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水磨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2024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内外部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市委、市人民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开放和安全,迎难而上、锐意进取,不断开创经济稳中向好、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大局稳定的良好局面,在首府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中展现水区担当。

(一)综合

2024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8.46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同比增长6.6%;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0.59亿元,同比增长1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16.17亿元,同比增长12.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31.69亿元,同比增长3.4%,产业结构为0.11 : 39.41 : 60.48。

(二)农业

2024年,全区完成农业总产值0.64亿元,同比增长24.2%。全年粮食产量9.3吨,同比下降86.5%;油料产量19.9吨,同比下降90.1%;蔬菜产量2457.655吨,同比增长1.9倍。年末牲畜存栏头数1.9128万头(只),同比下降36.5%。全年肉类总产量649吨,同比下降21.8%。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33.31亿元,同比增长12.14%,实现工业增加值221.8亿元,同比增长10.8%。

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2.49亿元,同比下降9.07%。签订建筑合同额134.83亿元,同比下降20.42%。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24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比下降14.71%。其中,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3.09%。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5.06%,销售金额同比增长10.18%。

(五)国内贸易

2024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含兵团)141.2亿元,同比增长3.3%。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总额84.79亿元,同比增长4.2%;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6.01亿元,同比下降0.14%。限上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8亿元,同比增长1.1%。

(六)重点服务业

2024年,全区重点服务业企业完成营业收入156.2亿元,同比增长0.3%。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完成营业收入58.5亿元,同比下降8.8%,其中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27.4%)、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11.5%)、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2.8%)、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9.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0.6%)、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37.8%)。

(七)财政收入和税收

2024年,全区地方财政收入总计38.99亿元,同比增长2.3%。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2.57亿元,同比增长10.2%;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6.42亿元,同比下降24.99%。

2024年,完成区县级税收收入29.67亿元,增长16.87%。

(八)文化、卫生和体育事业

2024年,全区共有公共图书馆1个,举办各类演出105场次459190人。景区景点4个,星级酒店2个,星级农家乐8个,民宿21个,旅行社100个。

2024年全区医疗卫生机构共267家,医院1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51家,乡镇卫生院1家,乡村医疗点3家。卫生机构床位数3501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4667人。全区儿童免疫建卡率达到100%,五苗覆盖率为99.56%。

(九)教育和科技

2024年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学校113所,在校学生54864人,专任教师4677人。其中:小学15 所,在校学生29049人,专任教师1141人;普通中学14所,在校学生13597人,专任教师1323人;幼儿园84所,在校学生12218人,教职员工2213人。

全区拥有众创空间13家(国家级1家、自治区级1家、市级3家、区级8家)、科技企业孵化器6家(国家级1家、自治区级2家、市级区级3家)、数字经济产业加速器1家。

(十)环境保护和城市建设

城区配套更加完善。新(续)建七纺二路、苇电南路等道路5条,打通丁字路1条,新(改)建公交车站30座,优化调整公交线路6条,群众出行更加便捷。新增公共充电设施210个,完成老旧燃气、供热管网改造7.8公里,改造提升老旧小区44个,惠及居民2.58万户。

城区管理更加精细。加大城区绿化美化力度,新增绿地200亩,新建小游园3个。开展城市品质提升行动,整治背街小巷701条,依法拆除违法建筑176处。新建公厕3座、改造提升老旧公厕4座,新增停车泊位1100个,周末节假日免费开放35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停车场,停车难、停车贵等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持续改善。

城区环境更加优良。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强化工业源、移动源、燃煤源、城市面源排查整治,实施华电乌鲁木齐分公司减排工程9项,水磨河治理保护入选首批自治区“美丽新疆·生态环境保护典型案例”,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07天、增加7天,重污染天数减少9天,创历史最好水平。

(十一)民生改善、民生福祉

就业质量稳步提升。积极拓展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新增城镇就业1.72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加大就业创业扶持,落实一次性创业补贴、灵活就业社保补贴等资金7331.98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453万元。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45万人次,帮扶1.35万名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开展根治欠薪专项行动,为6654名农民工追回拖欠工资4075万元。

社会保障更加完善。推进基本医保参保扩面,全民参保完成率位列全市第一,困难群体参保率达99.65%,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制度综合保障不断强化。新(改)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8个,打造社区老年助餐点144个,完成43户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40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兜牢民生保障底线,累计发放低保金、特困供养金、高龄津贴等各类救助补助、福利补贴3877.53万元。

注:1、本公报中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情况。2、地区生产总值(GDP)、总产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3、公报为全口径数据,但限额以上批发零售法人企业、住宿业和限额以上餐饮法人企业、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及产品产量、建筑业数据未包含兵团数据。

资料来源:本公报中主要经济指标数据来源于区统计局,其他数据来源于相关部门。其中:农林牧渔业数据由国家统计局乌鲁木齐调查队反馈;财政数据来源于区财政局;文体数据来源于区文体局;教育数据来源于区教育局;卫生数据来源于区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技数据来源于区科技局;其余数据来源于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