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加快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发力之年,也是沛县奋力打造环微山湖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的关键之年。沛县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扛起“挑大梁、担重任”重要使命,勇毅前行,全县经济运行呈现持续恢复、回稳向好态势,全年获得市级以上荣誉171项,位居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第40位、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第67位。
一、综合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初步核算,2023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51.7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7.81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453.29亿元,增长8.6%;第三产业增加值470.63亿元,增长7.3%。三次产业结构为12.2:43.1:44.7。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2548元,增长7.5%。
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0.59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0.24万人,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0.41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0.41万人;支持成功自主创业0.51万人,创业带动就业0.59万人,开发安置公益性岗位132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15%。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制定出台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74条、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136条,各级各类惠企政策直达快享、落地见效,“退、免、减、缓”各类税费 8.9亿元,惠及纳税人6.7万户;全年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8万户,新增“四上”企业401家,居全市前列。
市场主体不断增多。年末全县共登记市场主体15.34万户,其中企业3.32万户、个体经营户11.9万户。全年新登记企业0.64万户,注册资金262.82亿元;其中新增个体户1.23万户,注册资金15.26亿元。
二、农林牧渔业
种植业结构持续优化。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含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225.4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1%。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50.46万亩,较上年增加0.2万亩;油料种植面积1.51万亩,较上年增加0.04万亩;蔬菜种植面积78.92万亩,较上年增加0.31万亩。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增强,全年粮食总产量再创新高,达66.63万吨,较上年增产0.24万吨。其中,夏粮26.86万吨,增产0.02万吨;秋粮39.77万吨,增加0.22万吨。粮食亩产442.85公斤,较上年增加0.97公斤。
林牧渔业总体平稳。全年肉类总产量11.31万吨,禽蛋产量7.66万吨。年末生猪存栏34.00万头,出栏49.5万头。年末羊存栏12.51万只,出栏20.08万只。年末家禽存栏1051.26万只,出栏3955.44万只。水产品产量2.88万吨。
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年末有效灌溉面积72.09千公顷。年末拥有小型拖拉机6200台、中型拖拉机2811台、大型及以上拖拉机1650台,稻麦联合收割机总量2580台,玉米联合收获机总量544台,水稻插秧机998台。全县农业机械化水平稳步增长,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7.5%,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9.1%,特色农机化率73.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较上年增长6.45%,增加值同比增长17.8%。从行业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15.41%,制造业增长20.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7.65%。从生产效益看,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较上年下降1.32%,利润总额增长12.62%,营业收入利润率为2.96%,资产负债率为62.11%。从行业看,全县30个行业大类, 20个行业实现正增长,增长面达66.67 %。
全年列统建筑业企业签订建筑合同额603.8亿元,实现建筑业总产值487.4亿元,比上年增长8.8%;完成竣工产值358.8亿元,建筑业劳动生产率34.2万元/人。实现营业利润16.13亿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增速稳步提升。全年固定资产投资较上年增长7.3%。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内资企业投资下降4.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增长49.9%,民间投资增长1.0%,基础设施投资下降4.6%。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全年工业投资较上年增长11.2%。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2.4%,制造业投资增长0.1%。项目支撑有力,全年在库项目增长8.0%,其中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增长5.7%。服务业投资139.75亿元,较上年增长4.2%。房地产投资57.53亿元,较上年下降12.51%。项目支撑有力,全年在库项目增长8.0%,其中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增长5.6%。
五、服务业
服务业持续恢复。全年服务业增加值470.6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3%。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108亿元,同比增长7%,营业利润7.66亿元,同比增长59%。全年实现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核算口径)82.89亿元,同比增长0.6%。分行业看,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同比下降2.5%、装卸搬运和仓储业同比增长2.3%、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22.6%、互联网和相关服务同比增长9.6%、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31%、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同比下降18.2%、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65.6%、居民服务业、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同比增长21%、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同比增长54.9%。
交通运输业效率提升。全县公路总里程达258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0.9公里。航道总里程达180公里。港口6个,已利用港口岸线总长3835米;铁路里程达98.44公里,车站5个;机场(杨庙农用航空站)1个。共有营运客车669辆,营运货车14545辆。全县境内公路客运量48万人次,客运周转量3509万人公里;公路货运量4207万吨,货运周转量121.67亿吨公里;水运货运量343万吨,货运周转量16.96亿吨公里。现代物流快速推进。目前,全县共有国家5A级物流企业1家,省重点物流企业2家,省级示范物流园区、省级重点物流基地各1个。全县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有4个:临港物流园、开发区综合市场、汉兴1978、汉源街道金融服务集聚区。
六、国内外贸易
消费市场平稳发展。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9.7亿元,比上年增长8.8%。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174.95亿元,增长15.6%。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限额以上零售额173.91亿元,增长15.5%;乡村限额以上零售额1.04亿元,增长25.5%。按消费类型分,限上商品零售额167.58亿元,增长14.4%;限上餐饮收入7.37亿元,增长53.5%。分行业看,限上批发业销售额增长11.1%、限上零售业销售额增长22.3%、限上住宿业营业额增长119.9%、限上餐饮业营业额增长48.2%。
对外经济发展向好。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72.55亿元,实体企业103家,进出口额29.88亿元,同比增长16.3%,其中出口25.96亿元,同比增长34.3%。新入驻徐州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企业15家,实现跨境电商金额3833万元,市场采购实现零突破,出口60万元。实际使用外资597万美元,同比下降82.9%。恒辉编织获评省重点培育出口品牌;中宇光伏等30家企业实现自营进出口零突破,进出口额11.53亿元,占实体总进出口的39%,开放型经济在外部环境冲击下实现稳中有进。
七、财政和金融业
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全年实现一般预算收入54.59亿元,较上年增长9%。其中,税收收入40.99亿元,较上年增长5%;非税收入13.6亿元,增长24%。主体税种中,企业所得税增长19%,个人所得税增长20%。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4.16亿元,比上年略有下降。其中,用于教育、科学技术、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民生领域的支出分别增长1%、71%、1%。
金融信贷持续扩大。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922.57亿元,较上年增长14.2%,其中住户存款余额677.07亿元,增长15.00%。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793.51亿元,较上年增长21.8%。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强化创新主体培育,构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梯次,获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9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278家,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50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22.4%,较2022年提高1.8个百分点;科创平台提升赋能行动取得积极成效,沛县科创网络孵化器省级绩效评价获优秀等次;深入推进“政产学研金才”协同创新,成功举办“东北大学与宏阳新材料”等产学研对接活动9次,大屯煤电集团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技术合同成交额45.4亿元,居全市前列。国家级孵化器1家,省级加速器1个、省级孵化器1个;省级众创空间1个。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个。全年技术市场共签订技术合同个数942个,技术合同登记成交额(输出额)31.2亿元。
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年末全县各级各类学校133所(含民办学校,不含幼儿园)。其中小学82所,初中28所,普高10所(含完中1所),特教学校1所,中等职业学校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9所。各级各类学校中民办学校6所。中小学在校学生193985人(含民办学校)。其中小学95485人,初中55365人,高中27065人,特教中心校702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15368人。幼儿园144所(其中民办幼儿园67所),在园幼儿28840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100%、巩固率100%,高中阶段入学率99.05%,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100%。教职工16595人。高中教师研究生率9.49%,初中教师本科率97.65%,小学教师本科率85.53%,幼儿园教师专科率97.61%。省特级教师11人,省、市名师名校长119人,人民教育家后备人才培养对象1人。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4所,新增学位4380个。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体行业持续发展。2023年,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实现增加值7.98亿元,增长22%。汉城景区获批国家4A级景区、沛县博物馆获批国家3A级景区;沛城街道文化活动中心、鹿楼镇文化活动中心被评为“江苏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我县获批省“全民健身强基工程”试点县。春节假期期间,成功举办沛县“村界杯”农民足球赛、2024龙腾沛县灯展等活动,县域内主要景区接待旅游人数23.09万人次,增长12.8%。全县共有博物馆1个、文化馆1个、影剧院6个、公共图书馆34个。组织举办“千场文化进农村”、“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主题系列文艺演出和“沛县文旅之夜”2023沛县国潮汉风文化艺术节、“弘扬雷锋精神—学雷锋纪念日专场文艺演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印象大风歌、文化馆免费培训文艺展演等惠民演出120余场,全年送戏下乡375场,戏曲进校园80场。“书香沛县”形成了城区10分钟、镇区30分钟阅读圈,“歌风书房”城乡全覆盖。沛县博物馆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吕公园申报“具有历史价值公园”,晓明楼历史建筑修缮保护开放暨沛县教育史馆开馆。复核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3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55处。
医疗水平持续提升。县妇幼保健院、中医院新院主体完工,创成国家卫生镇3个、省级卫生镇1个、甲级卫生室34个,获评江苏省健康县。全县共设置医疗卫生机构620所,其中三级医院1所、二级医院9所、一级医院9所、乡镇卫生院25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所、急救中心、妇计中心、疾控中心、体检中心各1所,门诊部、诊所、村卫生室及其他医疗机构共579所。基层医疗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乡镇卫生院25个,村卫生室/卫生所/医务室418个,门诊部10个,诊所128个。中医类医疗机构38个。其中公立中医医院1个,民营中医医院1个,中医诊所36个。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拥有编制病床5388张,实际开放床位6594张。共有卫生人员6093人(沛县人民医院1144人、沛县中医院53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451人,注册护士4121人,药师(士)336人,技师(士)365人。
体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县共有体育场馆2所、游泳馆8所,健身站点581个。深入镇、街道开展广场舞、传统武术等大型全民健身活动20余场,举办民俗体育节、太极体育节等特色活动赛事,参与人数达一万余人。七八堡村“村界杯”农民足球赛得到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中央及省市媒体广泛报道,获亿万网友点赞。成功举办2023年全国技巧冠军赛、2023年大运河自行车系列赛(沛县站)、2023年全国体校联合会青少年跆拳道巡回赛(江苏站)、2023年江苏省青少年跆拳道冠军赛、2023年淮海经济区“村界杯”农民足球赛、2023年江苏省青少年蹦床技巧锦标赛、2023年徐州市中小学生武术套路比赛等7项国家及省市级赛事。
十、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
城市功能大幅提升。总投资195亿元的60项城建重点工程有力推进,开工率、竣工率均创近年新高;樊巷街、青年路等一批“断续路”顺利通车;徐沛运河公园、文景九年一贯制学校等一批基础设施投入运行;晓明楼保护提升、120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14个安置房建设等一批城市更新工程全面完成;汉源金陵山水酒店等一批生活性服务业项目建成投用;高分通过国家园林城市省级复检、省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综合提升示范城市验收。
乡村振兴持续深化。编制80个发展类村庄“多规合一”规划;改造户厕2.9万户、改善农房5106户、提档农路135公里、硬化道路290公里、改造危桥8座、建设生态河道200公里;获评全国乡村建设评价样本县。
绿水青山成色更足。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有序推进;蓝天保卫战首战告捷,PM2.5浓度改善幅度位居全省前列;城乡污水处理提质增效,430公里雨污管网建成投用,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100%,河道长效管护获评全省第一等次。积极推动园林工程建设,不断增强园林管护精细化,重点建设了一批小而美、精而巧、匀而多的“小微绿地”和“口袋公园”。其中,汉城北路口袋公园、永兴路口袋公园入选2023年江苏省“乐享园林”民生实事项目;汤沐路口袋公园、汉源大道景观提升工程被纳入江苏省项目库;徐州市“乐享园林”建设现场观摩会在沛县召开;沛县入选江苏省首批共享绿地试点城市。2023年年报上报指标,建成区面积5618公顷、绿化面积2287公顷、绿地率40.71%,绿化覆盖面积2419公顷,覆盖率43.05%,公园绿地面积602.76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81㎡/人。
社会大局安定和谐。涉法涉诉、房地产、金融等领域信访量分别下降54%、70%、89%,中央信联办交办事项化解稳定率、国务院督办平台信件办结率、省委巡视交办信访事项办结率均达100%;安全生产事故起数下降75%;社会治安、公安队伍满意度均居全市前列。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保持平稳。年末全县户籍人口125.65万人,其中,男性65.76万人,女性59.89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9.81:100,户籍人口出生率5.63‰,死亡率为6.71‰。年末常住人口102.46万人,较上年减少0.2万人。新型城镇化建设扎实推进,城镇化率为59.71%,较上年提高0.97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152元,较上年增长6.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554元,增长5.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971元,增长7.4%。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2946元,较上年增长8.7%。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6452元,增长7.4%;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9071元,增长10.4%。
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全年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108.8万人,其中城乡居民医保97.08万人,职工医保11.77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9.8%以上,全县医疗救助对象达338925人次。企业个人保障制度稳步推进,减轻失业保险参保企业负担,为参保单位发放稳岗补贴13674581元;发放技能提升补贴1974人次,3080820元,发放失业保险金8393人,15271584元,发放失业补助金1532人,1425350元。社会救助水平有效提高,发放各类救助资金2.8亿元,惠及困难群众4.5万人。持续开展特殊困难群体救助帮扶,将1845人特殊困难家庭全部纳入医疗、住房和就业等专项救助范围。养老服务水平全面提升,不断完善“多元一体”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养老综合服务体3个、城乡养老服务中心和老年中央厨房25个,提档升级农村敬老院7个,招引民办养老机构2个,评定三星级以上养老机构9家,完成300户适老化改造,新增养老床位5000张以上。在全省率先建成尊老金线上申领管理系统并投入使用,为3.2万老年人发放尊老金1800余万元,实现老年人尊老金“免申即享”新模式,入选国务院办公厅典型经典案例。
注:1.本公报使用的数据为快报数。
2.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服务业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3.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问题,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4.部分指标数据因统计口径调整,较上年不具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