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启动之年。雨花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大力践行八个“走在前、作示范”和七个“坚定不移”要求,深入推进“产业质效倍增年”“担当善为落实年”建设,全年经济运行平稳增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建设全国一流现代化强区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一、综合[1]
初步核算,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403.97亿元,比上年增长[3]3.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43亿元,增长2.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058.40亿元,增长1.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339.14亿元,增长5.2%。一、二、三次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0.01、0.65、2.84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2%、18.6%、81.2%。
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9.75亿元,比上年增长0.4%,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7.10亿元,增长4.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4.75亿元,下降1.3%。
全年新增就业2.5万人,其中,城镇新增就业2.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5%,安排失业人员再就业[4]0.7万人。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6.67亿元,比上年增长2.1%。其中,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增加值0.24亿元,比上年增长2.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0.6%,其中,雨花经开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4.8%。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328.58亿元,比上年增长0.1%。全区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独立核算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776.1亿元,下降4.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2430万平方米,下降12.3%;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161.9万平方米,下降2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3%,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6%。
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65.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7.5%,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46.1万平方米,下降15.9%;实现商品房销售额165.7亿元,下降34.0%,其中住宅销售额146.6亿元,下降35.2%。
五、国内贸易
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07.17亿元,比上年增长1.2%。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793.68亿元;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3.48亿元。按行业分,批发业实现零售额89.91亿元;零售业实现零售额643.83亿元;住宿业实现零售额5.28亿元;餐饮业实现零售额68.14亿元。
限额以上法人商品零售额251.06亿元,比上年下降10%。分类别看,粮油、食品类下降58.1%;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14.3%; 化妆品类增长0.5%;金银珠宝类下降23.2%;日用品类下降6.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1.9%;中西药品类下降7.5%;通讯器材类增长219.5%;石油及制品类下降12.8%;汽车类增长21.4%。
全区拥有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6个。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202.2亿元,比上年下降11.0%。全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0.21亿美元,下降82.5%。新引进“三类五百强”企业投资项目6个,新引进2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1个。
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456.8亿元,比上年增长5.2%,国内旅游人数3936.2万人次,增长1.4%,国内旅游收入452.9亿元,增长4.5%,境外入境人数11.6万人次,增长183.9%。
七、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区有普通高中4所,初中学校22所,普通小学89所,幼儿园227所。普通高中在校生3616人,比上年末增长2.0%,初中学校在校生38110人,增长14.2%,普通小学在校生127112人,增长4.1%,幼儿园在园幼儿49255人,减少8.8%。全区民办学历学校4所,培训学校255所。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6]100%,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7]100%。落实义务教育保障资金21.3亿元,义务教育阶段合格学校建设4所。
全年专利授权量4460件,比上年增长2.4%。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1206件,增长36.4%。签订技术合同2208项,下降55.1%,技术合同累计成交金额461.6亿元,增长25.1%。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0.3%。
八、文化、体育和卫生
年末全区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9个,文化馆2个。拥有公共图书馆(区级)1个,图书分馆(含街道、社区两级)15个。拥有档案馆1个,已开放各类档案1.3万卷(件)。
全区各类体育场地3412个,共有体育场地面积407.1万平方米。全区全年开展全民健身项目37项次,全区全民健身运动参加人数60.1万人。
年末全区拥有卫生机构数852个,拥有医院、卫生院5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个,拥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妇幼保健院、专科疾病防治院各1个。全区卫生技术人员22542人,同比下降0.3%;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4239人,同比增长10.4%;注册护士4748人,同比增长6.5%。
九、环境、节能和安全生产
全区现有土地面积292.1平方公里。建成烟尘控制区7个,面积47.8平方公里;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7个,面积29.7平方公里。空气质量良好天数为307天,空气质量达标率为83.9%;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100%,工业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达标率100%,工业项目环保“三同时”执行合格率100%。在总体水质方面,满足Ⅲ类标准的断面比例(省控)为100%。
全年开工各类水利工程11处,完成土石方19.64万立方米。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全年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10起,死亡人数10人,全区亿元地区生产总值事故死亡人数0.0042人。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亡人事故27起,比上年减少3起,道路交通死亡人数27人,比上年减少3人。
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区常住人口129.58万人。公安户籍人口82.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9.0万人,乡村人口3.8万人;男性39.8万人,女性43.0万人;人口出生率为8.8‰。城镇化率为97.5%。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169元,比上年增长3.6%。其中,工资性收入40611元,经营净收入10739元,财产净收入5728元,转移净收入18091元。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8405元,比上年增长4.6%。分类别看,食品烟酒消费15805元,占比27.1%;衣着消费3181元,占比5.4%;居住消费9352元,占比16.0%;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6433元,占比11.0%;交通和通讯消费5145元,占比8.8%;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12981元,占比22.2%;医疗保健消费4383元,占比7.5%;其他用品和服务消费1125元,占比1.9%。
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1.8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8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7.7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3.0万人。
全年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收养人员1429人,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数2302张。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148个。筹集社会福利资金58.8万元,直接接收社会捐赠5万元。全年社会救济总人数4853人,其中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191人、特困供养保障人数662人。农村低保覆盖率100%。
注释: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部分数据统计口径发生了变化。
[2]地区生产总值(GDP)、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根据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和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2023年雨花区地区生产总值修订为2313.65亿元。
[4]失业人员再就业统计口径发生变化,与上年数据不可比。
[5]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社会消费品总额数据进行了修订。
[6]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指调查范围内已入小学学习的学龄儿童占校内外学龄儿童总数的百分比。
[7]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主要反映高中阶段教育覆盖面,是指高中阶段在校生总数占15-17岁学龄人口数的百分比。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财政数据来自区财政局;道路交通事故数据来自区交警大队;对外经济数据来自区商务局;教育数据来自区教育局;科技数据来自区科技局;专利数据来自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土地数据来自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雨花分局;文化旅游体育数据来自区文旅体局;档案数据来自区档案馆;卫生数据来自区卫生健康局;环境质量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雨花分局;水利工程数据来自区农业农村局;垃圾处理数据来自区市容环境卫生维护中心;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区应急局;户籍数据来自市公安局雨花分局,城镇新增就业、社会保险数据来自区人社局;城乡低保、社会福利数据来自区民政局;社区服务数据来自区委社会工作部;城乡居民收支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雨花调查队;其他数据来自区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