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长清区统计局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也是推动经济巩固向好、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过去的一年,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济南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和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深入落实“项目深化年”要求,千 方百计强信心、稳预期,全力以赴抓项目、谋发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 合
经济总量实现新突破。经济南市统计局统一核算并反馈,2024年全区生产总值[2]456亿元,突破450亿元大关,按可比价格,比上年增长4.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2.7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167.7亿元,增长4.5%;第三产业增加值245.5亿元,增长5.4%。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0.3:41.9:47.8调整为9.4:36.8:53.8。
人口保持均衡提升。年末全区常住人口65.43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2.74%,比上年提高1.64个百分点,其中城镇人口41.05万人,乡村人口24.38万人。全年新增城镇就业3756人。
图表1:2018年—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
图表2:2018年与2024年三次产业情况
2018年 2024年
二、农 业
农业生产平稳向前。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7.2亿元。其中,农业产值49.9亿元;林业产值5.3亿元;牧业产值16.3亿元;渔业产值1.7亿,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4.1亿元。全年现代高效农业增加值5.9亿元,比上年增长0.4%,现代高效农业增加值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3.2%。特色农业发展不断壮大,全区累计创建“三品一标”产品240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4个、全国名特优新产品10项。
图表3:2024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指 标 | 单 位 | 产 值 | 行业占比(±%) |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 亿 元 | 77.2 | 100 |
#农业 | 亿 元 | 49.9 | 64.6 |
林业 | 亿 元 | 5.3 | 6.9 |
畜牧业 | 亿 元 | 16.3 | 21.1 |
渔业 | 亿 元 | 1.7 | 2.2 |
农林牧渔服务业 | 亿 元 | 4.1 | 5.2 |
乡村振兴扎实推进。筑牢粮食安全保障,新增高标准农田2.6万亩。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7.0万亩,其中小麦播种面积25.3万亩,玉米播种面积32.6万亩。油料作物5.8万亩,蔬菜播种面积12.9万亩,中草药材0.7万亩,茶园0.9万亩。全年粮食产量27.2万吨,油料产量1.9万吨,园林水果产量7.2万吨,蔬菜产量59.6万吨。开展“千企兴千村”行动,实施村企共建项目16个,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以上村达 442 个,农村发展活力持续增进。全区农村规模化供水覆盖人口比例达 95%以上,自来水入户率100%。
畜牧业生产稳定向好。全年生猪、牛、羊、家禽年存栏量分别为8.8万头、2.0万头、8.1万只、217.0万只,其中奶牛存栏1.2万头。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2.68万吨、3.84万吨、6.0万吨。
三、工业、建筑业
工业经济加快提升。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01.4亿元,同比增长8.8%,规模以上工业[3]增加值增长9.5%。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营业收入257.6亿元,增长2.0%;利润总额10.6亿元,增长26.3%;营业收入利润率4.1%。
图表4: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重点行业营业收入
指 标 | 营业收入(亿元) | 比上年增长(±%) |
农副食品加工业 | 4.9 | -29 |
食品制造业 | 10.6 | 2.9 |
皮革、毛皮、羽毛其制品和制鞋业 | 1.6 | 23.1 |
造纸和纸制品业 | 2.9 | -3.3 |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1.4 | 0 |
医药制造业 | 2.4 | 9.1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24.8 | -16.5 |
金属制品业 | 23.2 | -2.1 |
通用设备制造业 | 65.1 | 10.7 |
专用设备制造业 | 34.9 | 6.4 |
汽车制造业 | 25.7 | -6.5 |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 3.6 | -12.2 |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 26.9 | 4.7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7.8 | 44.4 |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 6.8 | 28.3 |
工业产品稳定供应。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销率94.1%。所生产的39种工业产品中,有16种产品产量实现增长,增长面41%,其中,半导体分立器件产量增长6.8%;变压器增长37.5%。
图表5: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
指 标 | 单 位 | 产 量 | 比上年增长(±%) |
半导体分立器件 | 百万只 | 2247.47 | 6.8 |
变压器 | 万千伏安 | 3931.69 | 37.5 |
锻件 | 万吨 | 0.10 | -48.2 |
多色印刷品 | 万对开色令 | 62.16 | -5.1 |
发动机 | 万千瓦 | 101.95 | 14.8 |
钢结构 | 万吨 | 2.99 | 21.1 |
工商用制冷空调设备 | 万台(套) | 0.35 | -35.6 |
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 | 万台 | 1.30 | -16.2 |
环境污染防治设备 | 台(套) | 861.00 | -3.4 |
金属成形机床 | 台 | 3775.00 | 33.5 |
金属切削机床 | 台 | 886.00 | -20.1 |
精制食用植物油 | 万吨 | 0.19 | -2.7 |
模具 | 万套 | 4.49 | 34.1 |
气动元件 | 万件 | 2.21 | 26.5 |
气体压缩机 | 台 | 157.00 | 9.0 |
乳制品 | 万吨 | 5.87 | -10.3 |
商品混凝土 | 万立方米 | 131.04 | -16.4 |
石墨及碳素制品 | 万吨 | 0.46 | 31.7 |
水泥 | 万吨 | 229.86 | -23.8 |
饲料 | 万吨 | 9.83 | -11.7 |
建筑业持续下滑。全区具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业企业146家,比去年增加19家。全年签订合同额215.7亿元,比上年下降28.6%,其中,新签合同额83.8亿元,下降26.8%。实现建筑业总产值210.0亿元,下降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产值75.0亿元,下降1.5%。房屋施工面积856.7万平方米,下降27.9%。
四、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
固定资产投资低迷。全年固定资产投资[4]同比增长-2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33.5%;第二产业投资增长0.9%;第三产业投资同比下降29.8%。分项目规模看,十亿元以上项目23个,完成投资73.9亿元;亿元以上至十亿元(不含)投资项目96个,完成投资52亿元。项目建设持续推进,深入落实“三看三深化”工作法,完善全流程项目服务机制,全区149个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巨能数控智造产业园等17个项目竣工投产,5个省级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112.6%。
图表6:2024年三次产业投资情况
指 标 | 比上年增长(±%) | 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 |
固定资产投资 | -20 | 100.0 |
第一产业 | 33.5 | 2.4 |
第二产业 | 0.9 | 36.7 |
#工业投资 | 0.9 | 36.7 |
#技改投资 | 35.8 | 17.0 |
第三产业 | -29.8 | 60.9 |
房地产市场回落。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35.9亿元,同比下降26.8%。房屋施工面积265.7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50.9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销售面积41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35.7亿元,其中住宅销售额31.7亿元;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91.7万平方米。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稳步上升。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7.1亿元,同比增长1.7%。其中,限额以上单位[5]实现零售额32.6亿元,同比下降2.7%,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1亿,同比增长189.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9.9亿元,同比下降2%;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8亿元,同比下降9.9%。从重要商品类值看,粮油食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3.9亿元,同比下降11.2%;烟酒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8亿元,同比增长2.9%;家用电器类商品实现零售额0.8亿元,同比下降0.4%;中西药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2亿元,同比下降14.6%;石油及制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3.2亿元,同比下降16.1%;汽车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6.5亿元,同比增长3.8%。
全年限额以上单位销售额176.4亿元,同比下降5.5%。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额7.6亿,同比增长34.7%。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销售额140.1亿元,同比增长5.9%;零售业实现销售额32.9亿元,同比增长5.2%;住宿实现销售额0.2亿元,同比下降6.3%;餐饮业实现销售额3.1亿元,同比下降4.8%。从重要商品类值看,煤炭及制品类实现销售额32亿元,同比下降5.7%,金属材料类实现销售额24.2亿元,同比下降37.1%;粮油食品类商品实现销售额23.6亿元,同比下降44.2%;文化办公用品类实现销售额17亿元,同比增长96.9%;建材类实现销售额7.4亿元,同比下降256.3%。机电设备类商品销售额5.4亿元,同比增长115.2%。
图表7: 2024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单位
主要商品销售额和零售额
商品类别 | 销售额
(万元) |
比上年增长(±%) | 零售额
(万元) |
比上年增长(±%) |
粮油、食品类 | 235678 | 44.2 | 39200 | -11.2 |
饮料类 | 3476 | -16.6 | 3070 | -16.2 |
烟酒类 | 18246 | 2.9 | 18246 | 2.9 |
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 | 62113 | 10.2 | 7151 | -5.2 |
化妆品类 | 1379 | -16.3 | 1373 | -16.7 |
金银珠宝类 | 551 | -95.8 | 551 | -12.1 |
日用品类 | 3792 | -37.7 | 3590 | -27.5 |
五金、电料类 | 6673 | -38.6 | 279 | -26 |
体育、娱乐用品类 | 108 | -17.9 | 108 | -18 |
书报杂志类 | 32923 | 77.9 | 967 | -15.9 |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 | 11049 | -22.6 | 7609 | 0.4 |
中西药品类 | 111120 | 36.1 | 11783 | 14.6 |
文化办公用品类 | 169752 | 96.9 | 1387 | 4.6 |
家具类 | 1573 | -33.4 | 1313 | -44.4 |
通讯器材类 | 1799 | 290.9 | 1799 | -8.4 |
煤炭及制品类 | 320436 | -5.7 | 0 | - |
木材及制品类 | 2564 | -68.7 | 0 | - |
石油及制品类 | 44403 | -10.5 | 31852 | -16.1 |
化工材料及制品类 | 33423 | -20.2 | 0 | - |
金属材料类 | 241990 | -37.1 | 0 | - |
建筑及装潢材料类 | 73857 | 256.3 | 0 | - |
机电产品及设备类 | 54413 | 115.2 | 0 | - |
汽车类 | 205221 | 9.7 | 164988 | 3.8 |
其中:新能源汽车 | 50998 | 130.8 | 32162 | 82.4 |
其中:新车 | 184081 | 10.9 | 150957 | 4.3 |
种子饲料类 | 35054 | 1.2 | 0 | - |
六、服务业
服务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年实现服务业(第三产业)增加值245.5亿元,增长5.4%。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46.0亿元,增长13.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8.3亿元,增长7.7%;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8.4亿元,增长1.1%;金融业增加值12.6亿元,增长8.3%;房地产业增加值29.2亿元,增长3.1%;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49.2亿元,增长3.2%;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79.6亿元,增长1.8%。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6]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3.9亿元,增长2.0%,实现营业利润4.7亿元,营业利润率8.6%。
现代服务加快升级。全年实现现代服务业增加值151.6亿元,比上年增长2.9%,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为33.2%,较上年提升3.2个百分点。
图表8:2024年服务业(第三产业)增加值
指 标 | 增加值(亿元) | 比上年增长(±%) |
第三产业 | 245.5 | 5.4 |
#批发零售业 | 46.0 | 13.5 |
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 | 18.3 | 7.7 |
住宿餐饮业 | 8.4 | 1.1 |
金融业 | 12.6 | 8.3 |
房地产业 | 29.2 | 3.1 |
营利服务业 | 49.2 | 3.2 |
非营利服务业 | 79.6 | 1.8 |
七、招商引资、对外经济
项目招引取得实效。2024年全年完成实际使用外资 6046万美元,其中高技术产业到位外资4760万美元,占比78.73%。新设外资企业9家,增资3家,形成合同外资5867万美元。成功举办主题招商活动10场,全年签约注册项目45个,总投资106.3亿元,其中重点产业类项目30个。
对外贸易稳定向好。全年进出口总额实现24亿元,增长13%,其中,出口额23.4亿元,增长11.9%,进口额0.6亿元,增长35%。
八、财政、金融
财政收支实现突破。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7亿元,其中,税收收入20.7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3.3%。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1.5亿元,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2亿元,教育支出9.7亿元,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2亿元,卫生健康支出5.4亿元,农林水事务支出3.7亿元,住房保障支出0.8亿元。
图表9: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支出
指 标 | 累计(亿元) | 比上年增长(±%) |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 32.7 | 8.0 |
#税收收入 | 20.7 | -4.0 |
增值税 | 7.6 | -9.9 |
人个所得税 | 0.6 | -27.3 |
企业所得税 | 1.4 | -41.4 |
非税收入 | 12.0 | 37.6 |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 41.5 | -2.8 |
#社会保障就业 | 12.0 | -7.6 |
教育 | 9.7 | 0.0 |
一般公共服务 | 5.2 | -6.3 |
卫生健康 | 5.4 | 14.7 |
农林水事务 | 3.7 | -9.4 |
金融规模不断壮大。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696.67 亿元,比年初增加 75.38 亿元,增长12.13%,其中居民存款余额 581.59 亿元,比年初增加54.42亿元,增长 10.09%,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 496.15亿元,比年初增加 96.26 亿元,增长23.61% 。
九、科学技术、教育、体育
科技创新稳步前行。2023年全社会R&D经费内部支出[7]16.4亿元,同比增长5.7%,研究开发费用占生产总值比重为4.09%,占比提高幅度与上年基本持平。数字力量助力企业提质增效,全区累计建成5G基站 2826个,成功入选“济南市千兆城市示范区”。实施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3个,打造“晨星工厂”18家,国舜“5G低碳智慧工厂”、沃德“5G 数字化工厂应用管理升级”入选济南市5G全连接工厂项目。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目前共有各类学校135所,其中幼儿园72所,小学38所,初级中学1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高级中学3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长清大学城现有普通高等学校12所。共有在校生72027人,专任教师5596人,其中幼儿园在园幼儿12203人,专任教师941人;小学在校生34688人,专任教师2229人;初中在校生16262人,专任教师1471人;高中在校生7047人,专任教师755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117人,专任教师46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1710人,专任教师154人。开工建设中小 学幼儿园6处,16处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提升;职业中专“3+4”中本贯通培养专业成功获批;1476名学生在省级各类素质大赛、素养展评中获奖,获全国冠军3项、打破1项全国记录。
图表10:2024年教育事业基本情况
学校类别 | 学校数量(所) | 在校生(人) | 专任教师(人) |
全区 | 135 | 72027 | 5596 |
其中:幼儿园 | 72 | 12203 | 941 |
小学 | 38 | 34688 | 2229 |
初级中学 | 17 | 16262 | 1471 |
高级中学 | 3 | 7047 | 755 |
特殊教育学校 | 1 | 117 | 46 |
中等职业学校 | 1 | 1710 | 154 |
体育事业成绩显著。全年长清籍运动员在各级别比赛中取得新突破,国家级比赛获得冠军1个、季军1个,省级比赛获得冠军35个、亚军25个、季军19个,市级比赛获得冠军38个、亚军31个、季军19个。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火热,在山东省第十六届百县篮球赛(乡村组)总决赛中,长清区代表队代表获得亚军;获得济南市乡村体育四赛篮球比赛中亚军;获得济南市首届沿黄九区足球赛第三名。被济南市体育局评为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十、文化、卫生、旅游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全区公共图书馆1个,总面积8429平方米,图书总藏量62.91万册,其中电子图书12万册,年读者总流通55.03万人次,书刊文献外借次31.51万册。广播电台频率1座,电视台频道2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在98%以上。大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组织开展“百姓大舞台”“戏曲进乡村”等惠民演出600 余场。孝堂山片区保护提升利用项目顺利完成,齐长城等文化遗产保护有序推进。
医疗卫生持续改善。2024年末全区拥有医疗卫生机构464处,其中二级公立医院2处,卫生院6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处。年末卫生技术人员3900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707人,注册护士1755人。区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开放床位1832张,其中,二级公立医院1317张,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15张。全年总诊疗人次225.4万人次,出院人数6.6万人。区中医医院东院区正式开诊,10家基层医疗机构全部建成儿童保健标准化门诊,为1.3万名农村妇女完成“两癌”初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完成评审验收,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质效齐升。
全域旅游较快发展。全区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 24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5处,共有A级旅游景区12处。全区A级景区累计接待游客约524.9万人次,同比增加42.16%;旅游收入约7578.7万元,同比增加21.23%。《黑神话·悟空》取景地灵岩寺景区迎来打卡热潮,“如你所院”等一批网红小院火爆网络,领跑“泉城休闲庭院”经济,形成长清文旅新“IP”。和生庄园获评全省首批五星级乡村酒店,成功举办中国名优锦鲤大赛、五峰山樱桃节等一批文旅活动。
十一、人民生活、生态环境建设
居民生活持续改善。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302元,增长5.6%;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874元。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827元,增长4.6%;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31845 元,人均居住面积43.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251元,增长6.0%;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798 元,人均居住面积 50 平方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1.98,比上年缩小0.026。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8]21.2%;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26.8%。
社会事业稳步提升。全年开展各类招聘活动65场,358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1.2万余个,引进青年人才4190人,共发放各类创业贷款、就业补贴1.4亿元。全区医保参保群众达47.42万人,开展健康管理服务2.8万人次,保障城乡低保、特困、残疾人、孤困儿童等救助对象2.3万余人,发放救助资金1.7亿元,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100户,建设家庭养老床位140张,规范提升长者助餐站点20处,全年累计助餐 5 万人次,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400套。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区节能减排降碳任务全面完成,PM2.5、PM10 浓度持续下降,全年优良天数217天,同比增加26天。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全部完成,7处城镇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100%达标。圆满完成第三轮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获评“全省生态文明强县”称号。新建公园3个、小微景观15处,营造花境50处,完成造林绿化 1500亩,实施森林抚育5000亩,新增开放共享绿地10处,园博园共享绿地入选济南市十大“最具活力共享绿地”。
十二、城市更新、营商环境
城市品质提档升级。全年新增公共场所新能源汽车充电场站26座、充电桩552个,公共停车场8个、泊位2464个,错时共享机关事业单位停车场22个、泊位1025个,轨道交通站点新增非机动车位2600余个。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行动,解决“堵点拐点”问题3.8万余件,办结率99%,建成区主要道路行车道机械化清扫率达100%,城市面貌更加靓丽。加强分类设施建设,投放智能回收设备190台,新建改建分类房(亭)125处,垃圾分类体系更加健全。拆除违法建设3.46万平方米。聚焦物业管理难题,在9个老旧小区创 新推出物业管理服务新模式,受益群众1.5余人。全区新增集中供热面积30万平方米,累计供热面积 980 万平方米。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全年为企业群众提供帮代办服务8000余件次。自助办理事项增至271项,街镇便民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深化济泰同城化政务服务示范区建设,两区三级88类电子证照实现共享互认,与48个地市实现452个事项跨域通办。全区政务服务事项进厅率100%,16件“高 效办成一件事”行政许可勘验内容减少113项,企业群众办事更加便利高效。
全社会用电量稳步增长。全社会用电量20.7亿千瓦时,增长7.75%,其中,居民生活用电量5.9亿千瓦时,增长15.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0.40亿千瓦时,增长23.87%;第二产业用电量6.7亿千瓦时,增长1.12%,其中工业用电量6.3亿千瓦时,增长1.73%,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为30.6%;第三产业用电量7.7亿千瓦时,增长7.63%。
注释:
[1]2024年统计数据为统计快报数或初步核算数,正式数据以出版的《长清统计年鉴-2024》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根据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和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2023年长清区地区生产总值修订为438.2亿元。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
[4]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包括城镇和农村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企业、事业、行政单位以及城镇个体户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建设项目,有开发经营活动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开发项目投资。
[5]限额以上法人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
[6]规模以上服务业统计范围包括: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行业法人单位;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房地产业(不含房地产开发经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行业法人单位;以及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社会工作行业法人单位。
[7]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相关指标错年使用2023年数据。
[8]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
资料来源:本公报中财政数据来自区财政局;就业数据来自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高新技术企业、数字经济、进出口数据来自区工业信息化和科技局;城市建设数据来自区住房城乡建设局;教育、体育数据来自区教育体育局;文化旅游数据来自区文化和旅游局;卫生数据来自区卫生健康局;内外资数据来自区投资促进局;社会保障数据来自民政局;乡村振兴、农村建设数据来自区农业农村局;水资源数据来源区水务局;医保数据来自区医保局;林业数据来自区园林和林业绿化局;市场主体、优化营商环境数据来自区行政审批服务局;环境数据来自区生态环境分局;金融数据来自区金融运行监测中心;用电量数据来自区供电公司;其他数据来自区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