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昌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2024年是充满挑战、砥砺奋进的一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锚定“走在前、挑大梁”,围绕“1243”工作思路,脚踏实地、拼搏实干,攻坚克难、砥砺前行,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经济运行态势良好,运行质量不断提升。

一、综 合

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9.89亿元,增长5.9%。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4857元,增长5.0%。第一产业增加值66.49亿元,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263.43亿元,增长3.7%;第三产业增加值279.96亿元,增长8.1%。三次产业构成比例达到10.9:43.2:45.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比重达到6.0%;税收占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10.0%。

年末私营企业14814户,同比增长0.3%;个体工商户63020户,同比下降1.2%。其中,新登记经营主体6430个,同比下降23.9%;新登记企业1470个,同比下降23.0%。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6424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337人、困难人员就业418人;接收高校毕业生档案3562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53笔、2.02亿元,带动就业1279人。组织人才大集、人才夜市、直播带岗等线上线下招聘27场,服务企业345家次,提供岗位1.3万余个次;依托“昌邑就业创业”公众号发布招聘信息64期,为600余家次企业推介岗位1.6万余个次;组织100余家次优质企业参加专场网络招聘10余次,发布用工需求3370余个;帮助近500家企业解决用工缺口4600余人。新开发就业见习岗位662个,组织参加见习194人;招录“三支一扶”大学生6人。组织微招聘、微培训、微指导等就业帮扶活动52场,帮助1500余名社区居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新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1136个并全部定向安置困难群体就业;组织招才引智活动75场;与高校签订人才合作战略协议,引进各类青年人才4000余人。组织各类事业单位考试7次,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377名。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52.72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8.65%。户籍人口56.78万人,户数19.2万户。全年出生人口2537人,出生率为4.5‰。

二、农业、水利建设

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3.13亿元,增长6.6%;其中,实现农业产值48.74亿元,增长3.6%;实现林业产值1.01亿元,增长14.5%;实现牧业产值30.53亿元,增长11.9%;实现渔业产值34.72亿元,增长4.7%;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18.12亿元,增长9.3%。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28.93万亩,比上年增长0.3%;产量56.05万吨,增长1.1%。其中,夏粮产量32.49万吨,增长2.1%;秋粮产量23.56万吨,下降0.1%。棉花种植面积0.16万亩,产量0.02万吨。花生种植面积2.33万亩,产量0.85万吨。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16.78万亩,产量77.37万吨。瓜果种植面积1.53万亩,产量4.03万吨。水果种植面积3万亩,产量7.99万吨。

全市林地面积16.1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6%。“谱写林业新篇章,昔日盐碱滩涂变绿洲”入选全省林业产业发展典型案例以及“2024年全市改革攻坚一季度擂台赛”“典型案例榜”。2024年飞防作业42.7万亩,全市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为0。全年开展“清风行动”等专项执法活动4次。开展潍坊市市级公益林优化落界调整工作,剔除市级公益林图斑1467个,面积2433.27公顷;保留市级公益林图斑64个,面积989.31公顷,初步形成全市市级公益林优化落界成果数据库。开展防火督查30次,排查火灾隐患20余个,防火宣传活动5次,实现了森林防火零火灾。

全年肉类总产量13.89万吨,增长27.7%;禽蛋产量1.55万吨,下降1.3%;奶类产量6.09万吨,增长866.7%。猪年末存栏40.77万头,增长37.2%;牛年末存栏2.32万头,增长46.8%;羊年末存栏1.72万只,下降10.9%;家禽年末存栏1090.93万只,下降4.9%。猪年末出栏53.8万头,增长23.8%;牛年末出栏0.78万头,增长32.2%;羊年末出栏3.05万只,下降9.2%;家禽年末出栏6599.35万只,增长26.9%。

全年水产品总产量达22.62万吨,增长3.5%;其中,海水捕捞总产量1.3万吨,增长0.6%,海水养殖总产量21.13万吨,增长3.7%,淡水养殖总产量0.18万吨,增长4.3%。计划放流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海蜇、半滑舌鳎、褐牙鲆和黑鲷等苗种3.5亿单位,超额完成计划任务。拟穴青蟹北方全人工苗种在潍坊昌邑率先实现规模化繁育。“一种海肠采捕装置”、“海肠养殖自动投料装置”和“一种文蛤苗种自动化高密度培育系统和方法”三项发明创造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发明专利权。《攥紧种业“中国芯” 筑牢“海上粮仓”——潍坊昌邑加快实施海洋种业振兴探索与实践》成功入选全省渔业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山东昌邑:工厂化双循环养殖水处理模式》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典型模式》推广案例。

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12.97万千瓦,农用拖拉机19933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7357台),小麦联合收割机1223台,玉米联合收获机1577台,秸秆还田机1273台,深松机518台,机引犁、耙4441部,播种机6263台,植保无人机427架,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7.0%。农林牧渔业用电量达5.14亿千瓦时,增长7.3%。

全年生态补水1100万方,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6674。昌邑市潍西引调水工程通过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审核。昌邑市地下水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列入2025年水利部储备项目。潍河、虞河2个防洪治理项目列入2025年山东省重点水利项目清单。创新“长藤结瓜”模式,建设区域现代水网,破解昌北盐碱地缺水难题经验做法被《中国水利报》头版刊发。将饮马镇山阳村整体打造提升,为建成“文旅产业融合示范区”“乡村振兴示范区”注入“水活力”。潍河成功创建全省首批效益河湖示范标杆。潍河效益河湖典型做法被省河长办推广,并上报水利部。

、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40.37亿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0%。33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758.05亿元,下降11.2%;实现营业收入739.24亿元,下降7.2%;利润总额亏损5.47亿元,下降162.7%。全市工业用电量49.13亿千瓦时,下降6.7%。工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76.1%。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以石油化工、盐及盐化工、纺织印染、机械制造、食品加工为主的五大主导产业实现营业收入655.76亿元,总量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的88.7%。主导产业优势明显(见下表)。

2024年五大主导产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指标名称 企业

个数(个)

总产值 营业收入 利润总额
总量

(万元)

增幅

(%)

总量

(万元)

增幅

(%)

总量

(万元)

增幅

(%)

食品加工业 40 1029286 46.2 1020572 49.1 -7205 (-4213)
纺织印染业 87 1297523 12.5 1215303 14.7 -10193 (8765)
机械制造业 48 979797 15.4 985545 24.2 43105 -35.1
石油化工业 1 1033892 -65.3 1046691 -64.4 -143003 (-155592)
盐及盐化工业 110 2360207 8.9 2289477 20.1 34248 -68.9
合  计 286 6700705 -14.7 6557587 -11.2 -83049 (25552)
注:括号内为去年同期总量。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3.06亿元,比上年增长4.4%。37家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18.57亿元,增长2.6%。其中,实现建筑工程产值14.17亿元;实现安装工程产值2.8亿元;实现其他建筑业产值1.6亿元。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新增光热一体化面积61万平方米,绿色建筑61万平方米,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18.79万平方米。加强党建引领,3个项目被评为潍坊市“红色工地”示范创建项目。

四、服务业

全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79.96亿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92.7亿元,增长11.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0.49亿元,增长3.6%;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9.6亿元,增长16.5%;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8.29亿元,增长23.0%;金融业增加值18.32亿元,增长0.8%;房地产业增加值26.49亿元,下降1.1%;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15.22亿元,增长13.9%;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加值3.69亿元,增长17.4%。

截至2024年底,全市A级旅游景区3家,其中,4A级景区1家,3A级景区2家;星级饭店4家,其中三星级饭店3家,二星级饭店1家;旅行社9家。

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2505公里,其中国省道(含高速公路)216公里,农村公路2289公里。全市营业性机动车辆5394辆。其中,营业性货运车辆4578辆;营运性客运车辆477辆(其中出租车211辆);教练车339辆。当年新增营业性货运汽车371辆,新增动力1.1万吨。完成客运量345.3万人次,完成货运量1539万吨。货运周转量52.4亿吨公里,旅客周转量0.695亿人公里。全市公交车新能源(纯电动)车辆206辆。城乡公交线总里程达371公里。

全年邮政业务总量实现1.47亿元,增长27.8%。邮政收入实现11655万元。其中,金融业务收入完成7352万元;寄递业务完成收入2694万元;集邮与文化传媒专业实现收入630万元;渠道平台专业实现收入914万元。邮政储蓄余额规模达到66亿元,金融总量累计净增8.23亿,其中余额净增6.13亿元,保费新增9250万元,基金国债完成9233万元。全年累计达标有效数字化站点202处,夯实了平台发展基础。农产品寄递收入完成1125万元。

全年实现电信业务总量37681万元,比上年增长6.5%。本地电话用户达67.31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61.12万户,下降4.9%;固定电话用户6.19万户。互联网用户达70.98万户,下降6.5%。其中,固定宽带用户23.3万户;手机上网用户49.45万户。年末数字电视用户达15.64万户。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4.3%,其中,民间投资增长11.8%。分产业看,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9.4%,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增长36.1%,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42.6%;第三产业投资下降24.4%。高技术投资增长32.3%,高技术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27.2%。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5.35亿元,下降4.2%;其中,住宅投资13.77亿元,增长1.1%。商品房销售面积19.51万平方米,下降9.4%;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7.49万平方米,下降10.9%。

聚焦城建重点项目建设,投资4000余万元,新建全长2.26公里的4条道路,均已竣工通车;投资602万元,对交通街大桥进行维修加固;投资380万元,对房管局家属院、富康居等10个老旧小区进行雨污分流改造。

、国内外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3.76亿元,增长7.7%。实现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7.37亿元,增长21.2%。其中,实现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3.46亿元,增长52.1%;实现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23.91亿元,增长23.3%。实现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销售额125.71亿元,增长21.7%。

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117.2亿元,比上年下降0.9%;其中,实现进口额4.1亿元,下降46.0%;实现出口额113.1亿元,增长2.2%。实际使用外资3424万美元,下降51.5%,其中,韩资2809万美元,英资615万美元。

财税金融

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6.77亿元,下降4.6%;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4.68亿元,增长11.5%,民生支出达46.87亿元,增长17.3%,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85.7%。各项支出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54亿元,下降13.0%;教育支出12.21亿元,增长0.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89亿元,增长10.6%;城乡社区支出10.91亿元,增长162.8%;农林水支出6.04亿元,增长0.6%。实现税收收入(含海关代征)54.14亿元,下降20.9%;分产业看,第三产业实现税收8.86亿元,下降6.8%;第二产业实现税收45.22亿元,下降23.1%;其中,工业提供税收43.14亿元,下降23.0%。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788.1亿元,较年初增加79.5亿元,增长11.2%;其中,住户存款余额662.6亿元,较年初增加57.7亿元,增长9.5%;各项贷款余额563.7亿元,较年初增加57.2亿元,增长11.3%。

金融服务更加多元,开展“金融+重点领域”系列专项银企对接活动10次,精准对接300余家企业、项目,为132个重点项目解决融资需求45亿元。深化金融伙伴机制,组织11支金融伙伴团队和70名金融管家“一对一”上门提供精准对接服务,对普惠金融重点领域贷款余额为125.58亿元,新增17亿元,对涉农贷款余额为420亿元,新增25亿元,为企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科技、质量监督、人才

年末全市共有国家备案高新技术企业70家;潍坊市级企业重点实验室30处。当年成功申报潍坊市级以上科技发展计划14项;获潍坊市科技进步奖5项;成功加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企业154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6家;新建潍坊市级企业重点实验室1处。

全年获专利授权672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31项。年末全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9件;马德里国际商标10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总量达到17件。

2024年培养各类技能人才2265人。管理期内“鸢都产业领军人才(产业技能类)”2名,“潍坊首席技师”8名,“潍坊市突出贡献技师”3名,“昌邑市首席技师”18名;山东昌邑高级技工学校、潍坊北海高级技工学校、潍坊水源技工学校在校学生达到3238人。全市有专业技术人员39444人,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数704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01人、副高级职称2860人、中级职称661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11人,管理期内潍坊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

九、民生保障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665元,增长5.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147元,增长4.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520元,增长6.6%。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23年的1.69:1缩小到2024年的1.66:1。

全年实现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39.45亿元;各项保险基金支出37.25亿元;其中,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在职职工10.6万人,实现基金收入32.02亿元,基金支出31.63亿元;工伤保险参保职工10.29万人,实现基金收入7664.78万元,基金支出7224.83万元;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1.50万人,实现基金收入6.25亿元,发放养老金3.89亿元;失业保险参保职工5.98万人,实现基金收入4169.69万元,基金支出9834.54万元。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1.8万人,基本医保报销9.25亿元,其中,职工医保报销3.98亿元,居民医保报销5.27亿元。

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年内城市和农村低保标准每人每月分别提高到1003元和835元;发放救助资金9000万元,保障困难群众1.4万人;邑润花开 温暖童行”活动募集爱心助学金6.2万元,资助困境儿童125人次;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项目,服务患者339人次;全年救助生活无着人员35人;全市慈善募捐资金211.06万元,开展助老、助困、助学等多领域慈善救助项目4个,救助困难群众5000余人次,累计支出慈善资金49.59万元;设立社区慈善基金8支,募集资金43.7万元。医疗救助10257人次,拨付救助资金373.6万元。

十、城建设

完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配套,建成海绵城市10平方公里,城区道路雨污分流比例达100%。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市政设施完好率达96%以上,主要道路装灯率、亮灯率99%以上。新建2处口袋公园,口袋公园总量将达到61处。城区保洁面积扩大至602万平方米,深度保洁面积占比达75%,清理城乡生活垃圾点3000余处。新建10个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配备10个垃圾分类亭、30个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600余个垃圾分类桶。进一步优化环卫托管范围,提升作业标准,更新作业设备,城区道路保洁面积达602万平方米。建设垃圾分类督导房11座,更换城区垃圾分类桶550个。完成人行道整修2081.04平方米,主路面挖补维修8738.04平方米,路沿石、树池石维修更换1565.6米,集水井清淤470座,管道清淤6318米,挡车柱、警示柱更换127个,雨污水井、雨水井篦维修378个,防坠网安装24个。

提升农村居民取暖效果,完成农村清洁取暖工程改造27752户。在保障好农村清洁取暖改造户温暖过冬的基础上,住建与商务、发改、环保等部门联合印发了昌邑市“2024 供热节能设备以旧换新进农村享补贴”专项活动方案,并对散煤燃烧情况进行排查摸底,继续指导各镇街区推进冬季清洁取暖工作。做好农村危房改造系统中脱贫攻坚“回头看”392户和农村低收入群体“动态监测”模块3636户数据信息录入工作,完成危房改造1户。

十一社会事业

年末全市共有高等职业院校1所,在校生12012人(不含附设中职班);中等职业学校1所,附设中职班3所,在校生3485人;高中3所,在校生9293人;初级中学13所,小学4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0所,幼儿园96所;初中在校生14649人,小学在校生33811人,幼儿园在校生9499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106人。充分发挥实验幼教集团辐射带动作用,深化幼儿园集团化发展和镇村一体化管理,优质园占比超过省定标准30个百分点,获评山东省学前教育游戏活动实验区。昌邑确定为首批“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得到潍坊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引进新教师157名,高层次人才占比达到50%以上;20名教师获评山东省优秀教师、山东省特级教师、潍坊最美教师等市级以上称号。首次同时成功承办世界、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分项赛事并全部斩获金奖。

年末全市拥有国家一级馆2座,包括:市文化馆、市图书馆;国家二级馆1座:市博物馆。推进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完成围子、奎聚、龙池城乡书房建设。融合提升文化站,全市10处文化站全部获评国家二级站以上,其中3处被评为特级站。新建、续建4个文旅项目被纳入潍坊市2024年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导向计划。柳疃丝绸文化博物馆、柳疃丝绸非遗工坊入选潍坊市首批非遗研学点。都昌街道、龙池镇、柳疃镇文化站被评为特级站,奎聚街道、围子街道、下营镇、卜庄镇、石埠经济发展区文化站被评为一级站,饮马镇、北孟镇文化站被评为二级站。

全市坚持打造赛事品牌,成功举办浩信集团·“文山潍水”2024昌邑半程马拉松;成功举办全民健身系列活动、全市职工系列比赛等80余项赛事活动;累计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和“全民健身大讲堂”活动12期,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总人数达2600余人,组织健身骨干参加潍坊市级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10余场次;在围子仓街承办山东省和美乡村篮球赛鲁中赛区决赛、在饮马镇博陆山景区举办首届环山跑、在柳疃东陈村举办环村夜光跑、在孙斜村举办首届田间“乡棋赛”活动、在柳疃青阜、毓秀社区、富昌社区等举办“和美家园”乡村系列比赛。

医疗卫生体系得到进一步健全,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624家,其中二级公立医院3家(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院),疾病预防控治机构1家,卫生综合执法机构1家,精神卫生服务中心1家,皮肤病防治站1家,镇街区卫生院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家。一级及以上民营医疗机构7家,个体门诊部、诊所、护理站140家,村卫生室451家。卫生技术人员3884人,其中,执业医师1162人,执业助理医师522人,注册护士1729人,开放床位3327张。全年诊疗人次157.69万人次,出院人员9.03万人次。全市医疗机构总收入7.20亿元,其中业务收入7.02亿元。

十二、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87天,居潍坊市第3位,PM2.5平均浓度36微克/立方米;国控河流潍河水质指数4.62,居潍坊市第1位;完成3处农村生活污水改造;完成6处地块评估,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入选全省“整县域推进乡村生态振兴重点县”名单,潍坊市唯一。

打好巡查检查“组合拳”,开展精准督导和集中整治264次,督导检查生产经营单位及重点部位576家(处),排查整改问题隐患640处。实施“局队合一”、全员执法模式,先后部署开展复产复工、化工和危化品、铸造行业、冷藏行业、粉尘涉爆、烟花爆竹等专项检查11个,建立健全“打非治违”常态化,实施行政处罚145起,罚款383.9万元。深化推进化工行业安全生产整治提升和治本攻坚两个专项行动,61家危化品生产企业完成信息化平台五大功能建设,50家企业、104套装置完成“三化”改造,改造自控点4853处,减少操作人员397人,改造提升老旧化工装置22套。建成20处应急避难场所和24个城乡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点,可应急保障3万受灾转移群众基本生活。

 

 

 

 

 

 

 

 

注:1.本公报为年快报数或初步统计数,正式数字以《2024年昌邑统计年鉴》为准。

2.本公报所列生产总值(GDP)、各行业增加值、人均生产总值、农林牧渔业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户籍人口数据来源于公安局;卫生数据来源于卫生健康局;财政数据、金融数据来源于财政局;税收数据来源于税务局;市场主体、质量监督、专利数据来源于市场监督管理局;农田水利数据来源于水利局;农产品品牌数据来源于农业农村局;林业数据来源于林业发展中心;牧业部分数据来源于畜牧业发展中心;渔业数据来源于海洋发展中心;农业机械化数据来源于现代农业发展中心;建筑业部分数据、房地产部分数据、城乡建设数据来源于住建局;对外贸易数据来源于商务局;公路交通数据来源于交通运输局;邮政数据来源于邮政公司;电信数据来源于工信局;文化、旅游数据来源于文化和旅游局;科技创新数据来源于科技局;人才、就业数据来源于人社局;民生保障部分数据来源于人社局、医疗保障局、民政局;教育数据来源于教育和体育局;体育数据来源于体育发展中心;环境保护数据来源于潍坊生态环境局昌邑分局;安全生产数据来源于应急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