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山市统计局
关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
公 报
(2013年3月6日)
2012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省、市各项方针政策,解放思想、加压奋进,凝心聚力、积极作为,统筹做好保增长、调结构、控物价、惠民生、增后劲等各项工作,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总量与效益同步提升,转方式调结构取得新的进展,惠民利民迈出新步伐,社会事业发展实现新突破,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进一步增强。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并经上级统计部门认定反馈,2012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 369.2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同期增长8.5%,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31.21亿元,比上年增长5.7%;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01.2亿元,比上年增长9.8%;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170.04亿元,同比增长10.2%,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1.16亿元,同比增长7.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36.89亿元,同比增长7.1%,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分别为8.45%、54.48%、37.0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64880元,比上年增长7.81%。
二、农 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31.21亿元,增长5.7%。其中,农业增加值13.7亿元,减少0.8%;林业增加值0.07亿元,减少43.35%;牧业增加值3.65亿元,减少0.61 %;渔业增加值13.4 亿元,增长16.43%;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0.41亿元,增长17.14%。
粮食总产量达到30.74万吨,比上年增加0.15万吨,增长 0.5%。其中,夏粮11.71万吨,增长4.9%,秋粮19.03万吨,减少2%。农作物种植结构有所调整。全年粮食面积为7.88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03万公顷;油料面积1.92万公顷,减少0.01万公顷;蔬菜面积0.74万公顷,增加3.2%。全年油料产量7.64万吨,减少0.3%;蔬菜产量36.9万吨,增长4.6%;水果产量42.4万吨,增长1.3%,其中苹果产量37.95万吨,增长1.3%。
当年造林面积2074公顷,育苗面积67公顷,年末实有林地面积5894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33%。
肉类总产6.41万吨,增长0.3 %。其中,猪肉产量2.65万吨,增长23.1%;禽肉产量3.66万吨,减少11.5%。禽蛋产量3.36万吨,增长2.7%;奶类产量1.65万吨,减少17.2%。
全年水产品总产量34.9万吨,增长15.4 %。其中,海水产品34.2万吨,增长15.6%;淡水产品0.65万吨,增长3%。在海水产品中,海洋捕捞5.6万吨,减少6%;海水养殖28.6万吨,增加21%。
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06万千瓦,增长4.95%;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3.62万吨,增加5.5%;机电排灌面积3.1万公顷。年末全市601个村全部通电和电话,599个村通汽车,自来水受益村601个。
三、工 业
全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170.04亿元,增长10.2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 353家。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28%。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减少13.83 %,集体企业增长44.7 %,股份制企业增长12.6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2.52%。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36%,轻工业增长11.23%。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33亿元,比上年增长2.9%;工业产品产销率98.22%;实现利润、利税分别为55.7 亿元、28.8 亿元,分别增长7.9%和4.7%。全市金属采选及冶炼、食品饮料加工和制造、机械电子、纺织服装、化工建材五大支柱产业共268家企业,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83亿元,增长12.7%。其中,金属采选及冶炼业15.9亿元,增长1.3倍;食品饮料加工业129.5亿元,增长30.2%;机械电子业119.7 亿元,减少9.3%;纺织服装业79.2亿元,增长19.4 %;化工建材业108.5亿元,增长7.7%。
年末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产品名称 | 单位 | 2012年 | 上年增减% |
黄金 | (千克) | 4686.6 | 37.57 |
铁矿石 | (万吨) | 27.67 | -6.1 |
发电量(含热电厂及企业自发电) | (万千瓦时) | 10603 | -3.7 |
配混合饲料 | (万吨) | 1.99 | 41.6 |
果汁 | (万吨) | 3.1 | -13.6 |
饮料酒 | (万千升) | 4.85 | -16.8 |
布 | (万米) | 8699 | 33.5 |
服装 | (万件) | 1807 | 24.1 |
机制纸 | (万吨) | 2.23 | -23.7 |
化肥 | (万吨) | 12.08 | 25.6 |
塑料制品 | (万吨) | 6.86 | 12.5 |
花岗石板材 | (万平方米) | 83.4 | -3.3 |
生铁 | (万吨) | 22.03 | -16.5 |
民用钢质船舶 | (万吨) | 1.04 | -33 |
交流电动机 | (万千瓦) | 38.4 | 10.3 |
水泥 | (万吨) | 59.4 | -12.7 |
注:主要工业品产量为规模以上企业。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8.96亿元,比上年增长23.22 %。全年新开工项目276 个,增长43.01%。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9.3亿元,增长24.5 %;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22.96亿元,增长24.5 %,其中工业投资121.04亿元,增长95.79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60.71亿元,增长20.6 %。高新技术产业投资12.48亿元,增长23.5%。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完成178.1亿元,增长133.9%,占全社会投资的40.2%。
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65.29亿元,比上年下降11.24 %。其中,住宅投资下降9.38 %,占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的93.66 %;商业营业用房投资下降13.63%,占5.69%。全年商品房屋施工面积538.3万平方米,下降17.48 %,其中住宅施工面积499.13 万平方米,下降18.76 %。商品房销售面积341.9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4.92%;商品房销售额147.47亿元,下降7.56%。
资质内建筑企业完成建筑施工产值43.79亿元,比上年增长16.44%;竣工产值30.78亿元,比上年下降7.2%;建筑企业实现工程结算收入36.91亿元,比上年增长28.25%;实现利税4.51亿元,其中,实现利润2.81亿元。
五、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能力提高。全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728.71公里,其中,国、省道274.01公里,县路253.5公里,乡路141.2公里,村路1060公里;到年末拥有营运载货汽车9358辆,同比增长7.98%,吨位达到2.78万吨;农村客运车辆192辆,客位达到4930个。拥有陆岛交通航线2条,客渡轮3条,70客位,客运量40164人次,客运周转量63.08万人公里。港口吞吐量完成65万吨,比上年增长44.4%。
邮电通信业进一步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6.4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8 %。特快专递26.9万件,增长19.83%;年末固定电话户数15.3万部,移动电话49.74万部,宽带上网用户7.87万户。
六、国内贸易
个体私营经济繁荣。到2012年底,全市注册个体工商户数达15674户,注册资金59304万元,同比增长8.29%;个体私营企业户数18730户,注册资金790544万元,同比增长10.6%。
国内招商成效明显。全市上下紧紧围绕“产业招商”主线,完善机制、搭建平台、扩大招商,全年实际利用内资83.3亿元,同比增长15.05%。
消费市场繁荣。全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51.04亿元,比上年增长14.95%。其中:国有、集体经济实现零售额为56.60亿元,比上年增长10.26%;私有经济零售额为79.23亿元,比上年增长18.7%。从行业看: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分别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0.61亿元、116.54亿元、3.28亿元、2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1%、15.72%、11.38%、13.83%。城乡市场消费同步增长,全年城镇消费品零售额87.83亿元,比上年增长16.5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3.21亿元,比上年增长12.77%。消费热点持续升温,限额以上批零企业销售数据显示,2012年,家具类销售额实现2.84亿元,同比增长13.1%;汽车类销售额实现4.57亿元,同比增长17.2%;金银珠宝类销售额实现1.24亿元,同比增长1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销售额实现5.50亿元,同比增长17%;化妆品类销售额实现0.87亿元,同比增长20.8%,服装、鞋帽、针织类7.04亿元,同比增长20.1%。
七、对外经济贸易
对外贸易稳步增长。全年共完成进出口总额5.82亿美元,同比增长11.5%,其中出口4.99亿美元,同比增长10.1%,进口0.83亿美元,同比增长20.8%;新批外资项目7个,增资项目4个,实际到账外资6801万美元,同比增长107.4%。
旅游业增势良好。通过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提升产业整体素质、推动客源市场拓展、提高服务质量,2012年我市旅游业得到较好发展,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17.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4.5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1.34%和25.01%。
八、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414548万元,同比下降3.77%;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0018万元,同比增长15.83%。从收入结构看:税收收入完成159602万元,同比增长17.3%,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79.8%,比上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
信贷投放低位增长。全市金融机构各项本外币存款余额241.73亿元,较年初增加16.28亿元,比年初增长7.22%,其中:单位存款较上年同期下降较多,12月末单位存款余额为62.46亿元,比年初减少2.62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7.94亿元。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75.41亿元,比年初增加6.19亿元,增长3.66%。
保险业健康发展。全年全市共承保总额79.88亿元,比上年提高8.3%;保费收入28305万元,同比减少6.99%;赔付支出4507万元,同比增长26.67%。全市共有335户企业参加了企业财产保险,22756户居民参加了家庭财产保险。
九、科学技术、教育
科技创新取得新成效。全年共取得重要科学技术成果8项,获威海市以上科技进步奖9项。全市科研机构全年用于科技开发投入6191万元,比上年增长5%。到年末,各类技术贸易机构达到12个,从事技术贸易活动的人员140人。专利工作稳步发展。全年受理专利申请249件,专利授权200件,全年实施专利169件,实施率85%。
教育工作取得优异成绩。办学条件实现了新突破,完成了夏村、白沙滩两镇九年一贯制新校的楼房建设任务,以及海阳所、乳山口两镇中心幼儿园的建设任务,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一镇一校”的规划建设目标和农村幼儿园的标准化建设。在高效课堂模式初步成型的基础上,组织进行了课型打磨、达标以及精品课评选展示活动,有效地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了“减负增效”。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继续保持了在山东省的领先水平,在省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中,我市在全省所有抽查的33个县市中名列总分第一。
到年末,全市有高等学校1所,在校生6428人,比上年增长1.7%;中等专业学校1所,在校生2993人,比上年减少0.73%;高级技工学校1所,在校生2698人,比上年下降7.8%。普通高中6所,在校生 8039人,比上年减少6.1%;初中20所,在校生13355人,比上年减少11.4%;小学19所(含九年一贯制小学部12处),在校生 13489人,比上年减少2.9%,适龄儿童入学率100%;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79人。年末,全市普通中小学在校生 3.49万人,比上年减少0.26万人。
十、文化、卫生及体育
文化出版广电事业协调发展。年末全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馆藏书20万册;档案馆1个,文学馆1个,文物管理机构1个;广播电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达到100%;电视台1座,全市有线电视安装23万户,其中市区有线电视安装4.2万户,电视人口覆盖率100%。各类电影放映单位1个,其中电影院1座。全年共出版报纸170万印张。
卫生保健系统进一步完善。年末全市有各类卫生机构31个。其中:公立医院2个,专科医院1个,专科防治所(院)1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个,卫生监督机构1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7个,镇卫生院14个,其他卫生机构3个,。全市共有门诊部(所)103个,村卫生室341个。卫生机构拥有床位2469张,其中:公立医院床位1358张,基层医疗机构1111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072人,其中:医生844人,护士765人。
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稳步启动。含括市人民医院、中医院、妇保院、康宁医院和结核病防治所5家机构在内的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实行药品零差率启动。
体育事业实现新跨越。全年参加威海市级以上体育比赛,共获奖牌123枚。其中:金牌55枚,银牌34枚,铜牌34枚。在奖牌总数中,省级金牌15枚,铜牌11枚;国家级奖牌3枚,其中:金牌3枚。
十一、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进一步提升。年末建成区面积56.37平方公里,其中城区31.37 平方公里,银滩25平方公里。道路面积518.62万平方米,比去年增加2.22万平方米,人均城市道路面积27.94平方米;排水管道总长度511.30公里,比去年增加11.30公里,其中建成区排水管道密度16.3公里/平方公里;供水管道长度528.5公里,比去年增加13公里,其中建成区供水管道密度16.85公里/平方公里;供水总量1403万立方米,比去年增加64万立方米;集中供热面积356万平方米,比去年增加6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310公顷,比去年增加12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1.7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8.10平方米;用水普及率100%,燃气普及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污水处理率 95.17%。
城市交通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市拥有公交车营运线路(含银滩)21 条,总长498公里,公共汽车138辆,额定载客量达到4666人,客运量668.6万人次,运营里程达1321万公里;出租车经营企业1家,出租车270辆,年载客量达到738.4万人次,运营里程4128.6万公里。
全市实际用电量102667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34%。其中:工业用电量57675 万千瓦时,比上年下降4.04%;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21798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4.42%。
十二、人民生活
人口持续负增长。全年出生人口3457人,出生率为6.07‰,死亡人口5871人,死亡率10.31‰,人口自然增长率-4.24‰。年末全市总人口56718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60514人,农业人口406668人,分别占总人口的28.3%、71.7%。
职工工资进一步提高。到年末,全市市属以上单位年末从业人员为5.66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5.8%,其中:在岗职工(含劳务派遣)5.64万人,比上年增加5.6%;从业人员劳动报酬16.49亿元,比上年增长14.83%,其中: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6.42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9027元,比上年增长8.2%。
农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052元,比上年增长10.03%,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4274元,同比增长10.4%,人均家庭经营性收入6776元,同比增长7.53%,转移性收入969元,同比增长34.62%。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6189元,比上年增长8.99%。
加快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全年投入资金 300万元对养老设施进行了改造,发放五保资金1100多万元。至年末,全市共有社会福利机构18处,共有床位3200张,收养老人1450人,2012年被确定为“山东省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单位”。
社会救助、救灾能力进一步提升。全市城市低保在保对象人均月补助标准400元,全年发放保障金90万元;农村低保在保对象人均补助标准为每人每年2400元,全年发放保障金1500万元。
开展多项主题救助活动。全年救助困难群众3.7万人,救助范围不断扩大,一是做好孤残儿童的保障工作,全市现保障孤儿84人,共发放保障金58.26万元;二是救助特困高考新生救助228人,发放救助金70.4万元;三是关爱老年人,全年为全市3.6万农村75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生活补助金357万元;四是慈善大病救助,对全市1000多因病致贫的特困家庭发放救助款400万元;五是开展“情暖万家”活动,对因灾或其他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城乡特困户发放补助金100万元。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到年末共有1399家企业76670名企业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12585名机关事业单位在职职工参保;共有33131名离退休职工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全年共为离退休职工发放离退休费73509万元。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18728人,参保率达到95%,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居民人数达46850人,参保率达到98%,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79542人,参保率96.8%。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人数达到377366万人,参合率达到100%。
注: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农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均按可比价格计算。
本公报所列数字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字以今后出版的《乳山市统计年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