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项目攻坚、创建夺冠”的工作主题,牢牢把握“发展、稳定、创新”的三条主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项目攻坚为重点,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以党的建设为保障,着力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提升城市品质,着力创新社会管理,着力改善人民生活,着力打造满意政府,为“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开局起步。雨花经济呈现稳步发展态势,区域竞争力增强,城市影响力提升,社会大局呈现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一、综 合
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大。初步核算,2011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47.27亿元(含长烟),同比增长7.3%。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89亿元,同比下降10.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62.83亿元,同比增长0.8%,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192.78亿元,同比减少1.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81.55 亿元,同比增长12.3% 。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2011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为0.4:40.6:59.0。第一、二、三次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0.1、0.3、7.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7%、4.5%、96.2% 。
财政收入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791888万元,同比增长32.66%,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68563万元,同比增长31.85%。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58305万元,同比增长27.9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总量连续10年保持全市五区第一。
和谐社会建设快步推进。2011年关系民生的省、市为民办实事34项指标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其中16项指标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二、农 业
农业结构进一步改善。2011年,全区完成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49283万元,同比减少9.45%,其中农业总产值25490万元,同比减少4.59 %;林业总产值269万元,同比减少20.27%;牧业总产值22004万元,同比减少15.04%;渔业总产值1442万元,同比减少1.84%;农业服务业总产值78万元,同比增长6.8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有增有减。2011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97.90 亿元,同比增长7.92%,其中规模工业总产值367.85亿元,同比增长8.67%。规模工业总产值中,轻工业产值204.27亿元,同比增长6.59%;重工业产值163.58亿元,同比增长11.37%。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192.78亿元,同比减少1.3%,对GDP增长贡献率为-0.4%。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177.19 亿元,同比减少1.94%,按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18.93亿元,同比减少8.36%;集体企业实现增加值4.72亿元,同比减少1.25%;股份合作企业实现增加值0.89亿元,同比减少10.0%;股份制企业实现增加值44.38亿元,同比增长16.4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增加值2.67亿元,同比减少4.08%;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实现增加值5.61亿元,同比增长4.08%。规模工业增加值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134.69亿元,同比减少7.57%;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6.01%。大中型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39.87亿元,同比减少6.89%;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8.94%。不含长沙烟厂实现工业总产值252.66亿元,同比增长18.03%;其中园区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139.14亿元,同比增长46.96%。
建筑业稳步发展。2011年全区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54.13亿元(含省外),同比增长32.62%;实现增加值70.05亿元,同比增长6.9%。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922.5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057.98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进一步增大。 2011年,全区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2.12亿元,同比增长30.19%。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81.95亿元,同比增长30.8%。房地产开发投资174.98亿元,同比增长23.37%,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45.79%。
投资结构逐步优化。全年完成工业投资52.67亿元,同比减少19.25%。生产性服务业投资为74.52亿元,占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19.51%。更新改造投资106.19亿元,同比增长42.24%。
房地产市场顺应国家政策发展。全区实现房地产开发投资174.99亿元,同比增长23.37%。商品房销售面积267.53万平方米,同比减少6.25%;其中住宅销售面积250.85万平方米,同比减少10.02%;实现商品房销售额168.64亿元;其中住宅销售额151.13亿元。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2011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7.3亿元,同比增长19.15%。分行业统计,批发贸易业实现零售额42.16亿元,同比增长29.49%;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333.41亿元,同比增长18.89%;住宿业实现零售额6.50亿元,同比增长12.87%;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5.22亿元,同比增长9.31%。
零售额集中度提高。全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企业实现零售额264.42亿元,同比增长26.17%,占全部零售额比重的64.92%。限额以上连锁企业实现零售额76.92亿元,同比增长13.43%。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快速发展,全区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15个,实现成交额360.64亿元,同比增长27.07%。
消费品结构升级加快。2011年,全区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实现汽车类零售额108.27 亿元,同比增长28.26%,占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比重的40.95%;金银珠宝类零售额2.76亿元,同比增长107.52%;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零售额0.98亿元,同比增长66.03%;中草药及中成药类零售额4.77亿元,同比增长61.63%。
六、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
外贸进出口总额平稳增长。2011年,全区海关进出口总额6.12亿美元,同比增长19%。其中出口5.6亿美元,同比增长22%。
招商引资取得新成绩。全年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22个,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5.97亿美元,同比增长27%。实际到位省外境内资金50.7亿元,同比增长22.6%。
对外经济合作缓步增长。2011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合同金额0.30亿美元,同比增长3%,完成营业额0.22亿美元。
旅游业蓬勃发展。全年旅游总收入98.6亿元,同比增长19%,其中国内旅游收入92.1亿元,同比增长22.3%。国内旅游人数950万人次,同比增长37.7%;境外入境人数11.2万人次,同比增长19%。
七、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不断进步。2011年,全区申请专利1250件,同比增长25.3%,其中发明专利162件;授权专利638件;签订技术合同105项,合同成交金额3.8亿元。全年下拨科学技术经费4810万元。
教育事业全面推进。2011年全区共有中等职业教育 1所,在校学生3081人,同比增长4.6%;普通高中 3所,在校学生3187人,同比增长2.5%;初中学校8所,在校学生9139人,同比增长12.6%;普通小学50所,在校学生48032人,同比增长4.4%;幼儿园在园幼儿17974人;各类民办学校135所,在校学生38583人,同比增长48.4%。小学、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继续保持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
八、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体育事业欣欣向荣。2011年全区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0个;文化馆1座,公共图书馆1座;放映农村公益电影35场;各种体育场地463个,其中体育馆4座,运动场115个,游泳池14个;各种训练房330个。全区共有体育场地72万平方米。开展全民健身项目47项次,全民健身运动参加人数达36万人。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全区拥有医疗卫生机构438个,拥有床位总数527张(区内发证);辖区内含省、市发证的卫生技术人员10611人,其中辖区内不含省、市发证的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1561人,注册护士1155人。继续推行免费婚检,在全区铺开“一站式”服务。农村卫生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进展顺利,覆盖农村人口16048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平均参合率达100%。
九、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全区建成烟尘控制区5个,面积47.6平方公里;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3个,面积28平方公里。工业项目环保“三同时”执行合格率达100%;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0%。雨花区已被批准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安全生产形势良好,安全事故明显减少。全年安全生产事故411起,比上年下降3.7%,全年安全生产事故死亡11人。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十万人生产事故死亡0人;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92起,比上年下降14.3%;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人数10人,比上年下降50 %;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人/亿元。
十、人口、人民生活社会保障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协调发展。2011年末,全区年末户籍总人口为55.07万人,增加0.7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7.23万人,乡村人口7.84万人。户籍人口中男性28.02万人,女性27.05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59‰;死亡率为7.04‰;自然增长率为3.55‰。
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抽样调查显示:全区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29679.55元,其中人均工薪收入16679.8元,同比增长5.24%;经营净收入2160.35元,同比增长39.02%;财产性收入2475.76元,同比增长30.99%;转移性收入8363.64元,同比增长14.27%。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260元,同比增长15.5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2183元,同比增长20.9%;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0946元,同比增长27.43%.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45元,比上年增加1835元,同比增长10.98%。
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加快。抽样调查显示:全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8917元,同比增长14.74%。在城市居民消费分类中,食品消费支出6052.08元,占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31.99%;交通和通讯消费支出3321.39元,占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17.56%;居住消费支出2018.01元,占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10.67%;衣着消费支出2128.59元,占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11.25%;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1183.25元,占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6.25%;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2692.16元,占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14.33%;杂项商品和服务消费支出505.52元,占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2.67%;医疗保健消费支出1016.01元,占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5.37%。抽样调查同时显示:城镇住户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用汽车32.14辆,家用电脑88.39台,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66.07台,人均居住面积33.55 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9952元,比上年增加2560.4元,同比增长14.72%。其中食品消费支出5287元,占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26.5%;衣着消费支出1499元,占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7.5%;居住消费支出5084元,占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25.48%;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1221元,占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6.12%;医疗保健支出926元,占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4.64%;交通通信消费支出3110元,占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15.56%;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2333元,占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11.69%;用于其他商品及服务消费支出492元,占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2.5%。
社会保障工作全面发展。到2011年底,在我区新增就业人员32444人,其中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5588人,比去年增长35.31%;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15282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76994人,其中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69890人;参加医疗保险职工人数62746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16048人;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6595人;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2306万元;农村低保覆盖率达100%,实现农村低保应保尽保。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