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东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2024年,东平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锚定“五年内GDP和税收收入翻番”目标,坚定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兴县、绿色发展”战略,深入践行“三敢两不怕”工作理念,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全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较好完成全年主要目标任务。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94.4亿元,同比增长5.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6.4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105.2亿元,增长8.4%;第三产业增加值122.8亿元,增长4.3%。一、二、三产业结构由2023年的22.7:35.5:41.8调整22.6:35.7:41.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8.5%、49.4%、32.1%,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1、2.9、1.8个百分点。

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724人,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83亿元,贴息292.6万元,扶持57家小微企业和160名个人创业者,带动就业2600余人。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就业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得到有效解决,劳动者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明显提升。

年末常住人口65.9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86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6.80万人,乡村常住人口29.13万人。全年出生人口3216人,出生率4.06‰;死亡人口4852人,死亡率6.1‰;自然增长率-2.06‰。

二、农林牧渔业

全年农业总产值119.5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种植业产值66.6亿元,增长6.4%;林业产值1.7亿元,增长8.5%;牧业产值20.1亿元,增长2.3%;渔业产值23.9亿元,增长3.0%;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7.2亿元,增长10.4%。

全年粮食总产量64.4万吨,同比增长1%。

表1: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同比增减(%)
粮食 万吨 64.4 1
#夏粮 万吨 32.8 1.4
#秋粮 万吨 31.6 0.6
棉花 万吨 0.2 1.2
油料 万吨 1.3 9.8
蔬菜 万吨 81.4 9.4
园林水果 万吨 1.4 -19.7

全年肉类总产量3.6万吨,同比减少5.3%;禽蛋产量3.5万吨,增长20.7%;牛奶产量0.19万吨,减少75.6%。

全年水产品总产量7.73万吨,其中,淡水养殖产品产量5.91万吨,捕捞产量1.81万吨。

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97.12万千瓦。拖拉机13379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4744台。农用排灌机械12012台,收获机械9345台。农田有效灌溉面积81.65万亩,其中,节水灌溉面积79.44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1万亩。农村自来水普及率10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上工业产值183.1亿元,同比增长2.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2%。规上工业营业收入196.6亿元,增长0.1%;规上工业利润总额3.3亿元,下降54.1%。从分行业产值来看,黑色金属矿采选业12.0亿元,增长10.4%;非金属矿采选业10.3亿元,增长3.4%;纺织服装、服饰业2.2亿元,增长18.6%;造纸和纸制品业6.0亿元,增长14.2%;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4.3亿元,增长3.2%;医药制造业15.3亿元,增长31.9%;橡胶和塑料制品业11.5亿元,增长9.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3.9亿元,增长3.9%。下降行业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77.1亿元,下降0.7%;煤炭开采和洗选业2.9亿元,下降22.7%;农副食品加工业9.0亿元,下降24.7%。

表2: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同比增减(%)
铁精矿 万吨 123.8 8.5
饲料 万吨 3.4 -41.4
精制食用植物油 万吨 1.1 -47.6
万米
亚麻布 万米 161.3 -13.4
帘子布 万吨 1.0 0.0
服装 万件 654.8 7.4
纸制品 万吨 6.0 9.1
合成氨(无水氨) 万吨 178.0 1.1
硅酸盐水泥熟料 万吨 92.4 -21.8
商品混凝土 万立方 145.1 19.8
水泥 万吨 125 -8.2
塑料制品 万吨
汽车 万辆
摩托车整车 万辆
白酒 千升
彩色电视机 万台
家用电冰箱 万台
家用洗衣机 万台
微型计算机设备 万台
发电量 亿千瓦时

63家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20.7亿元,同比增长8.2%。其中,建筑工程产值19.2亿元,增长11.7%;安装工程产值0.3亿元,下降8.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长50.7%,第二产业增长20.6%,第三产业下降10.0%。三次产业投资占比由去年的9.8:30.5:59.7调整为13.8:36.1:50.1。在库500万元及以上投资项目239个。其中,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82个,500万-5000万元投资项目157个。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6.2亿元,同比下降40.5%;商品房销售面积26.2万平方米,下降4.2%;商品房销售额14.8亿元,增长0.1%。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8.6亿元,同比增长7.2%。分行业看,批发业增长7.1%;零售业增长13.6%;住宿业增长14.3%;餐饮业增长13.7%。

六、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值12.06亿元,同比增长30.0%。其中,进口总值3.52亿元,增长486.7%;出口总值8.54亿元,下降1.6%。实际利用外资3698万美元,增长81.1%。

七、交通和旅游

县境内有高速公路4条,全程93.1公里,服务区3个;国道2条,全程64.4公里;省道3条,全程135.7公里;农村公路2744.5公里,县道335.5公里,乡道220.5公里,村道2188.6公里。全县通车里程3037.7公里,公路密度226.2公里/百平方公里。班线客运共计34万人次,客运周转量3923.9万人公里。

全年接待游客1352.4万人,同比增长19.2%;旅游综合收入78.4亿元,增长25.4%。现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4A级景区3家,3A级景区8家,省级旅游民宿集聚区创建单位2家,省级景区化村庄6处。

八、财政和金融

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8830万元,同口径增长8.3%。其中,各项税收121031万元,同口径增长1.5%,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71.7%。各项税收中,增值税52000万元,增长14.2%;企业所得税10074万元,下降0.3%。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00103万元,增长3.3%。教育、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住房保障支出分别为110103万元、3035万元、156094万元、33406万元、13763万元。

年末全县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573.69亿元,同比增长10.48%。其中,储蓄存款余额502.78亿元,增长11.68%;单位存款余额63.92亿元,下降5.55%。全县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406.87亿元,增长14.75%。其中,个人贷款余额114.02亿元,下降0.69%;对公贷款余额292.85亿元,增长22.15%。

九、教育、科技、文化、卫生

年末全县共有中等职业学校2所,在校学生3626人,专任教师166人。普通中学31所,在校学生44242人,专任教师3209人。小学40所,在校学生41343人,专任教师2397人。

全年有效发明专利217件,当年授权发明专利72件,年末拥有高价值发明专利67件。

年末全县共有公共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3馆均为国家级。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4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716个。世界级文化遗产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2处。

年末全县拥有医疗卫生机构603所,其中,医院15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卫生院1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3所,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20所。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数4243张,比去年减少3张。卫生技术人员4499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1891人,增加186人;注册护士1915人,增加165人。

十、城市建设

全年天然气供气总量2204.7万立方米,燃气普及率100%,污水处理量1400.8万立方米,污水处理厂本年污水集中处理率98.85%,无害化垃圾处理率达到100%。

十一、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11μg/m3、21μg/m3、69μg/m3、40μg/m3。2024年东平湖(以湖心监控断面评价)COD、氨氮、总磷、氟化物浓度均值分别是15mg/L、0.040mg/L、0.042mg/L、0.61mg/L;大清河(以戴村坝监控断面评价)COD、氨氮、总磷、氟化物浓度均值分别是14mg/L、0.119mg/L、0.069mg/L、0.51mg/L。东平湖、大清河水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要求,符合东平湖南水北调调水要求。

全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13起,死亡17人。其中,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13起,死亡17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0577。

十二、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

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404元,同比增长5.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436元,增长5.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13元,增长6.0%。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782元,增长6.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5220元,增长4.8%;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761元,增长7.9%。

全年最低生活保障救助18183人,同比减少1298人。其中,城市270人,减少33人;农村17913人,减少1265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1572万元,增加9.3%。其中,城市236万元,减少0.4%;农村11336万元,增加9.5%。全县特困供养人员4858人,其中,城市19人,农村4839人。发放特困供养资金7339万元,同比增长4.5%。其中,城市37万元,增长19.4%;农村7302万元,增长4.4%。

全年企业参保1882家、机关事业单位参保209家,全县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02万人;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1.78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5.65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7.8万人;年末社保卡持卡人数69.55万人。全年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职业年金、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19.26亿元,发放各项社会保险待遇18.08亿元,落实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822.43万元,代发丧葬费、抚恤金、乡医、电影放映员补贴等款项0.66亿元,发放率100%。

 

注: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影响,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情况。

2、全县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由于统计口径等原因,统计局数据与部门数据可能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