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仪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3

选择区域:>>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承压前行,攻坚克难,聚力突破,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内生动力显著增强,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创新动能加速释放,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

经济总量稳步提高。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42.9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5.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24亿元,可比价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531.5亿元,可比价增长5.4%;第三产业增加值486.17亿元,可比价增长5.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5:52.4:45.1调整为2.4:51.0:46.6。年末私营企业工商登记数23626户,其中当年登记3203户。个体工商户登记数61710户,其中当年登记15914户。按常住人口计算,年末城镇化率为68.77%,比上年提高0.72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小幅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4%,其中食品价格上涨0.7%,非食品价格上涨0.4%;服务价格上涨1.0%,消费品价格持平。八大类消费品及服务项目价格与上年相比“6涨2跌”,涨幅由高到低依次是: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上涨3.5%、医疗保健价格上涨2.6%、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2.5%、衣着价格上涨1.1%、食品烟酒价格上涨0.9%、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5%、居住价格下跌0.3%、交通和通信价格下跌2.5%。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稳中有进。全年粮食种植面积56.69万亩,增长1.8%,粮食总产量27.04万吨,增长1.6%。其中:夏粮种植面积18.7万亩,产量6.1万吨;秋粮种植面积37.99万亩,产量20.95万吨。油料种植面积5.83万亩,总产量0.99万吨。蔬菜种植面积12.71万亩,总产量33.94万吨。生猪出栏17万头;禽蛋总产量1.07万吨;水产品总产量8215吨。

现代农业快步迈进。新增耕地758亩,建成高标准农田2.3万亩,土地托管服务21.6万亩,粮食产量稳中有增。承办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民丰收节等多场省市现场活动。创建省“两全”示范县。打造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核心区,建成陈集镇智慧农业园。实施农业重大项目15个,新增特色园艺3000亩。创成省市示范家庭农场15个、示范合作社6个。马集镇入选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企稳向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1222.13亿元,下降2.1%;规模以上石化无纺产业实现产值435.07亿元,下降7.6%;规模以上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实现产值217.12亿元,下降13.2%。全市工业开票销售收入1414.42亿元,增长1.5%。新增规模企业87家、亿元企业33家,认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扬州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4家,中兴派能、优士化学获批国家级绿色工厂。

用电量保持平稳。全社会用电量57.58亿千瓦时,增长1.0%。第一产业用电量0.16亿千瓦时,下降9.3%;第二产业43.84亿千瓦时,下降0.1%,其中工业用电43.42亿千瓦时,下降0.2%;第三产业7.40亿千瓦时,增长17.3%;城乡居民生活用电6.17亿千瓦时,下降7.3%。

建筑业稳步增长。全年建筑业实现总产值452.6亿元,增长5.6%;竣工产值377.87亿元,增长2.8%。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726.76万平方米,增长10.5%;竣工面积926.31万平方米,增长1.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6%。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41.9%,第二产投资增长26.1%,第三产业投资下降6.9%。

重大项目攻坚突破。优士新材料、优聚新材料等项目新开工,虹石新材料、中化工程塑料等项目新竣工,安美特电子化学品助剂、大连化工电子化学品等项目新达产。中圣重工、西门子伺服电机等项目加快实施。签约亿元以上先进制造业重大项目73个。连续三个季度获扬州招商引资“擂台赛”红旗,实现年度“大满贯”。全年共有92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4个列省、58个列扬项目分别完成投资28亿元、180亿元。

五、国内外贸易

消费品市场加快恢复。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0.55亿元,增长10.1%,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34亿元,增长33.5%。批发业销售额794.96亿元,增长9.8%;零售业销售额169.18亿元,增长11.4%;住宿业营业额1.72亿元,增长50.6%;餐饮业营业额23.67亿元,增长12.5%。

对外贸易稳中提质。全市注册外资实际到账2.53亿美元,增长34.1%,全市进出口总额118.47亿元,下降17.1%。

六、交通运输、邮政电信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恢复常态。年末全市公路里程1616.36公里。全年公路客运量67.13万人次,公路货运量605.65万吨,水路货运量2098.53万吨,铁路货运量6.2万吨。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129598辆,增长2.0%,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115640辆,增长1.8%。

邮政业健康发展。全年邮政业务收入0.36亿元,增长13.4%;电信业务收入6.3亿元,增长7.7%。全市电话用户80.04万户,下降2.4%。其中:固定电话用户9.74万户,下降17.5%;移动电话用户70.3万户,增长0.1%。年末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37.62万户,增长16.6%。

旅游业逐步复苏。年末全市旅游景点9处;旅行社及分支机构12家,全市共有网点22个;星级旅游酒店饭店3家。全年接待旅游者296.54万人次,增长1.2%;旅游业总收入29.46亿元,增长1.0%。

七、财政、金融业

财税收入平稳增长。全市实现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0.33亿元,增长7.9%,其中税收收入39.8亿元,增长7.6%,税收占比79.1%。

金融存贷款持续快增。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091.05亿元,增长18.1%;其中住户存款657.40亿元,增长16.0%。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028.70亿元,增长29.9%。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创新活力有效释放。深入开展“小升高”培育,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6家,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373家,招引科技型企业95家,获批扬州瞪羚企业2家、独角兽培育企业1家。净增有效发明专利280件。获批省级企业研发机构7家,促成实质性产学研合作165项。启动“心仪宁”大学生创业园建设,建成人才公寓2178套,引进创新创业领军人才28人,获批国省级重点人才13人。实施智改数转攻坚突破行动,完成“上云用数”项目106个、“数字标杆”创建项目57个,获批国家级5G工厂1家、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2家、扬州市级智能工厂9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画像”诊断全覆盖。

教育事业稳步推进。持续改善办学条件,仪征中学新校区建成投用,25所学校480间教室完成健康照明改造。“双减”政策落地见效,义务教育阶段“5+2”课后服务100%。全市省优质幼儿园比例81.58%,省现代化小学比例100%,省现代化初中比例100%,省三星级以上高中比例82.6%。全市各类学校87所,招生14443人,在校生57073人。其中:幼儿园38所,招生2918人,在校生10388人;小学27所,招生4599人,在校生26134人;初中16所(含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招生3846人,在校生11270人;高中4所,招生2624人,在校生7880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招生12人,在校生102人;其他职业学校1所,招生444人,在校生1299人。3-5周岁幼儿毛入学率100%,小学净入学率100%,初中净入学率100%,初中升学率99.81%。共有苏教名家培养对象1人,省、扬州市特级教师31人,扬州市中小学特级班主任9人,扬州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英才培养对象6人,扬州市级骨干教师778人。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全年广播节目制作时间4147小时,电视节目制作时间1689小时,广播节目综合覆盖率100%,电视节目综合覆盖率100%。电影放映单位11个、艺术表演场馆1个、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站9个,全年艺术表演观众6.9万人次,文物展览参观20.3万人次,公共图书馆总藏书量72.78万册、件,书刊文献外借193.34万册次。

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更加完善。集团化办医深入推进,市人医、中医院分别设立医疗集团理事会,新增省级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单位1个、扬州市级重点专科5个。疾控体系改革稳步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有序实施。共有各类卫生机构(不含村卫生室)116个,比上年增加10个;拥有床位数3034张,减少9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4662人,增加104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1482人,增加12人。全年诊疗313.55万人次,增长47.8%。

体育事业亮点纷呈。年末全市共有体育场8个、体育馆10个、游泳池馆10个,教练员35人、等级裁判员228人、等级运动员385人。全年运动员获奖牌总数306枚,举办体育竞赛表演119次。承办中国围棋甲级联赛、全国棒球锦标赛等体育赛事13场。完善村、社区全民健身活动设施和学校文体设施5007个,全市体育人口达26.8万人。

十、城镇建设、环境保护

城市形象显著提升。获批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形成“三区三线”划定成果。推动城改拆迁领域专项整治,完成大码头、纺机厂、三河片区征拆扫尾,提交净地470亩。启动工农路综合改造工程,实施建安路改造工程,完成三将路、西园北路改造。完成危房解危1万平方米,改造老旧小区26个19万平方米。推进超腾仓期安置工作,化解率达60%。金融集聚区项目完工验收,意向入驻单位20家。完成龙山生态新城规划展示中心、龙仪路拓宽改造工程。城市管理委员会实体化运行,开展物业管理提升、环境卫生改善、垃圾分类处理、违法建设防控、渣土污染治理专项行动。改造提升城区农贸市场9家,打造最美巷道20条。常态化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城市文明程度持续提升。

乡村振兴纵深推进。新编“多规合一”村庄规划23个。实施“两横两纵”乡村振兴项目63个。获评省首批农村人居环境示范县。创成省级休闲农业精品区1个、生态宜居美丽示范村8个、特色田园乡村2个。新集镇庙山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因地制宜实施“强村十法”,实现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183万元。深化清廉乡村建设,推广运用“清单制”“积分制”比例达100%。

生态环境日益改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完成污染防治工程项目226项。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81%,PM2.5浓度均值31微克/立方米,考核断面水功能区优Ⅲ比例100%,均居扬州前列。完成长江岸线整治拆除复绿项目5个,淮河入河排污口溯源排查340个,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67个。建成微型水质预警站9个,新增17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成幸福河湖12条、农村生态河道40公里,打造河长制主题公园9个。开展“无废城市”“无废园区”建设,完成40个遗留地块土壤调查和风险管控。启动生物多样性观测站点建设,绿化造林3982亩,修复湿地308亩。

基础设施加快建设。龙潭过江通道、仪禄高速、345国道新集南段有序施工。宁扬城际完成拆迁征地并开展组卷。北沿江高铁开工建设,完成15条涉铁通道改扩建方案设计。启动建设宁盐高速、大新线通扬路至328国道。创成“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完成乡村道路提档升级12公里、县道大中修5公里、农桥改造1座。完成长江堤防加固27.2公里,开工建设十二圩翻水站主体工程。金斗河闸、沙河闸主体建成,西南片区防洪排涝工程稳步推进。220千伏云谷变、扬移变、越江变及配套线路建成投运。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基本稳定。年末全市户籍人口537922人,减少5522人。其中:男性人口268523人,减少3015人;女性人口269399人,减少2507人。全年人口出生率为3.81‰,较上年下降0.19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为10.00‰,增加1.21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19‰,下降1.4个千分点。年末全市常住人口53.83万人,较上年下降0.03万人。

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改善。根据城乡一体化住户抽样调查,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718元,增长6.7%;人均消费支出28624元,增长10.3%。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348元,增长6.0%,人均消费支出32915元,增长8.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340元,增长7.2%,人均消费支出23401元,增长12.4%。年末城镇居民人均居住房屋面积为52.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房屋面积为58.2平方米。

社会保障逐步健全。年末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2.52万人。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扩大跨省劳务合作,城镇新增就业875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5000人,困难人员就业1400人,支持成功自主创业2335人。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发放率100%。建成示范性颐养社区2个,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惠及2.5万人。破解安置房办证难题,9415套安置房完成首次登记。推动低保扩围增效,发放生活保障金超亿元,临时救助4582人,为109名失能、半失能人员提供居家照料服务。

注:

(1)本公报使用的数据为快报数。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部分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未作机械调整。

(4)公报中涉及的人均指标根据人口预计数计算得到。

(5)部分指标数据因统计口径调整,较上年不具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