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县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

选择区域:>>

2013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人民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抢抓大别山实验区建设发展机遇,突出“双强双兴”的发展重点,围绕“紧扣两争两创,建设三城三区”的发展思路,创新实干,全县经济实现持续发展,各项工作得到全面进步。在全市综合实力考核中由2012年的第六位上升到第四位,前进两位。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7.67亿元,比上年增长11.4%,高于全市0.9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3个百分点,位列全市第二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81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52.16亿元,增长14.3%;第三产业增加值30.7亿元,增长12.7%。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3.0%,比2012年下降1.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8.5%,较2012年提高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8.5%,较2012年提高0.9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17832元,比上年增长12.1%。

居民消费价格基本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5%,其中食品价格下降0.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9.7%;居住价格上涨3.5%。

年末全县就业人员35.87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8.35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8832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78%,较2012年下降1.2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22.3亿元,同比增长32.6%,增速全市第三。其中,一般预算收入7.88亿元,同比增长40.5%,增速全市第二;税收收入5.34亿元,增长49.6%。财政支出37.62亿元,同比增长16.3%。

二、农业

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34.34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9.61亿元、林业产值0.74亿元、畜牧业产值11.06亿元、渔业产值0.75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18亿元。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63.2万亩,比上年减少2.4万亩,其中:粮食88.76万亩,比上年减少0.9万亩;油料58.8万亩,比上年增加4.08万亩,增长7.5%;棉花1.46万亩,比上年减少2.17万亩。

粮食再获丰收。全年粮食总产23020万公斤,比上年增产660万公斤。其中:夏粮总产2890万公斤,增产4万公斤;早稻总产4530万公斤,增产450万公斤;中稻总产4744万公斤,减产186万公斤;晚稻总产8000万公斤,增产900万公斤;红薯总产1813万公斤,增产1080万公斤。

全年棉花产量177万公斤,减产294万公斤。蔬菜总产17240万公斤,减产56万公斤。全年油料总产10079万公斤,减产258万公斤。其中油菜总产2408万公斤,减产160万公斤;花生总产7617万公斤,减产103万公斤。茶叶总产182万公斤,增产8万公斤。

全年各类肉类总产量3.89万吨,增产44.1%。生猪年末存栏48.73万头;生猪出栏50.02万头,增长60.9%。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31.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0.1%。农村用电量17338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6%。

全年水产品产量804万公斤,比上年增长21.6%。其中,养殖水产品产量662万公斤,增长24.0%;捕捞水产品产量 142万公斤,增长11.8%。

有效灌溉面积22.64万亩。

三、工业与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累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4.3亿元,同比增长24.9%。其中:股份制企业52.3亿元,增长34.1%。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34.6亿元,增长10.2%;重工业29.8亿元,增长47.5%。全年累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18亿元(不含烟厂),增长15.2%,增速全市第一。工业企业用电量1.96亿千瓦时,增长16.8%。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95亿元,增长73.2%;实现利税总额7.36亿元,增长67.8%。

全年资质等级在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24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2.43亿元,增长63.2%。同口径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 1.42万元,增长144.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4.09亿元,比上年增长31.4%,增速全市第一。项目投资完成额108.69亿元,增长22.7%。其中,国有投资37.27亿元,增长28.8%;集体经济投资17.18亿元,增长140.8%;个体私营经济投资54.24亿元,增长3.3%。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8.97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其中,住宅投资5.47亿元,增长13.5%。全年完成城镇保障住房性安居工程住房668套。

全县主要重点投资项目有:麻城至竹溪高速公路(全年完成投资7.02亿元),湖北川东轻纺服装有限公司(全年完成投资5.23亿元),将军变电站(全年完成投资2亿元),园区综合市政工程(全年完成投资1.98亿元),阳福社区(全年完成投资1.59亿元),园区道路建设(全年完成投资1.54亿元),湖北振鑫物流综合大市场(全年完成投资1.5亿元),西江月倒水河项目(全年完成投资1.41亿元)。

五、国内贸易

市场销售平稳较快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37亿元,增长12.9%。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0.64亿元,增长26.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2.73亿元,增长3.1%。按消费形态统计,批发业实现零售额12.48亿元,增长14.8%;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9.52亿元,增长17.5%;住宿业实现4.34亿元,增长12.1%;餐饮业实现10.84亿元,增长3.3%。

六、对外经济

全年实现外贸出口总额117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3.6%,增速全市第一。全年招商引资项目个数98个,协议投资总额536.81亿元,实际到位资金75.17亿元,增长83.8%。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平稳较快增长。全年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12.3亿元。全年货物运输总量195万吨,比上年增长84.0%。货物运输周转量19820万吨次公里,增长 179.2% 。全年旅客运输总量59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0%。旅客运输周转量21683万人公里,增长5.0%。全县公路总里程2404.42公里,比上年增加112.26公里,增长4.9%。其中等级公路2264.65公里,增加122.65公里,增长5.7%。

年末全县民用汽车保有量1885辆,比上年末增长1.0%。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3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6.4%。其中,邮政业务总量0.2亿元,增长25.0%;电信业务总量(包括移动和联通)2.15亿元,增长16.2%。邮政业全年完成邮政函件业务158451件,包裹业务10733件,快递业务量24036件。年末固定电话用户74486户,其中,农村电话用户48344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 297174户。电话普及率达到45.2部/百人(不包括外出务工人员在外地办理手机业务)。年末宽带用户数为46040户。

全年全县接待游客33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1.0%。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85亿元,增长36.6%,增长旅游外汇收入226万美元,增长32.2%。

八、金融

金融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7.12亿元,比年初增加20.02亿元,同比增长20.1%。其中个人存款83.43亿元,比年初增加11.8亿元,个人储蓄存款83.22亿元,人均储蓄存款13755元。各项贷款余额36.88亿元,比年初增加7.19亿元,同比增长19.8%,增速全市第三。其中,短期贷款12.01亿元,比年初增加3.1万元;中长期贷款24.83亿元,比年初增加5.12亿元。

2013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万元)及其增长速度

指标

年末数

比上年末增长%

各项存款余额

1171196

20.1%

其中:单位存款

319060

30.3%

个人存款

834333

20.1%

各项贷款余额

368810

22.9%

其中:短期贷款

120114

8.6%

中长期贷款

248284

31.2%

九、教育、文化和体育

年末各类学校总数160所,比上年减少20所。其中职业高中1所;普通中学34所;小学125所,比上年减少20所。在校学生总数69056人,比上年减少16579人,其中,职业高中3475人,比上年减少624人;普通中学32280人,比上年减少15481人;小学33301人,比上年减少474人。全县专任教师4348人,其中职业高中95人,比上年减少2人;普通中学2088人,比上年减少466人,小学2165人,比上年增加135人。幼儿园81所,比上年减少2所,在园幼儿1476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8.7%,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100%。

全县公共图书馆藏书册数达到13.3万册,比上年增加0.2万册。广播人口覆盖率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均为100%。

十、卫生和社会服务

全县卫生机构22个,比上年增加3个。其中医院3个,比上年增加1个;卫生院11个,疾病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个。年末全系统拥有床位2175张,比上年增加214张。卫生人员2326人,比上年增加120人,卫生技术人员2001人,比上年增加98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935人;卫生防疫人员185人,比上年增加28人。

年末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18个,各种社会福利单位收养性床位数为1026张。五保户供养人数5346人,五保户集中供养率为15.7%。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数62345人,比上年增加762人,其中城镇居民12074人,比上年增加11人。农村贫困人数继续减少,减少数为15100人,比上年增加4970人。对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施保障的比重为45.8%,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

十一、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为65.77万人,比上年增加279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44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17.4%。全年出生人口7845人,出生率为12.00‰;死亡人口1332人,死亡率为2.00‰;自然增长率10.00‰;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21.88:100。符合政策生育率为85.80%。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641元,人均增加688元,比上年增长13.9%,增速全市第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84元,人均增加1587元,增长9.7%。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9.9%,比上年降低4.2个百分点,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1.2%,比上年降低2.3个百分点。

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42014人,参加基本失业保险人数为18500人,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45691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人数为497000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率100%,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14%。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年末耕地总资源61.07万亩,比上年增加0.44万亩;常用耕地面积57.33万亩,比上年减少0.63万亩。年内新增加耕地面积7500亩。全年供水总量1190万吨,比上年增长8.2%,其中,居民家庭用水525万吨,比上年增长12.7%。

年末森林覆盖率为45.6%。

初步核算,全年能源消耗总量102.54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0.5%。电力消费量增长18.7%,全年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3.86%。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12.1%,比上年减少1.4个百分点,降幅为10.4%。

注:

1、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2、统计制度外的数据由相关县直部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