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

选择区域:>>>

张家界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全市人民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紧紧围绕“三年有改观,五年大变样”的总目标,沉着应对特大冰雪灾害、“5.12”大地震、国家法定假日调整、世界金融危机等多重挑战,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在不断地解放思想中寻找机会,坚持在创新中寻求突破,以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推动各项基础工作的开展,全市经济稳健较快增长,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综合

    200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83.98亿元,比上年增长13.2%,连续6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增速比全国、全省分别快4.2和0.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7位和湘西地区首位,比湘西地区平均增速快1.6个百分点。分产业看,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31.44亿元、42.87亿元、109.66亿元,分别增长5.8%、8.4%、16.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7%、15.1%、78.2%,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6.8:23.8:59.4调整为17.1:23.3:59.6;分季度看,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经济增长率分别为4%、11.1%和12.6%,呈逐季加快态势。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GDP 12337元(折合1776美元),比上年增长12.6%。

    永定区实现生产总值75.65亿元,比上年增长14%;武陵源区实现生产总值16.53亿元,下降4%;慈利县实现生产总值55.58亿元,增长13.3%;桑植县实现生产总值28.68亿元,增长13.1%。

    全市29个湘西地区开发项目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29.7亿元,其中本年完成投资12.22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0.43亿元,上缴税金 1.92亿元,实现利润4.54亿元,安排就业 1.11万人。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7.86%,商品零售价格上涨7.74%,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8.46%,涨幅比上年分别扩大了0.49、1.86、3.04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3.15%,涨幅缩小了4.36个百分点。

    经济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经济结构矛盾依然突出,产业升级难度较大,经济增长方式仍较粗放;城乡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基础工作不够扎实,经济发展环境尚不宽松;财政收支、就业和社会保障、节能减排压力大,物价涨幅明显。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31.44亿元,比上年增长5.8%,其中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2%、4.9%、5.1%、6.2%、5.6%。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187.25千公顷,增加5.1%,其中粮食、油料、蔬菜、瓜果、棉花、苎麻、烟叶、药材等作物种植面积分别增加5.1%、5.8%、4.7%、7.7%、20.8%、12.2%、6.1%、8.4%,甘蔗面积减少27.6%。

    全市大力发展城市农业、旅游农业、品牌农业、生态农业,27个重点乡镇的蔬菜、水果、养殖、花卉苗木、休闲观光和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6大产业加快发展,新增水果基地4.5万亩、蔬菜基地1.8万亩、千头以上规模化养殖小区(场)8个、星级休闲农庄4个。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637家,其中规模企业61家,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3.71亿元、利税2.18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6.7%、15.1%、16.3%和21.6%;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161万亩,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共78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16个,成员4.87万户;农机作业组织27个,农机作业面积达46万亩,其中机收面积41万亩。

    全年建设水利工程8739处,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2.9万亩,新增水电装机9.4万千瓦,解决5.72万农村人口不安全饮水问题;建成通乡公路111.1公里、通村水泥路804.7公里、农村公路客运站场10个;新建或改造乡镇卫生院2所、乡镇敬老院17所、乡镇文化站8个、行政村配电网50个、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示范点25个、沼气池6041口,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村95个,落实“农家书屋”165个,解决农村广播电视盲区人数8.86万人,新增通电话自然村49个、互联网宽带上网行政村50个。全年为103个省定贫困村组织投入扶贫资金3647多万元,全市农村贫困人口由上年末的12.79万人下降到9.75万人,其中绝对贫困人口2.13万人。农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改革加快推进,35个新农村示范村创建工作全面开展。

    三、工业

    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32.42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年末全市规模工业企业104户,比上年增加6户,全年实现增加值25.32亿元,增长15.8%,其中轻工业9.11亿元、重工业16.2亿元,分别增长14.2%和16.6%;实现销售产值60.51亿元,增长23.4%;产销率为97.44%,下降2.48个百分点;实现利润0.76亿元、利税2.44亿元,分别增长44.5%和24.6%;亏损企业亏损额0.43亿元,下降11.3%;规模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指数205.05%,上升17.13个百分点。十大行业规模工业增加值依次为: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4.81亿元、有色金属矿采选业3.06亿元、农副食品加工业2.91亿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2.58亿元、煤炭采选业1.37亿元、饮料制造业1.26亿元、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1.06亿元、通用设备制造业0.84亿元、非金属矿采选业0.70亿元、食品制造业0.70亿元,分别增长3.8%、30.6%、5.1%、10.7%、26.4%、26.8%、15.4%、13.3%、44.7%、27.9%。

    全市建设工业项目25个,其中新开工4个、续建21个,全年完成工业项目投资16.62亿元,比上年增长1.6%,其中工业技改投资7.48亿元,下降21.4%,有12个项目竣工投产,达产后可新增产值14亿元。市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通过审批并实施,园区管理办法颁布执行,职能部门分设机构到位并运转,共引进10户企业入园,其中1户投产;慈利县工业园完成了工业大道、110千伏变电站、供水工程,基本完成标准厂房建设,项目签约7个,投入建设3个;桑植工业园完成了总体规划、A区主干道路面平整工程,有3户企业达成入园意向。

    旅游商品产业集群新增规模企业4家,开发新产品30多个,金秋食品、九天山野菜被评为省名牌产品。成功举办了第七届旅游商品博览会暨第二届湖南工艺美术博览会,签约资金17亿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3.98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其中非国有经济投资占57.1%。按城乡分,城镇投资61.19亿元,农村投资11.27亿元,分别增长19.2%和12.4%;跨区项目投资1.52亿元,下降22.8%。按产业分,一、二产业分别完成投资0.8亿元、17.54亿元,分别下降31.6%和7.2%;第三产业投资55.64亿元,增长28.6%。交通、水利、能源、城市建设、旅游、工业、房地产业成为投资重点。全年新增固定资产42.14亿元。

    全市重点工程完成投资22.46亿元,为年计划的97.3%,其中交通能源通信项目完成13.3亿元、城市市政建设项目完成6.98亿元、工业产业项目完成0.39亿元、社会事业建设项目完成1.79亿元。张桑公路、荷花机场扩建一期、火车站广场、迎宾南路、大庸中路、解放路、教场路、凤湾大桥、观音大桥、陈家溪大桥、红壁岩电站、联通公司网络、市城区经济适用住房、城乡电网年度建设工程、农村公路年度建设工程、五倍子系列产品精深加工扩建等项目相继建成或基本完工,张花高速公路、张沅公路、“四路”沿线“穿衣戴帽”、张罗公路段改造、市人防二期、五子坡体育公园等项目已开工建设,永定管道燃气、阳龙公路、常张高速联络支线、长潭河水电站、永定城区防洪堤、 “十字街”、凤凰酒店、张家界影视城等项目正在抓紧建设。

    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9.04亿元,增长45.9%;商品房屋施工面积97.49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8.86万平方米、销售面积35.76万平方米、空置面积3.78万平方米、销售额6.84亿元,分别增长5.7%、13.6%、39.9%、2.37倍、37.3%。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655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87公里、1-4级公路2076公里,通航河道里程607公里,拥有民用车辆8.78万辆、民用船舶843艘。全年实现公路客运量5057万人、旅客周转量199382万人公里,比上年分别增长9%和26.5%;货运量1955万吨、货物周转量142094万吨公里,分别增长32.5%和9.5%。张家界火车站发送旅客133.05万人、货物14.47万吨,分别下降1%和11.8%。荷花机场运输起降1.03万架次、吞吐旅客102万人、货邮1163吨,分别下降26.5%、32.8%、62.8%。

    全市实现邮电业务总量12.91亿元,比上年增长1.2%,其中邮政0.46亿元、电信12.44亿元,分别增长2.9%和1.2%。年末拥有移动电话用户38.06万户、固定电话用户32.86万户、互联网宽带用户6.73万户,分别增长15.2%、8.2%、24.5%。全年函件82.19万件, 报刊累计数1378万份,分别下降18.6%和15.5%;邮政储蓄平均余额11.81亿元,增长14.2%。

    六、国内外贸易和招商引资

    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9亿元,比上年增长19.8%。按销售地分,市、县、县以下零售额依次为27.5亿元、14.4亿元、17亿元,分别增长19.8%、22.1%、17.8%。按行业分,批发业12.74亿元、零售业36.71亿元,住宿和餐饮业9.28亿元,分别增长25.2%、17.6%、19.7%。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885万美元,其中出口885万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8.9%和23.9%,产品主要销往欧盟、香港、日本、美国。

    全市签订利用外资合同10个,合同利用外资5600万美元,比上年下降61.9%;实际利用外资2307万美元,增长20.9%。全市签订引进内资合同46个,合同利用省外境内资金89.3亿元,实际利用省外境内资金22.18亿元,分别增长27.3%和13%。

    七、旅游和城市建设

    全市各景点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679.1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3.49亿元,其中门票收入8.62亿元,比上年分别下降10.6%、8.5%和22.5%。境外游客接待量105.85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2亿美元,分别下降15.9%和16.2%。春节黄金周景点游客接待量7.6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0.67亿元,同比分别下降72.6%和44.9%;“十一”黄金周景点游客接待量65.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4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8%和14.84%,接待量创历次黄金周新高。

    年末全市拥有国家等级旅游区(点)13个,其中5A级1个、4A级8个;星级宾馆57家,床位1.32万张;旅行社65家,其中国际社24家;持证导游员2104人,其中外语导游67人;旅游运输公司14家,车辆1127辆。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创建国家5A级景区已通过省验收,全市首家五星级酒店武陵源国际度假酒店正式挂牌,中国康辉国旅、湖南华天国旅落户本市。

    成功承办了湖南国际旅游节开幕式,举办了建市20周年庆典、首届中国山歌节、第12届国际森林保护节、“牵手张家界 奥运潇湘行”、“观北京奥运赏张家界风光”、新疆达瓦孜传人高空走钢丝等大型活动,参加了中博会、珠洽会、北方交易会、国际旅游交易会、广州旅游交易会、宁波旅游投资洽谈会、海南博鳌旅游论坛等推介宣传促销活动,邀请了日本旅行商驻北京机构、香港旅行社、韩国观光机构及一批国内大旅行社的考察团来本市踩线,加强与央视、湖南卫视、香港《名人名牌》、《欧洲时报》等境内外媒体合作,宣传张家界旅游品牌。国内的上海、浙江、湖北、四川、重庆、陕西、山西、东北市场,境外的日本、马来西亚、美国、港澳台市场发展势头良好。

    全市城市(县城)总人口42.21万人,总面积182.76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39.07平方公里;城市道路面积437万平方米,人均10.22平方米;公共绿地面积266公顷,人均6.22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300公顷、绿地面积1163公顷,绿化覆盖率33.27%,绿地率29.77%;城市公园5个,面积78公顷;自来水生产能力23万吨/日,用水普及率94.88%;储气能力2122.5吨,燃气普及率68.71%;生活垃圾处理能力300吨/日,处理率67.5%,其中无害化处理率51.99%;污水处理能力6.2万吨/日,处理率49.34%,其中集中处理率35.53%;公共汽车283辆,出租汽车1045辆,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6.62标台;公共厕所65座;全年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完成投资7.51亿元。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不含基金)13.3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9.52亿元、上划中央“两税”2.09亿元、上划所得税1.68亿元,分别增长21%、24.3%、7.3%。政府性基金收入1.23亿元,增长37.9%。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5.99亿元,非税收入3.54亿元,分别增长22.9%和18%。全市一般预算支出35.67亿元,增长36.8%,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教育、科技、环保、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等支出快速增长。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9.0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5.3%,其中企业存款26.76亿元、储蓄存款99.24亿元,分别增长13.5%和17.5%。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12.08亿元,增长23.5%,其中短期贷款39.92亿元、中长期贷款72.09亿元,分别增长13.3%和30.2%。贷款重点投向交通、能源、城市、旅游等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机构全年现金收入447.32亿元,支出443.87亿元,分别增长1.6%和1.8%。

    全市保险机构保险业务收入4.74亿元,比上年增长40.6%,其中财产保险1.49亿元、人身保险3.26亿元,分别增长26.5%和48.2%。保险业务支出1.31亿元,增长15.5%,其中财产保险0.74亿元、人身保险0.57亿元,分别增长23.5%和6.6%。

    九、科技和教育

    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2家,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0.19亿元、增加值3.37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36.7%和41.9%。全市争取国家科技项目3项、省级科技项目34项,共获得561万元资金支持;安排市级科技项目30项,安排经费200万元,引导企业和社会科技投入3800多万元。全年签订技术合同2项,合同成交额640万元,新批技术贸易机构2家;组织成果鉴定验收8项,五倍子系列深加工、高性能有机改性超细微碳酸钙等项目取得重大进展;申请专利129件,授权43件。

    全市2所普通高校(含吉首大学张家界校区)有教职工864人、在校生14846人;1所成人高校有教职工80人、在校生1603人;104所普通中学有教职工6101人、在校生74162人;16所中等职业学校有教职工758人、在校生11210人;246所小学有教职工6104人、在校生101334人;1所特殊教育学校有教职工29人、在校生464人;125所幼儿园有教职工1061人、在校生32258人。全市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分别为99.9%、98.4%,辍学率分别为0.1%、1.6%;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73.7%,学前三年教育普及率75.3%,适龄残疾少儿入学率为85.4%;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为99.5%、97.4%、95.1%。全年新(扩)建农村校舍7221平方米,金慈小学整体搬迁、崇实小学南庄坪校区、武陵源中职实训大楼等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全年落实资金7078万元,为15.11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杂费,并免费提供教科书,覆盖率达100%;为2.47万名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落实生活补助1682万元,发放中职学生助学金1186万元;筹集普通高中助学金500万元,救助贫困生4000余人。全市向各类普通高校输送新生6736人,录取率67.8%;成人高考录取新生706人,录取率43.2%;131人通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获得大专以上毕业证书;34人考上硕士研究生;2530人获得英语1-3级合格证书,2528人获得英语二级口试合格证书。

    十、文化、体育和卫生

    全年开展农村电影公益放映18676场,启动了城区数字电影放映。成功举办了“森保节”开幕式、首届中国张家界山歌节、湖南国际旅游节暨建市20周年庆典、桑植民歌节等大型文艺演出活动。桑植花灯在全国首届农民文艺汇演中荣获三等奖,桑植县被中国文联民间艺术家协会授予了“中国民歌之乡”。鸽子花大剧院竣工,张家界文化影视城主体工程完工,魅力湘西国际文化广场已开工建设,宝峰湖景区推出了《梯玛神歌》大型实景演出。武陵源区文体局获得文化部颁发的“全国文化产业先进集体”称号,魅力湘西旅游公司被列入第三批“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全市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为55.77%、95.03%,比上年分别提高1.78和0.69个百分点,有线电视用户达15.99万户,增长4.2%,其中数字电视用户3.22万户。市广播电视中心竣工投入使用;有线电视网新联通11个乡镇,全市乡镇联通率为53%,市城区开通了数字电视;完成了1109个2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的建设任务。全年广播电视稿件在中央台上稿52条,在省台上稿431条。《张家界日报》年发行量2万份,全年出版360期。

    市体育公园已开工建设,中国棋院张家界分院项目完成了征地拆迁,贺龙体育中心项目完成了前期准备工作。成立了市体育总会、市户外体育俱乐部,成功举办了“湖南省奥运潇湘行·白沙·趣味乐拼拼”活动的预赛、“梅尼杯”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环城长跑赛,“迎奥运·贺市庆”市直单位职工乒乓球赛。在全省青少年单项比赛中,我市取得了13金10银15铜的成绩,由本市输送的熊瑶在全国青少年柔道比赛中获得银牌。全年销售体育彩票1621万元。

    全市拥有卫生机构340个,其中医院15个、卫生院9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个;医疗床位5497张,卫生技术人员567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446人、注册护士1657人。7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全部建成。全市儿童预防接种一类疫苗实现全免费,“五苗”接种建卡率98%,建证率99%。全年孕产妇系统管理率73.25%,住院分娩率98.19%,孕产妇死亡率33.79/10万,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27.47%,新生儿疾病筛查率37.1%,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5.2‰。

    十一、人民生活、就业和社会保障

    全市城镇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达10561元,比上年增长11.4%,其中工薪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保持增长;人均消费性支出7946元,增长11.5%,其中食品、衣着、医疗保健、文教娱乐、居住和杂项消费有所增长,家庭设备用品、交通通信消费有所下降,恩格尔系数由上年的36.26%上升为39.12%;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6.11平方米,增长7.3%。

    全市农村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843元,增长12.9%;人均纯收入2944元,增长12.9%,其中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分别增长18.8%、6.3%、154.4%和30.6%;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825元,增长15.6%,其中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文教娱乐和杂项消费分别增长18.3%、5.7%、19.2%、12.2%、45.8%和20.5%,交通通信、医疗保健消费分别下降11.4%和0.7%,恩格尔系数由上年的51.95%上升为53.17%;人均住房面积35.27平方米,下降2%。

    全市为民办实事省定28个考核项目和市定6个考核项目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其中18个省定考核项目和6个市定考核项目超额完成任务。全年新增城镇就业0.83万人,其中下岗职工再就业0.41万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74人,城镇失业登记率为2%;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累计33.22万人,全年实现农村劳务总收入20.6亿元。年末全市从业人数为89.58万人,比上年增加1.86万人,其中第一产业55.27万人,第二产业9.86万人,第三产业24.45万人。职工最低月工资标准由500元提高为610元。全市“五大保险”年末参保人数为45.5万人,比上年增长15.1%,其中基本养老保险8.77万人、基本医疗保险11.17万人、失业保险8.53万人、工伤保险8.19万人、生育保险8.83万人,分别增长4.9%、10.4%、3.7%、32.6%、29.3%。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面启动,年末参保人数10.87万人,征缴保险费376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114.95万人,增长6.4%,参合率87.73%。城镇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标准155-165元/月,农村60元/月,全年共发放7853万元,11.03万人得到救济。全年发放城乡大病医疗救助资金225万元,948名困难对象得到救助;发行福利彩票2170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217万元,接收社会捐赠1512万元,募集抗震救灾捐款1497万元,发放救灾款3008万元;新建(筹集)廉租房面积12.4万平方米,新建农村安居房600户,建成了市社会福利中心,年末全市收养性社会福利事业单位42个,床位2654张,收养2544人。

    十二、人口、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年末全市总户数55.29万户,总人口163.95万人,比上年增长0.96%,其中女性人口占48.51%,少数民族人口占72.45%,城镇人口占37.1%;常住人口149.65万人,增长0.71%。全年人口出生率16.4‰,死亡率6.8‰,自然增长率9.6‰,计划生育率89.96%,多孩率0.98%。全年发放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和独生子女死亡伤残扶助金335万元,共有5125名奖励扶助对象受益。

    全年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181.6公顷,建设占用耕地170.4公顷,灾毁耕地10.1公顷,因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0.2公顷。年末实有耕地面积104.26千公顷,其中水田67.74千公顷。

    市城区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为91%,武陵源景区全年达优。全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99.3%,地表水质以二类为主,全部达到三级以上。城市区域环境平均等效声级为54.8分贝,城市道路交通噪声路长加权平均值71.2分贝。辐射环境处于安全水平。全市拥有自然保护区7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3个,总面积726.4平方公里。全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6平方公里,造林1597公顷,森林覆盖率由上年的67.16%上升到68.67%。

    全年各类自然灾害造成163.79万人受灾,6人死亡,损坏房屋16850间,其中倒塌2662间;农作物受灾面积20千公顷,其中绝收0.37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8.82亿元,其中农业损失1.5亿元。

    全市发生各类伤亡事故453起,死亡106人,重伤471人,比上年分别下降13.1%、13.1%、18%;直接经济损失761万元,上升0.7%。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58人,下降28.5%;每十万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6.12人,下降3.6%;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5.99人,下降21.4%;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9.22人,上升1.3%。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常住人口是指户口登记地在本地且在本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和居住在本地、户口不在本地但已经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以及居住在本地、户口待定的人口。计算公式为:常住人口=户籍人口—户口在本地但已经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居住在本地、户口不在本地但已经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居住在本地、户口待定人口。本公报所使用的2008年常住人口数为本年度人口抽样调查推断数据。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