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岱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岱山县统计局

2025年3月

2024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忠实践行“八八战略”,深入实施三个“一号工程”、“十项重大工程”和市委“985”行动,攻坚突破、实干争先,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海岛样板,全县经济社会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一、综   合[1]

年末全县户籍人口163079人,比上年末减少2015人,其中男性人口80413人,女性人口82666人。全年户籍出生人口404人,死亡人口143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3‰。迁入人口475人,迁出人口1464人,机械增长率为-6.0‰。年末全县常住人口21.5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17万人。城镇化率为72.89%,比上年提高1.11个百分点。

根据全省统一初步核算,全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2]为793.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6.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4亿元,增长1.1%;第二产业增加值619.7亿元,增长6.5%;第三产业增加值133.4亿元,增长10.4%。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5.1∶78.1∶16.8。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70798元,比上年增长6.1%。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和国家GDP核算制度规定,2023年岱山县地区生产总值修订为762.1亿元。

图2  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及第三产业增加值构成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下降0.1%,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下降0.5%,消费品价格上涨0.2%。消费品中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0.5%。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6613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819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90人。

全年新设企业729个,比上年增长0.7%;新设个体工商户2401个,下降11.7%。年末在册市场主体21614个,增长3.9%,其中企业4726个,增长5.1%。

全年财政总收入35.54亿元,比上年增长10.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18亿元,增长6.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4.83亿元,比上年下降3.4%,其中,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下降2.9%,公共安全支出增长4.7%,城乡社区支出增长40.2%,卫生健康支出下降8.7%,教育支出下降16.4%。

二、渔   业

全年渔业总产值73.3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0.9%。水产品总产量30.41万吨,比上年增长1.4%,其中国内捕捞28.37万吨,增长1.2%。

年末有渔业专业合作社14家。当年减船转产118艘,改造科技示范船105艘。积极引导渔民转产转业,渔民双转技能培训115人。年末有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和产品认证企业7家,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9家。

全年实际水产养殖面积600公顷,比上年下降2.0%,产量2.04万吨,增长5.2%。其中海水养殖面积568公顷,产量2.02万吨,增长6.5%。

年末有机动渔船1526艘,比上年减少113艘,总吨位29.64万吨,总功率41.90万千瓦,均比上年下降6.7%。其中捕捞渔船1259艘,比上年减少100艘,总吨位24.68万吨,总功率28.43万千瓦,分别比上年下降7.3%和7.9%。

三、农 林 牧 业

全年农业总产值2.4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林业总产值0.04亿元,下降22.6%;牧业总产值0.84亿元,增长25.1%。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503.75公顷,增长3.1%,产量0.69万吨,增长2.5%。园林水果播种面积371.72公顷,产量0.71万吨,分别下降2.9%和1.8%。蔬菜播种面积1542.2公顷,产量2.71万吨,分别增长5.8%和2.7%。茶叶播种面积57.87公顷,与去年持平,产量12.0吨,下降3.2%。

全年零星植树0.9万株,成林抚育面积200公顷。全年生猪饲养量5.57万头,比上年增长9.2%。家禽饲养量3.36万只,比上年下降22.4%。肉类产量2750吨,比上年增长30.5%,其中羊肉产量27吨,增长3.8%;禽肉产量58吨,增长28.9%。禽蛋产量37吨,增长8.8%。

年末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家,绿色食品8个。全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353.33公顷,其中节水灌溉面积1460公顷。当年机耕面积2069.93公顷,比上年增长6.8%。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087吨。

四、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968.27亿元,比上年增长7.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9%。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9.8%,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66.1%,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0.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六大主导行业实现总产值2925.68亿元,比上年增长8.2%,所占比重为98.6%。其中石油化工业实现总产值2726.40亿元,所占比重为91.9%。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总计2885.27亿元,实现利税总额304.36亿元,其中利润总额52.26亿元。新产品产值2757.35亿元,比上年增长6.9%;新产品产值率为92.9%。

全年全县实现建筑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4%。年末全县具有资质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37家,实现总产值增长14.0%;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9.7万平方米,下降10.4%;房屋竣工面积9.59万平方米,下降39.6%。

五、服务业

全年服务业增加值133.4亿元,比上年增长10.4%。规模以上服务业[3]企业营业收入36.04亿元,增长0.4%。

六、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业

全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19.0%,其中民间投资下降26.4%,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下降44.5%,生态环保、交通、能源和水利投资下降3.3%,制造业投资下降27.5%。

分产业看,第二产业投资下降21.8%,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2.6%,其中,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投资下降13.0%,文教卫体娱乐业增长7.6%。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29.1%。全年房地产开发面积52.70万平方米,下降23.3%;商品房销售面积8.49万平方米,增长3.9%;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20.44万平方米,下降20.2%。

七、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0.97亿元,比上年增长5.1%,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0亿元,增长8.6%。其中,限额以上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36亿元,增长7.9%;农村消费品零售额0.44亿元,增长17.4%。按消费类型统计,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2.32亿元,增长9.2%;餐饮业收入2.48亿元,增长8.0%。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比上年增长16.2%,其中,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额218.78亿元,增长29.8%,全年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增长9.6%,其中,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4.11亿元,增长9.3%。

年末全县有商品交易市场11个。全年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7.3亿元,比上年增长8.0%。全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1个,实现成交额4.47亿元,增长10.8%。

全年全县外贸进出口总额150.53亿元,比上年增长4.0%。出口额117.68亿元,增长12.4%。其中,船舶92.24亿元,增长30.4%;水产品6.87亿元,增长40.7%;汽配、微电机14.39亿元,增长20.2%。进口额32.85亿元,下降17.9%。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9153万美元,新签约落地并备案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15个,其中10亿元以上3个,新落地项目备案金额63.50亿元。全年自贸区内新增注册企业19家,实际利用外资3218万美元。

八、交通运输和港口经济

全年全县货物运输总量7097万吨,比上年增长5.0%,货物运输周转量1008.33亿吨公里,增长7.9%。全年旅客运输总量899万人,增长0.4%,旅客运输周转量22264万人公里,增长4.3%。年末有集装箱运输企业50家,比上年末减少14家;车辆数312辆,总吨位1.04万吨,分别比上年下降14.3%和13.3%。年末全县民用汽车拥有量30278辆,比上年末增长5.2%;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26872辆,增长5.4%。

年末有海运企业40家,在册营运货运船舶177艘,比上年末减少34艘,运力188.85万载重吨,比上年末下降17.3%。其中万吨级船舶44艘,比上年末减少8艘,运力154.41万载重吨,比上年末下降17.9%。

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20661万吨,比上年增长0.3%,其中市外港口货物吞吐量20556万吨,增长0.3%。其中金属矿石吞吐量7298万吨,增长1.7%;矿建材料6208万吨,增长3.5%。年末全县有生产性泊位105个,其中万吨以上深水泊位23个。

九、金融和保险业

年末全县有各类金融机构24家。其中,银行业机构12家,保险业机构12家。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412.33亿元,比年初新增14.22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532.65亿元,比年初增加60.77亿元。

全年保险机构实现保费收入4.96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59亿元,增长3.8%;人身险保费收入3.37亿元,增长18.6%。全年赔款支出1.49亿元,下降7.0%;给付支出0.37亿元,增长19.3%。

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根据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203元,比上年增长4.5%。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278元,比上年增长3.9%;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0319元,增长5.0%。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376元,比上年增长5.3%;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8846元,比上年增长7.4%。城镇、农村居民收入比为1.36:1。

年末全县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2475家,比上年下降1.8%,参保人数114846人,增长0.9%;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单位2447家,增长1.8%,参保人数71963人,增长2.7%;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32599人和61974人,分别增长2.6%和15.0%;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为42787人,增长1.9%;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37856,下降2.3%;参加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330人,下降6.5%;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人数9.53万人,参保率为99.4%;人均筹资水平1839.58元,增长0.2%。

年末全县有敬老院及其他养老机构10所,社会福利院1所,床位1243张;有各类社会福利企业12家,残疾职工就业人数328人。年末有1876人纳入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其中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户148户、167人;渔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户1477户、1709人;全年共发放纯低保金2464.4万元。城乡低保对象最低生活补助标准由每人每月1110元提高到1145元。

十一、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年组织实施省级科技项目53项,市级9项,县级18项。年末全县有高新技术企业29家,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12家。全县新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52家,累计科技型中小企业280家。发放创新券224.1万。全年共授权专利259件,其中发明专利54件,分别比上年增长16.1%和92.9%。

年末有各类注册商标2242件,比上年增长5.5%,地理标志(包括证明、集体)商标2件,浙江制造团体标准8个。

年末有小学6所,小学在校生5844人;初中5所,初中在校生2661人,初中升高中段比例99.3%;高中2所,高中在校生1616人;职业技校在校生778人,毕业生234人;幼儿园11所,在园幼儿2317人。全县高中段学校高考考生498人,录取人数480人。全县有245人报名参加732课次自学考试,合格率为31.6%。全县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通过率100%。年末各学校配置计算机4633台,图书藏量67.05万册。

有4451人外来民工子女在县内就读,其中公办学校4451人,流动儿童少年入学率达100%。

年末有群众文化馆1个,文化站7个。全年组织举办展览225次,文艺活动941次,举办各类训练班963次,培训15520人次。有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量45.56万册,比上年增长6.6%。有县级广播电视台1个,乡镇电视台4个,全年制作广播时间173小时,制作电视节目时间167小时。全县有线电视用户数3.4万户。广播和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均为100%。

年末有医疗卫生机构115个,其中,县级医院3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个,诊所医务室19个,村卫生室4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5个。医疗机构开放床位723张。卫生技术人员1557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654人,注册护士625人。全年总诊疗259.15万人次,其中接待医疗门诊急诊259.11万人次。全年累计报告传染病11185例。全年孕产妇786人,保健覆盖率为100%,孕产妇早孕建卡率为94.4%,孕产妇死亡率为零。0-7岁儿童的保健覆盖率为99.4。免费婚检率为81.8%。完成城乡居民健康体检3.89万人。

年末有文化礼堂74家。全县共有体育场地575个,年末共创建省级社区多功能公共运动场18个,市级小城镇文体健身广场5个。成功举办岱山海岬半程马拉松、海岛公园岱山岛徒步大会、风筝板亚洲锦标赛暨中国风筝板巡回赛岱山站、岱山岛国际运动风筝赛、海岛公园沙滩高尔夫球挑战赛等活动。

十二、市政建设和新渔农村建设

年末建成区面积8.59平方公里,实有城市道路面积188.54万平方米。排水管道长度173.62公里,全年天然气供气总量954万立方米。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资源化利用率均为100%。城市污水处理率为96.6%。年末有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346.15公顷,其中,公园绿地面积135.5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6%,绿地率40.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11平方米。

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美丽渔港、S201双合段改扩建、城区排水防涝和污水管网改造提升、磨心水库扩容及河库联网等工程加快建设,磨心山公路隧道工程、县邮政物流中心、岱北水厂基本建成,蓬莱森林体育公园、兰亭未来社区、秀山和衢山两个省级县域风貌样板区完成建设。

持续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全年拆除违法建筑0.42万平方米,完成三改3.42万平方米。年末累计保障公共租赁住房家庭3882户,比上年增长12.2%,新增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家庭422户。低收入住房保障家庭348户,增长4.8%。

落实村庄规划全域管控,制定出台渔农村宅基地管理暂行办法,盘活利用闲置农房200套,完成小长涂岛“小岛你好”海岛共富行动创建验收,建成东沙、双合、三弄3个省级未来乡村,打造和美乡村22个、花园示范村庄10个。聚焦描画“百里海乡画廊”的岱山模板,打造“海上瀛洲 潮涌新衢”共富示范带、“海岛渔韵 田园诗画”乡村特色精品路;深化强村富民集成改革,全部行政村经营性收入均达50万元以上,高于全省平均40个百分点。49家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实现全覆盖,快递进村率达100%,获评“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全县渔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为100%,渔农村累计粪便无害化处理率为99.8%。

十三、能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全社会用电量129.04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4.9%。其中,工业用电122.79亿千瓦时,增长4.4%;城乡居民生活用电2.56亿千瓦时,增长11.1%。

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6.4%。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52.7分贝,环境噪声达标区总面积6.8平方公里。PM2.5年平均浓度为19μg/m³。

全年全县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0起,死亡(失踪)13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1.6%。

注释:

[1]本公报所列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最终核实数以《2024年岱山县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本公报中所列的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各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服务业统计范围包括: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行业法人单位;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房地产业(不含房地产开发经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行业法人单位;以及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社会工作行业法人单位。

[4]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行了修订。

资料来源:本公报中财政数据来自县财政局;城镇新增就业、社会保障等数据来自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渔业、无公害水产品等数据来自县海洋经济发展局;机耕面积、灌溉面积、渔农村建设等数据来自县农业农村局;民用汽车拥有量、私人汽车拥有量数据来自县车管所;海运企业、船舶、运力、港口货物吞吐量、生产性泊位、水运、陆运等数据来自县交通运输局;商品交易市场、注册商标、专利数等数据来自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外贸进出口数据来自县经济和信息化局;科技项目、高新技术企业、省级科技型企业、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等数据来自县科技发展中心;招商引资数据来自县投资促进中心;教育数据来自县教育局;群众文化馆、公共图书馆、电视、广播、体育等数据来自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医疗卫生、渔农村卫生厕所覆盖、自来水普及率、计划生育等数据来自县卫生健康局;家庭总户数、户籍人口等数据来自县公安局;社会服务、低保等数据来自县民政局;公共租赁住房等数据来自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市建设、建成区绿地率、城市污水处理等数据来自县城市管理局;用电量数据来自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县供电公司;空气质量、水质达标率、噪声等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岱山分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县应急管理局;保险数据来自市保险协会;金融数据来自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舟山监管分局;居民消费价格等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舟山调查队;其他数据均来自县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