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龙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3

选择区域:>>

2023年,盘龙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全区经济回升向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幸福盘龙”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一、 综合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初步结果,全年盘龙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54.49亿元,比上年增长5.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48亿元,比上年增长1.8%;第二产业增加值211.42亿元,下降8.1%;第三产业增加值936.59亿元,增长9.3%。三次产业结构比为0.56:18.31:81.13。

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3396元,比上年增长4.3%。民营经济增加值496.85亿元,比上年增长5.4%,占GDP比重43.0%。全年全区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5.4%。

年末全区户籍人口62.5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3万人,比上年增长1.7%。常住人口102.3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8万人,比上年增长1.1%,自然增长率为0.59‰,城镇化率96.92%。

全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9.08亿元,比上年下降9.59 %。其中,税收收入25.38亿元,下降6.31%;非税收收入3.70亿元,下降27.08%。

全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6.79亿元,比上年下降8.29%。一般公共预算投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疫情防控、就业、社保、教育、卫生、文化、生态环保、农业农村等民生支出36.4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7.83 %,同比提高0.97个百分点,占比连续多年保持在70 %以上。其中,教育支出11.62亿元,增长0.1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80亿元,增长14.55%;卫生健康支出4.23亿元,下降18.59%。

年末全区827户3327人建档立卡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全面达标,无返贫和新增贫困人口。建成有机示范种植基地9个,认证绿色有机农产品证书35本,产品78个,区内认证面积17214.59亩。

年末全区市场主体总数23.74万户,其中,企业9.30万户,个体工商14.42万户。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11.74万户,其中,企业3.48万户,个体工商8.26万户。

二、 农业

全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32亿元,扣除物价因素比上年增长2.0%。其中,农业产值8.59亿元,增长4.7%;林业产值0.68亿元,下降14.7%;畜牧业产值0.79亿元,下降6.2%;渔业产值0.05亿元,下降3.4%;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0.21亿元,增长6.6%。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1.45万亩,增长4.7%,总产量3.27万吨,增长5.0%;蔬菜播种面积5.89万亩,增长4.4 %,总产量9.93万吨,下降2.3%;花卉种植面积0.14万亩,下降1.6 %,鲜切花产量5015万枝,增长47.5%;水产品产量192吨,增长6.7%。全年肉类总产量2100吨,下降12.1%。其中,猪肉产量1575吨,下降0.9%;牛肉产量216吨,下降18.5%;羊肉产量153吨,下降10.5%;禽肉产量156吨,下降57.2%。禽蛋产量12吨,下降76.9 %;年末大牲畜存栏6516头,增长60.8%;年末猪存栏11939头,增长7.1%;全年牛出栏1725头,下降16.9%;全年猪出栏15819头,下降3.1 %。

三、 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17.81亿元,比上年增长2.3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门类看,制造业增长1.9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0 %。从5大支撑行业看,其增加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92.7%,电力生产和供应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烟草制品业和化学纤维制造业分别增长1.4 %、2.6 %、5.3 %、4.4 %和6.2 %。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5.46亿元,比上年下降1.1 %。其中,轻工业总产值23.36亿元,增长1.1 %;重工业总产值42.10   亿元,下降2.3%。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10.34亿元,比上年下降 0.3%。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利润2.88亿元,下降20.3 %;股份制企业利润3.05亿元,增长55.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利润4.41亿元,下降8.0 %。

全年建筑业总产值407.65亿元,比上年下降9.5%。其中,建筑工程产值332.52亿元,下降13.1%;安装工程产值53.8亿元,下降0.4%;其他产值21.33亿元,增长58.0%。建筑业增加值93.65亿元,比上年下降18.6%。

四、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下降32.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0.5%;第二产业投资下降34.0%;第三产业投资下降32.3%。从重点行业看,商贸投资下降25.7%,占全部投资的12.2%;卫生投资增长114.4%,占全部投资的3.8%;交通运输投资下降76.7%,占全部投资的2.8%;水利投资下降14.9%,占全部投资的2.8%;农业投资增长49.4%,占全部投资的1.8%;工业投资下降35.3%,占全部投资的1.6%。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32.9%。其中住宅投资下降37.9%;办公楼投资增长4.0%;商业营业用房投资下降12.7%;其他投资下降31.0%。全年房屋施工面积715.98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3.3%。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92.9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4%;住宅销售面积59.92万平方米,下降3.2%。

五、 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1.94亿元,比上年增长3.7%,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67.68亿元,增长1.3%。在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250.07亿元,增长0.4%;餐饮收入17.61亿元,增长15.4%。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67.38亿元,增长1.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0.30亿元,增长13.8%。

全年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中西药品类商品零售额57.27亿元,比上年增长6.4%;汽车类144.14亿元,增长4.1%;粮油、食品类9.25亿元,下降22.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8.75亿元,下降11.1%。全年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38.94亿元,增长19.8%,占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4.5%,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

全年限额以上批发业商品销售额831.12亿元,下降5.1%;限额以上零售业商品销售额254.53亿元,增长6.5%;限额以上住宿业营业额5.11亿元,增长21.6%;限额以上餐饮业营业额16.82亿元,增长14.7%。

楼宇(总部)经济不断壮大,产城融合不断深化。年末共有商务楼宇98栋,税收千万元以上楼宇58栋,其中亿元楼宇21栋。

全年市外到位资金项目78个,完成内资工作实绩70.2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到位资金项目6个,实际利用到位外资9405.74万美元。

六、 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029元,比上年增长3.1 %。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790元,比上年增长3.1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609元,比上年增长6.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1.99,比上年缩小0.07。

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40.07万人,比上年增长17.2 %。其中,企业职工参保人数33.09万人,企业离退休人员5.37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参保0.99万人,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0.62万人。城乡居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0.11万人,比上年增长1.0%。

全年为16761户参保企业减轻失业保险缴费负担3.27亿元;为7779户企业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0.47亿元;发放失业金1.17亿元、就业补助资金0.39亿元。

全年开展技能培训33个班1436人,其中培训贫困劳动力131人,创业培训150人,网络培训90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874人,其中贫困劳动力215人。通过多种途径提供有效就业岗位41607个,城镇新增就业36642人。其中,安置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6208人,帮助9977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其他人员10457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33106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7%。

年末全区参加生育保险24.12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60.84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参保30.88万人,城乡居民参保29.96万人。

七、 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年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51所,其中,普通中学37所,中职教育学校9所,普通小学58所,幼儿园144所,特殊教育学校2所,工读学校1所。各级学校专任教师8645人,其中,普通中学2298人,中职教育学校461人,普通小学3528人,幼儿园2256人。全区所有在校、在园学生136614人,其中,普通中学在校学生31031人,中职教育学校在校学生8168人,普通小学在校学生67305人,在园幼儿29703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322人,工读学校在校学生85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100.8%,户籍适龄儿童少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5.0%。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通过新建及改建中小学、幼儿园3所,新增优质学位1530个。

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29.74亿元,占GDP比重2.78%。全年安排科技创新资金522.7万元,扶持引导区域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开展科普宣传活动105场次,直接受益人数1.54万余人次。全年新培育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2家,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89家,全区共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81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61家,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33家。

全年全区专利授权总量3050件,发明专利授权量774件,实用新型授权量2080件,外观设计授权量196件。发明专利有效量2867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30件。

八、 卫生、体育和文化旅游

年末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832家。其中,医院46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59家,街道卫生院7家,门诊部48家,诊所592家,村卫生室49家,医务室(卫生所)23家,卫生执法监督机构 1家,疾控中心1家,妇幼保健服务中心1家,其他医疗卫生机构5家。医疗机构资产总量62.92亿元,全年诊疗696.69万人次。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总床位8801张。卫生技术人员14364人,执业(助理)医师5456人,注册护士7334人。

按计划生育统计口径,年末全区共出生8060人,死亡2248人,人口自然增长率5.68‰,符合政策生育率100%。共为辖区4594对夫妇提供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为2804名育龄妇女开展免费技术服务。享受国家特别扶助对象1446人,其中伤残家庭561人,死亡家庭885人;享受奖扶对象1940人;享受义务教育奖学金178人;享受城乡医保9587人;享受高中中专、大学专科、大学本科奖学金共计151人;享受失独家庭抚慰金76人;享受昆明市低保独生子女家庭奖励补助770户,发放独子保健费3423人。

全年参加全国、省、市各项比赛中获奖牌168.5枚。其中,金牌81.5枚,银牌52枚,铜牌35枚,并向省、市运动队输送了82名运动员。全年安装健身路径6条,新建农村篮球场2个。培训、办理审批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350名。举办各类运动会和群众体育活动26项次,直接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达到9万人次。

年末全区有国家一级图书馆1个、国家一级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街道综合文化站12个、社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05个;有各类业余艺术表演团体249个;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47项(国家级3项、省级10项、市级12项、区级22项),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53项(省级7项、市级37项、区级9项)、代表性传承人65人(省级9人、市级29人、区级27人),区图书馆藏书285780册。组织举办各类文体活动1700场次。

全年接待游客总数4564.5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3.1%。旅游综合收入729.8亿元,比上年增长48.9%。

九、 资源和环境

全年全区削减入滇污染负荷约460.23吨(其中化学需氧量约318.11吨,总氮约87.16吨,氨氮约44.77吨,总磷约10.19吨)。推进农村供水净化设施全覆盖,农村供水保障率达95.0%。全年新开工海绵城市建设3.83平方公里,实施4个城市淹积水点、7个盘龙江溢流口整治,实施15个片区城市雨污分流,开展7条河道、沟渠水环境综合整治。

全年森林覆盖率59.74%,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9‰以内。征占用林地植被恢复657亩、封山育林4171.5亩、义务植树85万株。新增城市绿地20.7公顷。全年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58天,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8.08%。地表水达标率100%。

注释:

[1] 本公报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正式统计数据以《昆明市盘龙区统计年鉴》和各部门正式公布数据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 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和人均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 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及有关制度规定,对2016-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进行了修订。

[4]森林覆盖率为2021年度监测数据。

[5]户籍人口为2023年12月31日24时时点数。

[6]2023年10月云南滇金投资有限公司迁出盘龙区,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指标不含该企业数据。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户籍人口数据来自市公安局盘龙分局;财政数据来自区财政局;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攻坚、森林数据来自区农业农村局;楼宇经济、对外经济数据来自区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城镇新增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养老保险、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生育保险、基本医疗保险数据来自区医保局;医疗卫生、生育、资助数据来自区卫生健康局;生活保障、低保数据来自区民政局;教育和体育数据来自区教育体育局;科技数据来自区科学技术和工业信息化局;专利数据来自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文化和旅游数据来自区文化和旅游局;空气质量、区域环境昼间噪声、地表水达标率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盘龙分局;农村供水保障率数据来自区水务局;其他数据均来自区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