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三个“一号工程”和“十项重大工程”,加强“三支队伍”建设,深化“五拼五比”、“三个年”活动,在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共富中汇聚强大合力,为加快绘就中国式现代化富乐嵊州新蓝图作出更大贡献。
一、综 合
综合实力稳步提升。据绍兴市统计局初步核算,2024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800.2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7.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6.35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350.25亿元,增长7.4%;第三产业增加值403.64亿元,增长7.0%,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5.8:43.8:50.4。全市人均生产总值为114071元(按常住人口计算),按平均汇率计算折合16017美元。
二、农业和农村建设
农业生产形势稳定。紧紧围绕乡村全面振兴主线,立足嵊州实际、挖掘潜力优势,深入推进农业“双强”行动,稳步增强农业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2024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9.48亿元,同比增长3.9%。其中,农、林、牧、渔产值分别增长1.5%、-1.0%、12.2%和3.4%。据粮食监测数据推算,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0.04万亩,粮食总产量12.41万吨。年末生猪存栏14.53万头;出栏17.11万头;猪肉产量1.45万吨,能繁育母猪存栏1.65万头。年末家禽存栏273.12万只;出栏1104.60万只;全年肉类产量3.43万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增长提质向好。锚定新质生产力,聚焦“数实融合”,全面完成“4173”产业集群培育关键目标,切实发挥工业经济压舱石作用。2024年,全市730家规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产值718.50亿元,同比增长1.8%;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153.99亿元,同比增长9.1%。发展动能加快释放,全市规上工业装备制造、高新技术、战略性新兴和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分别增长6.7%、7.9%、9.2%和1.5%,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47.8%、62.0%、40.4%和9.3%。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完成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万丰科技等4家企业入选2024年浙江省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库名单;巴贝纺织等17家企业入选2024年浙江省创新型中小企业。
建筑产业发展稳定。2024年,全市建筑业总产值实现228.37亿元,同比增长8.3%。其中,建筑业省外总产值实现68.74亿元,同比增长46.2%。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领域保持稳健。深入推进“5+1”攻坚行动,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紧紧围绕项目招引目标,开展“双招双引”头部工程、“3565”大比武活动,不断强化有效投资的集聚力、竞争力、辐射力。2024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1.1亿元,同比增长5.3%。分产业看,第二产业完成投资额117.91亿元,同比增长2.9%;第三产业完成投资额182.89亿元,同比增长6.9%。从重点领域看,民间投资完成投资额159.15亿元,同比下降5.2%;交通投资完成投资额56.04亿元,同比增长32.8%;高新技术产业投资61.86亿元,同比下降12.1%;制造业投资96.69亿元,同比增长1.8%。
房地产市场总体稳定。2024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实现56.74亿元,同比增长4.6%。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实现54.4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0.8%,商品房销售额实现52.79亿元,同比下降27.0%。
五、城乡建设
城乡发展扎实推进。坚持规划引领,推进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全力擘画城乡发展蓝图。持续推进“金角银边”工程,完成工农六苑东侧、西后街原皮革厂、山水绿都西侧地块等5个地块口袋公园建设。聚焦聚力控规修编及城市设计,丽湖和艇湖2个重点单元控规完成评审、公示,丽湖未来城、艇湖科技城和三江工业园区3个重点片区城市设计有序开展,全年共完成土地使用规划条件编制35个。充分发挥嵊州市“驻镇规划师”制度优势,逐镇入村指导,完成17个示范村村庄规划和6个村庄设计编制工作。
六、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增长强劲。落实“两新”政策,持续推进高品质步行街、商业特色街、智慧商圈试点培育,不断释放消费潜力。从四大行业来看,限额以上批发业实现销售额293.91亿元,同比增长23.7%;限额以上零售业实现销售额78.11亿元,同比增长33.1%;限额以上住宿业实现营业额4.07亿元,同比增长1.6%;限额以上餐饮业实现营业额4.84亿元,同比增长2.7%。从商品分类销售情况来看,比重占前七大类的商品中,呈“二增五降”态势。其中,粮油食品类同比增长60.3%,通讯器材类商品同比增长105.8%;石油及制品类同比降低6.6%,书报杂志类商品同比降低6.8%,汽车类商品同比降低25.1%,中西药品类同比降低2.1%,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同比降低30.6%。
商品市场交易活跃。三大亿元以上市场合计成交额42.39亿元,与同期持平。其中,浙东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江滨市场和中国领带城分别实现成交额31.43亿元、5.72亿元和5.23亿元。
七、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体现韧性。锚定外引内育,推动外贸促稳提质,组织特色行业抱团参展,深耕美欧、日韩等传统市场,拓宽东盟、非洲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市场,135届、136届广交会共参展企业52家,获得展位78个,创历史新高。布局电商多元业态,拓展推动跨境新模式,抢单拓市力度提升显著。2024年,全市自营进出口114.99亿元,同比下降4.1%,其中出口113.13亿元,同比下降3.7%,进口1.86亿元,同比下降24.8%。
八、交通和旅游
交通事业持续推进。出台“四港”联动示范县建设方案,加速构筑“七纵七横”骨架网络,主动融入义甬舟、杭绍台大通道,打造“内畅外联”水陆空多位一体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进一步提升普通国省道全寿命养护质效,探索构建国省道路衍经济产业链,绍甘线(崇仁—甘霖)路面改建工程顺利完成;积极谋划《嵊州市低空经济总体规划》,深入探索更多嵊州适用低空+城市治理场景应用模式,提前建成各类直升机起降点4个;深入推进“共富农村公路建设三年行动”,西白山环线积极争创2024年度浙江省“四好农村路”交旅融合精品路,王崇线成功入选全国公路安全精品路评审,农村公路灾毁保险模式入选交通运输部养护体制改革试点。
旅游事业行稳致远。凝聚文旅产业发展源动力,全域旅游多面开花。全市已有在建文旅项目18个,景区镇15家,覆盖率达100%。《西白山片区旅游规划》编制完成专家评审,综合开发以长乐石璜为主的西白山片区,全力打造“西白忘忧”游线,培育“云海茶香”“昆仑之家”等精品游线业态。聚焦以文促旅,向省文物局申报小黄山遗址省级遗址公园建设项目,《小黄山遗址保护规划》获国家文物局批复原则同意;“嵊州越剧遗存游”线路入选2024年度浙江省“跟着四普去旅游”精品线路;成功创建29家嵊州市级非遗工坊,崇仁古镇入选第二批绍兴市级非遗景区。我市再次荣膺“2024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称号。
九、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支总体均衡。2024年,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79.7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2.27亿元,分别增长2.3%和2.9%。转移性收入80.45亿元。收入合计132.72亿元。2024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1.42亿元(含上年结转、省级拨款),比上年增长9.6%。转移性支出31.30亿元。支出合计132.72亿元。
金融市场保持活力。2024年底,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1474.00亿元,同比增长0.3%;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1529.89亿元,同比增长14.1%。全年分别新增存款和贷款4.55亿元和188.98亿元。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态势向好。强力推进创新深化和“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推动科技创新体系与我市“4173”产业集群高效融合,为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2024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0家、重新认定62家,新认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02家,新认定省重点企业研究院1家、省企业研究院3家、绍兴市重点实验室1家、绍兴市重点农业企业研究院1家、绍兴市企业研究开发中心29家。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高规格举办新能源汽车智能创新发展大会、浙江新型储能行业发展大会、蚕丝医用与健康应用发展大会、2024第十六届中国(嵊州)电机·厨具展览会和电机厨具行业“一带一路”国家采购商对接会等活动。新能源装备产业联合创新模式入选绍兴市“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十大改革试点清单。
教育事业节节高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综合改革拉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全市高考成绩700分以上3人,居绍兴并列第二多;特控线上线率创近五年新高;3名学生被清北录取;空军飞行员录取绍兴4人我市占1人;中科大少年班录取浙江4人我市占1人,为绍兴唯一。制定《嵊州青年教师成长指引》,高规格召开全市青年教师“13510”成长大会,创设“锐系列”“四级五星”评比制度,全面促进青年教师成长;举办2024年上市公司公益基金颁奖暨喜迎第40个教师节庆祝大会,出台关怀激励教职工“十个有”意见,教职工“五大文体活动”蓬勃开展。截至年底,全市有小学33所,在校生33306人,专任教师1906人;初中23所,在校生15729人,专任教师1688人;中等职业学校3所,在校生4149人,专任教师394人;普高7所,在校生8887人,专任教师912人。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越剧事业蓬勃发展。做活越剧传播,激扬越剧文化艺术生命力。越剧电影《汉文皇后》自2023年12月首映以来,逐步推向全国,已上映4400余场,成为“2024年戏曲电影内地票房亚军”,创造浙江戏曲电影最高票房;第二届“越嵊州 越有戏”乡村越剧联赛(嵊州村越)获得广泛关注,开幕式活动火爆“出圈”,登上人民日报头版,话题冲上热搜榜第四名;做精做强全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戏迷培训等各类培训工作,完成省级教师培训2期,培训教师73人,组织越剧研学游活动18场,受众680人。
卫生事业硕果累累。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民生实事项目建设有力推进。2024年我市完成新改扩建规范化村卫生室7家,实现全市“15分钟医疗服务圈”全覆盖,基层医疗机构100%通过国家“基本标准”验收。健康浙江考核再创佳绩,“年度健康浙江考核”再获优秀等次。“基层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和“数字家庭医生应用”2个案例入选年健康浙江行动省级样板。2024年末,全市有正常经营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55家,其中:医院16家(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31家,卫生院17家,村卫生室122家,门诊部40家,诊所75家,企事业单位医务室、卫生所50家。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5785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335人,注册护士2576人。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4543张。其中,医院3541张(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2572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4张,卫生院657张。
体育事业蒸蒸日上。全年在浙江省级及以上重要赛事中共获得奖牌69.8枚,其中国家级金牌6枚。成功承办绍兴市第十届运动会,并组织1140名运动员参加绍兴市第十届运动会田径、足球、皮划艇等29个大项的比赛,获得赛事比赛总成绩第二名。举办第四届“嵊州杯”中国王中王围棋争霸赛、2024中国嵊州“浙东唐诗之路”山水挑战赛。第三届“嵊州杯”中国王中王围棋争霸赛列入省级品牌赛事。全年体育彩票销售量首次突破2亿元。
十二、资源与环境
节能降耗有效推进。202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耗65.49万吨标准煤(当量能耗),下降0.1%(当量能耗);当量万元产值能耗0.09吨标准煤/万元,下降11.6%;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3.6%。
全社会用电量增长平稳。全社会用电量达49.5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9%。全年累计工业用电量30.7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8%。
环境质量成绩突出。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4年PM2.5年均浓度为28.16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4.2%,两项排名均位列绍兴市第二。治气方面,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新提升,成立大气污染防治联合调度中心,建立“八大机制”、纵深推进十大专项行动,建成投运绍兴市首个区县级颗粒物组分站监测站点,及时研判、启动重污染天气预警,全面提升区域污染精细化管控能力;治水方面,全面管控总氮浓度,制定实施7个断面“一点一策”方案,精准溯源支流,加强面源污染整治,全力保障断面水质,形成“一点一策”治理清单,强化预警管控,严防水质反弹,全市15个县控及以上断面水质达标率、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十三、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规模略有下降。年末全市总户数252990户,户籍总人口699335人。其中男性人口355599人,女性人口343736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0.8%和49.2%。在总人口中,城镇人口312839人,农村人口386496人。全年出生人口2777人,死亡人口6190人。
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5178元,同比增长3.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229元,同比增长3.0%。从收入来源看,人均工资性收入40976元,同比增长3.6%;人均经营净收入16627元,同比增长1.5%;人均财产净收入8695元,同比增长3.0%;人均转移净收入12931元,同比增长2.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556元,同比增长4.9%。从收入来源看,人均工资性收入17850元,同比增长3.5%;人均经营净收入19687元,同比增长6.5%;人均财产净收入981元,同比增长4.8%;人均转移净收入7038元,同比增长4.4%。城乡居民收入比1.74,比上年缩小0.03,收入差距不断减小。
社会保障更加完善。坚持助企稳岗,强化就业服务保障,加大人才引进培育。高效精准落实春节招工奖励、“老员工伯乐补贴”等支持企业稳岗留工若干政策,用“真金白银”帮扶就业与稳岗留工;深入推进“青年强嵊”招才计划,打响“学子归巢”招才引智活动品牌,2024年招才引智“嵊夏月”等系列招才引智活动近50场次。深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共富社保体系,研究出台《嵊州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扩面工作实施方案》,开展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精准扩面专项行动。
注:(1)公报中全市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指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零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住宿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以上、餐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以上的法人单位及个体户。
(3)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口径为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投资项目(含房地产开发投资)。
(4)公报中数据均为快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