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洪县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泗洪县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泗洪调查队

2024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宏观环境困难的多重挑战,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各项决策部署,紧紧锚定“四大定位”,纵深推进“两增三创”,加快建设“四个泗洪”,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进中向好。

一、综 合

全县经济稳中有进。初步核算,202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768.23亿元,同比增长6.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3.15亿元,同比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313.54亿元,同比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361.54亿元,同比增长7.1%。


图1:2020-2024全县三次产业结构图

 

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全县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2.1 : 40.8 : 47.1。其中,第一产业比重下降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升1.1个百分点。

二、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稳健增长。2024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增加值98.00亿元,同比增长4.3%,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0.23亿元,同比增长4.3%,其中农业总产值76.07亿元,占比47.48%;林业总产值1.25亿元,占比0.78%;畜牧业总产值34.47亿元,占比21.51%;渔业总产值39.99亿元,占比24.96%;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8.45亿元,占比5.27%。

7b0a202020202263686172745265734964223a202234353338343530220a7d0a


图2:2024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情况图

 

粮食生产平稳增产。2024年,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70.39万亩,比上年增加0.61万亩。全县粮食总产118.41万吨,比上年增加0.06万吨。其中,夏粮总产50.48万吨,比上年增加0.66万吨;秋粮总产67.93万吨,比上年减少0.6万吨。全县粮食单产437.92公斤/亩,比上年减少0.78公斤/亩。其中,夏粮单产383.29公斤/亩,比上年增加4.02公斤/亩;秋粮单产489.79公斤/亩,比上年减少5.33公斤/亩。

渔业发展稳步攀升。2024年,全县水产养殖面积17.97万亩,水产品总产量9.55万吨(含稻渔综合种养产量),其中河蟹养殖面积13.76万亩、产量3.06万吨。水产品精深加工量5646吨、产值3.08亿元;水产品出口量1175.27吨、创汇1815.43万美元,其中河蟹出口1000.46吨、创汇1727.33万美元,河蟹出口量连续十九年位居全省县级第一。

牛羊家禽增速显著。2024年,全县生猪存栏59.44万头,比上年下降11.7%;生猪累计出栏112.03万头,比上年增长9.0%。全县牛存栏2.89万头,比上年增长76.1%;牛累计出栏0.87万头,比上年增长35.5%。全县羊存栏3.27万头,比上年增长98.4%;羊累计出栏2.49万头,比上年下降38.4%。全县家禽存栏423.92万只,比上年增长70.4%;家禽累计出栏1405.23万只,比上年增长39.5%。

农业发展亮点纷呈。2024年,全县共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65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15家;食用农产品耕地总面积153.47万亩,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90.70%,全县有效“二品一标”农产品158个,其中绿色食品145个、有机农产品8个、地理标志农产品5个。荣获废旧农膜回收和地膜科学推广使用回收试点工作先进县,泗洪大米入选《中国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入选世界稻米地理标志(县域)品牌榜(100强),并荣登榜单第28位;“蟹园牌”泗洪大米入选长三角名优食品名单。探索农产品质量安全“云上监管”机制入选江苏第四轮农村改革试验案例选编。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增长较快。2024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633.62亿元,同比增长5.1%;实现增加值同口径增长11.1%。工业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新材料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新材料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01.74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大关,同比增长25.5%,增速高于规上工业平均水平20.4个百分点。

建筑业平稳发展。2024年,全县建筑业从业人员4.5万人,总承包和专业承包的建筑业企业有91家,其中一级资质的企业7家,二级资质的企业68家,三级资质的企业16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同比增长6.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总体稳健。2024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上年增长1.0%,一、二、三产业投资比上年分别上升-3.4%、-2.5%、2.9%。其中,全县工业投资比上年增长-2.5%,民间投资比上年增长1.0%,建安工程投资比上年增长5.5%。

服务业投资温和扩增。2024年,全县服务业投资由降转增,同比增长2.9%,服务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的27.8%,高于上年4.0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由降转增,给全县投资输入新鲜活力。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市场合理增长。2024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4.45亿元,同比增长2.8%。全县限额以上单位涉及到19个零售商品类别,9个类别实现正增长,其中5个类别增幅超过20%。限额以上机电产品及设备类销售较去年同期明显提升,同比增长201%;轻工业品类商品稳步增长,限额以上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化妆品类,日用品类分别同比增长34.8%,20.0%,22.6%;限额以上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同比增长16.5%;限额以上通讯器材类同比增长17.2%;限额以上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同比增长12.8%。

指标名称

零售总额(亿元)

增长(%)

限额以上单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0.85

-3.6

其中:批发零售业

28.78

-3.7

粮油、食品类

4.40

-7.1

饮料类

0.26

-9.9

烟酒类

4.02

-18

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

0.70

34.8

化妆品类

0.99

20

金银珠宝类

0.07

-23

日用品类

0.97

22.6

五金、电料类

0.50

-5.8

体育、娱乐用品类

0.46

-7.2

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

0.0013

-71.8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

2.39

16.5

中西药品类

1.87

0.7

文化办公用品类

0.65

-5.1

家具类

0.47

-1.1

通讯器材类

0.35

17.2

石油及制品类

0.40

12.8

建筑及装潢材料类

0.08

201

机电产品及设备类

4.11

-4.7

汽车类

1.73

52.5

其他未列明商品类

2.07

-1

        住宿和餐饮业

30.85

-3.6

图5:2024年全县限上零售额中主要商品类值情况

电商规模持续扩大。2024年,全县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617.6亿元,同比增长16.7%;实现电商网络零售额76亿元,跨境电商交易额4.1亿元。举办泗洪县汽车零部件跨境电商产业带发展恳谈会;实施“人人播 个个行”直播电商培育工程,培训2455人次。江苏环亿实业有限公司纳入江苏省重点培育的跨境电商品牌企业库,全市唯一。

对外贸易保持稳定。2024年,全县完成货物进出口额10.64亿美元。全年新设外资企业35个,实际使用外资2684万美元。

六、园区经济

园区经济稳中快进。2024年经开区工业开票销售收入同比增长8.48%;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7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3.45%;新材料、机械零部件、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分别同比增长20.45%、17.56%、11.1%,三大产业产值占全区比重达90%。常泗园区实现开票销售收入56.14亿元、同比增长13.8%;其中工业企业实现开票销售收入45.27亿元、同比增长15.8%;完成入库税收1.71亿元,同比增长23.57%,园区发展呈现出稳中快进的发展态势。

企业发展成果丰硕。2024年,经开区新增50亿元企业1家,新增亿元企业21家,新增2000万元开票企业32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3家,省级绿色工厂2家;2024年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5家;新增省星级上云企业65家,新增省级智能车间3家,傲达康复合材料、布兰森管业获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江苏斯迪克获批省科技厅前沿计划项目、省工信厅1650技术攻关项目、工信部产业基础再造项目。米格股份获批省级潜在独角兽、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两化融合贯标AA,红芯半导体成功入选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泗洪零的突破。功能性前沿新材料产业集群获评为2024年度江苏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常泗园区新增亿元开票企业1家,新增2000万元开票企业16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华益中亨“数字化物流控制系统”项目、盐铁食品“蛋白合成生物工程”项目获认定省工程研究中心;新增省级绿色工厂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智能制造示范车间1个;华益中亨、华昇新材料获认定省“瞪羚企业”;盐铁食品“学子膳”品牌获认证“江苏精品”。

七、交通运输、邮政电信和旅游业

交通动脉更加畅通。全县含水域公路路网密度为100.15公里/百平方公里,不含水域公路路网密度为132.44公里/百平方公里。铁路里程23.5公里,设车站1个。航道总里程439.98公里。畅优辖区公路路网建设,盐洛高速泗洪段于2024年9月20日全面建成通车,大王庄路网接线提升改造工程红枫路5.381公里、拂晓路2.4公里建设完工。优化农村公路建养水平,完成公路维修面积15.8万平方米,完成路面灌缝38.4公里。优化公交配套设施水平,城区内沿途涉及的63个公交站台,全部完成“适老化”无障碍通道改造并投入使用,推进实施公交智能化三期工程,更新50个电子站牌。

网络覆盖持续渗透。2024年,全年新建5G站点255个并开通入网;实现全县范围内5G网络连续覆盖,完成我县大型商超、医院、购物中心等公共地下空间、电梯4/5G信号全覆盖。截至2024年末,全县各类电话用户101.13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95.8万户,固定电话用户5.33万户。年末全县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40.21万户。

旅游事业再创佳绩。截至2024年底,全县已有国家2A级以上旅游景区13个,其中5A级旅游景区1个,4A级旅游景区1个,3A级旅游景区7个;共有三星级旅游饭店3家;2024年,全县接待游客1030.5万人次,同比增长14.3%,旅游收入101.3亿元,同比增长12.6%。

八、财政金融

财政收支保障有力。2024年,全县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亿元、同比增长5%,全县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6.93亿元,同比增长8.4%。其中: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农林水、交通运输、住房保障等支出77.6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额的72.6%,重点支出保障有力。

金融活力进一步提升。2024年,全县金融业活力提升,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807.40亿元,同比增长11.0%。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979.31亿元,同比增长14.8%。

九、社会事业

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企业培育成效显著。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入库培育企业28家;获批省瞪羚企业6家,市瞪羚企业12家;净增高新技术企业22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81家。科创平台稳步提升。成功备案1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人才招引取得实效。承办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等系列活动2场,开展各类产学研对接交流活动40余场,促成企业与相关高校院所专家达成市产学研合作项目296个,省产学研合作项目16个,获批省“科技副总”项目52个。引进外国高端人才累计8名,获批省创新类双创人才1个,双创团队1个。

教育事业取得新突破。办学条件持续改善,持续优化资源布局,增加优质学位供给,高标准新建的泗洪姜堰实验学校初中部投入使用、新增学位4000个;泗洪县第一高中餐厅宿舍扩建工程完工,新增餐位1500个、床位600个。对洪泽湖路实验学校等38所公办学校基础配套进行维修改造,为4所新建扩建学校配置教育装备,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资助工作富有成效,建立全面覆盖的资助体系,全年资助各类学生5.9万人次,发放补助金6300万元,为7700多名大学生发放助学贷款9800多万元。发展内涵更加厚实,全县高考本科达线率达 83.5%、同比提升5.4个百分点,近4500名学生进入高等院校深造;一本达线率39.74%,同比提升2.73个百分点,一本人数较前一年增加545人。改革创新动能强劲,阅读+体育+科技+“三大行动”增量提质,生均阅读量提升30%,小学男子组篮球队勇夺“市长杯”桂冠、“省长杯”季军。承办第30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模型大赛选拔赛,104人在省级科技教育竞赛中荣获一等奖。与南大匡亚明学院携手合作,在全市率先推进拔尖人才培养。率先实施农村初中招生专项计划,131名农村学子进入公办高中就读。

体育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举办2024泗洪稻田湿地马拉松赛、第十三届泗洪洪泽湖大圆塘“巧渔夫”杯百万钓鱼大赛,承办“行走大运河”—中国辉煌足迹大运河龙舟系列活动暨江苏省龙舟精英赛、江苏省青少年赛艇冠军赛两项省级赛事,举办群众体育赛事100余场。新增江苏省民间优秀健身团队1个、江苏省运动促进健康站点1个。组队参加国家级省级体育大赛,在全国少年柔道锦标赛中获金牌1枚、东亚柔道锦标赛中获银牌1枚,在省青少年柔道锦标赛中获金牌3枚、省青少年田径锦标赛中获金牌3枚。新增健身路径、篮球架、乒乓球桌等器材59套,完成1500件器材维修,新增体育场地面积12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4.2平方米。大圆塘垂钓比赛入选省体旅融合优秀赛事案例、长三角地区体育旅游精品赛事,泗洪马拉松入选国庆期间省体旅融合精品路线案例。

文化事业百花齐放。文艺精品成绩斐然,文艺作品获得省级奖项2项、市级奖项12项。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全年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900余场。文艺团队建设卓有成效,获国家级荣誉4项、省级荣誉3项、市级荣誉4项。非遗保护成效显著,新增省级非遗项目2个,县级非遗项目33个;截至2024年,全县已有国家级非遗项目2个,省级非遗项目6个,市级非遗项目17个,县级非遗项目52个,省级非遗工坊1个。

卫生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基本公卫服务稳步实施,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9万余人,完成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9.2万余人,管理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15万余人;完成初一适龄女生HPV疫苗免费接种1.1万剂次,7-12岁儿童水痘疫苗免费接种6.77万剂次。服务能力快速提升,在全县范围内实现中医阁全覆盖的基础上,建设中医阁示范点5个、五级中医馆1个、名老中医工作室6个;在全市率先实现第一中医院门诊部实体化运行,界集中心卫生院创成省社区医院、省运动健康促进中心、消化内镜中心;安颐医院获评全省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第二批高质量领军企业,幸福园养老护理院被确认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机构建设单位。就医体验持续优化,推行“零元便民号”“床旁结算”“一次挂号管三天”等便民政策,惠及4.67万人次,减免医疗费用180余万元。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4年,全县围绕碧水长流、空气常新、土壤常净,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全县大气优良天数304天,优良天数比例为83.1%;PM2.5年均浓度36.48微克/立方米。7个国考断面、5个省考断面水质均值全部达标。土壤环境质量和固危废处置率稳中向好,重点建设用地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能力明显增强,一般固废处置率95%以上,危废安全处置率100%,土壤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常住人口小幅增长。2024年末,全县户籍总户数29.08万户,比上年增加0.01万户。户籍总人口106.87万人,比上年减少0.36万人。全县出生人口0.46万人,出生率为5.35‰;死亡人口0.67万人,死亡率为7.7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44‰。全县常住人口86.05万人,比上年增加0.08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4.63%,比上年提高0.57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2024年,全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010元,比上年增长6.0%。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802元,比上年增长5.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14元,比上年增长7.0%。全县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934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131元,比上年增长4.7%;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792元,比上年增长8.4%。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2024年城乡居民收入比1.5:1,比上年度降低0.02个百分点。


图6:2020-2024全县居民收入图

 

就业创业双轮驱动。全年举办各类招聘会106场,为企业推荐用工1.3万余人;积极鼓励市场化招工,兑现招工补贴216.25万元;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发放稳岗补贴1020.51万元,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以内。受理发放富民创业担保贷款5350笔8.02亿元,在全市占比50.38%,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367笔187.5万元,支持成功自主创业5350人次,创业带动就业16050人次。全年累计开展各类培训6211人,发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5644人,新增高技能人才876人。

社会保障体系成效显著。2024年,全县参保单位4230个,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9.32万人,全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2.43亿元,基金支出11.15亿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达32.73万人,待遇领取人数17.58万人。全年新增工伤保险参保人数0.94万人。同步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保障水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每人208元/月提高至228元/月。扎实推进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截止2024年底,落实全县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17041人。2024年,全县累计新增农村低保对象1475人、城市低保对象68人,累计退出农村低保对象1670人、城市低保对象234人。2024年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15276户29191人,占社会总人口的2.7%,累计发放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1.6899亿元。

(1)本公报使用的数据为快报数。

(2)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按现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