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长清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3

选择区域:>>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长清实现“一年起势、两年见效、三年突破”任务目标的关键一年,也是全区上下拼搏奋进、攻坚克难、苦干实干的一年。一年来,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和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以开展主题教育为动力,聚焦聚力“项目突破年”,全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迈出崭新步伐。

一、综  合

经济总量实现新突破。经济南市统计局统一核算并反馈,2023年全区生产总值[2]400.4亿元,突破400亿元大关,按可比价格,比上年增长3.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1.4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67.5亿元,增长0.6%;第三产业增加值191.5亿元,增长5.1%。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0.6:45.2:44.2调整为10.3:41.9:47.8。

人口保持均衡提升。年末全区常住人口64.7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1.1%,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城镇人口39.53万人,乡村人口25.17万人。全年新增城镇就业3677人,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

 

图表1:2018年—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

图片1.png

 

图表2:2018年与2023年三次产业情况

2018年

2023年

二、农  业

农业生产平稳向前。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6.0亿元。其中,农业产值50.6亿元;林业产值4.7亿元;牧业产值16.0亿元;渔业产值1.5亿元。全年现代高效农业增加值5.8亿元,比上年增长1.3%,现代高效农业增加值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3.6%。

图表3:2023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指 标 单 位 产 值 比上年增长(±%)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亿 元 76.0 5.2
    农业 亿 元 50.6 0.5
    林业 亿 元 3.3 13.3
    畜牧业 亿 元 16.1 12.9
    渔业 亿 元 0.7 156.9
    农林牧渔服务业 亿 元 2.8 11.7

 

乡村振兴扎实推进。筑牢粮食安全保障,新增高标准农田2.5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26.6万吨。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6.74万亩,其中小麦播种面积25.11万亩,玉米播种面积32.36万亩。油料作物5.65万亩,蔬菜播种面积12.55万亩,中草药材0.66万亩,茶园1.07万亩。全年粮食产量26.93万吨,油料产量1.81万吨,园林水果产量6.56万吨,蔬菜产量58.20万吨。

畜牧业生产稳定向好。全年生猪、牛、羊、家禽年存栏量分别为11.54万头、1.76万头、5.86万只、272.29万只,其中奶牛存栏0.70万头。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2.68万吨、4.12万吨、6.13万吨。

 

三、工业建筑业

工业经济加快提升。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90.8亿元,同比增长9%,规模以上工业[3]增加值增长12.5%。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营业收入245.4亿元,增长3.5%;利润总额8亿元,增长52.3%;营业收入利润率3.3%。

图表4: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重点行业营业收入增长速度

 

指 标 比上年增长(±%)
农副食品加工业 -19.4
食品制造业 -0.3
皮革、毛皮、羽毛其制品和制鞋业 5.5
造纸和纸制品业 15.8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11.8
医药制造业 6.3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8.8
金属制品业 7.1
通用设备制造业 26.1
专用设备制造业 -18.2
汽车制造业 1.7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6.9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38.9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19.7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0.5

 

工业产品稳定供应。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销率96.3%。所生产的39种工业产品中,有18种产品产量实现增长,增长46.2%,其中,半导体分立器件产量增长0.4%;变压器增长14.8%。

图表5: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增长速度

 

指 标 单 位 产 量 比上年增长(±%)
半导体分立器件 百万只 2104.19 0.4
变压器 万千伏安 2859.84 14.8
锻件 万吨 0.20 25.0
多色印刷品 万对开色令 66.49 -1.1
发动机 万千瓦 88.80 -5.7
钢结构 万吨 1.75 25.3
工商用制冷空调设备 万台(套) 0.55 47.9
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 万台 1.55 -12.7
环境污染防治设备 台(套) 96.00 31.5
金属成形机床 558.00 3.5
金属切削机床 1109.00 -26.2
精制食用植物油 万吨 0.20 17.6
模具 万套 3.35 5.9
气动元件 万件 1.75 -1.7
气体压缩机 144.00 18.0
乳制品 万吨 6.55 -9.8
商品混凝土 万立方米 162.14 -13.9
石墨及碳素制品 万吨 0.35 -18.6
水泥 万吨 301.65 0.0
饲料 万吨 11.15 -19.4

企业发展更加强劲。山水重工等18家企业入选市级“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项目,17家企业入选全市民营企业100强榜单,冶金化工、大华医特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北辰集团、恒誉环保获评省单项冠军企业,全区新增省级瞪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8家。

建筑业略有下降。全区具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业企业131家,比去年增加17家。全年签订合同额388.5亿元,比上年下降14.5%,其中,新签合同额197.9亿元,下降17.4%。实现建筑业总产值282.6亿元,下降2.7%,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产值143.3亿元,增长52.4%。房屋施工面积1188.5万平方米,下降23.8%。

、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

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全年固定资产投资[4]同比增长-14.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6.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99.9%;第三产业投资增长-41.9%。分项目规模看,十亿元以上项目22个,完成投资63.6亿元;亿元以上至十亿元(不含)投资项目83个,完成投资44.4亿元。

图表6:2023年三次产业投资增速及占比

 

指 标 比上年增长(±%) 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
固定资产投资 -14.3 100.0
第一产业 16.8 1.9
第二产业 99.9 19.4
工业投资 99.9 19.4
技改投资 111.8 13.7
第三产业 -41.9 78.7

 

房地产市场回落较大。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44亿元,同比下降24.1%。房屋施工面积299.7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49.8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销售面积42.1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39.2亿元,其中住宅销售额36.6亿元;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94.9万平方米。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逐步回暖。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亿元,同比增长9.4%。限额以上单位[5]实现零售额32.9亿元,同比增长8.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31.1亿元,同比下降8.4%;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8亿元,同比下降2.2%。分产品类值看,粮油食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4.1亿元,同比下降5.6%;烟酒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7亿元,同比增长0.7%;中西药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亿元,同比下降1.4%;石油及制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3.4亿元,同比增长22.9%;汽车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7.1亿元,同比增长12.2%。

全年限额以上单位销售额142.9亿元,同比下降0.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实现销售额108.6亿元,同比下降3.4%;住宿餐饮业实现销售额2.2亿元,同比增长4.4%。煤炭及制品类实现销售额34.1亿元,同比下降38.7%,金属材料类实现销售额37.1亿元,同比增长33.2%;化工材料及制品类实现销售额3.8亿元,同比下降31.1%,建材类实现销售额2.1亿元,同比下降20.1%。种子饲料类商品销售额3.2亿元,同比增长7.2%。2023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额5.7亿,同比增长212.5%。

 

 

 

 

图表7: 2023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单位主要商品销售额和零售额及增速

 

商品类别 销售额(万元) 比上年增长(±%) 零售额(万元) 比上年增长(±%)
粮油、食品类 147377 113.4 40556 -5.6
烟酒类 17551 0.4 17551 0.7
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 56361 23.9 7546 7.0
金银珠宝类 13032 2931.5 627 45.8
日用品类 4951 -22.0 4951 -17.2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 14271 4.7 9379 6.9
中西药品类 14846 2.5 10299 -1.4
文化办公用品类 26652 619.3 1327 15.7
煤炭及制品类 341362 -38.7 0 -
木材及制品类 8195 - 0 -
石油及制品类 40638 34.4 34266 22.9
化工材料及制品类 38185 -31.1 0 -
金属材料类 370946 33.2 0 -
建筑及装潢材料类 21243 -20.1 0 -
机电产品及设备类 9753 -43.8 0 -
汽车类 187823 11.2 171588 12.2
其中:新能源汽车 22101 655.8 22101 637.9
其中:新车 166755 6.2 157243 6.8

六、服务业

服务业稳定发展。全年实现服务业(第三产业)增加值191.5亿元,增长5.1%。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39.9亿元,增长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7.2亿元,增长0.4%;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5.7亿元,增长4.6%;金融业增加值7.6亿元,增长8.8%;房地产业增加值25.4亿元,下降0.3%;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39.7亿元,增长16.7%;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64.3亿元,下降0.5%。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6]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4.8亿元,增长2.4%,实现营业利润3亿元,营业利润率6.7%。

现代服务加快升级。全年实现现代服务业增加值120.1亿元,比上年增长5.7%,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为30%,较上年提升3.2个百分点。

图表8:2023年服务业(第三产业)增加值

指 标 增加值(亿元) 比上年增长(±%)
第三产业 191.5 5.1
 批发零售业 39.9 6.0
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 7.2 0.4
 住宿餐饮业 5.7 4.6
 金融业 7.6 8.8
 房地产业 25.4 -0.3
 营利服务业 39.7 16.7
 非营利服务业 64.3 -0.5

七、招商引资、对外经济

利用外资有序提升。全年完成实际使用外资6321万美元,其中,制造业外资3807万美元,同比增长62.9%,高技术外资402万美元,占比6.36%。新设外资企业9家,形成合同外资2.44亿美元。

对外贸易下滑明显。全年进出口总额实现21.3亿元,下降27%,其中,出口额20.8亿元,下降27.4%,进口额0.47亿元,下降7.9%。

 

财政、金融

财政收支实现突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0.2亿元,突破30亿元大关,其中,税收收入21.5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1.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2.7亿元,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亿元,教育支出9.7亿元,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6亿元,卫生健康支出4.7亿元,农林水事务支出4.1亿元,住房保障支出1.5亿元。

图表9: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支出

指 标 累计(亿元) 比上年增长(±%)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30.2 29.2
    税收收入 21.5 24
   增值税 8.4 74.2
 个人所得税 0.8 18.9
 企业所得税 2.3 58.3
 非税收入 8.7 44.4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42.7 10.9
 社会保障就业 13.0 25.8
   教育 9.7 0.1
 一般公共服务 5.9 13.5
  卫生健康 4.7 11.2
 农林水事务 4.1 47

 

金融规模不断壮大。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621.49 亿元,比年初增加46.03 亿元,增长8%,其中居民存款余额528.25 亿元,比年初增加60.34 亿元,增长12.89%,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405.53 亿元,比年初增加65.74 亿元,增长19.35% 。

九、科学技术教育、体育

科技创新成果显著。全年全社会R&D经费内部支出15.5亿元,同比增长15.6%,研究开发费用占生产总值比重为4.09%,占比提高幅度为比上年(3.6%)提高0.49个百分点。加快数字赋能赋效,累计建设5G基站2375个,66家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国辰实业等14家企业入选山东省“数据赋能”和数字经济“晨星工厂”培育名单。

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全年新建续建各类学校19所,目前共有各类学校156所,其中幼儿园91所,小学40所,初级中学1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高级中学3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长清大学城现有普通高等学校12所。共有在校生73150人,专任教师5663人,其中幼儿园在园幼儿14555人,专任教师1089人;小学在校生33827人,专任教师2195人;初中在校生16202人,专任教师1436人;高中在校生7049人,专任教师744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108人,专任教师43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1396人,专任教师156人。

 

图表10:2023年教育事业基本情况

学校类别 学校数量(所) 在校生(人) 专任教师(人)
全区 156 73150 5663
其中:幼儿园 91 14555 1089
   小学 40 33827 2195
   初级中学 17 16202 1436
   高级中学 3 7049 744
  特殊教育学校 1 108 43
  中等职业学校 2 1396 156

体育事业再创佳绩。全年长清籍运动员在各级别比赛中取得新突破,国家级比赛获得冠军2个,省级比赛获得冠军8个、亚军3个、季军6个,市级比赛获得冠军10个、亚军11个、季军15个。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火热,获得山东省第十五届百县篮球赛济南市预赛冠军,并代表济南市参加省赛获得冠军;获得济南市“和美乡村”篮球赛冠军;在济南市第十届职工运动会中,篮球比赛获得第二名、趣味项目比赛获得团体第四名、足球和乒乓球比赛均获得第六名;在济南市“全民健身月”系列活动之社会体育指导员健身技能展示大赛上获得集体项目和个人项目一等奖;在济南市全民健身运动会广播体操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十、文化卫生、旅游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全区公共图书馆 1 个,总面积1.07万平方米,图书总藏量62.53万册,其中电子图书13万册,年读者总流通人次54.95万,书刊文献外借次30.71万册。广播电台频率1座,电视台频道2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在98%以上。持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开展文化惠民公益演出630场,公益培训1.2万余人次,“大学生文化艺术节”“村BA”“四季村晚”等文体活动轮番登场,精彩纷呈,为群众送上文化大餐。

医疗卫生持续改善。2023年末全区拥有医疗卫生机构455处,其中二级公立医院2处,卫生院6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处。年末卫生技术人员0.3191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0.17万人,注册护士0.18万人。区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开放床位0.16万张,其中,二级公立医院0.11万张,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0.05万张。全年总诊疗人次389万人次,出院人数4.0537万人。全区5家街镇卫生院达到优质服务国家推荐标准,区中医院推拿专业入选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建设单位,成功创建“山东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全域旅游较快发展。全区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 24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5处,共有A级旅游景区12处。全年实现国内旅游收入62.3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66.9%;接待国内游客598.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2.9%。

人民生活、生态环境建设

居民生活持续改善。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444元,增长5.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30790 元,人均居住面积42.9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04 元,增长7.7%;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767 元,人均居住面积 50 平方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0,比上年缩小0.05。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8]20.8%;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26.6%。

社会保障成效明显。民生支出39.3亿元,占比达81%。全面落实医保政策,居民医保参保率95%以上,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至730元,医疗托底保障累计救助1.6万人次,建成全市首家区县级医保基金稽查中心,医保基金监督检查实现全覆盖。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达标率100%,城市、农村特困供养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1492元、1356元。

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空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优良天数达191天。全面落实河湖长制,7个市控以上河流断面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标准,全区耕地100%列入优先保护类,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100%。新建城市公园8处,完成荒山造林1200亩、森林抚育7000亩,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山东省绿色低碳科普教育示范区”称号,文昌山等3处公园入选全市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名单,清河街被评为济南市首批城市“最美林荫路”,19个居住区(单位)被确认为市级“园林式居住区(单位)”,全区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空间逐步形成。

城市更新、营商环境

城市品质全面提高。济郑高铁长清站建成通车运营,长清正式进入“高铁”时代,济微、济广高速改扩建项目加快建设,王府东街等22条市政道路顺利推进,城市交通更加顺畅。完成44个老旧小区23万平方米改造任务,惠及居民2159户。雨污分流工程加快推进,完成20条主干道、142个小区的改造任务,新建改造雨污管网91公里,清淤管线264公里,城市内在品质不断提升。文昌片区3000余套安置房实现交付回迁,完成100余处垃圾分类亭房建设提升,生活垃圾收集率、无害化处理率保持100%,市容市貌明显改善。

服务效能加快提升。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机关内部“一次办成”事项达162个,依托市一体化大数据平台,编制公共数据资源目录1140个。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启动“1+N”行政审批联办机制,“一链办理一人办”事项增至62项,“跨域通办”扩大到48个地市、452个事项,市场主体登记全程电子化率达98%。设立创新谷综合服务中心,开通“谷小二”服务热线,为企业平台、科研机构等市场主体提供行政审批等“一体式”综合服务。

全社会用电量稳步增长。全社会用电量19.2亿千瓦时,增长4.7%,其中,居民生活用电量5.1亿千瓦时,增长4.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0.32亿千瓦时,增长19%;第二产业用电量6.7亿千瓦时,下降6.5%,其中工业用电量6.2亿千瓦时,下降1.6%,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为32.4%;第三产业用电量7.2亿千瓦时,增长17%。

注释:

[1]2023年统计数据为统计快报数或初步核算数,正式数据以出版的《长清统计年鉴-2023》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

[4]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包括城镇和农村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企业、事业、行政单位以及城镇个体户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建设项目,有开发经营活动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开发项目投资。

[5]限额以上法人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

[6]规模以上服务业统计范围包括: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行业法人单位;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房地产业(不含房地产开发经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行业法人单位;以及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社会工作行业法人单位。

[7]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相关指标错年使用2022年数据。

[8]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

 

 

资料来源:本公报中财政数据来自区财政局;就业数据来自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高新技术企业、数字经济、进出口数据来自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城市建设数据来自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教育、体育数据来自区教育和体育局;文化旅游数据来自区文化和旅游局;卫生数据来自区卫生健康局;内外资数据来自区投资促进局;社会保障数据来自民政局;乡村振兴、农村建设数据来自区农业农村局;水资源数据来源区水务局;医保数据来自区医保局;林业数据来自区园林和林业绿化局;市场主体、优化营商环境数据来自区行政审批服务局;环境数据来自区生态环境分局;金融数据来自区金融事业发展中心;用电量数据来自区供电公司;其他数据来自区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