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深化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按照“奋力攻坚年”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这条主线,加快构筑“一片两带”经济布局,着力推进四项重点经济工作,努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市经济保持较快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健康推进,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实现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255.5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可比价格,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8.2亿元,比上年减少0.2%;第二产业增加值120.0亿元,比上年增长16.3%;第三产业增加值87.3亿元,增长14.2%。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实现162008万元,增长26.6%。
一、第一产业(农业)
农业生产基本稳定,内部结构不断调整。农业总产值825083万元,全年粮食总产359678吨,比上年减少1.2%。其中夏粮总产132099吨,减少2.5%;秋粮总产227579吨,减少0.5%。花生总产79105吨,增长2.8%。蔬菜总产374432吨,减少20.3%。水果总产356798吨,增长16.1%。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单位:吨):
2011年 | 比上年±% | |
粮 食 | 359678 | -1.2 |
夏 粮 | 132099 | -2.5 |
秋 粮 | 227579 | -0.5 |
玉 米 | 201824 | +0.9 |
大豆 | 8784 | -9.5 |
花生 | 79105 | +2.8 |
蔬 菜 | 374432 | -20.3 |
水 果 | 356798 | +16.1 |
其中:苹果 | 310422 | + 20.5 |
林业生产不断发展。荒山荒(沙)地造林面积1605公顷,育苗面积179公顷,幼林抚育作业面积4815公顷次,成林抚育面积3467公顷,四旁零星植树70万株。
牧业生产较快增长。年末,大牲畜总头数3.73万头;生猪存栏24.41万头,减少0.4%;出栏38.16万头,减少1.2%。全年肉类总产量42449吨,减少1.0%;禽蛋产量37227吨,减少0.8%;奶类产量18299吨,减少4.3%。
主要畜产品产量和牲畜存栏数如下:
2011年 | 比上年±% | |
肉类总产量 | 42449吨 | -1.0 |
奶类产量 | 18299吨 | -4.3 |
禽蛋产量 | 37227吨 | -0.8 |
猪出栏数 | 38.16万头 | -1.2 |
猪存栏数 | 24.41万头 | -0.4 |
蚕 茧 | 4500吨 | +262.3 |
渔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水产品总产量323004吨,比上年增长0.1%。其中海洋捕捞122863吨,与上年基本持平;海水养殖196341吨,增长0.1%;内陆养殖产量为3800吨,减少0.1%。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年末,全市机耕地面积46064公顷,有效灌溉面积35170公顷,实际灌溉面积23220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93.9万千瓦,全年农用化肥(折纯)40744吨,农村用电量26311万度,地膜覆盖面积29910公顷。
二、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
2011年,以调整经济结构为主线,加大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力度,积极培育以核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及海洋工程、机械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科技等六大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紧紧围绕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集聚区战略的实施,采取规划设立核电装备制造工业园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努力引进具有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为全面调整经济结构奠定基础。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效益不断提高。全市工业增加值达102.6亿元,增长15.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独立核算工业企业)265个,增加值增长17.8%;主营业务收入3338397万元,增长25.9%;利税392401万元,增长25.4%;利润263531万元,增长26.4%。
私营企业、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等非公有经济主导地位不断增强。主营业务收入,私营企业1900679万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6.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633858万元,占19.0%。利税,私营企业215578万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4.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70801万元,占18.0%。利润,私营企业144672万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4.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45498万元,占17.3%。
行业结构不断调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80.2亿元,增长31.5%;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8.6%,比年初提高2.3个百分点。加快调整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以毛衫为代表的传统纺织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比重30.3%,比上年下降1.7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占比重达到41.9%,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轻、重工业结构不断调整。在主营业务收入中,重工业比重为49.2%,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轻工业比重为50.8%,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产品(规模以上)产量如下:
2011年 | 比上年±% | |
食用植物油 | 18850吨 | - 28.0 |
服装 | 17384万件 | + 15.5 |
机制纸及纸版 | 27044吨 | - 16.7 |
塑料制品 | 7458吨 | + 5.5 |
水泥 | 34万吨 | + 10.1 |
家具 | 4933件 | - 0.1 |
乳制品 | 151吨 | - 75.6 |
饮料酒 | 285千升 | - 6.7 |
冷冻水产品 | 11886吨 | + 26.3 |
皮革鞋靴 | 130万双 | - 9.8 |
饲料 | 18336吨 | + 37.1 |
建筑业快速发展。实现增加值17.4亿元,增长22.5%。其中,三级资质以上建筑企业44家,总产值188909万元,增长35.4%;利税33402万元,增长36.4%。固定资产投资房屋施工面积771.4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94.4万平方米。
三、第三产业
2011年,随着国家刺激消费政策的实施,认真贯彻家电下乡、农机下乡等具体措施,继续实施服务业发展意见,稳定发展交通运输、批零贸易餐饮等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旅游业、房地产业、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有力地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87.3亿元,增长14.2%。
运输邮电:道路运输增长。公路客运量2276万人,增长94.4%;各种运输工具完成的货运量760万吨,减少4.6%;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为34.2万吨,减少74.2%。全年邮电业务总量为41959万元,增长15.5%。年末电话总户数达11.4万户,移动电话57.1万户。
批零贸易餐饮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997874万元,增长17.6%。其中城市零售额531270万元,增长17.1%;乡村零售额466604万元,增长18.1%。从规模看,大型流通企业增速较快。限额以上批发业商品销售额增长58.2%,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增长46.1%,住宿业营业额增长72.6%,餐饮业营业额增长56.3%。
金融保险业: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11.9亿元,比年初增加39.3亿元。其中单位存款61.8亿元,增加13.5亿元;储蓄存款139.7亿元,增加23.7亿元。贷款余额120.3亿元,比年初增加22.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42.3亿元,减少0.8亿元;中长期贷款68.1亿元,增加19.2亿元。保险业继续发展,中保财产险保费收入3770万元,赔款支出4230万元;人寿保险保费收入13436万元,赔款给付7499万元。
科学技术:全市科技成果总数48项,年内获奖数41项,其中获市厅级奖励2项,专利申请305项,专利授权99项。
教育事业:全市24处中学,毕业生为10596人,增长4.2%;招生7950人,减少13.1%;在校学生32790人,减少9.4%。小学36所,在校学生23638人,增长1.9%。中等职业学校(机构)4所,毕(结)业生为1542人,增长26.7%;招生数为1663人,增长14.8%;在校学生5289人,增长23.9%。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年末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全年演出场次203场;图书馆1个,馆内总藏量18.3万册(件);博物馆1个,藏品0.7万件(套)。全市有广播电视发射台1座,发射机1部,功率1千瓦,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100%。
卫生、体育事业: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年末各类卫生机构553个(含村卫生室),执业医师及助理执业医师1008人。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2011年,参加烟台市青少年运动会比赛,获田径金牌1枚,摔跤金牌1枚,跆拳道金牌1枚。举办了第三届迎亚沙“新兴杯”全民健身万人长跑活动及亚沙会主题即开型体育彩票首发仪式,组织了第25届奥林匹克日长跑海阳分会场活动,还举办了“携手办亚沙、文明伴我行”全民健身沙滩体育等系列活动。年内先后向市以上输送优秀运动员50名。
旅游业:全市旅游业快速发展。共接待海内外游客491万人,实现旅游总收入26.4亿元,国内旅游收入21.1亿元,旅游外汇收入8507.9万美元,旅游商品收入8.5亿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11年,我市积极推进“奋力攻坚年”各项措施,加大核电站、海阳港、跨海特大桥、亚沙会场馆及配套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保持了固定资产投资的较快增长。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2564352万元,增长22.9%。其中,生产性投资1748511万元,增长8.9%;非生产性投资815841万元,增长17.8%。
固定资产投资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投资项目总数减少、大项目增多。投资项目总数为369个,比上年减少143个。计划投资额在3000万元以上的投资项目141个,比上年增加18个;投资额达到174.5亿元,增长13.7%。二是房地产投资保持良好增势。完成投资46.3亿元,增长53.6%,比全部投资高30.7个百分点,对支撑我市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投资结构不断调整。三次产业投资比重由上年的2.0:49.0:49.0调整为1.4:43.9:54.7。以内涵效益型为主的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增速加快,投资额为48.0亿元,增长32.2%。
五、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增长较快。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85199万美元,增长25.6%。其中出口59587万美元,增长23.1%;进口25612万美元,增长32.0%。全年实际到帐外资额6180万美元,增长4.6%;合同外资6216万美元,减少63.7%。
六、人口、人民生活
全市总人口增加。2011年末,全市总人口为664999人(公安户籍数),比上年增加110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12169人(口径变化)。
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据抽样调查,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84元,增长18.5%。其中工薪收入17639元,增长19.0%。人均消费性支出13886元,增长12.7%。其中食品消费支出4182元,增长7.0%。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即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0.1%。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7平方米。
农民收入不断增长,生活进一步改善。据抽样调查,2011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1064元,比上年增长19.5%。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053元,减少7.7%。其中食品消费支出1846元,增长8.3%。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5.5%。农民人均住房面积为39.8平方米。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不断增加,每百户拥有自行车97辆,电视机103台,电冰箱97台,摩托车70辆,洗衣机53台,电话63部,移动电话152部,家用计算机17台。
在岗职工人数增加,平均工资不断增长。年末,全部在岗职工37078人,比上年末增加4712人。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14145万元,平均工资30980元,增长10.2%。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不断增加。2011年末,全市城乡居民人民币存款余额为139.7亿元,比年初增加23.7亿元;全市人均储蓄21008元,比上年增加353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