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也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践行“走在前、开新局、作贡献”工作要求,按照“巩固一产、提升二产、优化三产”的思路,坚持以乡村振兴示范项目为抓手,壮大农业规模,打造一二三产相融合的产业链条。坚持以新旧动能转换为抓手,大力培育清洁能源、航空航天、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打造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区,推动了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高效发展。坚持扩内需、促消费、防风险,全市三产服务业发展呈现出回升向好态势。坚持攻坚克难、加压奋进,全力以赴拼经济、稳增长,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全市经济恢复向好,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534.4亿元,比上年增长6.6%(可比价格,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2.1亿元,比上年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93.6亿元,增长7.1%;第三产业增加值238.7亿元,增长7.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之比为19.1:36.2:44.7。
一、第一产业(农业)
农业生产不断发展。农业总产值1897218万元,全年粮食总产307104吨,比上年增长1.6%。其中夏粮总产109026吨,增长2.1%;秋粮总产198078吨,增长1.4%。花生总产85128吨,增长3%。蔬菜总产507949吨,增长2.8%。水果总产490240吨,增长5.4%。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单位:吨):
2023年 | 比上年±% | |
粮 食 | 307104 | +1.6 |
夏 粮 | 109026 | +2.1 |
秋 粮 | 198078 | +1.4 |
玉 米 | 159505 | +1.6 |
大 豆 | 8809 | +5.7 |
花 生 | 85128 | +3.0 |
蔬 菜 | 507949 | +2.8 |
水 果 | 490240 | +5.4 |
其中:苹果 | 394238 | +6.4 |
林业生产平稳增长。人工造林面积38.67公顷。
牧业生产有所下降。年末,生猪存栏38.8万头,下降19.8%;出栏 69.32万头,增长1.4%。全年肉类总产量97029.6吨,增长4.9%;禽蛋产量23084吨,增长4.8%;奶类产量6875吨,增长0.4%。
主要畜产品产量和牲畜存栏数如下:
2023年 | 比上年±% | |
肉类总产量 | 97029.6吨 | +4.9 |
奶类产量 | 6875吨 | +0.4 |
禽蛋产量 | 23084吨 | +4.8 |
猪出栏数 | 69.32万头 | +1.4 |
猪存栏数 | 38.8万头 | -19.8 |
渔业生产基本稳定。全年水产品总产量331205吨。其中海洋捕捞 92405吨,海水养殖237900吨。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年末,全市机耕地面积51197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89.69万千瓦,全年农用化肥(折纯)33394吨,地膜覆盖面积26325公顷。
二、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
坚持传统产业提升与新兴产业培育并举,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加快培育优势产业集群,积极培育核电、海上发电等清洁能源产业、航空航天、新材料、海洋工程、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新旧动能转换迸发新活力,工业经济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
工业生产、企业效益平稳增长。全市工业增加值166.4亿元,增长8.1%。236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5.0%;主营业务收入3418405万元,增长12.2%;利润345499万元,增长9.6%。
私营工业、外商及港澳台商工业。在规模以上工业中,主营业务收入,私营工业1964683万元,占规上工业的57.5%;外商及港澳台商工业270327万元,占规上工业的7.9%。利润,私营工业132016万元,占规上工业的38.2%;外商及港澳台商工业22094万元,占规上工业的6.4%。
新动能快速成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7.6%,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69.6%。
主要工业产品产值(规模以上):
2023年 | 比上年±% | |
电力生产 | 95.1亿元 | 0.07 |
针织或钩针编织服装制造 | 38.0亿元 | 8.48 |
饲料加工 | 27.0亿元 | 9.71 |
贵金属矿采选 | 39.1亿元 | 108.08 |
电子元件及电子专用材料制造 | 15.4亿元 | 33.77 |
船舶及相关装置制造 | 25.0亿元 | 99.83 |
合成材料制造 | 10.3亿元 | 21.16 |
蔬菜、菌类、水果和坚果加工 | 8.7亿元 | 15.48 |
锅炉及原动设备制造 | 15.0亿元 | 71.91 |
结构性金属制品制造 | 3.8亿元 | 5.78 |
建筑业稳定发展。实现增加值28.3亿元,同比增长1%。其中,资质以上建筑企业61个,比上年增加3家;总产值264613万元,同比增加7.6%。
三、第三产业
2023年,大力提升发展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业互动融合,商贸物流餐饮业需求活跃,金融保险业稳健发展,科教文卫事业繁荣发展,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度和贡献份额进一步提升。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238.7亿元,同比增长7.2%。
旅游业: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596.56万人,实现旅游总收入65.86亿元,国内旅游收入59.35亿元,旅游外汇收入8979.31万美元,旅游商品收入19.89亿元。
运输邮电:公路客运量274.13万人,公路货运量729万吨;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为123.9万吨,同比下降55.5%。全年邮电业务总量为39258万元,年末固定电话总户数5.7万户,移动电话60.4万户。
批零贸易餐饮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04.2亿元,增长11.9%。其中城镇零售额94.1亿元,增长10.8%;乡村零售额110.1亿元,增长12.8%。从规模看,限额以上批发业商品销售额增长43.2%,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增长29.1%,住宿业营业额增长40.5%,餐饮业营业额增长13.3%。
科学技术:发明专利授权70件,累计有效发明专利360件。
教育事业:全市高中4处(含高级中学4处),高中学段毕业生为2796人,高中学段招生2587人,高中学段在校学生7537人;初中24 处(含九年一贯制7处),初中学段毕业生4457人,初中学段招生3591人,初中学段在校学生15809人;小学24所,小学学段毕业生3455人,小学学段招生4776人,小学学段在校学生21061人。中等职业学校(机构)2 所,毕(结)业生为907人,招生719人,在校学生1744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111人。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年末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全年演出场次520场;图书馆 1个,馆内总藏量25.5万册(件);博物馆1个,藏品10247件(套)。全市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100%。
卫生、体育事业: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年末各类卫生机构613个(含村卫生室),执业医师及助理执业医师1403人。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2023年招生78人,向上级训练单位输送学生 50人,在烟台市比赛中田径7金、8银2铜团体第五,橄榄球烟台市团体冠军表现尤为突出,在山东省运动会有24人取得前三名成绩,最终以19枚金牌,9枚银牌,4枚铜牌的成绩圆满收官,在全国性比赛中获得5枚金牌,4枚银牌,2枚铜牌。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1%,其中,民间投资占比57.6%,占比减少18.8个百分点;高技术投资同比增长11.5%,占比10.7%;工业技改投资增长39.9%。
固定资产投资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施工项目个数略有减少。投资项目总数为285个,同比下降8.4%;其中500-5000万元项目97个,比上年减少39个。二是房地产投资下降较大。全年完成投资额194283万元,同比下降43.1%。三是二产投资比重加大。三次产业投资比重由上年的5.1:57.1:37.8调整为1.7:67.5:30.8。
五、财政、金融、保险
2023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2768万元,同比增长4.2%。其中,税收收入192566万元,同比增长18.9%;非税收入120202万元,同比下降13.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23368万元,同比增长14.5%。
2023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655.3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2.24亿元。其中,住户存款565.7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3.41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55.36亿元,比上年末减少7.32亿元。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555.2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67.63亿元。其中,住户贷款74.33亿元,比上年末减少0.56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480.8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68.19亿元。
2023年,中国人民保险保费收入18168.63万元,理赔支出7919.11万元;中国人寿保险保费收入44000万元,理赔支出2040.57万元。
六、人口、人民生活
全市常住人口减少。202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57.11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37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2.29%,比上年末提高1.04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据抽样调查,2023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713元,增长6.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786元,增长5.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564元,增长7.5%。城乡收入差距逐年缩小。2022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02,比上年缩小0.04。
据抽样调查,2023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198元,增长7.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2307元,增长5.5%;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069元,增长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