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落实国家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全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民生持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
一、综合
国民经济继续健康稳定发展。2015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1102284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2145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626858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33281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分别比上年增长4.0%、9.2%、12.3%。三次产业的比重为12.89:56.87:30.24,年人均GDP达到22670元。
财政收入大幅增长。2015年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为232033万元,比上年增长16.0%,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2712万元,增长17.1%。全县有11乡镇(街道)财政收入超过五千万元,其中财政收入超亿元的乡镇达6个(康乐街办、黄茅镇、株潭镇、潭埠镇、鹅峰乡、马步乡)。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04937万元,增长24.0%。
二、农业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全县农业总产值282563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04%,其中:种植业1130577万元,与上年增长10.3%,林业产值33942万元,比上年增长8.8 %,牧业产值89081万元,增长-3.2%,渔业产值26363万元,增长5.5%。全年粮食播种面积76.8万亩,其中稻谷播种面积66.4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308525吨,比上年增长1.1%,其中:早稻109924吨,比上年减产849吨,晚稻183961吨,比上年增产4546吨;油料总产量4846吨,比上年减产138吨,蔬菜总产量14.44万吨,比上年增长1.4%,水果总产量3799吨,比上年减少6.2%,茶叶总产量174吨。
现代(有机)农业亮点纷呈,核心区面积达到1万亩,供港蔬菜、芦笋、蓝莓等种植基地不断扩大,恒晖大农业“一楼三馆”全面建成。有机食品加工企业不断壮大,新增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8家,全县有机食品综合产值25.7亿元。
林业生产取得新成效。继续实施三北及长江流域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退耕还林工程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等重点林业工程项目。到2015年底共有人工造林面积1469公顷,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7579公顷,中、幼龄抚育面积667公顷。全年木材产量2.36万立方米;年末实有自然保护区4个,自然保护区面积5962公顷。全县国土面积森林覆盖率达63.1%,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工作也卓有成效。
畜牧业生产逐步由传统养殖向规模养殖转变。全年共出栏生猪427246头,比上年减少0.9%,羊出栏12.94万头,比上年增长2.4%,兔出笼123.2万只,增长3.9%。全年肉类总产量43162吨,比上年略有减少,减少0.1%,年末生猪存栏22.93万头,羊存栏1.5万头,兔存笼68.3万只,家禽年末实有143.3万羽。
渔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年水产品总产量19291吨,养殖产量16586吨,养殖面积36500亩。特种水产品养殖产量7706吨,特种水产品主要有:泥鳅、黄鳝、鲶鱼、黄颡鱼、鳜鱼、乌鳢、鲈鱼、克氏原螯虾、鳖、蛙等;渔业机械总动力416千瓦。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2015年,有效灌溉面积22980公顷,基本农田保护率89%;农业机械总动力为22万千瓦。
三、工业与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2015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2738280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0%,完成工业增加值644350万元,增长10.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596736万元,完成工业增加值630000万元。
工业运行质量显著提高。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354362万元,利润212061万元,主营业务收入2583578万元,增长21.3%。
工业园区平稳发展。实现工业销售产值2298234万元,主营业务收入2229313万元,税金总额126019万元,实现利润198119万元,从业人员35078人。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
计量单位 |
产量 |
较上年±% |
饮料酒 |
千升 |
15767 |
18.64 |
塑料制品 |
吨 |
183946 |
26.63 |
胶合板 |
立方米 |
223828 |
6.25 |
罐头 |
吨 |
70931 |
5.05 |
泵 |
台 |
52383 |
19.08 |
供电量 |
万度 |
50616 |
8.83 |
烟花鞭炮 |
万箱 |
1575 |
6.42 |
建筑业生产稳定增长。统计口径内全年实现建筑总产值70344万元,竣工产值62475万元。全年共完成施工房屋面积66.9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3.5万平方米,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21.0万元,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1319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精准发力、转型升级,实现了发展后劲的大增强。2015年,引进千万元以上项目145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8个,十亿元以上项目11个;竣工投产或投入使用项目55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8个,十亿元以上项目6个,一大批基础设施、产业提升、民生工程等项目顺利完成。例如深受广大市民喜爱的龙湖公园,不仅具备休闲健身、城市防洪、举办大型花炮燃放国际赛事等功能,而且成为展示万载形象的窗口;西环路、环城北路等道路的贯通,迎宾大道、将军大道、阳乐大道等城市主干道的提升改造,使县城路网基本实现了循环互通。
2015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6.1平方公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13.4亿元,南部新城国家综合档案馆、老年大学、城北农贸市场、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等项目投入使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龙湖佳园等项目基本建成,万载古城·田下街区项目大力推进。
农村基础设施累计投入17.1亿元,完成了106座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及全国小农水重点县建设,新建或修复1000多处水毁工程,建设高标准农田6.5万亩,解决了24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五、国内贸易和服务业
消费品市场日趋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2231万元,增长12.9%。其中:县的零售额196016万元,同比增长13.6%,县以下的零售额136215万元,增长12.5%。从分行业看:批发业137290万元,增长13.6%,零售业309013万元,增长17.9%,住宿业8233万元,增长18.5%,餐饮业54513万元,增长18.50%。
个体工商业平稳发展。2015年末登记在册的个体工商户16743户,从业人员71703人,注册资金247449万元;本年新增个体户2102户,从业人员6534人,新增注册资金56406万元;全年城乡私营企业3542户,雇工人数87975人,注册资金1083984万元。个私经济的发展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进一步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全年公路客运量392万人,旅客周转量18274万人公里,货运量4067万吨,货运周转量386365万吨公里。
邮电通讯业快速增长。2015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2.8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为30.84万户,互联网用户累计达4.69万户;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收入346.8万元。
旅游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工作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开拓创新为动力,大力推进旅游项目建设,使旅游品牌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旅游经济总量不断壮大,实现了“安全、秩序、质量、效益”四统一目标,使旅游工作得到了快速发展。大力开展旅游品牌创建,不断提升万载旅游的知名度。竹山洞景区、仙源湘鄂赣红色旅游景区、九龙原始森林景区、康乐龙韵景区先后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2015年旅游接待总人数292.6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4.3亿元人民币,2015年旅游接待总人数比2010年增长262.21%,旅游综合收入比2010年增长286.9%。
七、对外经济
2015年,外贸出口形势良好。全年共出口2.7亿美元,同比增长13.3%;利用外资快速增长,实际利用外资5350万美元,同比增长9.2%。
招商引资工作不断加大力度,以夯实招商项目、创新招商机制、营造投资环境、狠抓项目落地为重点,围绕有机农业精深加工、生态工业、文化旅游、南部新城、物流园区开发建设等具有战略支撑性和区域主导性的项目,积极探索招商引资发展新路径,研究招商引资发展新规律,构建高效的项目落地工作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2015年引进项目14个,合同资金额43.4亿元,亿元项目8个,其中10亿元项目2个,实际利用内资30亿元,同比增长11.48%,较大项目有:投资达11亿元的虹发铝型材、投资10亿元的帛士数码、投资达8亿元的云镜电子商务、投资达1.2亿元的阿里巴巴农村淘宝等。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业平稳运行。2015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1221442万元,比年初增加121749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12831万元,比年初增加108226万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678599万元,比年初增加132401万元,短期贷款192103万元,比年初增加48188万元,中长期贷款余额169886万元,比年初增加33021万元。
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2015年末全县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60400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134981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18000人,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人数为440756人,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为216730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8343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17563人。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面对发展新常态,全县科技工作者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瞄准防震减灾工作全国先进,知识产权工作全省先进,科技工作全市先进的“大满贯”目标,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和上级科技主管部门的工作要求,整合创新资源,调动积极因素,提高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为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一年来,共获得省级以上科技项目5个,获批创新平台、创新团队省级各1个、市级各1个,开发省级重点新产品15个,获批双高企业4家,宜春市科技进步奖3项,申请专利203件,增长290%,授权120件,增长243%,获江西省知识产权富民强县示范县,三兴有机农业科技园申报国家有机农业科技园,通过了省市评审,被省科技厅全省唯一推荐到科技部评审,有望获得通过。
教育事业继续稳步发展。2015年全县实际参加高考人数3067人,二本以上上线人数885人,其中:文史类129人,理工类427人,体艺类329人;普通文化类考生中一本上线人数185人,本科以上上线人数857人;全县600分以上考生22人;全县录取一本172人,录取二本以上790人,录取本科990人,录取专科以上2303人。
全县共有普通和职业高、初中毕业生10492人,其中高中3154人;全县在校学生131391人,其中高中10824人,初中26021人,小学64618人。全县招收高中生4082人,初中生9381人,小学生10866人,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100%,小学毛入学率105.8%,初中毛入学率117.48%。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事业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全县共有各类文化机构3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16万册,图书总流通量12万人次,全年电影放映近千次,观众人数达十万人次。
广播电视事业继续发展,全县广播覆盖率达100%,电视覆盖率达95%以上,通有线电视的行政村181个,全县有线电视用户达到5.5万户,其中农村用户2.8万户。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2015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23个,其中,医院2所、卫生院17所;卫生技术人员1630人,其中医师579人(其中执业医师493人);全县2015年末拥有医疗床位2524张。全县共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4所,卫生技术人员148人。
体育事业继续健康发展,以全面实施《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为主线,以做“群众的健康卫士、当公民健身的贴心人”为主题;以备战省少儿系列赛为抓手, 加强体育文化建设,突破农村体育、社区体育和机关体育的薄弱环节,不断满足全民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推进我县体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在2015年省少儿系列赛中,我县体育健儿奋力拼搏,齐心协力,取得8优13良的好成绩,同时,正式组建了校园青少年篮球队和足球队。组队参加了在九江举行的“体彩杯”2015年江西省百县青少年“五人制”足球比赛和“三人制”篮球比赛,足球队获得了团体第三名的好成绩。
重新成立县体育总会,积极发展各单项体育协会。全县现有单项体育协会12个、体育俱乐部3个、各级社会指导员250人。蓬勃开展各类群众体育运动。充分发挥单项体育协会的作用,举办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健身活动。
十一、环境保护
环保工作充分发挥监测职能,着力为我县环境管理和经济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一是加强对饮用水源的监测。饮用水源的水质安全问题一直是环保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饮用水源按时、按质地向省环保厅报送检测水样,做到水质检测结果真实可靠。二是加强对国控企业的环境监测。今年,完成我县8家江西省国控重点污染源的抽样监督性监测、在线监测设施的比对监测工作和噪声核查监测,共完成72个各类监测工作。三是加强对关系民生利益的环境监测。四是加强标准化建设,提升环境监测水平。据统计,2015年,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0.0%,工业固体废料综合利用率达89.9%,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
十二、人口与人民生活
据公安年报统计,2015年年末全县总人口为565012人,其中城镇人口259358人,乡村人口305654人;年平均人口为561493人;年末总户数157079户,其中乡村户125961户。据县计生委统计,全县人口出生率为12.16‰,人口死亡率为4.4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69‰。
职工工资收入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全县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41001元,比上年增长10.5%,据调查队统计,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2258元,比上年增加1894元,增长9.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68元,比上年增加873元,增长10.4%,农村居民人均生活费支出8002元,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1.77%。
(万载县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