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南明区统计局
(2025年5月7日)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南明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深入实施“强省会”行动,全年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明实践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 合
经济总量稳居全市首位。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4年,南明区生产总值1132.4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7%。
从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40亿元,同比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293.77亿元,同比增长3.0%;第三产业增加值837.30亿元,同比增长6.8%。
从占比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0.1%、26.0%、73.9%,产业结构继续保持稳定的“三、二、一”结构,第三产业强力支撑全区经济持续稳步发展。
二、农 业
农业生产稳步提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9%,增加值同比增长3.8%,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
表一主要农产品产量 | ||
指标 | 完成额(吨) | 增速(%) |
蔬菜总产量 | 23332 | 3.5 |
水果产量 | 12728 | 0.6 |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稳步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从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下降2.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2.9%;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长9.6%。从重点行业看,增加值主要集中在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食品制造业、烟草制造业、医药制造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食品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32.2%和15.8%。
表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 | ||||
产品名称 | 单位 | 完成额 | 增速(%) | |
辣 椒 制 品 | 万吨 | 19.32 | 18.5 | |
饲料 | 万吨 | 5.03 | 113.1 | |
合成洗涤剂 | 万吨 | 2.88 | 36.4 | |
夹 层 玻 璃 | 万平方米 | 15746 | 185.9 | |
商品混凝土 | 万立方米 | 85.19 | 42.2 | |
中 空 玻 璃 | 万平方米 | 13.63 | 31.9 | |
多色印刷品 | 万对开色令 | 53.75 | 22.3 | |
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呈现以下特点:
1.重工业比重高于轻工业。轻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9.4%,重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60.6%,重工业占比较轻工业高25.7个百分点。
2.重点行业起领跑作用。重点行业为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食品制造业、烟草制造业、医药制造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024年完成工业增加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高达93.1%。
表三规模以上工业分行业产值占比表 | |
行 业 名 称 | 比重(%) |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 52.8 |
食品制造业 | 21.5 |
烟草制品业 | 9.1 |
医药制造业 | 5.3 |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2.4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2.0 |
其他行业 | 6.8 |
建筑业稳定发展。建筑业总产值同比增长6.4%。全年房屋施工面积5339万平方米,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63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6.3%;房屋竣工面积78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5%。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155个,比上年末增加13个。其中,特级和一级资质建筑业企业36个,增加3个;二级资质企业81个,增加18个;三级资质企业及其他资质企业38个,减少8个。
四、固定资产投资及招商引资
围绕扩大有效投资,扎实抓好项目建设服务、谋划储备等工作,全区投资平稳运行。有效投资企稳回升,投资形势持续向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3%,其中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93.2%;第二产业投资、第三产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54.2%、16.0%;工业投资增长54.2%;基础设施投资增长47.1%;民间投资增长26.3%。重大项目提速增效,重点工程开工落地。申报纳入省级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31个,动态谋划“三库”项目215个,新开工入库项目66个,竣工投产项目15个。华润万象城、海豚广场、花果园嗨乐街、DC PLAZA梦之城四大商业运营项目相继竣工投产,以有效投资促进消费增长。要素保障巩固夯实,资金争取有力有效。全年申报获得专债资金、中央预算内投资等各类资金15.3亿元。开展南明区全域项目梳理和谋划,储备中央预算内投资、省预算投资、“四化”及新动能基金项目共259个。
聚焦项目招引,加速精准招商。深入产业链招商,聚焦“芯、件、板、机、器”五大板块,进一步推动南明区新型显示领域产业集群发展,形成上下游产业优势。推进基金招商,扎实做好基金建、募、投、管、招工作,发挥好基金引导作用。夯实以房招商,以多元化大平层匹配结合“工业上楼”集约发展的理念,新引进标房招商项目。优化环境招商,转变招商理念、招商方式,为企业提供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助推招商引资工作从“硬优惠”向“软环境”转变,让企业在南明投资放心、发展安心、生活舒心。全年新引进500强企业新签约项目4个,合同额37.1亿元。全年新增产业到位资金86.07亿元,同比增长80%,其中,新增工业到位资金19亿元,占比22.07%。
五、国内贸易及第三产业
商圈经济提质增效。持续聚焦“爽爽贵阳 甲秀南明”城市品牌,依托南明河建立滨河经济带,串联辐射火车站、花果园两大商圈,带动大南门、贵钢、大十字、河滨等多点,形成了“一带两圈多点”总体商业布局。聚焦“圈、街、楼、店”,大力发展商圈经济、首店经济、网红经济,加快推进中高端消费品牌聚集。以火车站商圈华润万象城、花果园商圈方圆荟·海豚广场、青云市集等为代表的新兴消费场景,成为吸引各类群体打卡消费的经济爆点。特色街区品牌提升。青云路步行街先后获得了第三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省级夜间经济消费聚集区、省级商业步行街、全省首个“网络文明示范街”、市级商业特色步行街;曹状元街区荣获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市级特色商业街区称号,两个特色网红街区在客流、营收均保持增长趋势。旅游发展业态升级。围绕南明文化底蕴,推出“跟着名人游南明”系列8条路线、“公园20分钟效应”地铁主题路线、永乐乡countrywalk慢游路线、“日游贵阳,夜归南明”系列8条路线、南明区冬季精品旅游线路等共计25条主题打卡游线,联动“黄小西吃晚饭”推出5条主题路线,推动南明旅游蓬勃发展。辖区旅游商品企业参与2024贵州省外事礼品征集活动,南明区共有9件旅游商品成功入选外事礼品名录;推荐苗韵草堂、原觉银作、火花文创等企业参加2024年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获1金2银。商贸指标稳步增长。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4.9%,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4.4%。从商品类别看,通讯器材类增长73.8%,汽车类增长18.5%,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102.8%。限额以上单位网络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5.0%。分行业看,全社会批发业销售额同比增长4.4%,全社会零售业销售额同比增长7.1%,全社会住宿业营业额同比增长9.7%,全社会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增长10.6%,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六、财 政
财政总收入101.91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6.32亿元,同比增长4.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54.64亿元,同比增长8.0%(不含双龙航空港经济区)。
表四 2024年财政收支情况
指标名称 | 完成额
(亿元) |
同比增长
(%) |
财政总收入 | 101.91 | 2.1 |
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 26.32 | 4.4 |
其中:税收收入 | 18.09 | 2.8 |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 54.64 | 8.0 |
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 | 0.71 | -6.6 |
教育支出 | 13.75 | 3.3 |
科学技术支出 | 0.06 | -45.5 |
医疗卫生支出 | 2.44 | -21.5 |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 5.35 | -25.2 |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 8.00 | -22.9 |
七、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赋能,创新型城市建设有进步。连续6年上榜“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排名第79位,上升1位。创新型企业培育有成效。围绕重点产业领域、“一主一特”主攻方向,聚焦基础条件成熟、专业能力突出的科技型企业,加强业务指导,加大扶持服务力度,新认定高企21家,新增规上科技服务业5家,引进营收亿元以上科技型企业2家,引进营收5000万元以上科技型企业1家。科技投入持续加大。抢抓政策机遇,系统梳理研判资金渠道,指导重点企业联合申报“中引地”项目资金;指导企业精准做好项目凝练,推动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立项17个。科技人才持续加固。围绕重点企业,积极支持企业建设科学家工作站,持续培养适应贵州本土产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围绕“一主一特”“一硬一软”等产业方向,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团队3支,入选贵州省第八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24人。成功申报获批贵州省新型电力系统运行控制全省重点实验室、贵州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贵州省首个气象领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工作站”等4 个省级创新平台。对企服务持续加深。依托“科技大走访”,深入企业了解企业业务,收集企业诉求,努力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组织重点企业,邀请省市科技部门、专家、专业服务机构,开展集中专题培训,内容涵盖高企申报、技术合同登记、争资争项、项目凝练、R&D研发归集等。
教育进阶,“强学校”工作有力有效。2024年,全区共57所市级公办强校,其中,品质校22所、实验校17所、培育校18所;新开办公办幼儿园5所,共增设班级63个,新增学位1890个;学前教育公办率达64.86%,普惠率达97.36%,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3.30%。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接收残疾儿童共计377人。入选“中央电化教育馆领航社素质课”应用试点区,8所中小学认定为试点校。被正式确立为省级集团化办学改革项目县,各教育集团成功举办各项主题活动共计225次。新建、改扩建校园9所,新增学位4800个,升级改造校园16所。对11所幼儿园薄弱环节进行补充采购,为21所小学、9所中学更新640套智慧黑板。“强教师”工作有力有效。多形式补充编制教师191人,教师资格认定人员811人。评选市区级“教坛新秀”“区级骨干”468人,“区级骨干再次认定”1038人,骨干增长率达15%。2名教师获评贵阳市“四有好老师”称号,45人获评“贵阳贵安优秀教师”,10人获评“贵阳贵安先进教育工作者”。评选出“南明四有好老师”20名,全区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共计409名。“强教研”工作有力有效。入选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4节,全国第十届幼儿园、小学数学文化优质课3节,省级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获奖3节,贵阳市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获奖13节。贵阳市优质课获奖36节,推送省级优质课参赛5节。3篇论文(设计)获省级奖项,10篇获市级奖项。开展教育教学视导550余人次,观课议课1500余节,组织开展教研活动300余次,承担区级讲座100余次,惠及全区1万余人次。“强学生”工作有力有效。2024年全区中考700分以上人数达266人;甲秀高中高考本科上线率连续4年保持100%,一本上线率物理方向达97.90%,历史方向达100%,全校特控上线率达98.21%。挂牌成立“南明区青少年业余体育运动学校”,逐步推进“业余体校”及“游泳课程进中小学试点县”相关工作。
八、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工作方面,持续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涵。南门生活圈滨河步道文化小广场(蝴蝶剧场)建设项目已完工并向群众开放。22个综合文化站在全国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中全部获得等级站,其中,获评“特级站”1个、“二级站”9个、“三级站”12个。策划“文化进社区”系列活动,推动苗绣、茶艺、太极等优秀传统文化下沉社区,在20个社区内共开展培训活动160次,涵盖320个课时,服务群众2000余人。区文化馆线下举办未成年人文艺培训、残疾人培训、乡村振兴文艺培训、线上名师讲堂等培训160余次,服务人次8000余人次;组织公益性讲座及纪念日讲座7次。区图书馆全年开展公益文化活动190余场,惠及群众超24万人次;累计接待读者29万人次,流通图书近12万册次。深入挖掘城市历史文脉遗产。梳理文物保护单位38处、重要历史名人33位、书院名校13处、地名遗产80余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57项、历史事件9件、红色文化载体4处。持续开展贯城河改造、城垣步道项目文昌南路段、曹状元二期等项目中的历史文化植入工作,不断推动历史文化保护融入城市更新及特色街区打造。创新各类文体旅融合活动。成功举办2024年“5·19中国旅游日”主题周倒计时城市接力(贵阳)活动、贵阳贵安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暨“非遗购物节”系列活动、“国球进社区”乒乓球系列活动、奔跑吧·少年第二届中国城市青少年篮球联赛贵州·贵阳站、“国球进社区”乒乓球系列活动、春晓围棋文化旅游推广季系列活动等120余项活动。
卫生工作方面,医疗服务网络更健全。新建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个县级中医院,改扩建区疾控中心;3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卫生院)全部实现标准化,平均业务用房面积2700平方米,全面建成15分钟城市医疗健康服务圈。人才队伍结构更优化。区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医护、医技人员从1871人增加到2248人,增长20.2%;乡级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助理)医师从393人增加到519人,增长32.1%,其中本科以上学历占比为62.62%。疾病防控能力再强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率、处置率均达100%,实验室检测能力从54项增加到129项,建成智慧化疫苗冷库,全省首个单体自动化冷藏冷冻工作站在南明区投入使用。健康管理服务和监督更精准。传染病疫情总体保持平稳可控,老年人、学生结核病筛查完成率100%,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率均大幅提高。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医养养老服务。开发卫生健康监督执法APP,覆盖全区600多家医疗机构,推进事后监督向实时监督转变。托育普惠和健康护老服务全覆盖。在全市率先建立区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公立性质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中心,托育服务设施覆盖23个“十五分钟生活圈”,每千人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4.35个。实施“健康敲门行动”,为全区2903名65岁及以上失能老年人提供免费上门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开设老年人绿色通道率100%、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100%、健康敲门行动覆盖率100%。
体育工作方面,增加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建成市级审批项目“十件实事”及“一圈项目”24个,其中,多功能运动场2个、村民健身广场1个、国球进社区5个、全民健身路径10个、适老化健身设施5个、智能健身驿站1个。全力打造特色体育赛事集群。以全民健身核心,开展篮球、体育嘉年华、垂直马拉松、广场舞大赛、全民健身志愿者服务活动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项体育赛事系列活动34场,参赛5万余人次,覆盖受益人群35万余人次;举办第六届南明·永乐桃花欢乐跑系列活动,总关注人数达50万人次以上,预估活动总传播量达到350万人次;举办2024年甲秀杯击剑公开赛,接待选手及嘉宾约0.9万人次,拉动消费约78.4万元;举办甲秀电子竞技赛,发布赛事资讯9条、视频1条,综合浏览量超20000次,并通过6场直播覆盖6000余名观众。推动创建全民健身模范城市。制定《南明区创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工作实施方案》,细化指标落实到位,逐步形成遍布城乡、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社会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
九、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提质。一是推进贵钢、牛郎关片区污水管网安全治理工程项目,新建排水管网8967米;实施花果园Q区、DM、BE区及周边城市排水防涝综合治理工程。做好城镇燃气老旧管网更新改造及管道占压隐患整治工作,改造老旧燃气管道38.61公里,整治燃气管道占压15处。实施南明区易涝积水点综合治理工程、南明区雨水管道提标改造工程,新建排水管网2904米、改造排水管网7371米。二是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打通兰草坝253地块两条断头路,谋划推进华润九悦综合体停车场,建成后新增停车位2537个。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南明新动能产业园配套基础设施及营业性用房等4个项目共计730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均已开工建设;贵阳市南明区理想城和革老场2个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已竣工并投入使用,提供631套保障性租赁住房有效解决新市民、新青年住房困难问题。竣工并投用2个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提供631套保障性租赁住房有效解决新市民、新青年住房困难问题。三是改造建设200户宜居农房,拆除5栋空心房,培训合格农村建筑工匠22人,农村“治房”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农村居住环境提升,住房安全得到保障。四是做好“群租房”治理。全区群租房总数3872套,已全部整治完成,阶段性清零。为巩固整治工作成果,目前已开展2轮回头看,查看整治资料3764套,联动花果园四家办事处发现复修复建共236套。
环境保护升级。全区空气质量优良率99.5%,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率、2023年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信访件办结销号率均为100%,未发生重大及以上环境污染事故和核与辐射安全事件。一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综合检查39次。认真开展污染地块监管工作,严格重点建设用地准入管理,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统筹开展辖区“无废城市”建设,指导14个单位开展“无废细胞”创建;助推工业、农业、建筑业及城镇生活等领域固废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置,453家医疗机构纳入扫码管理,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率100%。二是完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严厉打击生态环境违法,出动执法人员1363人次,检查企业693家次;严格环评审批,完成辖区内21个建设项目的现场踏勘。持续巩固排污许可“全覆盖”成果,强化排污许可证后管理,指导辖区排污单位落实变更、延续、重新申请等相关要求,对辖区内登记备案排污单位做好管理,对30余家次企业进行排污许可审查。
环境管理增效。一是市政公用工作方面,更换辖区内检查井圈盖约536套、雨箅子约627套,清掏排水系统淤泥约2065.16m³,疏通排水约603余次,维护道牙长度610余米。维修、挖补人行道约7931.48㎡、车行道沥青路面约28784.78㎡、桥面约1005㎡。挖补人行天桥桥面约2240.25㎡,维护人行天桥护栏约155m;维护隧道墙砖约8649.56㎡。二是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方面,全区环卫市场化面积共计846.1万平米,公共区域共设有果皮箱2164个、垃圾桶37550个;每日出动环卫工人2000余人次、各类环卫车辆300余车次,重要路段机械化清洗面积约820.72万平方米。划定治理单元2003个,均明确分类责任人及收运责任人;建设完成收集点405个,垃圾分类网格人员配置100%;改建公厕15座。三是市容管理工作方面,开展常态化市容秩序管理和专项整治行动20余次,出动执法人员9100余人次,出动执法车辆1100余台次。检查“门前三包”8000余户,签订、更换责任书2300余份。引导商户正确张贴“门前三包”责任书1310余起,取缔流动摊贩、占道经营2670余起,清理门面延伸占道经营和乱堆乱放行为1650余起。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数量不断增长,城镇居民稳步增收。全区公安口径总人口678059人(含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525元,同比增长4.7%。
表 五 2024年人口数
指标 | 年末数
(人) |
比重
(%) |
全区总人口(公安口径) | 678059 | 100.0 |
其中:城镇人口 | 661803 | 97.6 |
乡村人口 | 16256 | 2.4 |
其中:男性 | 325578 | 48.0 |
女性 | 352481 | 52.0 |
其中:0-17岁 | 137948 | 20.3 |
18—34岁 | 108477 | 16.0 |
35—59岁 | 256515 | 37.8 |
60岁及以上 | 175119 | 25.8 |
城镇新增就业39127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5万人、13.4万人、19.2万人、3.81万人。
全力以赴稳定就业。一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全方位开展就业创业政策宣传,进一步扩大政策覆盖面,依托“南明智慧就业”平台和“南明就业”微信公众号积极开展就业信息化建设,做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规模。二是做实基层就业服务载体,以“促进群众家门口就业”为导向,打造基层就业平台,已建成村居就业公共服务站214个,已启用就业创业服务宣传机200余台。三是常态化开展社区招聘和职业指导进社区活动,举办线上线下专场招聘会408场,提供就业岗位14万余个,开展职业指导进社区活动207场,服务各类重点群体4000余人次。四是持续优化创业环境,认定一批创业孵化基地,为入驻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创业培训、专家指导、企业管理咨询等“一站式”服务。现有创业孵化基地10家(国家级2家),孵化基地累计入驻企业1029余家,带动就业6442余人。五是做优零工市场服务质效,推进零工市场规范化建设。已建成零工市场2个,依托“互联网+平台”技术,搭建“甲秀灵工”大数据管理平台,通过智慧人岗匹配实现雇主与零工的无缝对接。全年零工市场共开展就业服务约5.67万人次,为4354家企业发布岗位6.3万个,8700余人通过零工市场实现就业。六是全力推行退休一件事一次办,让群众少跑腿。南明区作为全省唯一区县级试点,率先推出退休“一件事”升级版,实现“多表合一、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次提交”的退休“一件事”高效办理,目前已办理2646件退休一件事业务。
全心全意做好兜底保障。织密扎牢兜底保障安全网,兜住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底线。健全动态监测管理机制。低保救助“能进能出”,建成覆盖特殊困难群众、重度残疾人、低保边缘人口、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及孤儿等各类困难群众、实施特困供养、低保、临时救助等各类救助的立体救助网络。提高各类困难群众保障水平。全年发放各类社会救助金共计15286.62万元。融合慈善帮扶,探索多维度救助,成立南明区慈善总会,并积极参加全省“善行贵州·数字公益捐”互联网募捐活动。全力以赴发展养老服务。围绕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这条主线,完善“机构+中心+站”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引进优质企业,形成覆盖“东南西北中”的养老机构布局,全力以赴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老年人医康养护全方位服务。已有养老服务设施89个,其中街道养老服务中心16个、社区养老服务站73个,备案登记养老机构23家,床位总数2532张,护理型床位1728张,基本实现15分钟生活圈全覆盖。
公报注释:
1.公报中所列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最终数据以年报数据为准;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完成额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