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红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承上启下关键之年。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以赴抓经济,扎实苦干惠民生,全县经济进中提质、社会民生持续改善。

综合

图片
初步核算,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9.4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9.52亿元,同比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12.33亿元,增长6.8%;第三产业增加值127.64亿元,增长5.4%。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23年的14.02:40.57:45.41调整为14.14:40.19:45.67,第一产业占比上升0.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比下降0.3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上升0.26个百分点。初步核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6309元。

年末总户数20.68万户,户籍人口61.88万人。常住人口49.5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5.38万人,城镇化率51.21%。全年出生人口3012人,其中男性1647人,女性1395人,出生人口性别比118.1:100,出生率为6.08‰;死亡人口3691人,死亡率为7.4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37‰。

新增四类市场主体合计10098户。新设立内资企业211户,私营企业1317户,个体工商户8492户,农民专业合作社23户。四类市场主体总量达66172户,其中个体工商户50849户、企业14124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199户,市场主体中转型升级36户。

刑事案件立案815起,同比减少49.44%;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29831辆,比上年增加1858辆,增长6.6%;交通事故发生6013起,同比下降15.5%。

农林牧渔业

图片
年末耕地面积95.34万亩,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707764万元,可比价增速为4.2%。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3.2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上年增长4.1%。粮食种植面积46.72万亩,增长0.02%,其中夏粮播种3.42万亩,秋粮播种38.29万亩;棉花种植面积1.72万亩,下降1.06%;油料种植面积48.10万亩,增长3.57%。粮食总产量18.76万吨,增长1.08%,其中夏粮产量0.69万吨,秋粮产量16.15万吨;棉花产量926.16吨,下降0.91%;油料产量10.22万吨,增加5.45%;蔬菜产量35.00万吨,增长3.62%;水果产量14655.02吨,增长2.67%。

林业总产值83975万元,增长10.4%。

畜牧业总产值197725万元,增长1.6%。禽蛋2.42万吨,增长83.3%。生猪出栏48.53万头,增长5.78%,牛出栏2.41万头,下降13.3%,家禽出笼180.41万只,下降12.99%。

渔业总产值47316万元,增长7.0%。水产品总产量18636吨,增长4.89%。

工业和建筑业

图片
全年实现全口径工业增加值92.23亿元,增长8.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3%。15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不含烟厂)实现工业总产值163.5亿元,增长12.06%,其中国有控股企业总产值6.9亿元,增长19.0%,非公有企业总产值156.6亿元,增长11.7%;国有企业总产值1.1亿元,增长83.3%,股份制企业总产值153.3亿元,增长12.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总产值9.2亿元,增长2.2%;重工业总产值119.6亿元,增长17.1%,轻工业总产值44.0亿元,增长0.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97.8%,实现营业收入158.9亿元,增长10.0%。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0.29亿元,增长1.7%。在库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74家,比上年增加2家,实现总产值205亿元,增长0.45%。在库建筑单位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23.92万平方米,同比增加59.08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投资

图片
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村私人投资)同比增长10.02%。其中500万元及以上项目306个,同比增长6.99%。从结构看,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1.5%,工业技改投资同比下降20.78%,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23.5%。

全年新开工入库项目168个,新投产项目191个,到位资金108.51亿元。

全年实现房地产业增加值14.23亿元,增长0.3%。房地产开发投资较上年同期下降17.19%。商品房屋施工面积181.05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8.72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9.39万平方米,销售面积16.25万平方米,销售面积同比下降30.12%,商品房屋销售额同比下降27.70%。

国内贸易

图片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3.38亿元,同比增长5.6%。分城乡看,城镇实现限上消费品零售总额18.41亿元,同比增长20.74%;农村实现限上消费品零售总额2.55亿元,同比增长28.59%。从细分行业看,1-12月全县在统的21个大类商品中有13个商品类值零售实现同比正增长。一是部分类值有亮点,汽车类当月零售额同比增长322.3%,二是部分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良好,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饮料类商品累计零售额分别增长7%、13.4%。

对外贸易和招商引资

图片
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1279万美元,增长5.1%,其中外贸出口11244万美元,增长4.8%。在利用外资方面,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009万美元。

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56个,协议投资237亿元,完成项目入库53个,到位资金81亿元,当年签约当年入库亿元以上项目24个,入库率达到42.9%。

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和旅游

图片
全年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4.34亿元,增长6.2%。

全年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2.3897亿元。年末公路总里程3297.918公里。按行政等级分,包含高速公路89.183公里,国道121.391公里、省道179.539公里、县道297.784公里、乡道1003.177公里、村道1606.844公里;按技术等级分,包含一级公路108.458公里、二级公路320.122公里、三级公路39.805公里、四级公路2719.946公里、等外公路20.404公里。全县公路网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182.2公里。

邮政完成业务总量7701.54万元,邮政营业网点发行报刊568.2万份,发行集邮册1327册,快递小包裹236.25万件(出口量);电信完成业务总量3.73亿元,其中宽带接入用户198922户,移动电话用户484806户,每百人拥有移动电话93.7部。

接待游客1397万人次,同比增长1.3%,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9亿元,同比增长9.72%。现有AAAA景区4家,AAA景区8家。

财政和金融

图片
全口径财政收入584094万元,增长33.6%。地方财政总收入404358万元,增长17.1%,其中,上划收入198575万元,增长13.5%。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5783万元,增长20.8%,剔除增值税留抵退税因素完成208933万元,可比增长20.8%;地方税收收入151218万元,同比增收17481万元,增长13.1%。地方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3.5%,比上年下降5个百分点。财政支出1006127万元,同比增支155359万元,增长18.3%。公共财政预算支出684437万元,同比增支116693万元,增长20.6%。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82363万元,同比增支3452万元,增长4.4%;公共安全支出20516万元,同比增支3366万元,增长19.6%;教育支出125205万元,同比增支20201万元,增长19.2%;科学技术支出55960万元,同比增支26531万元,增长90.2%;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13880万元,同比增支5390万元,增长63.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9371万元,同比减支5528万元,减少6.5%;卫生健康支出32252万元,同比减支4921万元,减少13.2%;节能环保支出10176万元,同比减支4380万元,减少30.1%;城乡社区服务支出26552万元,同比减支3798万元,减少12.5%。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422.99亿元,同比增长13.0%;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93.18亿元,同比增长10.2%,贷存比为69.3%。分期限看,与年初相比:短期贷款增加0.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0.58亿元,票据融资增加3.55亿元,中长期贷款占总贷款77.22%,中长期贷款的增幅占贷款增幅的80.09%。

教育和科学技术

图片
各类学校总数164所,其中职业高中1所,普通高中5所(含十二年一贯制1所),初中21所(含九年一贯制6所),小学32所,幼儿园104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78275人,其中:幼儿园13458人、小学35258人、初中16745人、特殊教育253人、普通高中8970人、职业高中3591人。在职教职工4620人(机关和二级单位164人),其中:幼儿园教师408人(其中公办408人)、小学教师1876人、初中教师1278人、普通高中教师624人、特殊教育教师26人、职业高中教师244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3.68%。

全年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5家,年末全县高新技术企业个数达126家,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54.21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19.4%,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269家,高新技术企业净增30家,累计达126家,全县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136.9亿元,同比增长27.16%。

全年通过各种途径从高校科研院所帮助企业柔性引进科技副总5名,其中省派科技副总1名。选派省级“三区”科技人才14名,选派省、市、县三级科技特派员共105名。转移转化科技成果12项,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5.01亿元。全年共有3家企业入选湖北省“瞪羚”企业,全县科创“新物种”企业累计达16家,全市第三。

全年专利授权484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1件,发明专利万人拥有量达2.68件/万人。新增湖北省智能工厂先进级企业9家;新增湖北省工业设计中心企业4家,当年新增数均位居全市第1位;新增湖北省创新型中小企业20家,总数69家;新增省级单项冠军企业2家,总数达到6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0家,同比增长76.9%,总数46家。湖北金马塑业有限公司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复核顺利通过,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达到2家;湖北汉成电气有限公司成功申报湖北省绿色工厂企业,实现破零;湖北新辉门业有限公司通过国家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等级受管理级(2级),DCMM贯标实现破零;新增湖北省企业技术中心1家。

2023年全县科研经费投入1.2亿元,占GDP的比重为0.45%(本指标隔年反馈)。

文化、卫生和体育

图片
全县建有文化馆1个,建筑面积5341平方米,被文旅部评定为国家一级馆;图书馆1个,建筑面积5387平方米,馆藏图书42.7万册;博物馆3个(黄麻纪念园、李先念故居纪念园、红安县博物馆),建筑面积合计48931平方米。其中,红安县博物馆拥有藏品14936件/套,面积约为6898平方米,包含一级文物12件/套,二级文物36件/套,三级文物70件/套;剧场、影剧院16个,数字影院3处,农村电影放映队16支。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99.61%,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9.73%。文化惠民工程进展顺利,建成文体广场1283个、文化长廊403个、百姓大舞台338个,标准农家书屋403个,中心书屋13个,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3个。

2023年全县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8.44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2%(本指标隔年反馈)。

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00个,其中县级医院8个(私立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乡镇卫生院1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个、门诊部诊所医务室等35个,村卫生室342所,其它类卫生机构1个。全县共有卫生人员4267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552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1388人。全县平均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2.8人。开放床位总数3908张,每千人口开放床位数8张。

体育赛事精彩纷呈,成功举办第二届湖北省老年人健身大会气功交流活动、黄冈市“百镇千村”觅儿寺镇运动会,以及县级男子篮球联赛、门球、乒乓球、五人制足球、羽毛球、围棋等系列赛事;全年投入100万元建成七里坪镇运动中心,投入20万元完成高桥镇村级文化广场建设,并为18个行政村配备体育健身器材;同时,体育彩票销售成绩亮眼,年度销售额突破38000万;红安县代表队在省级赛事中表现出色,参加湖北省篮球冠军赛荣获第四名,在湖北省青少年田径锦标赛斩获3金4银2铜;在市级青少年体育赛事中获得87枚金牌、13枚银牌和10枚铜牌。

十一

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图片
城乡居民收入平稳增长,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401元,增长5.9%。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309元,增长5.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43元,增长6.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09,较上年缩小0.03;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4.7%,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35.84%。

社会从业人员12.24万人,其中城镇10.20万人,乡村2.04万人。分产业看,第一产业2.04万人,第二产业5.85万人,第三产业4.35万人。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5629人,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5378人;新增创业635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1764.3万元;扶持返乡创业559人,带动就业1767人。

全年共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4974人次。开展线上线下就业招聘会125场。养老保险参保41.49万人,征收养老保险费8.28亿元,发放养老金15.8亿元。其中: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6.45万人(含退休人员23586人),征收养老保险费38601万元,发放2.33万名离退休人员养老金63550万元;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13015人,征收养老保险费35305万元,职业年金20733万元,中央地方财政补助金5954万元,地方财政补助金21463.09万元,发放8836名离退休人员养老金64428.14万元;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32.84万人,征收养老保险费8891.74万元,全年发放11.63万名到龄人员养老金26417万元;参加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8956人,发放2564名到龄人员养老金3606.79万元。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452142人,征收基本医疗保险费4.6亿元,支付基本医疗待遇4.48亿元。工伤保险参保33583人,征收工伤保险费1187.74万元,支付工伤保险待遇827.75万元。生育保险参保28568人,支付生育保险待遇818.98万元。失业保险参保27200人,发放失业保险金455万元。

十二

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

图片
生态环境持续好转,全年空气质量良好,优良天数324天,其中优110天,良214天,优良率90.3%(有效天数359天)。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注:

1.本公报中数据主要是年报快报数,最终数据以统计年鉴为准。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根据地区生产总值(GDP)核算制度规定,年度GDP核算包括初步核算和最终核实两个步骤。2023年GDP数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最终结果为:地区生产总值264.06亿元,增长7.1%,比初步核算数增加3.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0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07.13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87.4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19.91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由初步核算数的14.26:42.49:43.25调整为14.02:40.57:45.41。

3.统计制度外的数据由相关县直部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