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清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0

选择区域:>>

济南市长清区统计局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攻坚克难,实干快干,开拓进取,奋力争先,加快建设现代化山水魅力中心城区,较好的完成了各项任务目标,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综  合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初步核算,2020年全区生产总值338.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3.9亿元,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162.1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142.7亿元,下降0.4%。

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0.1:48.1:41.8调整为10:47.9:42.1。第一、二、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0.3%、95.4%、-5.7%。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4191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93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4%。

 

二、农  业

农业生产稳步进行。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2.0亿元。其中,农业产值42.4亿元;林业产值2.7亿元;牧业产值14.2亿元;渔业产值0.2亿元。
全年耕地面积67.8万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6.13万亩,其中小麦播种面积25.04万亩,玉米播种面积31.45万亩。油料作物5.93万亩,蔬菜播种面积11.78万亩,中草药材0.81万亩,茶园1.11万亩。全年粮食产量26.36万吨,油料产量1.8万吨,园林水果产量5.7万吨,蔬菜产量51.9万吨。
全年生猪、牛、羊、家禽年存栏量分别为9.14万头、2.03万头、5.92万只、190.73万只,其中奶牛存栏1.63万头。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81万吨、3.44万吨、5.39万吨。

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全年高标准农田面积1.5万亩;水肥一体化面积2.6万亩。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50.25万千瓦,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3.6%,其中机耕水平94.64%、机播水平93.33%、机收水平92.48%。

乡村振兴更加扎实。成功申报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园,举办全国蔬菜登记品种观摩会,培训农民1万余人次,新增农民合作社81家、家庭农场63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家、龙头企业4家。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实施29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7万亩。清理“四边”垃圾4万余吨、“四大堆”8万余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稳居全市前列。建设60座农村公厕,厕改复查与整改提升基本完成。完成240个村通户道路硬化,实施48个村生活污水治理,5个省级示范村、12个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全面完工,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三、工业建筑业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5%。按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增长0.4%,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5.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达到44.2%。山水重工牵头组建机加工联盟,国机铸锻全球首台砂箱智能化柔性生产线正式投产。
工业产品产销衔接良好。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8.6%,实现出口交货值3.4亿元。
工业经济效益持续改善。全年营业收入超过亿元的法人企业37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42.6亿元,增长16.5%;实现利润12.7亿元,增长12.5%;实现利税19.8亿元,增长19%。

建筑业快速健康发展。全年建筑业增加值82.1亿元,增长0.8%,占GDP的24.2%,连续两年成为占比最大的行业。我区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87家,实现总产值285.6亿元,增长3.9%。房屋施工面积2095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515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

投资需求稳定增长。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05.4%;第二产业投资下降10.9%;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3.3%。分项目规模看,十亿元以上项目14个,全年完成投资45.2亿元;亿元以上至十亿元(不含)投资项目73个,全年完成投资61.8亿元。
房地产市场平稳增长。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69.1亿元,增长25.4%。房屋施工面积367.6万平方米,下降5.7%。商品房销售面积64.1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销售面积61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63.5亿元,其中住宅销售额52.5亿元。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34.1万平方米。

五、国内贸易、对外经济

消费市场平稳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4亿元,增长1%。全年限额以上单位销售额71亿元,增长7.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实现销售额69.6亿元,增长8.8%;住宿餐饮业实现销售额1.4亿元,下降26.4%。在限额以上单位销售额中,中西药品类下降5.8%,煤炭及制品类增长36.7%,金属材料类增长41.7%,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下降51.1%。
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30亿元,增长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9.1亿元,增长4.3%;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0.9亿元,下降26.1%。在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中,汽车类增长18.7%;日用品类增长3.1%;石油及制品类下降11.6%,烟酒类下降3.6%,粮油、食品类增长18.9%。

 

六、招商引资、对外经济

 

全区引进市外投资同比增长22%;实际到账外资5305万美元。全年新签约引进项目45个,过亿元项目44个。

对外贸易稳步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实现11.3亿元,增长27.4%。其中,出口总额9.5亿元,增长29.7%;进口总额1.8亿元,增长16.6%。

、交通、邮电、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定发展。全区公路总里程1646.171公里,其中国省道110.817公里,县道156.275公里,乡道 275.586公里,村道1089.234公里,专用公路14.259公里。

顺利完成全区城乡公交化改造。全区设置区际城乡公交线路7条,区内城乡公交线路12条,济南长运巴士公共交通有限公司运营701、702、791、792等4条线路,济南好运巴士交通有限公司运营705、706、707、708、709、715、716、718、719、720、795、796、797、798、799等15条线路。

济广高速大学城互通立交竣工,大西环长清段、济郑高铁长清段、京台高速拓宽长清段加快推进,国道220拓宽改造正式通车,水鸣街东段、莲台山南路等市政道路全部建成,道路环境、通行效率明显提升。

邮政电信快速发展。全年邮政业务收入7798.1万元,比上年增长19.1%。

全域旅游向好发展。全区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 24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5处,共有A级旅游景区11处。受疫情影响,游客人数较往年有较大下滑,全年接待游客447.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2.3亿元。马套村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财政、金融

财政收支保持稳定。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6.6亿元,比上年增长3.9%。其中税收收入20.5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6.9%。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53.7亿元,其中教育支出12.2亿元,农林水事务支出10.1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4亿元,卫生健康支出4亿元。

金融信贷规模继续扩大。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479.2亿元,比年初增加49亿元,增长11.3%。其中,住户存款余额337.6亿元,比年初增加47亿元,增长16.2%。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49.3亿元,比年初增加24亿元,增长10.6%。

九、科学技术教育、体育

科技创新成果显著。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10家,在建标准化厂房37.6万平方米。8家企业获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家企业入选省首台(套)名单,2家企业入选省瞪羚企业,国舜入选省级单项制造冠军,奥图自动化荣获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新增省级以上研发机构2家,新备案省级院士工作站1家。

教育事业持续发展。新建续建各类学校17所,大学科技园现有普通高等学校12所;高中4所(含一中大学科技园校区和职业中专高中班),在校生7312人,专任教师665人;初中19所,在校生14909人,专任教师1500人;小学80所,在校生27241人,专任教师1952人;幼儿园134所,在园幼儿17880人,专任教师1207人。

体育事业硕果累累。全区在国家级体育比赛中获银牌1块、铜牌2块;在省级体育比赛中获金牌16块、银牌11块、铜牌10块;在市级体育比赛中获金牌14块、银牌15块、铜牌8块。

十、文化卫生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公共图书馆 1 个,总藏量42.96万册,年接待读者12.6万人次。广播电台频率1座,电视台频道2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为98%,数字电视用户5.9万户,宽带用户2.7万户,新建5G基站557个。

医疗卫生水平稳步提升。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39处,其中二级医院2处,卫生院6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处。全区医疗机构拥有床位1393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798人。全年总诊疗人次158.9万人次,出院人数3万人。

城乡建设、环境、安全生产

城乡建设扎实推进。清理“四边”垃圾4万余吨、“四大堆”8万余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稳居全市前列。建设60座农村公厕,厕改复查与整改提升基本完成。完成240个村通户道路硬化,实施48个村生活污水治理,5个省级示范村、12个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全面完工,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有序展开,脱贫攻坚成效不断巩固,黄河滩区外迁安置区竣工交付,历时三年的黄河滩区迁建工作圆满收官。东王、东北关、高垣墙等城中村回迁分房,5.1万群众喜迁新居。全年拆违拆临1899处、64.6万平方米,超额完成年度任务。生活垃圾分类成效明显,垃圾中转站投入使用。成功取缔主城区零工市场、水鸣街早市,城市美化序化水平不断提升。完成了112个村26839户气代煤改造任务。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持续推进工业污染源提标改造、移动污染源整治和工地扬尘治理,完成2.68万户清洁取暖改造,植树造林1万亩,空气优良天数比去年增加36天。深入实施河道治理,南大沙河五峰段主体完工,北大沙河城区段加快实施,完成护城河清淤疏通,城区污水直排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大棚房整治督导巡查和违建别墅清理任务全部完成,工程建设产生的砂石资源纳入统一监管。中央环保督察矿山治理修复项目全部竣工,31处山体旧貌换新颜。中央环保督察矿山治理修复项目、大棚房整治督导巡查、违建别墅清理任务全面完成,空气和水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全市前列。

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全年发生各类安全生产死亡事故29起(工矿商贸事故1起,交通事故28起),死亡29人,分别较去年减少2起、4人。全区亿元GDP事故死亡率0.086,较去年下降0.014。

人民生活、社会保障

居民生活质量稳步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578元,增长2.8%;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9623元,人均居住面积42.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417元,增长5.1%;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4857元,人均居住面积55平方米。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24.6%;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29.1%。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年末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1.1万人,其中,机关事业人员(含退休)1.7万,企业人员(含退休)9.1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0.2万,其中职工医疗保险人数8.1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5.6万,增加0.6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5.8万,增加0.7万。

民生支出占比达到80%以上,加快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改造,今年改造了一中、体育场、文昌西苑三大片区30个老旧小区,改造面积25.14万㎡,改造楼栋70栋,涉及居民2033户,已完成基础类工程量的70%。完成23处城乡养老服务设施新增任务,建立16.4万人的城乡劳动力资源数据库,近3万农民工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注释:

[1]2020年统计数据为统计快报数或初步核算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正式数据以出版的《长清统计年鉴-2020》为准。

[2]2020年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相关数据拟于2021年上半年发布,公报中不再单独发布人口和就业人员相关数据。公报中涉及的人均指标根据人口预计数计算得到。

[3]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4]人均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

[5]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

[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

[7]限额以上法人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

[8]现代服务业包括: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商务服务业,研究和试验发展,专业技术服务业,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教育,卫生,体育,娱乐业。

[9]亿元GDP事故死亡率是指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与亿元GDP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