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锚定“走在前、开新局”,聚焦“七个加力突破”“五个加快提升”,紧紧围绕“1243”工作思路,全力以赴拼经济、稳增长、促发展,经济运行态势良好,运行质量不断提升。
一、综 合
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81.14亿元,增长5.9%。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8430元,增长8.4%。第一产业增加值64.27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249.11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267.76亿元,增长6.5%。三次产业构成比例达到11.0:42.9:46.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比重达到6.6%;税收占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13.2%。
年末全市各类市场主体11.3万户,比上年增长7.7%;从业人员达到29.48万人,增长6.7%;注册资本1096.83亿元,增长10.8%。其中,私营企业2.01万户,增长10.6%;从业人员8.67万人,增长7.2%;注册资本833.06亿元,增长13.0%。个体工商户9.08万户,增长7.2%;从业人员18.42万人,增长7.3%;注册资本220.3亿元,增长4.8%。农民专业合作社2274户,增长2.4%;成员数2.39万人,增长1.2%;出资总额43.47亿元,增长2.0%。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6160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638人,其中困难群体再就业452人;接收高校毕业生档案3328人。组织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会32场次,发布线上招聘信息49期,提供岗位3.3万余个次,帮助1200家企业解决用工5300余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3亿元;城乡公益性岗位实名安置上岗3777人;实现脱贫人口务工607人;新增1处山东省乡村振兴劳务基地、1处潍坊市乡村振兴劳务基地。组织各类事业单位考试5次,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593名;招录“三支一扶”10人;开发高质量就业见习岗位705个,组织204名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参加就业见习。组织市属国有企业公开招聘1次。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53.48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7.67%。户籍人口57.1万人,户数19.24万户。全年出生人口2622人,出生率为4.51‰,自然增长率-2.21‰。
二、农业、水利建设
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6.43亿元,增长5.5%;其中,实现农业产值44.8亿元,增长4.7%;实现林业产值0.95亿元,增长27.0%;实现牧业产值28.87亿元,增长6.0%;实现渔业产值35.21亿元,增长4.1%;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16.61亿元,增长9.1%。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28.52万亩,比上年增长0.1%;产量55.42万吨,增长2.2%。其中,夏粮产量31.84万吨,增长9.2%;秋粮产量23.58万吨,增长4.0%。棉花种植面积0.36万亩,产量0.03万吨。花生种植面积2.3万亩,产量0.8万吨。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16.26万亩,产量74万吨。瓜果种植面积1.49万亩,产量3.8万吨。水果种植面积3万亩,产量7.76万吨。
全年完成国土绿化4095亩,森林覆盖率达5.4%。扎实推进林长制工作机制,设置县镇村三级林长726名,有效提升林业发展。提升林业产业创新能力,选育优良海棠新品种,对372种植物新品种授权,并颁发《植物新品种权证书》。继续做好古树名木认定建档工作,全市有4棵古树入选山东省一级保护古树名木名录。科学开展国土绿化,造林落地上图面积4000亩。深化鲁北滨海重盐碱地转型复垦改良造林工程成果,持续改善昌北沿海绿色生态,推动盐碱荒滩向生态绿洲转变。中国(昌邑)北方花木城林业产业示范园区被认定为第二批“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并命名为“国家昌邑花木产业示范园区”。擦亮绿色品牌,顺利举办2023年绿博会。积极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开展作业面积3.7万亩次。
全年肉类总产量10.88万吨,增长10.5%;禽蛋产量1.57万吨,增长7.5%;奶类产量0.63万吨,增长26%。猪年末存栏29.71万头;牛年末存栏1.58万头,增长21.5%;羊年末存栏1.93万只,降低3.5%;家禽年末存栏1147.02万只,降低1.0%。猪年末出栏43.47万头;牛年末出栏0.59万头,增长34.1%;羊年末出栏3.36万只;家禽年末出栏5201.33万只,增长15.6%。
全年水产品总产量达21.85万吨,增长3.9%;其中,海水产品总产量21.68万吨,增长4.0%。增殖放流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海蜇、半滑舌鳎、褐牙鲆和黑鲷等苗种4.3亿单位。海洋发展科技创新动能显著提升,1家企业获评国家级三疣梭子蟹良种场,被命名为“国家级山东昌邑三疣梭子蟹良种场”。两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应用牵引基地完成授牌。持续推进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经验做法被《人民日报》大篇幅报道。
全市农机总动力达112.4万千瓦。农用拖拉机保有量21101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7137台。联合收割机保有量2783台,其中,小麦联合收割机1249台,玉米联合收获机1534台。秸秆还田机(不含小麦、玉米收获机)1223台,深松机510台,机引犁、耙4379部,播种机5890台,植保无人机407架。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6.96%。农林牧渔业用电量达4.79亿千瓦时,增长17.8%。
全年春灌用水1682万立方米,生态补水4500万方。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6674。全面完成潍坊市全域美丽河湖建设三年攻坚任务,建成全域美丽幸福河湖。下营镇成功创建“潍坊市级全域美丽幸福河湖镇”。潍河金口上游段创建2023年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峡山水库昌邑灌区成功申报第一批省级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试点。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19.87亿元,比上年增长6.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2%。31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835.32亿元,增长7.0%;实现营业收入778.4亿元,增长10.7%;利润总额实现9.1亿元,相比上年同期14.1亿元的亏损额,效益大幅改善。全市工业用电量52.66亿千瓦时,增长9.2%,占全社会用电量的78.8%。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以石油化工、盐及盐化工、纺织印染、机械制造、食品加工为主的五大主导产业实现营业收入722.05亿元,总量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的92.8%。主导产业优势明显(见下表)。
2023年五大主导产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 |||||||
指标名称 | 企业
个数(个) |
总产值 | 营业收入 | 利润总额 | |||
总量
(万元) |
增幅
(%) |
总量
(万元) |
增幅
(%) |
总量
(万元) |
增幅
(%) |
||
食品加工业 | 34 | 663529 | 15.3 | 647840 | 17.9 | -39 | (-6828) |
纺织印染业 | 82 | 1118500 | 20.7 | 1025651 | 23.1 | 9767 | (-8391) |
机械制造业 | 44 | 830620 | -3.3 | 775860 | -1.1 | 67211 | 109.1 |
石油化工业 | 1 | 2978070 | 8.4 | 2938206 | 19.3 | -155592 | (-304253) |
盐及盐化工业 | 104 | 2090864 | 0.1 | 1832980 | -0.5 | 106523 | -1.8 |
合 计 | 265 | 7681584 | 6.7 | 7220537 | 11.6 | 27870 | (-178858) |
注:括号内为去年同期总量。 |
全年全市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9.24亿元,比上年增长3.5%。39家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18.53亿元,下降8.4%。其中,实现建筑工程产值16.09亿元;实现安装工程产值1.77亿元;实现其他建筑业产值0.67亿元。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新增光热一体化面积81.1万平方米,绿色建筑81.1万平方米,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20.14万平方米,完成建筑节能改造3.11万平方米。加强企业资质管理,8家建筑施工总承包企业被评为AAA级,3个项目被评为潍坊市“红色工地”示范创建项目。
四、服务业
全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67.76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94.28亿元,增长4.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9.26亿元,增长3.0%;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4.24亿元,增长25.1%;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6.33亿元,增长8.0%;金融业增加值24.34亿元,增长7.9%;房地产业增加值17.11亿元,下降0.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10.8亿元,增长11.1%;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加值2.07亿元,下降1.1%。
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 333.7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6.87亿元。截至2023年底,全市A级旅游景区 3家,其中,4A级景区1家, 3A级景区2家;星级饭店3家,其中三星级饭店2家,二星级饭店1家;旅行社9家。
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2451公里,其中国省道(含高速公路)203公里,农村公路2248公里。全市营业性机动车辆5041辆。其中,营业性货运车辆4662辆;营运性客运车辆379辆(其中出租车211辆)。当年新增营业性货运汽车548辆,新增动力0.41万吨。完成客运量407.34万人次,完成货运量1478万吨。货运周转量51.7亿吨公里,旅客周转量0.2亿人公里。全市公交车新能源(纯电动)车辆218辆,清洁能源(CNG)车辆10辆。城乡公交线总里程达440公里。
全年邮政业务收入实现1.3亿元,增长13.7%。其中,金融业务收入完成8200万元;寄递业务完成收入2360万元;集邮与文化传媒专业实现收入1261万元;渠道平台专业实现收1041万元。邮政储蓄余额规模达到59.9亿元。全年累计达标有效数字化站点201处,夯实了平台发展基础。农产品交易额完成1150万元,农产品寄递收入完成975万元。
全年实现电信业务总量35366万元,比上年增长3.1%。本地电话用户达69.21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64.26万户,下降5.9%;固定电话用户5.45万户。互联网用户达75.88万户,下降1.3%。其中,固定宽带用户22.67万户;手机上网用户53.21万户。年末数字电视用户达14.46万户。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9.5%,其中,民间投资增长30.5%。分产业看,第二产业投资增长46.3%,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4.7%,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20.5%;第三产业投资增长9.9%。高技术投资增长74.1%,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21.7%。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6.02亿元,下降8.7%;其中,住宅投资13.62亿元,下降12.1%。商品房销售面积21.52万平方米,下降21.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9.63万平方米,下降9.4%。
聚焦城建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3100万元的6.9公里城区道路雨污分流改造;完成12个老旧小区(片区)共计15.5万平方米集中供热改造,惠及群众1600余户。
六、国内外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2.84亿元,增长10.3%。实现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1.35亿元,增长23.0%。其中,实现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2.14亿元,增长61.2%;实现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19.21亿元,增长15.5%。实现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销售额99.93亿元,增长42.3%。
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114.1亿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实现进口额4.8亿元,下降54.4%;实现出口额109.3亿元,增长15.5%。实际使用外资7053万美元,下降15.7%,其中,日韩外资1913万美元,新加坡外资411万美元,港资4701万美元,英资28万美元。
七、财税金融
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53亿元,增长3.7%;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9.03亿元,增长5.7%,民生支出达39.98亿元,增长6.7%,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81.5%。各项支出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06亿元,下降6.3%;教育支出12.2亿元,增长3.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85亿元,增长15.3%;城乡社区支出4.15亿元;农林水支出6.01亿元,增长17.3%。实现税收收入(含海关代征)68.41亿元,增长12.2%;分产业看,第三产业实现税收9.51亿元,下降1.2%;第二产业实现税收58.8亿元,增长14.9%;其中,工业提供税收56.02亿元,增长17.9%。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708.6亿元,较年初增加62.44亿元,增长9.7%;其中,住户存款余额604.88亿元,较年初增加70.57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83.96亿元,较年初减少4.43亿元;广义政府存款余额19.67亿元,较年初减少3.6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506.49亿元,较年初增加41.05亿元,增长8.8%,其中,住户贷款余额136.35亿元,较年初增加5.45亿元,占贷款增量的13.3%;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370.14亿元,较年初增加35.61亿元,占贷款增量的86.7%。
加强不良贷款处置,昌邑农行处置不良贷款9.6亿元。昌邑农商银行积极拓展跨境人民币“绿色通道”,成功为昌邑市晨阳家用纺织品厂办理首笔境外人民币货款48万元,成为今年以来辖内第一笔跨境人民币“首办户”,《潍坊积极拓展跨境人民币业务“绿色通道”》的经验做法被大众日报报道。
八、科技、质量监督、人才
年末全市共有国家备案高新技术企业57家;潍坊市级企业重点实验室29处。当年成功申报潍坊市级以上科技发展计划8项;获潍坊市科技进步奖7项;成功加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企业108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5家;新建潍坊市级企业重点实验室2处。
全年获专利授权659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04项。年末全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9件;马德里国际商标11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总量达到18件。
全年共有632人参加评价考核,533人取得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管理期内“鸢都产业领军人才(产业技能类)”2名,“鸢都首席技师”9名,“潍坊市突出贡献技师”3名,“昌邑市首席技师”12名;昌邑市技工学校和潍坊北海高级技工学校在校学生达到2413人。全市有专业技术人员38834人,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数693人。其中,正高级职称80人、副高级职称2622人、中级职称628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9人,潍坊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8人、昌邑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2人。
九、民生保障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544元,增长5.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901元,增长4.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701元,增长7.0%。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22年的1.73:1缩小到2022年的1.69:1。
全年实现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36.32亿元;各项保险基金支出34.99亿元;其中,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在职职工10.2万人,实现基金收入29.12亿元,基金支出30.17亿元;工伤保险参保职工12.48万人,实现基金收入6844.96万元,基金支出6140.82万元;居民养老保险参保居民32.86万人,实现基金收入5.66亿元,发放养老金3.37亿元;失业保险参保职工5.74万人,实现基金收入8607.37万元,基金支出8419.94万元。
全市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2.87万人,基本医保报销3.2亿元,大额报销2069.6万元,大病报销163.6万元,生育支出1650.5万元;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0.6万人,基本医保报销4.9亿元,大病报销4092.2万元,两病报销199.8万元。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年内城市和农村低保标准每人每月分别提高到944元和770元;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8016万元,保障困难群众1.4万人;救助生活无着人员51人次,护送17人返乡,行程26000公里。临时救助231次,发放救助金92.27万元。资助贫困人员参加居民医保5512人,申请参保补助资金196 万元。医疗救助7435人次,拨付救助资金324万元。
十、城乡建设
完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配套,建成海绵城市9.9平方公里,城区道路雨污分流比例达100%以上。蒸汽供热管线升级改造,敷设高温水管网28.8公里,改造蒸汽换热站36个,惠及群众1.4万户。建设高标准智慧化液化石油气灌装站1处,新建5处口袋公园,口袋公园总量将达到59处。城区保洁面积扩大至633万平方米,深度保洁面积占比达75%,清理城乡生活垃圾点0.56万处。
提升农村居民取暖效果,完成农村清洁取暖工程改造8809户,完成农村房屋建筑节能改造100户。新建立100个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配备30个垃圾分类亭、104个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1100个垃圾分类桶,累计完成农村改厕近43户,118座农村公共厕所全部建成投入使用。抢抓小城镇创新提升试点机遇,柳疃镇入选县域次中心镇省级试点。
十二、社会事业
年末全市共有高等职业院校1所,在校生10013人;中等职业学校2所,在校生4448人;高中3所,在校生9940人;初级中学13所,小学4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0所,幼儿园111所;初中在校生14680人,小学在校生33591人,幼儿园在校生12411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108人(含特教中职班20人)。年内新建改扩建中小学2处,新建改扩建幼儿园5处,新建优质学位4200个。成立昌邑实验幼教集团,优质园占比超过省定标准30个百分点。引进新教师319名,高层次人才占比达到47.7%;45名教师获评齐鲁名校长、山东省乡村优秀青年教师、潍坊最美教师等市级以上称号;16名优秀后备干部聘任为中小学校长、副校长(园长)。昌邑市技工学校获批“省级重点技工学校”。
年末全市拥有国家一级馆2座,包括:市文化馆、市图书馆;国家二级馆1座:市博物馆。10个镇街现全部建成文化生活圈建设,3个城乡书房全部完成,龙池镇获评潍坊市级品质文化生活圈(潍坊市共10个)。昌邑市级第七批非遗项目名录,新增项目21项。新评选5处昌邑市级非遗工坊,累计已建成23处。马渠村革命旧址获评山东省第二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专题实践教学基地。卜庄镇姜泊村、北孟镇北孟一村获评第三批省红色文化特色村。市文化馆连续荣获潍坊市县级文化馆服务效能考评优胜单位。
全市坚持打造赛事品牌,成功举办“文山潍水”2023年昌邑半程马拉松等60余项赛事活动;集中检修健身场地及设施28万平方米,更换已达使用年限健身器材410余件;在北孟、石埠等六个镇街区高标准建设1000平方米新农村综合球类场地示范工程;全市人均体育用地达到2.72平方米,中心城区“10分钟健身圈”初具雏形,“城乡一体化15分钟健身圈”进一步完善;昌邑奎聚小学、第一中学等10所学校获批“潍坊市体教融合示范单位”。
医疗卫生体系得到进一步健全,年末全市共606处卫生机构,其中二级公立医院3处(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院),疾病预防控治机构1家,卫生综合执法机构1家,精神卫生服务中心1家,皮肤病防治站1家,镇街区卫生院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家。一级及以上民营医疗机构7家,个体门诊部、诊所、护理站123家,村卫生室450家。卫生技术人员3696人,其中,执业医师1103人,执业助理医师488人,注册护士1665人,开放床位3133张。全年诊疗人次130.54万人次,出院人员9.18万人次。全市医疗机构总收入7.35亿元,其中业务收入6.15亿元。
十二、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69天,居全市第2位,PM2.5平均浓度38微克/立方米;国控河流潍河水质指数4.45,居全市第1位;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到地下水Ⅲ类标准;受污染耕地、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均达到100%;未发生突发环境应急事件。
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昌邑市连续四年获评全省“安全生产月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全面排查整治安全生产问题隐患,全年累计检查生产经营单位9000余家次,排查整治隐患1.8万余项,其中重大隐患282项。扎实推进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建设,都昌街道迎禧社区、围子街道金口社区成功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注:1.本公报为年快报数或初步统计数,正式数字以《2023年昌邑统计年鉴》为准。
2.本公报所列生产总值(GDP)、各行业增加值、人均生产总值、农林牧渔业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户籍人口数据来源于公安局;卫生数据、人口自然增长率数据来源于卫生健康局;财政数据来源于财政局;税收数据来源于税务局;市场主体、质量监督、专利数据来源于市场监督管理局;农田水利数据来源于水利局;农产品品牌数据来源于农业农村局;林业数据来源于林业发展中心;牧业部分数据来源于畜牧业发展中心;渔业数据来源于海洋发展中心;农业机械化数据来源于现代农业发展中心;建筑业部分数据、房地产部分数据、城乡建设数据来源于住建局;对外贸易数据来源于商务局;公路交通数据来源于交通运输局;邮政数据来源于邮政公司;电信数据来源于联通公司、移动公司、电信公司和广电网络;文化、旅游数据来源于文化和旅游局;金融数据来源于人民银行和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科技创新数据来源于科技局;人才、就业数据来源于人社局;民生保障部分数据来源于人社局、医疗保障局、民政局;教育数据来源于教育和体育局;体育数据来源于体育发展中心;环境保护数据来源于潍坊生态环境局昌邑分局;安全生产数据来源于应急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