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载县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

选择区域:>>

2012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人民以“坚持科学发展、建设幸福万载”为主题,以“固本强基、赶超发展”为主线,始终坚持以富民强县、社会和谐为主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攻坚克难,团结奋进,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综合

国民经济继续健康稳定发展。2012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81166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0690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91392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99578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分别比上年增长2.7 %、14.2%、8.0%。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的比重由上年的16.3:59.5 :24.2调整为14.9:60.5:24.6。年人均GDP达到15351元。

财政收入大幅增长。2012年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为142098万元,比上年增长40.7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5121万元,增长42.69%。全县17乡镇(街道)财政收入都超过千万元,其中财政收入超亿元的乡镇达3个(康乐街办、黄茅镇、株潭镇)。财政总支出200290万元,增长22.6 %。

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支撑经济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不多,总量还不大,人均指标偏低,乡镇发展不平衡;社会不稳定因素还不少,安全生产工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财政收支矛盾仍然突出,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任务仍较艰巨,生产要素和资源环境约束增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较重,社会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行政效能有待进一步提高等。

 

二、农业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全县农业总产值24022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58%,其中:种植业105540万元,与上年增长3.37%,林业产值24780万元,比上年增长5.36 %,牧业产值87210万元,增长0.10 %,渔业产值20660万元,增长20.05%。全年粮食播种面积68.43万亩,比上年持平,其中稻谷播种面积58.41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264010吨,比上年增长3.91%,其中:早稻96830吨,比上年增产10435吨,晚稻152070吨,比上年减产1571吨;油料总产量5884吨,比上年增产140吨, 蔬菜总产量13.45万吨,比上年减少1.5%,水果总产量3216吨,比上年增长4.31 %。

2012年全县有机农业认证面积在去年基础上新增耕地面积7308亩,达到了27.43万亩:其中耕地面积8.3万亩,野生采集面积19.1万亩,通过了BCS及ECOCERT有机认证检查,增大了有机认证面积规模。继续保持去年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势头,突出以政府为引导,逐步放手于合作社自行与企业签订单的经营模式。全县有机农业主导品种订单面积18260亩,其中:水稻11700亩,毛豆2000亩、木姜1600亩、冬季草莓600亩、香芋200亩、脚板薯400亩、甜玉米160亩、蔬菜800亩。从调查统计数椐显示,全县的有机种植作物喜获丰收,其中有机水稻平均亩产430公斤左右,目前所有订单有机产品畅销无阻,收入丰厚。 2011年11月下旬,国家认监委批准万载获首批“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称号,在全国仅有11家,取得了国家级有机食品领域的最高荣誉。

林业生产取得新成效。继续实施三北及长江流域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退耕还林工程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等重点林业工程项目。到2012年底共有人工造林面积2335公顷,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1257公顷,幼龄抚育面积5400公顷。全年木材产量29500立方米;年末实有自然保护区4个,自然保护区面积5962公顷。全县国土面积森林覆盖率达63.1 %,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工作也卓有成效。

畜牧业生产逐步由传统养殖向规模养殖转变。全年共出栏生猪385850头,比上年增长10.2%,羊出栏12.3万头,比上年增长1.04%,兔出笼121.3万只,增长11.93 %。全年肉类总产量39916吨,比上年增产2789吨,增长7.51%,年末生猪存栏21.75万头,羊存栏0.97万头,兔存笼69.28万只,家禽年末实有127.8万羽。

渔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年水产品总产量17300吨,养殖产量14595吨,养殖面积36500亩。特种水产品养殖产量6600吨,特种水产品主要有:泥鳅、黄鳝、鲶鱼、黄颡鱼、鳜鱼、乌鳢、鲈鱼、克氏原螯虾、鳖、蛙等;渔业机械总动力1400千瓦。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2012年,有效灌溉面积28945公顷,基本农田保护率89%。农业机械总动力为35万千瓦,农村用电量为15710万千瓦小时。

 

三、工业与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2012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1831914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9.26 %,完成工业增加值495651万元,增长19.4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430313.8万元,完成工业增加值370414万元,按可比价分别比上年增长35.09%、31.79 %。

工业运行质量显著提高。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88199万元,利润109658万元。产品销售收入1469283万元,增长35.14%。

工业园区迅速发展。实现工业总产值1218789万元,工业销售产值1192610万元,产品销售收入1251572万元,应交增值税40391万元,实现利润88705万元,从业人员30250人。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产量较上年±%

饮料酒 千升 7175 61.67

塑料制品 吨 97672 69.87

胶合板 立方米 237168 95.92

罐头 吨 50566  29.38

泵 台 5057 -3.95

供电量 万度 36592 14.2

烟花鞭炮 万箱 1005 -16.67

 

建筑业生产稳定增长。统计口径内全年实现建筑总产值48746万元,竣工产值33075万元。全年共完成施工房屋面积59.92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3.04万平方米,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18.44万元,统计口径内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4623万元,实现利润3662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统筹步伐加快。2012年,县城南部新城、龙湖公园建设加快推进,行政核心区国家综合档案馆、环境监测站、交通物流中心已开工建设,天然气主要管道和田下古城保护工程全面展开;绿色照明产业加快发展,生产基地路网工程全面铺开,成品、配件市场建设正在加快推进;县城主要道路进行翻修,城区道路通行状况得到大大改善;农村集镇建设加快推进,重点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22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锦泰灌区节水改造和黄潭集中供水等工程竣工,解决了2.8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2012年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4167套,建成2884套,完成农村危房旧房改造1241户,县人民医院综合大楼投入使用,县一小、三小新建教学楼交付使用,县二小主体工程建设基本完工;数字影院建设完工投入使用。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日趋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2844万元,增长14.1%。其中:县的零售额134152万元,同比增长14.0%,县以下的零售额88692万元,增长14.2 %。从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194809万元,增长14.2%,住宿餐饮业26902万元,增长13.5 %。

个体工商业平稳发展。2012年末登记在册的个体工商户11798户,从业人员32900人,注册资金114200万元。本年新增个体户1499户,从业人员4180人,新增注册资金14510万元。全年城乡私营企业1648户,雇工人数24663人,注册资金326269万元。个私经济的发展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进一步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全年公路客运量355万人,旅客周转量14128万人公里,货运量3047万吨,货运周转量302304万吨公里。

邮电通讯业快速增长。2012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4.64万户,其中乡村电话用户2.33万户;移动电话发展到34.23万户,互联网用户累计达2.78万户,增长0.7%。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收入459万元。

全县旅游事业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建设‘一城三园’、打造‘四县五区’”的发展战略和打造“宜居宜游魅力区”的发展目标,深入挖掘我县文化底蕴,不断夯实各项基础,大力推进“宜居宜游魅力区”品牌建设,保持了我县旅游业持续快速的发展态势。仙源、九龙两个3A景区创建工作基本完成,打造一个以九龙省级森林公园和万载仙源湘鄂赣红色旅游景区为主的国家3A级旅游景区群。全年可接待游客195.78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30.6%,旅游总收入15.2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1.8%。

七、对外经济

2012年,外贸出口强势突破。全年共出口1.75亿美元,同比增长20.05%;利用外资快速增长。全县新批外资项目1个,实际利用外资3629万美元 同比增长21%,完成全年目标3500万美元104%。其中现汇进资1199万美元,现汇比为45.26%。

招商引资工作不断加大力度,全县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新成效。全年我县共引进千万元以上项目61个,签约资金为129.1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0.16亿元,占全年目标任务的91.6%,其中亿元项目12个,分别为宜春市凌云鞋业有限公司、万载县金都德矿业有限公司、江西环美降解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江西迅达铝型材有限公司、江西科威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金德利灯饰电器有限公司、金汉灯饰有限公司、江西来鑫实业有限公司、华洋物流货运有限公司等。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业平稳运行。2012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802724万元,比年初增加149928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88543万元,比年初增加118829万元,增长25.3 %。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351992万元,比年初增加70397万元,增长25.0%,短期贷款204826万元,比年初增长46.4 %,中长期贷款余额146155万元,增长3.86%。

保险业稳步发展。全年保费收入11268.4万元,比上年增长11.45%,其中:财产保费收入4972.7万元,增长20.4%;人身保费收入6295.7万元,增长5.26%。

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2012年末全县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40412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78419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17500人,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人数为407675人,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为212981人。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科技创新始终坚持抓好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紧跟国家科技和产业发展新动向,着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使经济发展更多建立在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基础上,与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15项、开发省级重点新产品15个、培育市级科技创新团队2个、建立市级创新型企业2个、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4项(国际先进水平1项,国内领先水平3项)、申报省级计划项目4个、已批2个;申报国家项目7个、已批3个;申报国家“双高”企业3家;获江西省技术发明奖1项(全省8项);获宜春市科技进步奖5项(全市35项)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教育事业继续稳步发展。2012年我县高考考生2418人,全县二本以上上线人数共计862人。普通文化类考生二本以上上线人数596人,应届考生二本以上上线人数473人,其同龄人口百分比位列全市第5;兼报艺术体育类的考生成绩可喜,二本以上上线人数250人,较上年增加53人,增长率26.9%,全县本科(含三本)以上上线人数达1218人,占全县考生总数的50.3%,全县录取二本以上考生913人,录取率达37.8%;录取本科以上考生1172人,录取率达48.5%;录取专科以上人数2281人,录取率达94.3%。全县共有普通和职业高、初中毕业生10733人,其中高中2166人;全县在校学生119981人,其中高中8816人,初中21393人,小学61621人。全县招收高中生3398人,初中生7593人,小学生11482人,小学生入学率100.0%,小学毛入学率108.48%,初中毛入学率129.4%。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事业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全县共有各类文化机构 3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15万册,图书总流通量12万人次,全年电影放映近千次,观众人数达十万人次。

广播电视事业继续发展,全县广播覆盖率达100 %,电视覆盖率达95 %以上,通有线电视的行政村181个,全县有线电视用户达到3.5万户,其中农村用户1.7万户。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2012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23个,其中,医院2所、卫生院17所;卫生技术人员1667人,其中医师658人(其中执业医师518人);全县2012年末拥有医疗床位1725张。全县共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4所,卫生技术人员121人。

体育事业继续健康发展,各项体育工作开展有序,全县认真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开展一系列以全民健身为主题的各项体育竞赛活动,参与全民健身活动人数达32880人次。协助、指导各单位、乡镇(街办)、学校开展各种健身活动20余次,参加活动人员达到了21600人次。2012年组建参加全市第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的代表队5个,参战人员60多人,在宜春市区集中组织的比赛中,获得“优秀组织奖”、“体育道德风尚奖”两个奖项。农村体育也稳步发展,积极引导农民形成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

十一、环境保护

2012年继续推进全县辖区内项目补办环评工作,优化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实施环评咨询服务前移,对保增长、保民生的重大建设项目和符合产业政策的招商引资项目提前介入,主动为当地政府、项目业务、环评机构服务。二是对高耗能、高排放及产能过剩项目,积极做好解释与疏导工作,严把项目准入关口;对无环境容量、超过总量指标的项目,采取等量替换的方式,严格新增主要污染物排放项目审批,强化环评管理与“三同时”验收。2012年我县减排企业共有七家,其中:污水处理厂一家,工程治理减排2家,农业源减排3家。到目前为此完成全年减排量化学需氧量477吨,氨氮47.5吨。2012年取缔关停5家非法小造纸企业;12家企业已完成整治任务,整治后可年削减化学需氧量225吨,年减排二氧化硫120吨; 据统计,2012年,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0.67%,工业固体废料综合利用率达91.1 %,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

 

十二、人口与人民生活

据公安年报统计,2012年年末全县总人口为531116人,其中,农业人口433977人,非农业人口97139人;年平均人口为528738人;年末总户数153085户,其中乡村户117244户。据县计生委统计,全县人口出生率为13.43 ‰,人口死亡率为6.02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41 ‰。

职工工资收入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全县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6238元,比上年增长11.7%,农民人均纯收入6376元(调查队数),比上年增加703元,增长12.4%,农村居民人均生活费支出5607元,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3.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