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市统计局
(2025年3月)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844.20亿元,比上年增长7.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85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1066.74亿元,增长7.7%;第三产业增加值742.61亿元,增长6.2%。第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4.1%和34.7%,分别拉动GDP增长4.5和2.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第一产业为1.9%,第二产业为57.8%,第三产业为40.3%。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20575元,比上年增长7.2%。
年末市场主体总数22.29万家,比上年末增加1.56万家。其中:年末工商登记企业单位数7.17万家,增加0.32万家;年末工商登记个体工商户数15.12万家,增加1.24万家。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2.58亿元,比上年增长4.2%。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38.77万亩,比上年增长1.0%,其中,稻谷种植面积33.02万亩,增加0.35万亩。蔬菜播种面积14.34万亩,增加0.67万亩。油料种植面积5.29万亩,增加0.31万亩。粮食总产量15.42万吨,增长1.7%;其中,夏粮产量6.08吨,秋粮产量8.77吨。全年蔬菜产量15.91万吨,增长4.9%;水果产量3.34万吨,增长10.4%;茶叶产量0.16万吨,增长8.2%。
全年肉蛋奶总产量9.91万吨,比上年增长2.2%。其中,肉类产量7.70万吨,增长1.8%;禽蛋产量2.06万吨,增长3.8%;牛奶产量0.15万吨,增长2.3%。全年生猪出栏55.40万头,下降0.4%;年末生猪存栏28.44万头,下降0.7%。
全年水产品产量6.65万吨,比上年增长6.1%。其中,海洋养殖水产品6.18万吨,增长6.7%;淡水养殖产品0.34万吨,增长7.4%。
全市共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6家;有效期内无公害农产品20个,绿色食品7个;农业农村部认证地理标志农产品1个;有效期内福建名牌农产品1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工业增加值990.43亿元,比上年增长8.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63.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2%。
全市产值超亿元企业502家,其中超5亿元企业140家,超10亿元企业51家。分行业看,机械装备业、石材陶瓷业、日用轻工业、电子信息业、水暖厨卫业分别增长13.8%、13.8%、8.7%、6.0%、4.5%。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97.3%,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增长16.2%,比上年提高17.6个百分点。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27.85亿元,比上年增长36.4%;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3.48元,比上年减少1.36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8.8%,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年末资产负债率52.1%,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两金”占比37.8%,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
全年全社会用电量104.58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5%。其中工业用电量67.34亿千瓦时,增长1.1%。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80.20亿元,比上年增长3.7%。全市有总承包和专业资质的建筑业企业169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增长0.4%。完成房屋施工面积924.90万平方米,下降15.0%;房屋竣工面积444.23万平方米,增长66.0%。建筑业总产值达到亿元及以上的企业17家,其中5亿元及以上的企业6家。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7.5%。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3.3%,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0.1%,第三产业投资增长5.7%。建安投资增长11.3%,工业投资增长10.1%,基础设施投资增长61.5%,民间投资下降0.5%。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44.5%,其中:商品住宅投资下降45.5%;办公楼投资增长4.2%;商业营业用房投资下降40.0%;其他投资下降50.8%。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39.9%,商品房销售额下降44.1%。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3.34亿元,比上年增长6.3%。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54.83亿元,增长15.6%。从经营单位所在地看,城镇限上零售额134.99亿元,增长14.0%;乡村限上零售额19.84亿元,增长27.5%。其中: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3.3%,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27.5%,粮油食品类增长25.8%,五金电料类增长29.2%,日用品类增长47.8%,通讯器材类增长30.4%,烟酒类增长24.0%,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66.3%,化妆品类增长90.6%,机电产品及设备类增长53.2%。
全年限额以上网上零售额53.17亿元,比上年增长24.3%,占限额以上社会零售总额的34.3%。
六、对外经济
全年实现货物进出口总值225.3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其中,出口总值181.1亿元,增长10.6%;进口总值44.3亿元,增长15.2%。进出口顺差136.8亿元。
全年新批三资企业项目71个,比上年减少6个。投资总额3.98亿美元,增长12.3%。合同利用外资金额3.98亿美元,增长12.3%。外商实际到资验资口径0.51亿美元,下降27.7%。
七、交通运输
年末公路总里程为4471.7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71.5公里、国道103.3公里、省道145.5公里、县道299.75公里、乡道1051.92公里、村道2699.75公里。年末铁路总里程为127.90公里。
全年公路客运量154.81万人次,公路客运周转量8725.50万人/公里;公路货物运输量5199.16万吨,公路货运周转量40.78亿吨/公里。水路货物运输量3997.70万吨,水路货运周转量759.63亿吨/公里。港口货物吞吐量427.97万吨。
八、财政金融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12.13亿元,比上年下降3.0%。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8.24亿元,增长5.3%;中央财政收入33.89亿元,下降18.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0.29亿元,下降5.5%,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85亿元,下降0.7%;教育支出32.77亿元,增长3.6%;科学技术支出1.84亿元,增长10.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9.38亿元,增长8.0%;卫生健康支出10.58亿元,增长8.1%。税收收入76.07亿元,下降17.0%。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本外币存款余额1718.3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5%。其中,各项本外币贷款余额1452.23亿元,增长7.0%。存款中,住户存款余额1267.75亿元,增长9.2%。贷款中,住户短期贷款193.98亿元,增长2.0%;住户中长期贷款585.54亿元,增长4.4%。
全年保险业实现各项保费收入30.69亿元,比上年增长3.6%。保险业务赔付9.6亿元,下降2.1%。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共有普通中学70所,普通小学287所,幼儿园307所,职业中专5所,特殊学校1所。中学专任教师6413人,小学专任教师7912人,幼儿园专任教师2465人,职业中专专任教师432人,特殊学校专任教师83人。年末中小学在校生246135人,幼儿园在校生44896人,职业中专在校生10015人,特殊学校在校生615人。2024年幼儿园新生11207人,小学新生19688人,初一新生23743人,高一新生11874人。
全市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15家,省科技小巨人企业12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30家。全年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56家,备案公示140家,备案公示率89.7%;认定登记技术合同109项,比上年增长88.5%。
全市共有1家国家级企业工业设计中心,2家省级企业工业设计中心,10家泉州级企业工业设计中心;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7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泉州级企业技术中心。
全年专利授权量6104件,比上年增长2.6%,其中,发明专利877件,增长74.0%;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969件,增长32.7%。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9.39件。
十、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7个,市级文化馆1个,乡镇文化站26个;市级图书馆2个,乡镇图书馆26个。共有影院13家,银幕69块,全年共放映11.5万场,观影人数74.6万人次。
全市拥有等级旅游景区8个,其中,国家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2家,3A级景区5家。全市拥有三星级以上酒店8家,旅行社4家。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总人数891.6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1%;实现旅游总收入125.46亿元,增长17.4%。
举办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福建站)、中国速度攀岩系列赛(福建?南安站)、泉州海丝世界龙舟赛、全国、福建省网球系列赛事、南安(国际)郑成功文化节、泉州成功国际啤酒节等70多场大型体育赛事。开展文化惠民活动168场次,木偶进校园活动46场次,高甲进校园活动42场次,创排大型高甲戏《开台新曲》参加“刺桐花杯”泉州市第35届戏剧会演和第九届福建艺术节第29届全省戏剧会演。打造南安“成功家宴”,入选“2024美食旅游融合案例”和“美食地标名录”。南安古村长桥老厝探访之旅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丰州镇获评“省级全域生态旅游小镇”。
年末共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1171个,病床数7252张,医院、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5246人,其中职业(助理)医师1896人。乡镇卫生院覆盖率为100%。产妇住院分娩比例为100%。
全市运动员荣获泉州级以上各类体育赛事奖牌1156枚,其中,金牌342枚,银牌384枚,铜牌430枚。李发彬、黄东萍、陈海威等3名运动员代表中国队参加2024年巴黎奥运会(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李发彬获男子举重61公斤级冠军,成功卫冕,并打破抓举奥运会纪录。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常住人口152.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3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5.01%,比上年末提高0.35个百分点。全年人口出生率为7.27‰,自然增长率为0.23‰。年末全市公安户籍共48.73万户,户籍人口165.2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935113人,乡村人口717407人。
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561元,比上年增长5.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825元,增长4.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953元,增长6.9%。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1.89:1缩小为1.85:1。全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3270元,增长6.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9798元,增长5.8%;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4430元,增长7.1%。
全市企业养老保险参保单位39014家,扩面新增1278家。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6.44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9.62万人。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离退休人员18413人,养老金100%社会化发放。失业保险参保单位24292家,扩面新增1614家;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0.45万人。工伤保险参保单位29309家,扩面新增1814家;工伤保险人数21.93万人,工伤报销1568人次。
十二、节能降耗、环境保护与应急管理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127.01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减少1.9%,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1.0%。
全市拥有污水处理厂13座(含中心市区2座),垃圾中转站24座(中心市区7座,乡镇17座)。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市区)93.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
全市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分别升至40.7%和43.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75平方米。森林覆盖率42.8%。
全市PM2.5年均浓度为13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27.8%;PM10年均浓度为24微克/立方米,下降35.1%。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98.4%,与上年持平。
全市共发生各类伤亡事故19起,比上年下降26.9%;死亡6人,下降33.3%。直接经济损失4.3万元,下降98.4%。
注释:
1.本公报2024年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数不等的情况。正式数据以统计年鉴为准。
2.本公报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农业总产值均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根据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和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增加值相关数据进行了修订。
3.资料来源:本公报中水产品数据来自市农业农村局;利用外资、外经、货物进出口数据来自市商务局;公路里程、公路运输、水运、港口货物吞吐量数据来自市交通运输局;铁路里程数据来自市发展和改革局;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保险数据来自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南安监管支局;金融数据来自市人民银行;教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局;科技数据来自市科技局;国家级、省级等企业技术中心数据来自市工信局;市场主体、专利数据来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文化、旅游、体育数据来自市文体旅局;影院和观影数据来自市委宣传部;卫生健康数据来自市卫健局;户籍人口数据来自市公安局;城镇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市人社局;城镇垃圾处理、绿化数据来自市城管局;空气质量数据来自生态环境局;森林覆盖率数据来自市林业局;应急管理数据来自市应急管理局;其他数据来自市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南安调查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