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海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2

选择区域:>>

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部形势,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落实细化稳经济一系列政策措施,按照“巩固一产、提升二产、优化三产”的思路,坚持“抓特点、塑品牌、活营销”多措并举,打造了一批海阳白玉黄瓜、樱桃、网纹甜瓜、火烧、蓝莓、软枣猕猴桃等特色品牌,提升了“海阳印象”品牌的美誉度和竞争力,促进了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坚持以新旧动能转换为抓手,大力培育清洁能源、航空航天、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打造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区,推动了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高效发展。坚持扩内需、促消费、稳增长,着力激发消费潜力,全市三产服务业发展呈现出复苏有力、稳步向好的良好势头。全市经济总体稳定向好、稳步提质,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发展动能彰显新优势,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97.7亿元,比上年增长4.5%(可比价格,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9.0亿元,比上年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177.3亿元,增长6.8%;第三产业增加值221.4亿元,增长2.1% 。

一、第一产业(农业)

农业生产平稳增长。农业总产值1833775万元,全年粮食总产302211吨,比上年增长0.4%。其中夏粮总产106785吨,减少2.6%;秋粮总产195426吨,增长2.1%。花生总产82650吨,减少4.4%。蔬菜总产494090吨,增长3.2%。水果总产464907吨,增长0.02%。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单位:吨):

2022年 比上年±%
粮 食 302211 +0.4
   夏 粮 106785 -2.6
   秋 粮 195426 +2.1
      玉 米 157065 +2.7
      大 豆 8333 -4.7
花 生 82650 -4.4
蔬 菜 494090 +3.2
水 果 464907 +0.02
      其中:苹果 370680 +2.4

林业生产不断发展。2022年人工造林面积66.86公顷。

牧业生产稳中有升。年末,生猪存栏48.4万头,与去年持平;出栏 68.35万头,增长1.7%。全年肉类总产量92533.1吨,增长1.1%;禽蛋产量22027吨,增长16.0%;奶类产量6850吨,下降23.7%。

主要畜产品产量和牲畜存栏数如下:

2022年 比上年±%
肉类总产量 92533.1吨 +1.1
奶类产量 6850吨 -23.7
禽蛋产量 22027吨 +16.0
猪出栏数 68.35万头 +1.7
猪存栏数 48.4万头 0

渔业生产基本稳定。全年水产品总产量317566吨。其中海洋捕捞 92696吨,海水养殖224870吨。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年末,全市机耕地面积50249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88.71万千瓦,全年农用化肥(折纯)37657吨,地膜覆盖面积25767公顷。

二、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

坚持传统产业提升与新兴产业培育并举,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加快培育优势产业集群,积极培育核电、海上发电等清洁能源产业、航空航天、新材料、海洋工程、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新旧动能转换迸发新活力,工业经济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

工业生产、企业效益平稳增长。全市工业增加值150.1亿元,增长6.3%。213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0.2%;主营业务收入2868469万元,增长10.5%;利润294468万元,增长34.8%。

私营工业、外商及港澳台商工业。在规模以上工业中,主营业务收入,私营工业1620129万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6.5%;外商及港澳台商工业409359万元,占14.3%。利润,私营工业102789万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4.9%;外商及港澳台商工业64272万元,占21.8%。

分轻重工业看。主营业务收入,重工业1857505万元,增长9.2%;轻工业1010964万元,增长13.2%。利润,重工业258595万元,增长34.9%;轻工业35873万元,增长34.4%。

新动能快速成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1.38%,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66.25%。

主要工业产品产值(规模以上)

2022年 比上年±%
电力生产 94.6亿元 17.46
针织或钩针编织服装制造 32.3亿元 2.43
饲料加工 21.6亿元 23.43
贵金属矿采选 18.8亿元 9.90
电子元件及电子专用材料制造 12.8亿元 40.70
船舶及相关装置制造 11.4亿元 24.44
合成材料制造 10.1亿元 5.21
采矿、冶金、建筑专用设备制造 8.9亿元 -2.20
锅炉及原动设备制造 8.7亿元 12.90
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 4.0亿元 33.30

建筑业不断发展。实现增加值28.6亿元,同比增长11.1%。其中,资质以上建筑企业58个,比上年增加5家;总产值245936万元,同比增加8.1%;利税34037万元,同比减少14.4%。

三、第三产业

2022年,大力提升发展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业互动融合,商贸物流餐饮业需求活跃,金融保险业稳健发展,科教文卫事业繁荣发展,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度和贡献份额进一步提升。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221.4亿元,同比增长2.1%。

旅游业: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412.9万人,实现旅游总收入46.45亿元,国内旅游收入46.24亿元,旅游外汇收入301.15万美元,旅游商品收入14.26亿元。

运输邮电:公路客运量193.44万人,公路货运量666.77万吨;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为278.3万吨,同比增长102.9%。全年邮电业务总量为37988万元,年末固定电话总户数3.1万户,移动电话60.8万户。

批零贸易餐饮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825683万元,增长0.3%。其中城镇零售额849278 万元,增长0.1%;乡村零售额     976405万元,增长0.4%。从规模看,限额以上批发业商品销售额增长16.6%,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增长8.2%。

金融保险业: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593.13亿元,比年初增加77.26亿元。其中非金融企业存款62.68亿元,比年初增加14.17亿元;住户存款502.37亿元,比年初增加63.36亿元。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387.59亿元,比年初增加58.8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28.37亿元,比年初减少0.06亿元;中长期贷款46.52亿元,比年初减少2.02亿元。保险业继续发展,中保财产险保费收入14881.28万元,理赔支出8003.23万元;中国人寿保险保费收入35200万元,赔给付支出2965.8万元。

科学技术:发明专利授权53件,累计有效发明专利203件。

教育事业:全市高中4处(含高级中学4处),高中学段毕业生为2796人,高中学段招生2586人,高中学段在校学生 7762人;初中24 处(含九年一贯制7处),初中学段毕业生4212人,初中学段招生3742人,初中学段在校学生16798人;小学24所,小学学段毕业生3551人,小学学段招生3831人,小学学段在校学生19817人。中等职业学校(机构)2 所,毕(结)业生为806人,招生506人,在校学生1982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134人。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年末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全年演出场次482场;图书馆 1个,馆内总藏量25.5万册(件);博物馆(纪念馆)4个,藏品11087件(套)。全市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100%。

卫生、体育事业: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年末各类卫生机构611个(含村卫生室),执业医师及助理执业医师1412人。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2022年招生47人,向上级训练单位输送学生30名,其中在山东省第25届运动会上,我市共选拔58名运动员参赛,其中有27人取得前三名成绩,在田径、重竞技项目中的表现尤为突出,最终以21枚金牌,8枚银牌,8枚铜牌的成绩圆满收官,在全国性比赛中获得2枚金牌,1枚银牌,1枚铜牌。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22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0%,其中,民间投资占比76.4%,占比下降2.7个百分点;高技术投资同比下降23.8%,占比增加10.3个百分点;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52.4%。

固定资产投资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施工项目个数增加。投资项目总数为254个,同比增长25.7%;其中500-5000万元项目136个,比上年增加32个。二是房地产投资略有下降。全年完成投资额341335万元,同比下降27.3%。三是二产投资比重加大。三次产业投资比重由上年的5.1:51.0:43.9调整为5.1:57.1:37.8。

五、财政、金融、保险

 

2022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0120万元,同比下降3.6%。其中,税收收入161911万元,同比下降20.6%;非税收入138209万元,同比增长28.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56963万元,同比增长3.1%。

2022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593.1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77.26亿元。其中,住户存款502.3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3.36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62.6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4.17亿元。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387.5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58.85亿元。其中,住户贷款74.89亿元,比上年末减少2.08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312.7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0.92亿元。

中保财产险保费收入14881.28万元,理赔支出8003.23万元;中国人寿保险保费收入35200万元,赔给付支出2965.80万元。

 

六、人口、人民生活

 

全市常住人口减少。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57.4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4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1.25%,比上年末提高0.43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据抽样调查,2022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302元,增长5.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829元,增长3.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634元,增长7.2%。城乡收入差距逐年缩小。2022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06,比上年缩小0.08。

据抽样调查,2022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2566元,下降0.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0620元,下降3.1%;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514元,增长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