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大东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大东区统计局

(2025年4月23日)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攻坚之年。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全面振兴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实施“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有效应对整车产业下滑带来的严重冲击,成功扭转了年初经济下行的不利局面。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1032.1亿元,比上年增长0.1%。分产业看,第二产业增加值717.3亿元,下降2.6%;第三产业增加值314.8亿元,增长5.9%。二、三产业比例为69.5:30.5。

年末户籍人口60.1万人,比上年下降0.8%。其中,男性人口28.9万人,女性人口31.2万人。全年出生人口2524人,死亡人口6559人。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5亿元,比上年下降18.7%,其中税收收入90.9亿元,下降23.0%,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90.4%;非税收入9.6亿元,增长70.1%,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9.6%。在各项税收中,增值税31.1亿元,下降39.7%;企业所得税34.5亿元,下降13.2%;个人所得税2.4亿元,增长3.7%;契税2.7亿元,增长9.9%。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8.5亿元,比上年增长5.8%。其中,教育支出7.3亿元,增长0.1%;科学技术支出5.3亿元,与同期持平;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4.1亿元,下降0.8%;农林水支出0.2亿元,增长18.4%。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2611人,安排下岗职工再就业合计9016人,其中安排特殊群体就业1663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9481人。

二、工业和建筑业

全区131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950.5亿元,比上年下降8.6%。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6.7%。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6.5%。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不含宝马大东工厂)实现营业收入358.7亿元,下降21.6%;亏损总额0.4亿元,下降101.2%。

全年具有总承包或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2.1亿元,比上年增长3.9%。

三、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9.8亿元,比上年增长4.2%。其中,建设项目投资增长19.7%,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40.3%。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二产业投资81.4亿元,增长28.4%,占投资总量的50.9%;第三产业投资78.5亿元,下降12.8%,占投资总量的49.1%。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3.6亿元,比上年下降40.3%,其中商品住宅投资19.9亿元,下降36.7%,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84.1%。房屋施工面积231.2万平方米,下降31.3%;房屋竣工面积46.8万平方米,下降61.6%。

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41.0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9.0%;商品房销售额45.5亿元,下降12.9%。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36.2万平方米,下降5.3%;商品住宅销售额40.9亿元,下降12.7%。

四、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2.8亿元,比上年增长4.2%。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完成170.3亿元,限额以下单位完成142.5亿元,限额以上和限额以下单位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分别为54.4%和45.6%。

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63.3亿元,比上年增长5.2%。占比排名前五的行业中,汽车类零售额64.2亿元,下降14.0%;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22.5亿元,增长65.6%;通讯器材类零售额13.7亿元,增长21.9%;中西药品类零售额13.4亿元,增长17.0%;粮油、食品类零售额12.0亿元,增长2.4%。

五、对外经济

全年地区进出口总值524.6亿元,比上年下降9.8%。其中,出口总额105.8亿元,下降30.8%;进口总额418.8亿元,下降2.2%。

全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6家,实际利用外资81.0万美元。

六、科学技术与教育

年末全区科技型企业新增792家,总数2602家。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增523家,总数1680家;高新技术企业净增219家,总数710家;省雏鹰企业净增46家,总数200家;省瞪羚企业净增4家,总数12家。规上科技服务业企业新增3家,总数19家,规上科技服务业营收32080万元,比上年下降11.8%。市级以上双创载体新增3个,总数1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新增6个,市级技术创新中心新增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新增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新增2个,各类创新平台总数113个。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49.5亿元,比上年增长22.0%。争取市高新技术企业后补助专项政策,惠及258家企业,补助资金4470万元。

高水平通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省级评估验收。全区教育资源和办学品质不断优化,和睦路小学主体封顶,尚品学校东璟校区建成开学,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630个,以全省第一名入选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教育部信息化支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试点区试点成效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最优等级“综合发展卓越型”。深化教育数字化转型,智慧教育创新实践成为教育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扣紧“三环制度运行机制”,助力教育数字化》入选国家级教育改革创新成果案例,全省首家沉浸式展示及学习中心投入使用。聚焦学生“三个健康”,五中荣获全国青少年手球联赛冠军,205小学冰雪运动课获得全国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成果展示一等奖,培智学校获得全国特奥会1金3银2铜佳绩。持续推进幸福教育进社区,建设完成10个市级示范点社区幸福教育课堂。

年末全区学校35所,其中小学17所,在校生23538人,专任教师1462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中学10所,在校生12288人,专任教师1289人;九年一贯制学校6所,在校学生11430人,专任教师767人;特殊教育学校2所,在校生311人,专任教师73人。

七、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区共有国家一级文化馆1个,区级公共图书馆2个,图书馆藏书总量36.3万册,为读者举办各种活动326次,参加人数5.65万人次。

大东区内共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480家,其中,省级医疗机构2家(省肿瘤、北部战区空军医院);市级医疗机构13家,其中政府办医疗机构含血站4家,厂企及民营9家;区级医疗机构465家,其中政府办17家(公共卫生机构3家、公立医院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家、自收自支1家),门诊部54家,个体诊所394家。2024年,大东区卫健局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区卫生健康事业持续发展进步,在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健康促进等多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加强推动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实现医疗资源在城市与基层之间的有效整合与共享。上级医院下派专家带教219人次,下转1837人次,上转103人次,开展远程医疗(含远程会诊、影像、心电等)总数达到4384次,远程医疗惠及患者达到4246人次,提升了医疗服务水平和效率。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总诊疗人数133431人次,诊疗占比达到37.16%。开展各类中医药宣传活动,义诊共计6场50余次,受益人数3000余人,进企业、进机关5次,进校园2次,知识讲座30次。深入推进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建设,辖区内共13家医疗机构与42家养老服务机构签约,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工作,签约率达到100%。开展健康宣讲、免费体检、义诊、慢病筛查、心理关爱、入户诊疗、护理等工作6500余次。全年我区共计完成宫颈癌、乳腺癌筛查各1006例,孕前优生检查1715人,全区孕产妇产后访视率、新生儿访视率均达到98.3%以上,免费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达到100%,重大出生缺陷发生率持续下降。根据卫生监督执法工作部署,开展完成专项监督检查工作20项;完成卫健系统双随机任务109件,大东区双随机任务12项、21户次;完成涉企行政检查155户、形成检查档案材料243份;立案12起,结案9件,累计罚款及罚没金额为17.4万元;多措开展普法宣教活动,累计发布普法宣传信息105篇,开展面向群众及管理相对人的普法宣教活动9次,组织管理相对人培训15次。区卫健局组建一支由44人组成的流调专业队伍,具备流调技能人员占比达33.0%,全年分多次对所有流调人员开展专业培训,提升响应能力。为出生日期在2016年3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之间,仅接种过1剂次脊灰灭活疫苗的儿童,补种第二剂次疫苗,完成补种22752人,补种率达99.45%,在全市率先完成补种任务。对在校大学生800人开展青年学生艾滋病哨点监测,完成新发85例HIV/AIDS流行病学调查,对辖区内暗娼、MSM人群开展干预任务各335人,举办健康教育活动139场,健康讲座148场,共发放宣传品2616种,受益256239人。区爱卫办累计巡查10000余次点位,下发64份督办单,制发工作简报及巡查日报百余期,涉及千余个点位,3200余个问题,整改率达95.55%。多次对各局属单位进行安全生产专项培训,主要领导已完成培训17次,共培训职工634人,各单位安全生产组织体系、责任体系及工作力度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举办各类文体活动比赛2000余场,参加人数10余万人次,开展惠民培训1287次,惠及3万余人次。开展科学健身指导180次,健身器材及健身场地巡查、检查132处,新安装健身器材65件。培训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92名。

八、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947元,比上年增长5.5%。

年末全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9.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5万人;工伤保险16.4万人,增加1.0万人。

年末城市低保人数4394人,城市低保边缘人数57人,农村低保人数111人,农村低保边缘人数2人,特困人数219人。全年发放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4895.8万元。

以打造共同富裕系列行动民生品牌为目标,开创实施“民生十条”救助政策,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打通困难群众从主动发现到及时救助的快速通道,累计发放帮扶救助资金3287.8万元,惠及近2万人次,低保户及特困分散供养人员救助标准分别高出全市11.6%和7.5%。大东区打造区有机构、街道有“嵌入式”养老服务综合体、社区有站、小区有点的“四级”养老服务体系。培育“品质养老”社区126个,布局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区运营老年人助餐点19个,养老助餐服务网初步建立,打造养老“15分钟服务圈”。全区养老机构32个,设置床位4372张;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0个。

年末全区孤儿16人,孤儿基本生活养育费39.1万元。10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66人,90-99周岁高龄老人4241人,发放高龄老年人补贴1033.9万元。

九、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提高城市“洁化”水平。以“洁化”总要求为基本指导,以“路见本色”为根本标准,全力推进10条“最洁净街路”、30个“最洁净街巷路段”创建工作。冬季全区除雪街路503条、桥梁19座,总除雪街路面积(人行道+机动车道)1056万平方米。

加强城市“序化”管理。实施22条背街小巷改造,改造街路总长约8.335公里。工程主要对道路、排水、景观绿化、附属设施等全要素进行更新改造。

实施排水防涝项目共六项,全部为排水改造工程,项目共涉及56条道路及54处雨污混摘及管道修复工程等。2024年度道路设施维护面积约9.2万平方米,排水设施维护完成清扫管线约784.54公里。

截至24年底累计回收约10万吨建筑垃圾。其中运到沈阳环城生态环境治理有限公司38557.5吨,运到铁岭中电环保发电有限公司6462.22吨,再生资源20吨,废旧木柴30吨。

改造提升30座口袋公园,重点打造2座亮点口袋公园,城管局积极推进增绿、补绿、复绿工程,提高绿化质量,提升绿化水平。截至2024年底,大东区绿化覆盖面积为2467.66平方米,绿化覆盖率为39.61%;大东区绿地面积为2327.21平方米,绿地率为37.35%,新增绿地1.39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大东区已累计拥有336座口袋公园。

有序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围绕打造生活垃圾分类“大东模式”工作目标,提标建设垃圾分类精品示范星级小区,其中202个一星小区、82个二星小区、10个三星小区;建成大东广场、黎明地铁站、美的东堂垃圾分类宣教馆、3处居民家门口分类宣传阵地、6处分类主题口袋公园及2处新增建设厨余中转站;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对20处垃圾分类收集点、317处集中投放亭、167处大件垃圾暂存处、5处两网融合点、49个环保屋进行完善及运维;完成厨余垃圾日分出量17吨的任务。

大东区优良天数达到321天,比全市优良天数多3天。大东区PM2.5年均浓度为32微克/立方米,臭氧年均浓度144微克/立方米。制定印发《2024年沈阳市大东区蓝天保卫战专项方案》。清洁取暖工作取得积极进展,1615户居民中的939户通过安装空气源热泵设备实现“煤改洁”,444户采取拆迁等其他替代措施防止冬季取暖产生污染,232户将按照“一村一策”加强管控。加快推进供暖燃煤锅炉改造,华瑞供热、黎明实业(东胜里热源厂、204热源厂)、天富力供暖8台555蒸吨燃煤锅炉改造工程主体施工接近尾声,供暖期将实现超低排放。建立“长期未开发储备地块”和“城市公共区域”两类裸露地面清单,并持续推进裸露地面扬尘治理工作。

通过强化断面达标攻坚、排污口整治、水源地管理,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1-12月,山梨河山梨新桥市考断面年均浓度已达地表水Ⅱ类突破标准;辉山明渠东贸路桥市考断面年均浓度达地表水Ⅲ类考核标准;南小河朱尔屯市考断面自7月份考核以来持续达标,8-12月连续五个月达到突破标准,其中11月首次成功达到地表水Ⅱ类水质,优于考核标准2个类别,创历史最高水平。

印发《沈阳市大东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24-2030年)》,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全面提速;2024年,大东区转为“一住两公”用地项目共计3个,均依法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始终保持100%;积极推进“无废城市”建设重点工作,贯彻执行“无废细胞”创建工作的决策部署,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众多领域实现了“无废细胞”的全面覆盖,2024年创建30个“无废细胞”,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率达到100%。

十、营商环境

深化“只提交一次材料”业务精细梳理。加强规范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要素标准化,实现大东区857项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规范化梳理和标准化发布。深化“只提交一次材料”数据汇聚治理,持续推动各部门完成历史证照转化和电子批文制作,推广电子证照、电子签章等应用,提高政府侧数源可用性和复用成功率。全年,大东区实现制作电子证照部门覆盖度100%、办件结果为证照的100%,制作电子证照、电子归档配置率达到100%。

全年大东区12345政务服务平台共受理群众诉求48363件,办结率100%,有效诉求满意率92%。人民网留言板共受理诉求1380件,回复率100%,满意率达到99%以上。截至2024年底,“万件清理”营商环境监督行动台账下发31件全部办结。收集“领导干部进企业、服务振兴新突破”专项行动企业诉求数342项,办复数342项,办复率100%,办结数320项,办结率93.57%;市专班转办企业诉求数146项,办复数144项,办复率98.63%,办结数139项,办结率95.21%。

注: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