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禾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

选择区域:>>

嘉禾县统计局

(2007年3月12日)

2006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努力建设和谐嘉禾,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质量效益显著提高,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实现了“十一五”的“开门红”。

一、综合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06年,全县生产总值为346927万元,总量比上年增加47300万元,增长13.4%,增幅比上年快0.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0612万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144841万元,增长19.9%;第三产业增加值131474万元,增长13.1%。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11021元,增长12.2%。全县生产总值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1.4%、13.4%和13.9%,全年保持了11%以上的增长速度,且波动幅度较小。企业效益提高,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0074.7万元,增长68.46%。财政收入增长较快。全县财政总收入16840万元,增长20.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439万元,增长17.7%。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2006年,在全县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3.4∶38.7∶37.9调整为20.3∶41.8∶37.9,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3.1个百分点。新型工业化稳步推进。全县工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3.9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0.7个百分点;全县城镇化率为30.71%,比上年提高2.04个百分点。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212578万元,增长20.5%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1.27%,比上年提高3.57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稳中有升。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2.28%,商品零售物价指数上涨2.39%。

和谐社会建设稳步推进。全县为民办实事所有实施项目提前一个月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552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95人。企业基本养老保险新增参保人数2916人;基本医疗保险新增参保人数1526人;工伤保险新增参保人数4805人,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116%、119%、100%、101.7%、120.1%。新建城镇经济适用房800平方米,解决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29户。投资40万元新建广发敬老院,集中入住五保对象30人,入住率为100%。新建和改扩建广发、坦坪、龙潭等9所乡镇卫生院。投资252万元建成坦坪乡至石桥镇通乡公路5公里,投资1415万元建成。乡镇到村水泥(沥青)路29条64.2公里,占全年目标的120%。投资156万元在肖家镇坌头村、坦坪乡峰塘村新建通讯基站2座,完成全年任务的100%,新建农村沼气池480口,占全年目标的106.6%。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不优,经济总量不大,经济增长方式仍较粗放,产业升级难度大;节能降耗、污染减排压力大;农村和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农民持续增收后劲不足等。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2006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26.46千公顷,增长2.6%,其中稻谷播种面积21.57千公顷,增长35.99%。油料种植面积1.49千公顷,增长49%。蔬菜种植面积7.61千公顷,增长3.9%。粮食总产量155762吨,增长0.7%,其中稻谷产量135065吨,增长25.7%。全年出栏肉猪61.62万头,增长0.6%;出笼家禽275.55万羽,增长1.3%;水产品产量2553吨。

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8438.4万元,比上年增长3.3%,其中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及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分别为56340.2万元、2656.7万元、55790.1万元、1721.7万元、1929.6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6%、5.9%、3.3%、-10%、6.3%。全县粮食播种面积26.46千公顷,其中:优质稻播种面积16.26千公顷,占稻谷播种面积的98.49%,占粮食播种面积61.45%。牲猪生产稳步发展,草食牲畜、家禽和名特优水产快速发展。据乡镇企业局统计,全县乡镇企业完成增加值160770万元,同比增长21.95%。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提高。全年水利投入资金2650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6平方公里。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300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01万亩。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51392千瓦,增长6.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2006年,全县全部工业增加值136073万元,增长21.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1380万元,增长29.92%。其中轻工业增加值3938.3万元,增长36.34%;重工业增加值67441.7万元,增长29.62%。新产品产值9731.2万元,增长39.17%。工业经济对整个经济的贡献率为64.0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对整个工业经济的贡献率为59.36%。

主要产品产量平稳增长。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原煤生产量142.29万吨,增长13.81%;发电量15764万千瓦时,增长24.04%;钢材产量40695万吨,增长31.48%;水泥24.61万吨。

工业经济效益水平不断提升。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99.9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43141.8万元,增长37%;实现利税47092.9万元,增长16%。独立核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392.19%。

建筑业稳定发展。全县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8768万元,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完成产值3905万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0.48万平方米,增长16%;房屋建筑竣工面积6.75万平方米,增长18.55%。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进一步扩大。2006年,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3372万元,比上年增长23.5%。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66589万元,增长27.6%;农村固定资产投资36783万元,增长16.6%。城镇以上施工项目92个,建成投产项目63个,分别增长21.05%和10.53%。

工业投资结构逐步优化。全年工业投资31018万元,增长2.4%,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0%。工业技术改造投资18905万元,增长5%。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持续升温。2006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927万元,增长13.4%,分地域看,县城和县以下零售额分别为27942万元、31985万元,分别增长15.0%和12.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52127万元,增长11.8%;住宿餐饮业7800万元,增长25.3%。零售额集中度不高,我县限额以下企业和个体户零售额50173.7万元,占整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3.7%,而限额以上企业只占16.3%。

六、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

外贸出口总额再迈新台阶。2006年,全县外贸出口总额349万美元,增长24.6%。(海关数)

招商引资取得新成绩。全年引进外商直接投资项目2个,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012万美元。新上外资项目52个,实际利用省外境内资金71751万元,增长41.1%。全县境外劳务输出90人。

旅游业加快发展,接待人数和营业收入同步增长。全年完成接待人数28.8万人次,同比增加10.8万人次,增长60%;旅游接待实现营业收入1.66亿元,增加收入0.61亿元,增长59%。

七、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2006年,全县全社会客货运周转量86894.71万吨公里,增长4.04%;其中客运量112.37万人,客运周转量4691.49万人公里,货运量1083.79万吨,货运周转量86425.57万吨公里。

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5594.56万元,增长44.53%;其中邮政、电信、移动、联通业务总量分别为1089.47万元、2330万元、11441万元、734.09万元。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4万户,比上年末净增0.2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为36%;移动电话用户5万户,净增0.3万户。

八、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收支同步增长,财政收入总量和质量同步提高。2006年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16840万元,比上年增长20.1%,其中;上划中央“两税”5444万元,增长28.0%;上划中省“两个所得税”957万元,增长6.33%;一般预算收入为10439万元,比上年增长17.7%。工商各税收入5406万元,比上年增加1009万元,增长22.94%;工商各税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51.78%,比上年增加2.99个百分点。各项税收收入为7663万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73.41%。全县完成一般预算支出28227万元,比上年增长25.81%。

金融保险事业稳步发展。2006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48513万元,比年初增加50332万元,增长25.4%,其中储蓄存款余额198308万元,比年初增加35409万元,增长21.74%。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2710万元,比年初增加8966万元,增长16.69%,其中短期贷款49681万元,比年初增加8022万元,中长期贷款12759万元,比年初增加818万元。全县金融机构盈利1684万元。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年保费收入4607.03万元,增长12.3%。其中财险公司保费收入940万元,寿险公司保费收入3667.03万元,全年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652.79万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工作取得新的进步,科技事业得到有效发展。2006年实施县级重点科技项目20项,推广运用先进农业科技成果18项,完成高新技术产品产值48433.4万元,比上年增长40%,申请国家专利18件,获市级科技成果鉴定1项,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2%。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县拥有普通小学185所,在校学生31867人,招生6884人;普通中学28所,在校学生17090人,招生5932人;幼儿园21所,在园幼儿5404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比上年提高0.02个百分点,初中教育完成率为99.96%,比上年提高0.76个百分点。高中阶段在校学生4111人,增长7.2%。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广播电视、卫生事业全面发展。2006年末,全县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小品《摊灯》在省艺术节上获银奖,舞蹈《半升绿豆》、声乐《姐姐出嫁》等4个文艺节目全都获奖。嘉禾伴嫁歌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取得成功。并成功举办了县第二届民歌、龙狮大赛活动。年末有线电视入户数3万户,电视人口覆盖率98%,农村有线广播入户率43%,全县医疗卫生机构23个,拥有床位总数500张;卫生技术人员1038人,其中执业医师363人,体育事业不断发展。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不断增多,开展县级以上体育比赛活动15次,参赛人数为10418人次,学生体育达标率为84.21%,体育合格率达98.31%。在全省第十届运动会上,我县运动员获得8金9银7铜,金牌数团体总分数列全市各县(市、区)第三名,取得了嘉禾运动员在省运会上最佳成绩;在全市第十二届中小学生运动会上以386分的团体总分杀入前6名;特邀中国CBA篮球队对抗赛取得成功。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全县建成烟尘控制区面积4.1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4.1平方公里。全县共办理建设项目环评40个,项目审批率100%,确保了“三同时”执行率100%。全年造林面积533公顷。全县森林覆盖率为40.62%,提高1.01个百分点。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6年末,全县总户数110683户,总人口为365973人,其中城镇人口112390人,乡村人口253583人。农业人口295832人,非农业人口70141人。出生人口5798人,出生率为15.84‰;死亡人口1606人,死亡率为4.3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45‰。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改善。2006年,全县所有单位从业人员13208人,年劳动报酬20027.6万元,比上年增长11.98%,其中:在岗职工年平均劳动报酬16200元,比上年增加1748元,增长1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37元,比上年增加805元,增长9.7%;农民人平纯收入4098元,比上年增加359元,增长9.6%;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10元,比上年增加361元,增长9.63%。

社会保障工作全面发展。全县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1840人,新增2916人;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1415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1008人,新增1752;参加医疗保险人数12651万人,新增1526人;全年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1100万元,镇居民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人数5854人,全年累计发放低保资金461万元,分别增长26.4%和21.3%。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嘉禾县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常住人口是指户口登记地在本地且在本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和居住在本地、户口不在本地但已经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以及居住在本地、户口待定的人口。计算公式为:常住人口=户籍人口—户口在本地但已经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居住在本地、户口不在本地但已经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居住在本地、户口待定人口。本公报所使用的2006年常住人口数为本年度人口抽样调查推断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