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浦口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围绕“四个聚焦、四个提升”,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增强发展动能,全力以赴稳增长、提质效、强产业、防风险、惠民生,全区经济稳中有进、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一、总体经济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4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92.3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0.57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223.57亿元,增长6.3%;第三产业增加值318.19亿元,增长3.9%。三次产业之比为8.5∶37.7∶53.7,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9%、41.5%和52.6%。
二、农业
农业供给保障平稳。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6.5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4.3%,其中,农业增加值35.36亿元,可比增长4.9%;林业增加值3.81亿元,可比下降7.3%;牧业增加值1.36亿元,可比下降1.7%;渔业增加值10.04亿元,可比增长6.0%;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增加值5.95亿元,可比增长13%。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5.73亿元,同比增长3.9%。粮食播种面积增加,全年粮食播种面积7.96万亩,同比增长6.4%。粮食总产稳中有增,全年粮食总产量3.48万吨,同比增长4.5%。其中小麦2.45万亩,水稻3.56万亩,玉米0.89万亩,其他1.05万亩;油料定案面积2.57万亩。全年粮食产量完成3.48万吨,其中小麦0.84万吨,水稻2.03万吨,玉米0.38万吨,其他0.23万吨;夏粮产量0.85万吨,秋粮产量2.63万吨。全区蔬菜播种面积9.15万亩,蔬菜产量22.06万吨;果树面积0.516万亩,产量0.7485万吨。
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全区共有796个家庭农场(含种养大户),各级示范家庭农场239家,其中省级39家、市级49家、区级151家;全区共有工商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 314家,各级示范合作社76家,其中国家级6家,省级10家,市级20家,区级40家;全区共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2家,其中省级7家、市级30家、区级35家。
三、工业、建筑业
工业优势行业带动有力。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83.48亿元,可比增长10.0%,占GDP比重31.0%,拉动GDP增长2.1个百分点。全年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470.23亿元,同比增长6.0%。分门类看,制造业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97.9%,同比增长5.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2.1%,同比增长35.9%。分行业看,27个行业大类中13个行业工业总产值实现正增长,行业增长面达48.1%。重点行业持续向好,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17.1%,其工业总产值总量占规上工业的55%,拉动规上工业增长8.5个百分点,对规上工业贡献率达141%,是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工业新动能持续壮大。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4.3%,拉动工业总产值增长8.8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66.0%,较去年增加2.7个百分点,对工业生产拉动作用明显,持续引领工业生产稳定增长。
建筑业产值稳中有进。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96.72亿元,同比增长4.4%。按行业分类看,土木工程建筑业产值占据主体地位。土木工程建筑业产值完成244.71亿元,占建筑业总产值的82.5%;房屋建筑业产值完成40.11亿元,占建筑业总产值的13.5%;建筑安装业产值完成4.49亿元,占建筑业总产值的1.5%;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产值完成7.40亿元,占建筑业总产值的2.5%。
四、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
投资项目呈下滑态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0.85亿元,同比下降44.9%,降幅较去年全年扩大32.6个百分点,增速呈下滑趋势。三大主导产业均呈下降态势,其中房地产市场低迷对投资走势影响较大,房地产投资下降明显,降幅(-32.1%)较同期扩大12.9个百分点,拉低投资增速14.4百分点;工业投资持续走低,较同期下降54.4%,降幅扩大53.6个百分点,拉低投资增速17.4个百分点。
房地产市场潜力释放。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55.22亿元,可比增长7.4%,较去年全年提高26个百分点。保障性住房有序供给,商品房去库存提速,商品房销售面积(含保障性住房)同比增长15.0%。
五、交通、贸易
城乡道路网持续完善。年末全区公路总里程958.292公里,公路网密度134公里/百平方公里(以国土面积计算)。其中,国道88.987公里(国家高速公路16.856公里)、省道13.62公里、县道234.305公里、乡道360.311公里、村道261.069公里;等级公路958.29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0.905公里、一级公路102.359公里、二级公路113.315公里、三级公路180.627公里、四级公路541.086公里;桥梁212座7716.92延米,其中小桥168座2793.56延米,中桥35座1541.44延米,大桥8座1965.92延米,特大桥1座1416延米。服务保障312国道五里桥互通建成开放交通,打通浦口西大门通道,进一步扩大312国道、南京长江五桥服务范围,提升了江浦城区与江北新区、江南主城区的通行能力。
民生交通工程成效显著。城市公交全年完成客运量3010万人,优化公交线路 47 条,其中新辟公交线路 4条、调整公交线路 43条,浦口城西综合换乘枢纽公交场站正式启用,公交服务品质进一步提升。新建312国道浦口城区路段1700米隔音屏,积极回应312国道沿线群众对于交通噪声的“急难愁盼”。牵头实施完成新陈线4.49公里四好农村路提档升级工程,总投资2800万元。实施2024年县道大中修及隐患整治养护工程10.445公里,总投资1700万元。实施完成2024年交通桥梁安全隐患改造工程,总投资500万元,包括实施江星桥线排水系统改造工程,汤虎线圬工桥拆除重建工程。实施完成2024年浦口区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精细化提升工程,主要包括交通标志、交通标线、道口标柱、护栏及其他交通安全设施等工程,施工总里程45.572km,投资400万元。
消费品市场回暖压力尤在。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50.53亿元,同比增长0.1%。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53.07亿元,同比下降13.5%。其中限上批发业实现301.2亿元,同比下降11.9%;限上零售业实现41.27亿元,同比下降2.0%;限上住宿业实现2.94亿元,同比增长2.5%;限上餐饮业3.5亿元,同比增长12.7%。
消费新活力不断释放。充分释放政策红利,积极宣传汽车、家电家装、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省市政策,组织企业参加补贴活动,累计解答政策咨询千余次,帮助超70家次企业成功申请家电、家装及二手电动车参与市级以旧换新活动。市区联动开展“四进”活动,在机关食堂、高校、小区等场所开展活动50余场。围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开展“2024南京浦口马拉松暨全国半程马拉松锦标赛”“2024环南京都市圈自行车赛(浦口)”“龙之谷夜游灯光节”“西埂莲乡莲文化节”等消费促进活动超200场,引进品牌首店30家。市场主体培育壮大,全区全年新增限额以上贸易企业56家,限额以上企业总数达到271家。
对外进出口额下降。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211.1亿元,同比下降23.0%,其中,出口额127.8亿元,同比下降4.6%;进口额83.3亿元,同比下降40.6%。全区实际使用外资9558万美元,同比增长12.6%。全区新增外贸主体42家,全年跨境电商进出口交易额实现2.5亿元。
六、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应急管理
发展空间格局进一步优化。核发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44件、规划条件审批51件、规划意见函39份、生态红线及管控区认定函件36份,为项目落地保障夯实基础。严格保护耕地,实有耕地净增加超4000亩,完成1075亩永农储备区更新,守牢7.94万亩永农底线。统筹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全区62个村庄规划全部获批,实现“应编尽编”,18个省级传统村落全部完成规划编制,17个已取得批复。服务重点企业、民生项目,完成华天南京二期、无人机基地等30个重点项目规划优化调整。提升“地等项目”行动实效。以浦口区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托,划定3.1万亩工业用地控制线,共落图全区载体项目499个。动态更新产业用地储备库,梳理全区2074亩立即可用土地,形成产业用地地图。
城市建设项目推进取得新成绩。城市面貌更新蝶变,19个市对区考核区内实施城建项目开工率达100%,完成投资8.55亿元,投资完成率达112%,已完工项目13个,完工率达100%。93个区城建重点A类建设类项目开工率达100%,完成投资50.1亿元,投资完成率达100%,全年完工项目58个。海绵城市建设在全市领先,荣获省级示范项目2个、市级3个,通过搭建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平台,成功实现从“第三方服务指导”向局内“图审+质监服务”、从线下服务向线上服务的转型。推进城市更新,激活发展动能,珠江污水系统管网排查整治等4个项目入选全市更新行动项目清单,2024年无障碍设施改造被遴选为年度示范项目。
乡村建设风貌提档升级,培育储备省级特色田园乡村4个,其中已建成当年计划命名兴隆、牛王殿2个,新建赵湖、郭云2个,顺利通过4个已命名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回头看”评价验收;完成8个省级传统村落项目保护建设;重点打造江浦街道华光社区、桥林街道林蒲社区等5个市级和美乡村,当年新建市级宜居村4个。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区PM2.5年均值26.7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5.3%,全市排名第2、郊区组排名第1,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86.3%,同比上升5.8个百分点,全市排名第3、郊区组排名第2;辖区省、市考断面水质均达标,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100%;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生态文明建设卓有成效。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顺利入围江苏省第八批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初选推荐名单,评分位居前列。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积极打造南京老山森林生物多样性观测站。南京老山“生态岛”试验区纳入《江苏省生态岛试验区实施计划》,并纳入2024年江苏省“生态岛”试验区项目库。在全市率先启动低空经济生态环保场景应用平台建设,利用低空经济无人机开展大气国控点开展常态化巡检监测。
安全生产有序有效。全区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高质量发展考核安全生产水平指标位列郊区第一等次。
七、财政、金融
财税收入运行稳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73541万元,同比增长3.1%,完成年初预算的98.2%。其中,税收收入完成490499万元,同比下降6.2%,非税收入完成183042万元,同比增长40.7%。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633192万元,同比增长0.4%,其中:土地基金收入604169万元,同比增长4%。。
财政支出惠民利民。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868440万元,同比下降27.5%,完成预算执行进度83.55%。其中:民生支出693862万元,同比下降29.93%,民生支出占比79.9%,完成年初预算的93.08%;公共服务支出550944万元,同比下降33.71%。
金融信贷保障有力。各项存款余额3551.68 亿元,比上年下降3.9%,其中,居民储蓄存款1498.43 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各项贷款余额4763.95 亿元,比上年增长16.7%。住户类短期贷款业务中,消费贷款余额38.05亿元,比上年下降53.6%;住户类中长期贷款业务中,消费贷款余额830.64亿元,比上年增长1.9%。
八、教育、科技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基础教育和中职学校85所,在校生总数54710人,比上年增加1248人,同比上升2.33%。其中,中职学校2所,在校学生3326人,比上年增加了5人,同比上升0.15%;普通中学20所,在校学生14128人,比上年增加1029人,同比上升7.86%;小学20所,比上年减少1所,在校学生25985人,比上年增加了1178人,同比上升4.75%;幼儿园42所,幼儿园教学点3个(教学点不计园数单独列入统计),比上学年减少1所,在园幼儿11148人,比上年减少了977人,同比下降8.06%;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123人,比上年增加了13人,同比上升11.82%。
资源供给提质扩优。新开办浦口实验学校狮山路分校、桥林新城分校,立新幼儿园3所学校,提供学位2640个,江浦高级中学文昌校区完成搬迁,新校区正式投入使用。深入开展“大情怀育人”体系下“善学课堂”教学改革,2所学校成功入选首批“金陵好课堂”实验学校,2家单位成功申报“2024年南京市中学课程教学深化改革项目”;高中育人方式实现改革,两所高中囊括“南京市普通高中发展性评价”所有奖项;职业教育再上台阶,浦口中专校创建为“国家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在2024年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取得6金2银7铜的好成绩;持续推进全区中小学“双减”提质,9所学校(园)创成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园),11所学校创成市阳光体育特色学校,4所学校创成市艺术团学校,1所学校创成省书画特色学校。
科技创新持续深化。聚焦创新主体培育,2024年有效期内高企数超490家,三年平均增长率超27%;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1022家,近三年平均入库数已达千家。19家企业入围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布的2024年江苏独角兽(潜在)企业和瞪羚企业名单,数量为近年来最高。支持中小企业研发创新,2024年度市级重大科技专项(综合类)项目中,我区芯德、集萃、澳博3家的项目获得资金支持,占全市立项项目总数的10%,连续4年入选该类项目。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有力有序,全年新增10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累计建成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2家。科创平台逐步提能升级,浦蓝环境监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纳入市级管理序列,华天、久吾2家企业牵头创建的创新联合体获南京市首批创新联合体备案,17家新研机构及孵化引进企业全年营收66亿元,江苏集萃精密、浦蓝大气、北星空间3家新研机构获批市级重点实验室认定,同时浦蓝大气通过市级“三中心”认定。产学研合作持续深化,全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超25.2亿元,与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进多领域深度合作。强化前沿攻关,南大原子极限微制造实验设施预研项目开工建设。深化科技开放合作,墨尔本海外协同创新中心连续3年获市级绩效考评优秀。创新驱动成效显著,全年发明专利授权量为666件,比上年增长36.47%;年末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446件,比上年末增长31.29%。
九、文化、旅游
文旅健康产业有突破。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体需求为目标,全年举办“艺悦浦口乐享文旅”“雨山讲堂”“社区运动会”等文化惠民活动、群众性体育活动千余场,较去年增长32.17%;全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7.8㎡,全市领先。区图书馆“浦公英”志愿服务项目获评江苏省公益阅读推广活动名单,区文化馆获评“文润万家”江苏省文化馆文艺实践基地。
文化作品创造不断推新。瞄准第十六届江苏省“五星工程奖”,以浦口本土特色文化为创作导向,舞蹈《散之风神》荣获南京市“星辰奖”舞蹈类第一名;歌曲《青山不老》荣获首届江苏“城市音乐汇”原创十佳作品提名;歌曲《草书魂》入围“听见南京,为宁唱响”歌曲征集作品提名;原创国风歌曲《大江东去唤我凭栏》在QQ音乐、网易云音乐等四大平台同步亮相发行,上线一周收获5000万点击量。
非遗保护传承提质升级。启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牵头制定《浦口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施方案》《浦口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宣传引导工作提示》推动全区普查任务落实落细,对全区6大类127处不可移动文物开展安全大检查。
文旅市场热度快速升温。强化品牌文旅活动对消费的拉动作用,全年举办浦口马拉松、老山好市等大型文旅活动9场,春节、五一、十一等重要节假日,旅游人次、旅游消费稳居全市前4名。加强项目招引,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文旅产业。全年全区文旅产业项目共10个,当年计划投资3.91亿元。截至10月,共完成投资额2.83亿元。主动对接客商13家企业,外出实地考察招商12次,超前完成全年1亿元招商引资目标计划任务,提供有效项目信息11条。完善营商环境,培育规上企业。放大省级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集聚效应,加快项目、资金、土地、招商等要素向文旅健康产业聚集。根据《促进浦口文旅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全年发放旅游发展专项资金279万元,用于奖补市场推广、旅游节庆赛事活动和旅游品牌提升等,惠及30个项目。全年旅游人次、旅游消费分别增长20.03%、9.4%。
十、卫生、体育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现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172家,其中三级综合医院1家、三级乙等中医医院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家,卫生服务站56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家,民营医院3家,护理院4家,门诊部16家,诊所、医务室70家,护理站9家,检验机构2家。区内总床位数2391张,卫生技术人员4291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582人、注册护士1533人。我区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5.77张、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3.82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3.70人。
综合医改强力推进。印发《浦口区推进医疗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签约市口腔医院,提升浦口口腔医疗服务能力。浦口人民医院完成三级医院转设,挂牌东南大学附属两江医院,与市儿童医院合作开设儿童病区,心血管内科确认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区中医院挂牌中国药科大学附属浦口中医院,省、市、区中医院合作共建,共开“浦口药方”。承接中医药传承创新项目试点城市项目23个。中医院儿科明确为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单位,实现国家级重点专科“零”突破。研究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新增中医院消化医学中心汤泉分中心,桥林血透中心、筛防中心等投入使用,慢病门诊、临检中心等加快建设。11个基层医疗机构专家工作室建成运营。新增江浦街道西江口科创广场、巩固滨江榴园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满足群众需求。
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以南京市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区为抓手,认真贯彻落实《浦口区推进医疗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做好人民医院整体功能布局和运营,加快一、二期病房楼改造工程,三期工程有序推进,完成门急诊综合病房楼竣工验收。推进中医院三级甲等中医院创建,做好口腔医学中心运行,发挥好国家级中医优势专科儿科、省级中医重点专科骨伤科、肛肠科等引领作用。区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乌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异地新建工程投入使用。成立区级医育健康服务指导中心,以街道为片区提供精准医疗卫生服务。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体育产业总规模42.8亿元,人均体育消费2702.5元/年。销售体育彩票1.4亿元,筹集体彩公益金1000万元。扎牌健身步道5千米、百姓健身房2个、新改建灯光球场4片,更新室外健身路径39套,人均体育场地面积7.8平方米。加强健身指导,为3146名市民进行免费体质监测,合格率超96%。举办全民健身科学大讲堂、健身培训45场次,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10.3人。开展社会经营性体育场馆节庆日免费、低收费开放,惠及10万人次。打造“律动之春”体育休闲季赛事品牌,举办2024年中国山地自行车公开赛、老山越野赛等大型活动13场。浦口籍运动员洪可新夺得世界摔跤联合会萨格勒布公开赛女子自由式摔跤57公斤级冠军、巴黎奥运会女子自由式摔跤57公斤级季军,浦口区输送的5名运动员获得2024年国际中体联足球世界杯冠军,输送的1名运动员助力中国女足u17国家队收获u17女足亚洲杯第四名的优异成绩,组队参加2024“省长杯”卡尔美江苏省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获小学男子乙组冠军,带队市队区办女子足球队参加2024江苏省青少年足球精英联赛获女子u11组冠军,组队参加2024年江苏省青少年男、女(11岁组)足球锦标赛,获女子组亚军,带队参加江苏省青少年举重县组锦标赛获6金3银3铜,团体总分位列全省第一名,带队参加江苏省青少年跆拳道县组锦标赛获2金1银2铜,团体总分位列全省第二名,带队参加江苏省青少年篮球县组锦标赛获全省女子组第三名,带队参加江苏省青少年游泳县组锦标赛获全省第十二名,带队参加江苏省青少年田径县组锦标赛(第一赛区)获3金2银4铜,23届市运会(青少年部)参加35个项目(如:田径、跆拳道、拳击、击剑、速度轮滑等)比赛,总成绩位列全市第三名,获一等奖。向市运动队输送各项目优秀运动员33人。
十一、人口、家庭
人口数量保持稳定。根据测算,2024年全区常住人口为41.7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3.85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81.0%。全年常住人口出生率为7.7‰,死亡率为5.1‰,自然增长率为2.6‰。
重点关注“一老一少”,为44130名老年人开展家医签约,为全区70岁以上老年人购买在“安康关爱”保险,基层医疗机构可提供康复、护理、安宁疗护床位占比达46.85%;扎实推进普惠托育体系建设,建成区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1家。全区共有托育机构44家,其中社会办托育机构14家,已开设托班的幼儿园27家、社区托育点1家。已完成托育机构备案40家,备案率达91%,全区可提供托位数1758个,每千人口托位数4.6个。
十二、人民生活、社会保障、就业
居民收支平稳增长。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839.7元,比上年增长4.4%。其中,工资性收入39662.9元,增长4.8%;经营净收入11386.7元,增长0.1%;财产净收入2973.7元,增长8.4%;转移净收入9816.4元,增长6.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920.4元,增长4.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117.8元,增长5.0%。全年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8848.0元,比上年增长2.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3722.0元,增长2.0%;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9636.5元,增长4.8%。
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持续推进社会保险参保扩面提质增效,全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34540人,工伤保险参保138856人,新增参保单位户数1844户;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21676人,其中为符合条件的困难人员代缴1853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缴费152887人,其中符合条件的困难人员免缴参保9453人;全区106个工程建设项目工伤保险参保,新增17个征地项目3167人进保。充分保障各项社保待遇发放和调整工作,全区3.8万名企业退休人员补发基本养老金3512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由每人每月57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596元;为5642家企业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补贴、一次性扩岗补助2600余万元;新增失业金申领5234人次,累计发放41409人次,发放金额8789.30万元;受理审核各类工伤保险待遇1613人次,核定发放待遇5628.33万元。全区43865名企业退休人员纳入社会化管理服务,开展企退人员健康体检13232人,发放日常慰问金43余万元、两节慰问金53余万元。
社会救助体系夯实健全。全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至1080元/月,同比增长约3%;全区城乡低保1427户1937人。加强临时救助政策落实,全区临时救助897人次共计约85.2万元。进一步落实残疾人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两项补贴待遇,享受残疾人生活补贴的共计2942人,护理补贴3981人,困境儿童309人。严格落实全区各类优抚对象抚恤、补助金和义务兵优待、奖励、慰问金发放及各项优待政策,全年发放优抚安置资金3977.38万元,确保优抚对象相关待遇100%兑现。全区共备案养老机构12家,拥有床位2509张;其中,护理型养老机构10家,护理型床位2358张,占比达94%。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
就业创业实现新突破。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620人,举办2024年“春风行动”专项活动市区联合招聘会启动仪式,开展“节后黄金周”“周末业超市”“仲夏‘业’市”等线上线下招聘活动250场,提供岗位2万余个。组织“就在浦口·共筑未来”校园招聘推介活动30场,提供岗位2218个。成功举办第七届“浦创杯”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10个创新项目获奖,其中9个项目落地浦口。全市首创短视频直播创业项目制培训班,辖区30名有从业意愿居民参加培训;年度全市首个“宁姐月嫂(高级)”就业项目制培训班,29名学员签订就业协议,实现培训就业无缝对接;自主研发华视智能锂电池检测调试企业项目制培训班,20名在岗职工参加培训,企业自主培训技能人才。落实各项稳就业惠民生、助企纾困政策,审核发放就业创业、职业培训、就业见习、创业担保贷款、住房租赁等各类补贴7834.3万元,惠及1100余家企业和3.7万余人,审核发放富民创业担保贷款12笔331万元,贴息34笔77.8万元。
注:除金融领域数据口径采用浦口板块以外,文中其余数据采用的口径为新浦口区(即剔除江北新区直管区后所剩部分)。文中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如与《2024南京市浦口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资料》不符,则以后者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