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龙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2

选择区域:>>

昆明市盘龙区统计局

2023年6月

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应对各种超预期因素冲击,快速精准实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全区经济顶压稳定恢复,高质量发展稳量增质,经济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一、 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069.71亿元,比上年增长3.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96亿元,比上年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238.89亿元,增长3.8%;第三产业增加值824.86亿元,增长2.7%。从产业结构看,三次产业结构比为0.56:22.33:77.11。

全年全区人均生产总值106497元,比上年增长1.7%。非公经济增加值489.86亿元,比上年增长4.9%,占GDP比重45.8%。民营经济增加值458.27亿元,比上年增长4.7%,占GDP比重42.8%。全年全区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0%。

年末全区户籍人口61.5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96万人,比上年增长1.6%。常住人口101.2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65万人,比上年增长1.7%,自然增长率0.64‰,城镇化率95.03%。

表1 2022年年末户籍人口数及其构成

指标

年末数(人)

比重(%)

全区户籍人口

615626

100

其中:城镇人口

615626

100

乡村人口

0

0

其中:男性

302796

49. 2

女性

312830

50. 8

其中:0-17岁

118638

19. 3

18-34岁

103297

16. 8

35-59岁

248963

40. 4

60岁及以上

144728

23. 5

全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17亿元,按财政部统一口径,剔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同口径下降23.77%,自然口径下降31.93%。其中,税收收入27.09亿元,下降29.31%;非税收收入5.08亿元,下降43.15%。

全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1.02亿元,比上年下降6.02%。一般公共预算投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疫情防控、就业、社保、教育、卫生、文化、生态环保、农业农村等民生支出39.2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6.86%,同比提高5.45个百分点,占比连续多年保持在70%以上。其中,教育支出11.60亿元,增长5.1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43亿元,降低0.80%;卫生健康支出5.20亿元,增长4.52%。

年末全区833户,3327人建档立卡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全面达标,无返贫和新增贫困人口。建成有机示范种植基地14个,认证绿色有机农产品证书73本,产品254个,认证面积1万余亩。

年末全区市场主体总量13.26万户,比上年增长16.5%。其中,企业6.37万户,个体工商6.88万户。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2.99万户。其中,企业1.28万户,个体工商1.71万户。

二、 农业

全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67亿元,扣除物价因素比上年增长2.2%。其中,农业产值7.66亿元,增长5.1%;林业产值0.8亿元,下降16.6%;畜牧业产值0.95亿元,增长0.5%;渔业产值0.05亿元,增长10.6%;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0.21亿元,增长5.4%。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0.94万亩,与上年持平,总产量3.12万吨,增长0.4%;蔬菜播种面积5.65万亩,下降2.1%,总产量10.16万吨,下降3.3%;花卉种植面积0.14万亩,增长52.7%,鲜切花产量3400万枝,增长1865.3%;烟叶2.19万亩,增长1.4%,总产量3243吨,增长1.7%;水产品产量180吨,下降1.6%。全年肉类总产量2389吨,下降18.0%。其中,猪肉产量1589吨,增长8.0%;牛肉产量265吨,增长15.7%;羊肉产量171吨,增长67.7%;禽肉产量364吨,下降67.2%。禽蛋产量52吨,下降98.2%;年末猪存栏11145头,增长4.2%;全年牛出栏2076头,增长6.9%;全年猪出栏16328头,增长3.7%。

三、 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18.54亿元,比上年下降2.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3.1%。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门类看,制造业增长2.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24.5%。从五大支撑行业看,其增加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94.4%,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烟草制品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分别增长2.3%、4.1%、6.0%、3.3%,电力生产和供应业下降43.5%。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4.12亿元,比上年下降5.4%。其中,轻工业总产值23.11亿元,下降3.0%;重工业总产值201.01亿元,下降5.7%。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10.50亿元,比上年下降7.5%。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利润0.94亿元,下降12.7%;股份制企业利润2.10亿元,下降59.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利润7.46亿元,增长44.6%。

全年建筑业总产值450.26亿元,比上年下降6.1%。其中,建筑工程产值382.74亿元,下降6.0%;安装工程产值54.02亿元,增长1.0%;其他产值13.5亿元,下降29.1%。建筑业增加值120.39亿元,比上年增长10.1%。

四、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下降9.6%。分领域看,工业和信息化投资下降25.3%,占全部投资的2.6%;商贸投资增长173.2%,占全部投资的11.3%;水利投资增长45.8%,占全部投资的2.4%;交通运输投资增长109.1%,占全部投资的8.1%;教育投资增长99.7%,占全部投资的2.7%;卫生投资增长151.1%,占全部投资的1.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339.8%;第二产业投资下降43.0%;第三产业投资下降9.3%。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29.6%,占全部投资的66.1%。其中住宅投资188.94亿元,下降35.1%;办公楼投资12.24亿元,下降1.2%;商业营业用房投资22.19亿元,下降6.9%;其他投资29.61亿元,下降9.0%。全年房屋施工面积1073.94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0.0%。其中,新开工面积48.12万平方米,下降87.8%;住宅新开工面积20.66万平方米,下降92.7%。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91.63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2.1%;住宅销售面积61.92万平方米,下降45.3%。

五、 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7.18亿元,比上年下降3.0%,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58.03亿元,增长1.0%。在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243.90亿元,增长1.3%;餐饮收入额14.13亿元,下降4.2%。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57.77亿元,增长1.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0.26亿元,下降0.2%。

全年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汽车类商品零售额143.16亿元,比上年增长3.0%;粮油、食品类11.94亿元,增长28.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9.65亿元,下降18.8%;中西药品类53.52亿元,增长29.4%。全年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29.04亿元,增长45.6%,占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为11.3%,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

全年限额以上批发业商品销售额871.37亿元,比上年增长9.8%;限额以上零售业商品销售额240.63亿元,增长9.0%;限额以上住宿业营业额3.89亿元,增长3.8%;限额以上餐饮业营业额13.64亿元,增长0.2%。

全年发放“彩云盘龙消费券”524.40万元,拉动消费市场复苏。

楼宇(总部)经济不断壮大,产城融合不断深化。年末共有商务楼宇96栋,税收千万元以上楼宇52栋,其中亿元楼宇18栋。

全年新引进重大产业项目21个,其中世界500强1户,中国500强4户,民营500强3户。全年市外到位资金项目90个,完成内资工作实绩239.6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到位资金项目3个,实际利用到位外资3714.90万美元。

六、 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334元,比上年增长2.6%。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099元,比上年增长2.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60元,比上年增长6.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06,比上年缩小0.07。

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34.18万人,比上年增长28.44%。其中,参保城镇(在职)28.42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5.76万人。城乡居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0.01万人,比上年增长1.52%。

全年最低生活保障44787户51227人次,累计支出低保补助金3417.40万元。年末参加生育保险21.95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59.34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参保29.94万人,城乡居民参保29.40万人。

全力推进“六保”“六稳”,帮助企业纾难解困,全年为全区127户企业办理养老、工伤保险缓缴,缓缴养老保险5264万元、工伤保险88万元。全年为全区57户企业办理失业保险缓缴,缓缴失业保险137.05万元,为全区14707户参保企业减轻失业保险缴费负担2.78亿元;为全区7894户中小微企业核发“稳岗返还”金7667.84万元。发放失业保险、就业补助资金等1.34亿元。

全年开展技能培训23个班1094人,其中培训贫困劳动力319人,创业培训120人,网络培训120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847人,其中贫困劳动力168人。通过多种途径提供有效就业岗位19638个,城镇新增就业36596人,比上年增加5500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6562人,就业困难人员5810人,其他人员24224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847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3181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

七、 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年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55所。其中,普通中学36所,中职教育学校14所,普通小学59所,幼儿园143所,特殊教育学校2所,工读学校1所。各级学校专任教师8524人。其中,普通中学2284人,中职教育学校597人,普通小学3211人,幼儿园2325人。全区所有在校、在园学生132546人。其中,普通中学在校学生30330人,中职教育学校在校学生7859人,普通小学在校学生62305人,在园幼儿31656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315人,工读学校在校学生81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100%,户籍适龄儿童少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4.2%。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通过新建及改建中小学、幼儿园新增优质学位5205个。

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26.75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2.62%。全年兑现科技创新资金2078.90万元,扶持引导区域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开展科普宣传活动117场次,直接受益人数1.53万余人次。全年新培育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9家,全区共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44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32家,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03家。

全年全区专利授权总量3344件,发明专利授权量481件,实用新型授权量2614件,外观设计授权量249件。发明专利有效量2128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1件。

八、 卫生、体育和文化旅游

年末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757个。其中,医院44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63个,街道卫生院7个,门诊部46个,诊所520个,村卫生室49个,医务室(卫生所)19个,卫生执法监督机构1个,疾控中心1个,妇幼保健服务中心1个,其他医疗卫生机构6个。医疗机构资产总量54.31亿元,全年诊疗622.15万人次。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总床位8153张。卫生技术人员13042人,执业(助理)医师4873人,注册护士6743人。全年投入1.59亿元抗疫资金,社会面累计完成核酸采样1837万余人次,接种新冠疫苗298万余剂次,高效统筹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按计划生育统计口径,年末全区共出生3729人,死亡1673人,人口自然增长率3.27%,符合政策生育率100%。共为辖区1406对夫妇提供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为483名育龄妇女开展免费技术服务。享受特别扶助对象1330人,其中伤残家庭523人,死亡家庭807人;享受奖扶对象1541人;享受义务教育奖学金250人;享受城乡医保9763人;享受高中中专、大学专科、大学本科奖学金共计164人;享受失独家庭抚慰金56户;享受昆明市低保独生子女家庭奖励补助784户,发放独子保健费4052人。

全年参加全国、省、市各项比赛中获奖牌111枚。其中,金牌39枚,银牌36枚,铜牌36枚,并向省、市运动队输送了23名运动员。全年安装健身路径11条,新建农村篮球场3个。培训、办理审批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06名。举办各类运动会和群众体育活动8次,直接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达到1万人次。

年末,有国家一级图书馆1个、国家一级文化馆1个、博物馆4个、街道综合文化站12个、社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03个;有各类业余艺术表演团体347个;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47项(国家级3项、省级10项、市级12项、区级22项),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53项(省级13项、市级31项、区级9项)、代表性传承人53人(省级4人、市级25人、区级24人),区图书馆藏书337190册。组织举办各类文体活动1106场次。

全年接待游客总数3308.1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7.98%。旅游综合收入310.72亿元,比上年增长22.02%。

九、 资源和环境

全年硬化通村道路6.83公里,投入建设资金1050.67万元,年内30户以上通村道路实现硬化。启动海绵城市建设3.83平方公里。实施10个城市淹积水点、13个盘龙江溢流口整治,启动15个片区城市雨污分流,开展4条河道、沟渠水环境综合整治。

全区新增削减入滇污染负荷约697.77吨(其中化学需氧量约551.32吨,总氮约73.93吨,氨氮约56.3吨,总磷约16.22吨)。农村供水保障率达95%。

全年森林覆盖率64.42%,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8‰以内。征占用林地植被恢复158亩、草原生态修复2000亩、封山育林5000亩、义务植树85万株。新增城市绿地20.59公顷。全年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63天,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9.45%。主城区区域环境昼间噪声平均值54.1分贝。地表水达标率100%。

注释:

[1] 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正式统计数据以《盘龙统计年鉴》和各部门正式公布数据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 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和人均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 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及有关制度规定,对2016-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进行了修订。

[4] 森林覆盖率为2020年末监测数据。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户籍人口数据来自市公安局盘龙分局;财政数据来自区财政局;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攻坚、森林数据来自区农业农村局;楼宇经济、对外经济数据来自区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城镇新增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养老保险、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生育保险、基本医疗保险数据来自区医疗保障局;医疗卫生、生育、资助数据来区卫生健康局;低保数据来自区民政局;教育和体育数据来自区教育体育局;科技数据来自区科学技术和工业信息化局;市场主体、专利数据来自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文化和旅游数据来自区文化和旅游局;空气质量、区域环境昼间噪声、地表水达标率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盘龙分局;硬化通村道路数据来自区交通运输局;新增城市绿地数据来自区城市管理局;削减入滇污染负荷、农村供水保障率、雨污分流数据来自区水务局;其他数据均来自区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