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形势,和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迎难而上、顶压前行,坚定不移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3.79亿元(含郑蒲港新区),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1%,人均GDP达到10.3万元。其中,县本级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6.79亿元,增长6.9%。
其中,县本级第一产业增加值32.91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132.39亿元,增长10.6%;第三产业增加值151.49亿元,增长4.3%。县本级三次产业结构10.4:41.8:47.8;与上年同期相比,第二产业占比提升0.5个百分点,第一、第三产业占比分别回落0.2和0.3个百分点。
图1: 2020-202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
二、农业
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8.66亿元(含郑蒲港新区),按可比价计算,增长3.8%。县本级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4.7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3.8%。
全年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9.64万亩,粮食总产量40.10万吨,同比增长1.5%;油料总产量2.45万吨,比上年增长5.4%;蔬菜播种面积30.39万亩,总产量59.43万吨,比上年增长3.8%。全年肉类总产量达4.08万吨,比上年增长0.5%。
表1: 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产 品 名 称 | 计量
单位 |
总产量 | 比上年
增减(%) |
粮食 | 万吨 | 40.10 | 1.5 |
其中:稻谷 | 万吨 | 29.65 | 1.3 |
小麦 | 万吨 | 9.76 | 2.5 |
油料作物 | 万吨 | 2.45 | 5.4 |
其中:油菜籽 | 万吨 | 2.37 | 5.5 |
棉花 | 吨 | 29 | -6.5 |
糖料 | 吨 | 249 | -8.1 |
蔬菜及食用菌 | 万吨 | 59.43 | 3.8 |
瓜果类 | 万吨 | 4.86 | 2.8 |
肉类总产量 | 万吨 | 4.08 | 0.5 |
禽蛋产量 | 吨 | 8732 | 9.1 |
生猪出栏数 | 万头 | 16.97 | -3.5 |
家禽出栏数 | 万只 | 1467.37 | 1.2 |
水产品产量 | 万吨 | 2.50 | 6.0 |
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58.48万千瓦,全年机耕面积93.36千公顷,机播面积73.36千公顷,机电灌溉面积45.80千公顷,机械植保面积48.91千公顷,机收面积73.61千公顷。农业机械化程度明显提高,主要农作物机耕、机播、机收水平分别达到98.64%、77.47%和77.17%,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8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县本级工业增加值83.11亿元,比上年增长13.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6%。规模以上工业30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14个行业增长,行业增长面46.7%,其中,金属制品业增长5.3倍,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3.8倍,家具制造业增长1.1倍。
全年县本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356.97亿元,比上年增长16.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入库税金8.73亿元,增长14.2%。规模以上工业纳税过百万元的企业98户,其中过千万元的企业13户,过亿元的企业2户。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5.5%。部分工业产品产量下滑(见下表)。
表2: 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指 标 名 称 | 单位 | 2024年 | 同比增减
(%) |
大米 | 吨 | 255259 | 18.5 |
饲料 | 吨 | 353317 | 11.4 |
精制食用植物油 | 吨 | 66992 | 26.4 |
甲醛 | 吨 | 178797 | 13.3 |
钢材 | 吨 | 104309 | 12.9 |
玻璃包装容器 | 吨 | 80101 | -23.6 |
夹层玻璃 | 平方米 | 55173 | -2.5 |
沥青和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 平方米 | 635010 | -28.0 |
初级形态塑料 | 吨 | 55770 | -25.4 |
化学农药原药(折有效成分100%) | 吨 | 29110 | 11.5 |
塑料制品 | 吨 | 12069 | 4.1 |
硅酸盐水泥熟料 | 吨 | 330390 | -94.8 |
水泥 | 吨 | 7036665 | -15.6 |
石灰 | 吨 | 374110 | -40.2 |
商品混凝土 | 立方米 | 657549 | -21.9 |
泵 | 台 | 15176 | 18.3 |
阀门 | 吨 | 46797 | 31.2 |
彩色电视机 | 台 | 132658 | 26.6 |
全年县本级建筑业增加值49.31亿元,比上年增长5.8%。全县资质内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9.63亿元(含郑蒲港新区),增长28.2%。
四、服务业
全年县本级服务业增加值151.49亿元,比上年增长4.3%。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8.66亿元,比上年增长10.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8.57亿元,增长8.1%;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4.66亿元,增长4.9%;金融业增加值13.19亿元,增长4.4%;房地产业增加值16.14亿元,下降4.6%;其他服务业增加值78.45亿元,增长4.3%。
全年县本级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9.56亿元,比上年增长17.2%。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县本级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6.1%。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42.2%,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1.2%,第三产业投资下降0.3%。
制造业投资比上年增长9.7%;技术改造投资占比25.5%,较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同比增长25.4%;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24.6%,商品房销售面积12.4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6.5%,商品房销售额9.27亿元,同比下降50.0%。
六、国内贸易
全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5.04亿元,同比增长5.5%。其中,县本级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4.72亿元,同比增长5.6%。
县本级限额以上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3.68亿元,增长8.3%。从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分类情况看,粮油、食品类实现零售额7.05亿元,增长13.9%;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实现零售额0.51亿元,增长0.8%;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实现零售额0.73亿元,下降10.3%;石油及制品类实现零售额1.59亿元,下降0.9%;汽车类实现零售额0.34亿元,增长42.6%。
七、对外经济
全年全县进出口总额17.27亿美元(含郑蒲港新区),增长8.7%。县本级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028.65万美元,增长43.0%。
八、交通运输、邮电
年末县本级国省干线道路和乡村道路共计1680.18公里(不含郑蒲港新区),其中高速公路64.21公里。全县机动车拥有量6.87万辆,比上年末增长4.1%,其中汽车拥有量5.29万辆,增长5.8%。全县邮电业务总量4.56亿元,增长5.4%。其中,邮政业务总量0.93亿元,电信业务总量3.63亿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9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7.19万户,其中5G用户21.49万户。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25.36万户(不含手机上网用户),IPTV(网络电视)用户19.54万户。
九、财政、金融与保险
全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58亿元(含郑蒲港新区),比上年增长4.9%,其中各项税收收入23.41亿元,下降5.3%。财政支出68.04亿元,增长17.7%。从支出项目看,住房保障支出增长6.6%,卫生健康支出下降5.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下降10.7%,教育支出增长17.5%。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522.76亿元(含郑蒲港新区),同比增长9.7%。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488.60亿元,同比增长17.0%。
经初步统计,全年全县保险业共实现保费收入4.24亿元。其中:人身险保费收入1.67亿元,财产险保费收入2.57亿元。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2.88亿元。其中:人身险赔款0.65亿元,财产险赔款2.23亿元。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县共有幼儿园46所,在校学生8186人,专任教师663人;小学31所,在校学生21941人,专任教师1571人,师生比1:13.97;初中25所,在校学生12451人,专任教师1161人,师生比1:10.72;普通高中3所,在校学生7068人,专任教师495人,师生比1:14.28。全县普通中小学专任教师取得专业技术职称的共3227人,其中普通高中495人,普通初中1161人,小学1571人。全县学前教育学龄人口总数(3-5岁)8437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97.03%;小学毛入学率为103.72%,其中:女童小学毛入学率为102.87%;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108.17%。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1.52%。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5.20%。全县每万人中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为367.66人,其中:高中在校生为133.13人,初中在校生为234.53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2295人,在校生3275人,全县每万人中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数为61.69人。
县本级高新技术企业136家,比上年增长20.4%;全县授权专利1007件(含郑蒲港新区),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87件,全县万人有效发明专利达36.27件。
十一、文化旅游、卫生和体育
11个公共文化场馆、14个城市阅读空间均免费对外开放,各类文化场馆接待群众参观、参与培训及开展讲座交流等共计34.01万人次。送戏进万村演出68场,受众3.3万余人次。开展博物馆奇妙行、青少年走进博物馆、送展进校园社区等各类活动81场次,县博物馆共接待游客13.03万人次,刘禹锡纪念馆(陋室)共接待游客7.0万人次。
开展“畅游鸡笼山,纵情半月湖”国庆欢乐周、霸王祠国庆系列活动等17场各类文化旅游活动。全年全县接待各类游客348.3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24.06亿元。
全县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75个,其中医院10个。拥有床位2481张,其中医院床位1995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499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930人,注册护士1025人。农村卫生室达到99所,平均每个行政村拥有1.16个卫生所。全年分别救治艾滋病、肺结核病、晚期血吸虫病病人108人、29人和15人,孕妇住院分娩率达100%,婚前医学检查率达92.23%。乙肝疫苗首针接种率达99%。
全年参加各类竞技体育运动赛事60场,其中参加省级以上赛事8场,获得奖牌96枚,其中金牌37枚,银牌29枚,铜牌30枚。举办2024和县蔬菜之乡半程马拉松、2024年和县第二届“县BA”篮球联赛、香泉龙舟赛等赛事活动,参加赛事活动人次达3.28万人次,参与各类体育项目培训人次达1.07万人次。
十二、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30个市级“四合一”项目已完成投资36.11亿元,竣工率达100%。针对15个老旧小区及4个片区进行改造,涉及1023栋楼3429户,新建沥青路面11.52万平方米,改造面积43.20万平方米。提前超额完成年度农村危房改造任务,按程序精准认定补助对象69户,打卡发放补助资金139万元。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产值能耗0.2532吨标准煤,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0.1%。全县森林面积2.1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13.1%,活立木总蓄积达到84.96万立方米。
全年全县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伤亡事故2起,死亡2人。其中:工矿商贸发生事故1起,死亡1人;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1起,死亡1人;生产经营性火灾事故零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零发生。
十三、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户籍人口528523人(含郑蒲港新区),比上年末减少2368人。全县人口出生率为5.38‰、死亡率为6.08‰。
表3: 2024年全县人口主要构成
指 标 名 称 | 年末数(人) | 比重(%) |
全县总人口 | 528523 | 100.0 |
其中:男性 | 276470 | 52.3 |
女性 | 252053 | 47.7 |
其中:0-17岁 | 83463 | 15.8 |
18-34岁 | 111652 | 21.1 |
35-59岁 | 205850 | 38.9 |
60岁及以上 | 127558 | 24.1 |
全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363元(含郑蒲港新区),比上年增长6.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952元,比上年增长6.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12元,比上年增长7.2%。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住户存款余额426.04亿元,占存款总额的比重为81.5%,同比增长13.0%。
全年县本级新增就业6472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096人,“4050”人员等困难群体再就业44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3%, 保持在3%以下低水平。全县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7.29万人、3.51万人和4.29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5.91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6.0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39.91万人)。年末全县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52.7万人。
年末全县城乡享受最低生活保障11550人,低保标准由月人均763元提高到782元,累计发放低保金8789.12万元。销售社会福利彩票2580万元,筹集福利彩票公益资金398.6万元。年末县社会福利院及8个农村老年性福利机构分别有床位400张和1269张。在册孤儿187人,在册困难残疾人4627人,在册重度残疾人6990人,发放临时生活救助879人次。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据,正式数据以《和县统计年鉴》为准。
2.全县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本公报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国内贸易、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文化旅游、民生保障等统计数据不含郑蒲港新区;林业数据为第三方评估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