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二四年新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新民市统计局

2025年4月23日

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在新民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全面振兴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打造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树立东北地区现代化大农业县域样板”目标,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全力推动新民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攻坚之年攻坚之战。

一、经济总量

初步核算,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2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5.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9.6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93.2亿元,增长5.6%;第三产业增加值142.2亿元,增长6.0%。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7.6:28.7:43.7。

二、农林牧渔业

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3.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4.2%。其中,农业产值90.6亿元,林业产值2.3亿元,畜牧业产值67.2亿元,渔业产值8.0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5.4亿元。

农作物播种面积20.7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16.1万公顷,以水稻、玉米为主,分别为3.6万公顷、12.0万公顷。经济作物播种面积4.6万公顷,其中,油料作物0.3万公顷、蔬菜3.0万公顷、瓜果1.2万公顷。完成造林面积1600公顷,育种育苗面积23公顷。畜禽养殖以猪、牛、羊、禽养殖为主,饲养量分别为173.0万头、23.7万头、62.7万只、959.6万只。

粮食总产量111.4万吨,其中,水稻22.6万吨,玉米87.5万吨,马铃薯(鲜薯)2.6万吨;油料总产量1.1万吨,其中,花生1.1万吨;蔬菜及食用菌总产量181.9万吨;瓜果总产量89.2万吨,其中西瓜88.2万吨;园林水果总产量2.7万吨,其中,苹果1.7万吨。生猪出栏102.4万头,牛出栏9.1万头,羊出栏30.4万只,家禽出栏539.8万只;肉类总产量11.3万吨,其中,猪、牛、羊、禽肉产量分别为8.1万吨、1.6万吨、0.4万吨、1.0万吨;鸡蛋产量4.0万吨;牛奶产量0.5万吨;水产品产量6.5万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8户,实现总产值171亿元,同比增长2.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营业收入199.1亿元,同比增长1.2%;营业利润5.1亿元,同比增长44.0%;利润总额5.2亿元,同比增长37.3%。全市工业用电量87180万千瓦时,同比增长2.2%。

全年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33.2亿元,同比增长14.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9%。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14.7%,占投资比重为15.4%;第二产业投资同比下降9.4%,占投资比重为36.4%,在第二产业中制造业投资同比下降14.2%;第三产业投资同比下降2.4%,占投资比重为48.2%,在第三产业投资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21.7%。商品房销售面积14.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2%。

五、交通运输业

2024年,维修改造农村公路248.9公里。完成新民绕城路新建工程三部分,通武线(南转盘至柳河沟段)绕城新建工程12.1公里、新民市丹霍线(茶棚庵至前营子段)绕城新建工程7.86公里、沈环线(前营子至柳河桥东段)绕城新建工程2.045公里。全面清理普通公路用地范围内积存垃圾333处,共清运垃圾2884立方米,清理路肩堆放物113处,面积达1000余平方米,清理倾倒垃圾106处,面积达861平米,清理边沟432.974公里。

六、国内贸易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1.5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8亿元,同比增长5.5%。限上网上零售额31.5万元,同比下降55.0%。

七、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额3.8亿元,同比下降26.0%,其中出口总额2.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927万美元,同比下降67.4%。

八、文化、旅游、体育业

2024年,全年接待游客143万人次,同比增长5.9%,实现收入约2.58亿元,同比增长5.3%。文旅局强化顶层设计,制作完成新民市手绘地图编制工作。启动电子手绘旅游地图编制工作,高位推动文旅产业发展。实施阅读体系提质增建工程。依托新民市牛角、友谊商城2个城市书房,开展“书中有花香 阅读有力量”全民阅读活动、“书香润心灵 墨香伴成长”书法阅读分享活动等4场。图书馆读友会共完成6场,412家乡镇读友会上传有声文件714条。共举办最美中国年画展、毛泽东诗词作品展、中国历代史书文化展三场展览。送书下乡共赠送图书600册。市体校参加2024年辽宁省田径苗子赛获团体总分第一名,获金牌6枚、银牌6枚、铜牌7枚的好成绩。

九、财政与税收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5亿元,同比增长33.0%,同口径增长35.3%。其中,税收收入10.6亿元,同比增长1.1%,同口径增长3.9%。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49.2%。全年财政支出66.4亿元,同比增长15.8%。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9.7亿元,同比增长13.8%。政府性基金支出6.7亿元,同比增长37.6%。

十、城市建设

城乡建设高品质发展。2024年,推进新民市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项目建设,该项目改造主要包括四部分:庭院燃气管道改造、引入管改造、燃气立管改造、用户设施改造。安装“三保险”设施及智能燃气表,安装智能燃气表79239块,安装表前阀门79239个、自闭阀82165个、不锈钢波纹软管70258根,安装可燃气体报警装置81896个。完成城南明渠整治工程建设,完成明渠清淤2100米,铺设污水管网2100米,铺设雨水管网3600米,完成付家窝堡排干水生态恢复工程(水毁修复项目)。

十一、科学技术

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雏鹰企业-瞪羚独角兽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5家,高新技术企业28家、瞪羚企业2家。促进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登记技术合同19项,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2.64亿元。深入实施农村科技特派行动,引进省级、沈阳市级专家团队8个,对接16个示范合作社,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89场次,推广新技术51项,引进新品种35项,直接培训农民524人次,服务带动农户239户,发放科普资料2000余份。组织105名青年农民报名参加2024年“青年农民大学”第二十五期培训班,学员人数位列沈阳市各区县(市)报名人数首位。

十二、教育和卫生

全面落实市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制定党组织书记培训计划,组织参加全国党组织书记、校长、党建指导各类培训180人,组织新任校长培训29余人次。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751名教师共观看12学科课程。14所学校常态化运用“三个课堂”,推进强校带弱校、城区带农村成效显著。改建大民屯学校、东蛇山子学校、城区五小3个足球场、8个篮球场、2个排球场。举办新民市中小学“市长杯”足球、篮球比赛,全市40余所学校、50余支队伍参加。新民市实验小学代表新民市参加沈阳市中小学“市长杯”足球赛,连续两年获得小学组冠军。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结合“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新增“强基行动”乡镇卫生院8家(陶屯、姚堡、胡台、法哈牛、城郊、卢屯、东蛇山子、红旗)、村卫生室70家(共涉及26家乡镇)。新民市人民医院等2家医院接受沈阳市4家市管医疗机构对口支援,共接收派驻支援医师150人次,诊治患者787人次,会诊3人次,手术19例次,讲座214场次。新民市共发生传染病1528例,报告及时率100%;处理预警信号94条,处理及时率100%。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24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899元,增长6.6%。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4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8.7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8.6万人,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1.0万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7.6万人。全市城乡低保对象5902户、9043人,其中,城市低保对象920户、1189人,农村低保对象4982户、7854人。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实现35个社区全覆盖。为80周岁以上老年人及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免费多样化上门服务,服务1.3万人次、服务时长1.87万小时。为11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特殊困难老年人月探访率达到100%,累计探访1.65万人次。新培育“品质养老”社区19个、村屯105个。建成老年人助餐点4个,月均助餐服务3680人次。养老机构护理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大红旗、东蛇山子等7家农村中心敬老院提升改造工程完工,进一步优化了集中供养人员的生活环境。

十四、人口与就业

2024年,全市户籍人口62.9万人。在户籍人口中,城镇人口15.9万人,乡村人口47.0万人。男性人口31.5万人,女性人口31.4万人。0-17岁人口6.8万人、18-34岁人口10.6万人、35-59岁人口27.2万人、60岁及以上人口18.4万人。

2024年,城镇新增就业2605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控制在2427人,在控制目标2600人以内,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015人,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471人,农村劳动力转移7273人。全年深入企业、校园开展招聘活动共14次,其中通过新民公众号发布线上招聘会4次,线下招聘会10次,惠及6861人,吸引高校毕业生来沈留沈就业创业1302人,新增6名高层次人才。成功举办“2024年新民市冬季人才招聘会暨劳务品牌成果展示交流会”。全年为617家企业发布招聘岗位6025个,发放各类宣传材料10万份,通过现场交流和线上互动,有3150名求职者与企业达成了初步就业意向,为新民市的就业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注:

1.本报告使用的数据为快报数。

2. 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3.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问题,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4.户籍人口为公安局2024年年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