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面对严峻复杂形势和多重困难挑战,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过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力争在全国县域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喊响“加快建设全国‘千亿县’,争当县域发展‘排头兵’”的响亮口号。宣汉县人民政府以“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创”的勇气,聚焦“七个行动”的落地实施,奋力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一、综合
经达州市统计局审定,2024年宣汉县地区生产总值(GDP)7516598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3%,增速分别比全国、全省和全市高2.3、1.6和1.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58021万元,比上年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3534752万元,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3023825万元,增长7.7%。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7.7%、50.2%和42.1%,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0.6、3.7和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2.8:47:40.2。全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9625元,比上年增长7.8%。
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4285392万元,比上年增长7.3%,占GDP的53.4%,对GDP的贡献率为5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25135万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590464万元,增长4.9%;第三产业增加值1769793万元,增长10.9%。
年末全县民营经济主体达到48862户,比上年增长2.1%,占市场主体总量的95.6%。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与上年持平。其中,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3.4%,医疗保健类上涨1.5%,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2.1%,生活用品及服务下降0.7%,食品烟酒类下降0.5%,居住类下降2.0%,交通和通信类下降1.2%,衣着类下降2.6%。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下降0.3%。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981940万元,比上年增长3.9%。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486280亩,比上年增加260亩,增长0.02%。油料种植面积576890亩,比上年增加762亩,增长0.1%。
全年粮食总产量610380吨,增长1.2%。其中稻谷257754吨,增长1.7%;玉米197586吨,增长1.1%。
全年油料产量109565吨,增长6.2%。茶叶产量5601吨,增长7.4%。水产品产量24175吨,增长5.2%。
全年肉类总产量88638吨,比上年下降6%。其中,猪肉产量59295吨,下降2.2%;牛肉产量12486吨,下降9.1%;羊肉产量3356吨,下降22%。禽蛋产量14230吨,下降1.9%。牛奶产量17943吨,下降23.1%。年末生猪存栏44.01万头,下降3.8%;年末牛存栏15.71万头,下降15.4%;羊存栏15.12万只,下降20.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879660万元,增长8.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0.1%。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9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2%。
全年发电量20422万千瓦时,下降32.8%;天然气66.5亿立方米,增长0.1%;硫磺185.5万吨,增长2.3%。铁合金5.9万吨,下降11.2%;洗煤152万吨,增长47%;原煤产量108.1万吨,增长50.1%。
全年规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79.9亿元,下降15.6%;实现利润总额49亿元,增长1.4%。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65.6亿元,比上年增长7.9%。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48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54.9亿元,增长9.9%;实现利润总额1.87亿元,下降20.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42.5万平方米,下降29.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6.6%。其中,一产业投资下降20.9%,二产业投资下降64.7%,三产业投资下降26.8%。全年实现民间投资下降0.2%。工业投资下降64.5%。
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的房地产开发企业27家,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0.98亿元,下降35.3%。商品房施工面积147.79万平方米,下降19.3%。商品房销售面积38.41万平方米,下降9.5%。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10429万元,增长4.9%。其中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零售6564万元,增长32.3%。 按消费形态统计,批发业179875.4万元,增长15.2%;零售业1758058.9万元,增长2.2%;住宿业36231.2万元,增长6.9%;餐饮业436264.1万元,增长12.3%。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320567.2万元,增长4.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89862.4万元,增长14%。
年末具有限上等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168家,全年实现商品零售额739362.6万元,下降1.9%。
全年进出口总额15.5亿元,增长52.9%。其中,出口总额15.01亿元,增长48.5%。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县境内公路总里程6985公里,其中等级公路(含一至四级公路)6953公里,高速公路83公里。全年完成公路货运周转量68829万吨公里,公路客运周转量24558万人公里。年末全县民用汽车拥有量98052辆,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96072辆,出租车179辆,公交车129辆。
全年完成邮政电信业务收入71052万元,下降2.2%。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2.5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94.11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8.01万户;网络电视用户79.43万户。
全年共接待旅游者1900万人次,增长11.8%,实现旅游业务总收入166亿元,增长13.7%。年末全县拥有星级饭店(宾馆)2家,星级饭店客房总数180间,有旅游风景区10个和文物保护单位52个。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49802万元,比上年增长4.5%,其中税收收入211325万元,下降9.8%,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47%。全年税收总收入371726万元,下降8.1%;全年地方公共财政支出995813万元,增长10%。
年末全社会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776.3亿元,比年初增加66.41亿元,增长9.4%。人民币贷款余额419.6亿元,比年初增加49.62亿元,增长13.4%,
全年中国人寿、财保保费收入38756万元,增长6.8%;支付保费业务赔付15720万元,增长5.2%。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县拥有各级各类学校223所,其中幼儿园99所,普通小学52所,普通中学68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
年末各类学校共有在校学生179617人,下降5.1%;其中小学70787人,下降7.6%;中学70512人,增长0.2%。在园幼儿24848人,下降13.9%。
全年各类学校招收学生40698人,下降6.2%;毕业学生52799人,增长0.4%。其中普通高中毕业学生8250人,增长11.4%。普通高考上线率达到94.7%。
年末专任教师11889人,其中小学4987人,普通中学5141人。
全年科研经费投入84114万元,比上年增长12%。全年实施科技项目281个,取得各类科技成果9项,累计推广新技术19项,引进新品种26个,建成各类科技示范基地18个。全年26家高技术产业企业实现总产值32.6亿元,比上年增长7.9%。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县拥有各类文化事业机构4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18.77万册,影剧院5个,广播电台1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9%;电视台1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9%,有线电视用户23.1万户。
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卫生机构656个,其中医院、卫生院65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卫生机构床位数6438张。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4351人,其中执业医师2106人,注册护师、护士2602人。全县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4.07‰和5.36‰。
全年拥有体育馆1座,建成全民健身路径446条,举办运动会18场次,参加市以上体育项目17个,获得市级以上奖章112枚。全年体育彩票销售额6113万元。
十、人口
年末常住人口94.14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5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4.5万人,乡村人口49.7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7.23%,比上年末提高0.13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4593人,出生率为4.97‰;死亡人口5356人,死亡率为5.59‰;自然增长率下降0.8‰。年末全县户籍人口125.0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59万人。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459元,比上年增长6.4%。
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165元,增长4.8%。其中,工资性收入22360元,增长4.8%。人均消费性支出25925元,增长4.7%。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49元,增长6.6%。其中,工资性收入7345元,增长4.6%;家庭经营收入5898元,增长8.9%。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4681元,增长6.2%。
食品烟酒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城镇为28.9%,农村为37%。
年末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8.53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4.7万人,其中机关事业参保职工3.04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59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5.65万人。全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95.25万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08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3.22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65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5.5%。
全县拥有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34个,拥有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床位数4282张。建立社区服务中心81个。全年纳入城镇低保人员6939人,比上年末减少182人,城镇低保资金支出3183万元,月人均补助水平382元;农村低保人数达到93970人,比上年末增加1010人,农村低保资金支出26376万元,月人均补助水平275元。全年接受农村传统救济人数58人,发放农村传统救济金45.6万元。全年销售福利彩票6899万元。
十二、资源和环境
全年水资源总量27.75亿立方米。
全年供用水量3125万吨,其中生活用水2795万吨。天然气供应量3627万立方米,其中生活用天然气2929万立方米。液化石油气供应量153万平方米,其中生活用液化石油气139万立方米。
年末森林面积265516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2.15%。
年末全县共有污水处理厂1座,完成污水处理量1854万立方米,污水处理率达到99.8%;垃圾处理站18个,清运和处理生活垃圾18.6万吨。全年城区空气质量优良以上天数达到342天。全年单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3.5%,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5.6%。
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正式数据以《达州市统计年鉴—2025》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各行业增加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公报中旅游、交通、通信、对外开放、财政、金融、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户籍人口、社会保障、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数据来源于相关市、县部门;县级部门与市级部门数据不合时,以市级部门数据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