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坚决贯彻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工作总要求,按照“讲政治、抓发展、惠民生、保安全”工作总思路,始终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克服“三重压力”和内外部环境更趋复杂及疫情反复、保供限电、高温干旱等超预期因素冲击,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努力实现全县经济平稳运行,奋力夺取了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一、综合
经达州市统计局审定,2022年宣汉县地区生产总值(GDP)6218281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0%,增速分别比全国、全省和全市高2.0、2.1和1.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42050万元,比上年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3064245万元,增长7.7%;第三产业增加值2111986万元,增长2.3%。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16.5%、71.3%、和12.2%,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0.8、3.6和0.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2021年18.8:44.9:36.3调整为16.8:49.2:34.0,二产业占比提高4.3个百分点。全年最终消费支出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1个百分点,资本形成总额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8个百分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1个百分点。全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5421元,比上年增长5.1%。
图1:2018年-2022年GDP和增长速度
图2:2018年-2022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3320684万元,比上年增长3.5%,占GDP的53.4%,对GDP的贡献率为38.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1578万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1958888万元,增长3.2%;第三产业增加值1150218万元,增长4.0%。
年末全县民营经济主体达到43729户,比上年增长7%,占市场主体总量的95.6%,其中私营企业实有数量达到7552户,增长14.5%。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上涨1.7%。其中,食品烟酒类上涨1.8%,居住类增长1.2%,医疗保健类增长0.2%,教育文化和娱乐类增长3.9%,生活用品及服务类增长0.7%,交通和通信类增长3.4%,衣着类增长0.1%。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增长2.2%。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067484万元,比上年增长4.4%。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06427公顷,比上年增加8790公顷,增长9.0%。油料种植面积37889公顷,比上年增加214公顷,增长0.6%。
全年粮食总产量591075吨,下降1.5%。其中稻谷243847吨,下降1.8%;玉米188950吨,下降4.5%。
全年油料产量105950吨,增长0.8%。茶叶产量5022吨,增长5.2%。水产品产量22006吨,增长3.6%。
全年肉类总产量93230吨,增长4.2%。其中,猪肉产量59395吨,增长4.4%;牛肉产量13666吨,增长9.1%;羊肉产量4386吨,增长1.1%。禽蛋产量13955吨,增长6.4%。牛奶产量22436吨,增长10.4%。年末生猪存栏49.52万头,下降3.8%;生猪出栏80.89头,增长3.6%;年末牛存栏19.25万头,增长14.0%;羊存栏22.01万头,下降2.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长6.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6.9%。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1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4%。
全年发电量16654万千瓦时,下降32%;天然气63.8亿立方米,下降4.8%;硫磺172.8万吨,下降6.6%。铁合金8.5万吨,下降7.6%;洗煤105万吨,增长68.2%;原煤产量21.8万吨,下降49.9%。
全年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36.7亿元,增长15.2%;实现利税总额93.7亿元,增长12.7%;其中利润总额73.9亿元,增长16.4%。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增长5.6%。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43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25.5亿元,增长12.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9.0%。其中,一产业投资增长65.9%,二产业投资增长18.1%,三产业投资下降3.1%。全年实现民间投资增长8.6%。工业投资增长17.7%。
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的房地产开发企业26家,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7.96亿元,下降14.2%。商品房施工面积223.08万平方米,下降26.0%。商品房销售面积52.54万平方米,下降21.6%。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56725.6万元,增长3.0%。其中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零售5937.8万元,增长13%。按消费形态统计,批发业155051.4万元,增长6.0%;零售业1588520.3万元,增长2.9%;住宿业30111.9万元,下降38.4%;餐饮业283042万元,增长9.9%。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601326万元,下降0.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55399.6万元,增长19.6%。
年末具有限上等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159家,全年实现商品零售额643236.4万元,增长10.5%。
全年进出口总额60883万元,增长32.9%。其中,出口总额60334万元,增长38.8%。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县境内公路总里程6676公里,其中等级公路(含一至四级公路)6639公里,高速公路77公里。全年完成公路货运周转量68250万吨公里,公路客运周转量21860万人公里。年末全县民用汽车拥有量90374辆,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88625辆,出租车192辆,公交车106辆。
全年完成邮政电信业务收入79136万元,增长20%。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3.9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88.2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26.52万户。网络电视用户26.01万户。
全年共接待旅游者1500万人次,增长7.1%,实现旅游业务总收入130亿元,增长8.3%。年末全县拥有星级饭店(宾馆)2家,星级饭店客房总数158间;有旅游风景区10个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0个。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0336万元,比上年增长20.8%,其中税收收入210279万元,增长27.5%,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60.0%。全年税收总收入361526万元,增长28.6%;全年地方公共财政支出815760万元,增长14.6%。
图3:2018年-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增速
末全社会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634.08亿元,比年初增加66.68亿元,增长15.9%。其中,住户存款余额531.55元,比年初增加51.57亿元,增长16.6%;非金融企业存款80.65亿元,增长20.2%;广义政府存款21.87亿元,下降8.4%。人民币贷款余额300.4亿元,比年初增加42.64亿元,增长19%,其中,住户贷款123.88亿元,增长11.9%。
全年保费收入84100万元,增长3.2%;支付保费业务赔付24500万元,下降2.0%。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县拥有各级各类学校237所,其中幼儿园114所,普通小学51所,普通中学68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
年末各类学校共有在校学生197072人,下降2.86%;其中小学80379人,下降5.45%;中学70925人,下降0.22%。在园幼儿32689人,下降3.83%。
全年各类学校招收学生45005人,下降4.51%;毕业学生54274人,下降5.31%。其中普通高中毕业学生7425人,增长1.19%。普通高考上线率达到92.5%。
年末专任教师12185人,其中小学5364人,普通中学4958人。
全年科研经费投入61823万元,比上年增长23.15%。全年实施科技项目189个,取得各类科技成果8项,累计推广新技术7项,引进新品种7个,建成各类科技示范基地16个。全年16家高技术产业企业实现总产值27.1亿元,比上年增长2.2%。
全年申请专利789件,专利授权量517件。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县拥有各类文化事业机构4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16.36万册,影剧院5个,广播电台1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电视台1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有线电视用户22.86万户。
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卫生机构65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68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卫生机构床位数6761张。卫生技术人员4459人,其中执业医生1688人,注册护师、护士2069人。全县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1.68‰和3.00‰。
全年拥有体育馆1座,建成全民健身路径413条,举办运动会10场次,参加市以上体育项目4个,获得市级以上奖章7枚。全年体育彩票销售额3515.39万元。
十、人口
年末常住人口95.0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3.5万人,乡村人口51.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5.84%,比上年末提高0.36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6933人,出生率为7.29‰;死亡人口7348人,死亡率为7.72‰;自然增长率下降0.43‰。年末全县户籍人口126.2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57万人。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481元,比上年增长6.6%。
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818元,增长5.1%。其中,工资性收入23294元,增长5.8%。人均消费性支出25120元,增长3.7%。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10元,增长6.9%。其中,工资性收入6102元,增长9.7%;家庭经营收入6774元,增长2.8%。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4208元,增长6.1%。
食品烟酒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城镇为36.9%,农村为40.8%。
年末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8.95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3.3万人,其中机关事业参保职工1.91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16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4.35万人。全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00.9万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82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3.12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63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99%。
全县拥有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30个,拥有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床位数4554张。建立社区服务中心81个。全年纳入城镇低保人员7423人,比上年末减少559人,城镇低保资金支出3466.7万元,月人均补助水平379.56元;农村低保人数达到82639人,比上年末减少1826人,农村低保资金支出27312.3万元,月人均补助水平272.56元。全年接受农村传统救济人数90人,发放农村传统救济金45.28万元。全年销售福利彩票4384万元。
十二、资源和环境
全年水资源总量25.02亿立方米。
全年供用水量23957万吨,其中生活用水6017万吨。天然气供应量3406万立方米,其中生活用天然气2785万立方米。液化石油气供应量142.5万平方米,其中生活用液化石油气142万立方米。
年末森林面积265468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2.14%。
年末全县共有污水处理厂1座,完成污水处理量1306万立方米,污水处理率达到99.7%;垃圾处理站16个,清运和处理生活垃圾9.24万吨。全年城区空气质量优良以上天数达到355天。全年单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4.1%,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7.5%。
十三、基本单位及从业人员情况
年末全县共有从事一、二、三产业的各类法人单位7895个,产业活动单位1014个。在法人单位中,企业法人单位为5514个,事业法人单位为565个,机关法人单位为98个,社会团体及其他法人单位为1718个。
全县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共吸纳从业人员148882人。其中企业从业人员94792人,事业单位从业人员17901人,机关单位从业人员5483人,社会团体及其他法人从业人员30706人。(拟稿人:王源 审核人:王静森)
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正式数据以《达州市统计年鉴—2023》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各行业增加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公报中旅游、交通、通信、对外开放、财政、金融、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户籍人口、社会保障、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数据来源于相关市、县部门;县级部门与市级部门数据不合时,以市级部门数据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