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昆明市盘龙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0

选择区域:>>

昆明市盘龙区统计局

(2021年6月)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上下同心,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经济运行逐季改善、逐步恢复常态,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的信心。

一、 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928.16亿元,比上年增长2.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95亿元,增长2.2%;第二产业增加值188.74亿元,下降6.0%;第三产业增加值733.47亿元,增长5.5%。三次产业结构比为0.64:20.34:79.02。分季度看,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下降4.5%,二季度增长0.1%,三季度增长1.5%,四季度增长2.6%。

全年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4662元,比上年增长1.0%。非公经济增加值411.55亿元,比上年下降1.0%,占GDP比重44.3%。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0.1%。

年末全区户籍人口59.4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93万人,比上年增长1.6%。常住人口98.8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3万人,比上年增长1.3%,城镇化率93.84%。

表1 2020年户籍人口及其构成
指标 年末数(人) 比重(%)
全区户籍人口 594535 100
其中:城镇人口 594535 100
乡村人口 0 0
其中:男性 293832 49. 4
女性 300703 50. 6
其中:18岁以下 111763 18. 8
18-34岁 109416 18. 4
35-59岁 240851 40. 5
60岁及以上 132505 22. 3

全年全区财政总收入101.13亿元,比上年下降1.5%;地方财政总收入101.06亿元,下降1.5%。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4.99亿元,增长2.7 %。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35.29亿元,增长2.8%;非税收收入9.70亿元,增长2.2%。

全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2.37亿元,比上年增长2.2%。

年末全区838户,3303人建档立卡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全面达标,无返贫和新增贫困人口。建成有机示范种植基地3个,认证绿色有机农产品24类,产品144个,认证面积3514亩。实现转移就业4312人(其中建档立卡373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收入6745.07万元,完成引导性培训3000人。全区参与走访人数共计2198人次,走访贫困户2814户次,单位投入7.32万元,动员社会力量投入15.60万元,援助物资折款29.79万元。

二、 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51亿元,扣除物价因素比上年增长1.5%。其中:农业产值7.22亿元,下降1.8%;林业产值0.79亿元,增长36.6%;畜牧业产值1.17亿元,增长2.7%;渔业产值0.06亿元,增长0.8%;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0.27亿元,增长14.0%。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7593公顷,比上年增长4.2%,总产量32090吨,比上年增产3.8%;蔬菜播种面积3995公顷,增长12.9%,总产量98277吨,增产5.2%;花卉种植面积95.6公顷,下降76.5%,鲜切花产量2952万枝,减产18.6%;水产品产量230吨,下降22.3%。全年肉类总产量2637吨,比上年增长18.5%。其中,猪肉产量1724吨,增长12.9%;牛肉产量235吨,增长9.9%;羊肉产量182吨,增长6.8%;禽肉产量497吨,增长58.0%。禽蛋产量822吨,比上年下降45.9%;大牲畜年末存栏5112头,比上年增长3.5%;猪年末存栏14789头,比上年增长16.1%;肉用牛出栏1942头,比上年增长2.8%;肉用猪出栏16649头,比上年增长14.5%。

表2 2020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粮食 32090 3. 8
蔬菜 98277 5. 2
烟叶 3016 -9.4
鲜切花 万枝 2952 -18.6
水产品产量 230 -22.3
肉类总产量 2637 18. 5
禽蛋产量 822 -45.9
大牲畜年末存栏 5112 3. 5
猪年末存栏 14789 16. 1
肉用牛出栏 1942 2. 8
肉用猪出栏 16649 14. 5

三、 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工业增加值81.21亿元,比上年增长3.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0%。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医药制品业增加值增长39.6%,烟草制品业增加值增长0.2%,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净增长。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04.87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其中,轻工业总产值23.15亿元,下降4.6%;重工业总产值181.72亿元,增长17.0%。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28.64亿元,比上年增长294.2%。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亏损0.07亿元,增长542.8%;股份制企业利润23.56亿元,增长886.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利润5.15亿元,增长5.4%。

全年建筑业总产值460.38亿元,比上年下降14.3%。其中,建筑工程产值387.68亿元,下降13.2%;安装工程产值55.09亿元,下降22.9%;其他产值17.61亿元,下降9.1%。建筑业增加值107.54亿元,比上年下降13.7%。

四、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74.84亿元,比上年增长22.3%。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298.01亿元,增长35.4%,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79.5%;非房地产投资76.83亿元,下降11.1%,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0.5%。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第一产业投资0.21亿元,增长99.5%;第二产业投资4.72亿元,下降36.9%;第三产业投资369.91亿元,增长23.8%。

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1157.2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3.8%。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354.10万平方米,增长12.0%;住宅施工面积184.67万平方米,下降26.0%。商品房销售面积209.4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0.1%。

五、 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5.84亿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25.28亿元,增长3.0%。

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按行业划分,批发业零售额7.80亿元,比上年增长90.4%;零售业零售额206.78亿元,增长1.9%;住宿业零售额1.94亿元,下降28.4%;餐饮业零售额8.76亿元,下降2.5%。

全年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汽车类商品零售额133.26亿元,比上年下降0.6%;粮油、食品类2.35亿元,增长54.2%;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15.50亿元,下降9.4%;中西药品类31.73亿元,增长20.4%。全区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5.34亿元,增长55.7%,占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全年批发零售贸易业、住宿餐饮业商品销售额(营业额)1510.93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其中:限额以上批发业商品销售额814.95亿元,增长23.3%;限额以上零售业商品销售额206.78亿元,增长1.5%;限额以上住宿业营业额4.62亿元,下降28.0%;限额以上餐饮业营业额9.10亿元,增长0.1%。

楼宇(总部)经济不断壮大,产城融合不断深化。年末共有商务楼宇96栋,税收千万元以上楼宇14栋。

全年市外到位资金项目60个,完成内资工作实绩133.30 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到位资金项目6个,实绩到位外资1.10 亿美元。

六、 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

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332元,比上年增长4.0%,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177元,比上年增长3.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954元,比上年增长8.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由上年的2.23:1下降为2.14:1(以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

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7.28万人,比上年增长16.71%。其中,参保城镇居民(职工)21.71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5.57万人。城乡居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9.85万人,比上年增长4.18%。

年末最低生活保障累计共保障55109户63808人次,支出资金3703.89万元。年末参加生育保险19.98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55.86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参保26.34万人,城乡居民参保29.52万人。

全力推进“六保”“六稳”,帮助企业纾难解困,疫情期间为全区1万余家企业减免养老保险费约8.34亿元,减免工伤保险费约0.23亿元;全年为减免政策出台前已征收2月养老、工伤保险的企业进行了退费,退回7511家企业养老保险费5670万余元、退回7470家企业工伤保险费108万余元。全年减、免、返企业失业保险费3.56亿元。发放失业保险、就业补助资金等3.05亿元。

全年技能培训城乡劳动力4.9万人次。其中,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技能培训5110人次,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864人次,创业培训175人次。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提供有效就业岗位29010个,城镇新增就业26256人,比上年减少3202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6317人,就业困难人员5729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312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1632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七、 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年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40所。其中:普通中学36所,中职教育学校14所,普通小学62所,幼儿园125所,特殊教育学校2所,工读学校1所。各级学校专任教师7710人。其中,普通中学2167人,中职教育学校582人,普通小学2886人,幼儿园1969人。全区所有在校、在园学生123200人。其中:普通中学在校学生27370人,中职教育学校在校学生11214人,普通小学在校学生57074人,在园幼儿27309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187人、工读学校在校学生46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110.5%,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达100.4%。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新建及改建中小学、幼儿园3所,新增学位4080个,引入省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举办学校1所。

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2.8%。全年扶持区级科技计划项目46项,安排科技创新资金680.15万元,扶持引导区域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开展科普宣传活动90场次,直接受益人数19011余人次。

全年新培育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6家。新培育认定国家级科技众创空间1个,入选省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对象3个,创新团队9个。

全年完成专利申请及专利授权量6681件。其中专利申请总量3748件,专利授权总量2933件。发明专利授权量221件,实用新型授权量2214件,外观设计授权量498件。发明专利有效量1468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7.27件。

八、 卫生、体育和文化旅游

年末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642个。其中,医院 40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65个,街道(镇)卫生院 7个,门诊部 49个,诊所 404个,村卫生室 49个,医务室(卫生所)20个,卫生执法监督机构1个,疾控中心 1个,妇幼保健中心1个,计划生育服务机构 1个,其他医疗卫生机构 6个。医疗机构资产总量 40.9 亿元,全年诊疗553.6万人次。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总床位7631 张。卫生技术人员12023人,执业(助理)医师4564人,注册护士 5993人。

按计划生育统计口径,年末全区共出生4375人,死亡162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52 ‰,符合政策生育率99.45 %。共为辖区569对夫妇提供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为4038名育龄妇女开展免费技术服务。享受特别扶助对象1098人,其中伤残家庭 432人,死亡家庭666人;享受奖扶对象1181人;享受义务教育奖学金669人;享受城乡医保10352人;享受高中中专、大学专科、大学本科奖学金共计283人;享受失独家庭抚慰金 41户;享受昆明市低保独生子女家庭奖励补助 1200 户,发放独子保健费 4801人。

全年参加全国、省、市各项比赛中获奖牌57枚。其中,金牌14枚,银牌19枚,铜牌 24枚,并向省、市运动队输送了10名运动员。全年安装健身路径7条,新建农村篮球场 2         个。培训、办理审批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10 名。举办各类运动会和群众体育活动18次,直接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达到1.1万人次。

年末共有各类业余艺术表演团体394个。组织、举办各类文体活动920场次。年末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47项,其中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5项。区图书馆开馆以来藏书32万册。

全年接待游客总数1437.96万人次,比上年下降31.4%。旅游总收入187亿元,比上年下降49.5%。

九、 资源和环境

全年硬化通村道路7.4公里,投入建设资金1150万元,年内6个村(组)通村道路实现硬化。

全年森林覆盖率64.42%,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8‰以内。全年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65天,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9.7%。主城区区域环境昼间噪声平均值53.7分贝。地表水达标率100%。

注释:

[1] 本公报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正式统计数据以《昆明市盘龙区统计年鉴》和各部门正式公布数据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 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和人均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及有关制度规定,对2016-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进行了修订。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户籍人口数据来自市公安局盘龙分局;财政数据来自区财政局;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攻坚、森林数据来自区农业农村局;对外经济数据来自区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城镇新增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医疗保险、生育保险、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医疗卫生、生育、资助数据来区卫生健康局;教育和体育数据来自区教育体育局;科技数据来自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专利数据来自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文化和旅游数据来自区文化和旅游局;空气质量、区域环境昼间噪声、地表水达标率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盘龙分局;硬化通村道路数据来自区交通运输局;其他数据均来自区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