增长11.7%。保险业务支出1.43亿元,同比下降10.7%。其中,财产保险支出0.94亿元,增长28.4%;人身保险支出0.49亿元,下降43.8%。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省属普通高等教育学校2所(含吉首大学张家界校区)。普通中学104个,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合格学校建设25 所。中等职业学校16所,职业教育培训机构1688 所,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5.6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3.76万人,同比增长16.4%。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99%,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8.2%,在校学生辍学率2.40%,分别较上年上升0.2、0.8、0.8个百分点。全年新(扩)建农村校舍 7382平方米。慈利县金慈小学整体搬迁、崇实小学南庄坪校区、武陵源中职实训大楼等项目建设全部竣工投入使用。全年共落实义务教育保障资金9657万元,15.99万名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入学;2.47万名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得到补助。共发放中职学生助学金 992 万元,筹集普通高中助学金165万元,救助普通高中阶段贫困生 1820余人。全年向各类普通高校输送新生 7416人,录取率79.8%;成人高考录取新生 1004人,录取率65.4% ;83人通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获得大专以上毕业证书; 84人考上硕士研究生。  

  全年科学研究与实验发展(R&D)经费支出0.16万元,比上年增长113.6%。承担国家安排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个,产业关键技术开发项目1个。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14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1项,分别较上年增长40%、100%。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06亿元,同比下降16.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全市专利申请量148件,授 权量69件,分别较上年增长14.7%,91.7%。其中,发明专利申请43件,职务申请48件,企业申请43件,分别占全市申请量的29.1%,32.4%和29.1%。签定各类技术合同7件,合同成交额935万元,分别较上年增长16.7%和46.2%。26项科技计划项目进入技术市场,成交额1328.5万元。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4项。

  年末,全市共有产品检测实验室3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3个,特种设备检验机构1个。完成定期产品质量监督检查1003批次。发放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4张,发放食品生产许可证69张。强制检定计量器具60431台件。制定、修订地方标准3项。年末全市共有卫星云图接收站3个,地震台站1个。

  十、文化、体育和卫生

  全市新建成1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135家农家书屋,免费送戏下乡86场。有艺术表演团体4个,艺术表演场所1个,文化馆4个,公共图书馆3个,博物馆1个,纪念馆2个。共放映农村公益电影 18625场。年末共有电视台5个,广播电台1座,自制电视艺目6套。市、县城区全部开通了数字电视。全市有线电视用户15.75万户,减少0.29万户;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59.58%,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5.86%,分别比上年提高3.81和0.83个百分点。档案馆6个,已开放各类档案26.75万卷件。全市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个,省级保护项目9个。成功举办了2009中国张家界国际乡村音乐周、庆祝建国六十周年“湘银杯”第二届湖南灯谜节和2009湖南张家界旅游文化周活动。市长赵小明以“卡通市长”形象代言2009年中国张家界国际乡村音乐周,引起国内外媒体高度关注,网络点击超过了2亿人次。市博物馆开工建设,天门山景区成功推出《天门孤山—新刘海砍樵》大型山水实景音乐剧。桑植民歌《隔山隔岭又隔河》荣获2009湖南艺术节三湘群星奖银奖。张家界市被省委省政府评为“文化强省建设先进集体”。

  全市共组织全民健身活动45项次,参与人数达20.8万人。永定区举办了2009年湖南张家界旅游活动周首届“华宇杯”龙舟赛;慈利县举办了第六届全民运动会。全市注册运动员由上年的239名增加到333名,在全省青少年单项比赛中,共取得10枚金牌,14枚银牌,12枚铜牌。射击运动员熊美丽代表国家参加了世界杯比赛,并获得银牌;有四名运动员代表湖南省参加全国第十一届运动会,是张家界市建市以来参加全国运动会人数最多的一届。全市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正在抓紧实施,市贺龙国际体育中心建设已开始征地搬迁;马球场建设已着手进行立项前期准备工作;射击基地已进入规划选址阶段;慈利县体育休闲广场已投入使用,体育馆和体育综合大楼主体已基本完工。全市体育场地17个。其中,体育场2个,体育馆2个,运动场2个,游泳池1个,各种训练房10个。全市销售体育彩票1561万元。

  全市卫生机构339个,比上年减少1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09个,妇幼保健院5个,专科疾病医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个,卫生监督机构 3 个。新(改)建乡镇卫生院2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村卫生室12个。医院、卫生院拥有床位总数4487张,减少8.5%。卫生技术人员 5573人,减少1.8 %。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 2380人,注册护士1715人。全年累计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 6.45万人。

  十一、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市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175公顷,批准建设占用耕地129公顷。年末实有耕地面积106303公顷,净增加耕地面积44公顷。已发现各类矿种48种。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35种。其中,能源矿产2种,金属矿产10种,非金属矿产12矿,水气矿产1种。成功预报群发性地质灾害3起。人均水资源6038立方米,年降水量945.2毫米。地表水满足Ⅲ 类标准的断面比例100%,全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98.1%。

  市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46天,优良率94.8%;分别较上年提高3.9和3.8个百分点。武陵源区空气质量全年达优。城市区域环境平均等效声级54.4分贝,较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城市道路交通噪声路长加权平均值71.6分贝,较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44.75%,较上年下降0.06个百分点。人均绿地面积7.52平方米,较上年增长20.9%。

  全市拥有自然保护区4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3个,总面积749.44平方公里。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784公顷,退耕还林2000公顷。森林覆盖率为68.75%,较上年提高0.08个百分点。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4.5平方公里,321平方公里水土流失地区受到封育保护。

  全年共发生各类伤亡事故480起,比上年增加27起,增长6%;死亡88人,较上年减少18人,下降17%。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43人,下降27.1 %;煤矿百万砘死亡人数8.99人,增长50.1%。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46起,较上年增加39起,增长12.7%;死亡60人,较上年减少21人,下降25.9%。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5.55人,下降0.4%。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总人口165.27万人,比上年增加1.31万人,增长0.8%。其中,城镇人口 63.79万人,乡村人口101.48 万人。男性人口85.18万人,女性人口80.09万人;男女比例为1.06:1 。人口出生率14.98%,比上年降低1.42个千分点;死亡率7.00‰,提高0.2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7.98‰,下降1.62个千分点。人口年龄构成为0——14、15——64岁、65岁及以上人口分别占 17.04%、72.46%、10.50%。全市常住人口150.85万人,增长0.8%。全市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扶助对象0.73万人,发放奖励扶助金523.30万元;分别较上年增长58.0%和89.2%。有独生子女伤残死亡扶助对象0.07万人,发放扶助金74.45万元;分别增长31.6%和28.1%。

  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275.57元,比上年增加331.57元,增长11.3%。其中,工资性收入1431.5元,增长19.5%;家庭经营性收入1526.06元,减少0.8%;人均转移性和财政性收入318.01元,增长53.1%。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14元,比上年增加959元,增长9.0%。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7751元,增长12.7%;经营净收入975元,下降4.7%;转移性收入2688元,增长12.9%;财产性收入753元,下降0.2%。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8696元,增长9.5%。其中,购建房、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分别增长7.5%、2.3%、16.0%和32.0%;交通通信支出则下降17.8%。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总支出3132.69元,增长10.9%。其中,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分别增长9.4%、12.3%、8.3%、53.1%、7.4%和78.3%;医疗保建和其它商品及服务支出,分别下降37.8%和24.3%。全市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6.57%,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52.46;分别下降2.55和1.22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5.37平方米,下降1.6%;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5.86平方 米,增长1.7%。

  年末全市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1.2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6万人。其中,参保职工9.23万人,参保退休人员1.9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8.80万人,增加0.27万人,0.18万人领取了失业保险金。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0.23万人,增加2.04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0.98万人,增加2.15万人。实际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达115.06万人,平均参合率88.53%。全年解决了12290户城镇居民困难户住房问题。3.93万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8.40万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分别较上年增长12.0%和6.1%。农村低保覆盖率6%。年末全市拥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数0.33万张,收养人员0.30万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0.07万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0.32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0.09亿元。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常住人口是指户口登记地在本地且在本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和居住在本地、户口不在本地但已经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以及居住在本地、户口待定的人口。计算公式为:常住人口=户籍人口—户口在本地但已经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居住在本地、户口不在本地但已经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居住在本地、户口待定人口。本公报所使用的2009年常住人口数为本年度人口抽样调查推断数据。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