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慈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3

选择区域:>>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改革攻坚、创新突破,高质量建设共富共美现代化新慈溪、奋力争当中国式现代化县市域实践排头兵取得积极进展。全市经济运行呈现稳进向好态势。

表1 全市主要经济社会指标情况表

 

指标名称 单位 2023年 增速(%)
年末户籍人口 万人 107.04 0.1
地区生产总值(GDP) 亿元 2639.45 6.0
财政总收入 亿元 393.76 8.2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亿元 221.71 8.3
工业增加值 亿元 1433.98 4.8
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 12.4
商品房销售面积 万平方米 144.47 -4.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772.18 5.3
自营出口总额 亿元 1053.34 6.2
实际利用外资 万美元 89065 70.2
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 亿元 4772.01 17.5
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 亿元 4300.21 17.6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69858 5.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76803 4.7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50180 6.4
全社会用电量 亿千瓦时 203.72 8.6
工业用电量 亿千瓦时 151.26 11.3

一、综合

地区生产总值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39.4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0%,列宁波县(市、区)第3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4.17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1558.93亿元,增长5.7%,其中工业增加值1433.98亿元,增长4.8%;第三产业增加值1016.35亿元,增长6.6%。三次产业之比为2.4:59.1:38.5。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141261元,增长5.7%。

市级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25.5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5.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7.19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938.18亿元,增长5.3%,其中工业增加值881.65亿元,增长5.1%;第三产业增加值730.21亿元,增长6.2%。三次产业之比为3.3:54.4:42.3。

财政收支 全年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393.76亿元,比上年增长8.2%;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1.71亿元,增长8.3%,其中税收收入197.87亿元,增长20.7%。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54.35亿元,增长1.4%;其中教育支出、科学技术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卫生健康支出分别49.37亿元、44.53亿元、29.17亿元和26.82亿元,分别增长9.7%、15.5%,18.8%和16.7%。

市级实现财政总收入221.36亿元,增长13.2%;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9.82亿元,增长6.0%,其中税收收入114.91亿元,增长25.1%。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6.59亿元,与上年持平;其中教育支出、科学技术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卫生健康支出分别42.57亿元、10.84亿元、25.42亿元和21.15亿元,分别增长8.7%、38.7%,21.2%和21.6%。

就业创业 全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6万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6885人、困难人员再就业3365人。全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229万元,新增创业实体23040家。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1.35%。

二、农业、农村和气象

农业生产 全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2.4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5%。其中,农业产值67.69亿元,增长3.5%;牧业产值10.71亿元,增长24.4%;渔业产值19.52亿元,增长5.9%;农林牧渔业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4.16亿元,增长5.4%。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7.82万亩,增长0.1%,产量9.87万吨,增长3.0%;其中,早晚稻种植面积11.61万亩,增长4.3%,实现产量5.30万吨,增长6.0%。生猪累计出栏30.28万头,增长13.6%;猪肉产量2.51万吨,增长11.6%。水产品总产量4.85万吨,增长5.7%;其中,海水捕捞0.26万吨,下降7.1%;海水养殖2.17万吨,增长13.3%;淡水养殖1.58万吨,增长2.8%;淡水捕捞0.85万吨,下降1.6%。

农业现代化 持续开展全国首批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推动产业向园区化、融合化、设施化、绿色化、数字化发展。加快推进农业产业项目建设,累计实施农业经营主体技改项目16个,目前均已建设完成,累计完成投资超6000万元,新立项农业产业项目(共富项目)7个,批复投资2600万元,目前整体进度超60%。全面实施农业“双强行动”。全力推进“科技强农”,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引试推广,发布2023年主推技术48个、主导品种108个。加快推进农业科技项目实施,组织完成市本级年度农业科技项目申报,共立项10个;完成历年项目验收9个,《设施葡萄三膜覆盖高效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等2个项目获省农业丰收三等奖,《早春鲜食花生新品种引进及高效栽培技术研究》等5个项目获评宁波实用计划推广奖。

和美乡村建设 大力实施新时代美丽乡村“12113”工程,2023年度新培育20个慈溪市级宜居村、5个特色村项目,有序推进梳理式改造村项目。加快推进第二批12个乡村振兴典范村项目建设,目前已有9个村完成项目计划批复。有序推进省市新时代美丽乡村分类创建,力争创成省级示范乡镇1个、达标村53个、特色精品村6个、宁波市艺术赋能村6个、具有地域辨识度的和美乡村12个。同时围绕未来乡村“一统三化九场景”基本架构,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典范村建设和未来乡村建设试点,指导做好“浙里未来乡村”驾驶舱和移动端上线、项目调度,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和特色场景落地。目前已有4个村创成省未来乡村,4个村入选省第三批未来乡村创建名单,分别为龙山镇山下村、观海卫镇双湖村、宗汉街道庙山村、长河镇垫桥村。

气象 全年平均气温18.2℃,总降水量1341.7毫米,总日照时数1879.2小时。全年降水总天数130天,最长连续降水天数10天(2月5日-2月14日),最长连续降雨量61.8毫米;日最大降雨量91.3毫米(8月22日)。年内极端最高气温39.6℃(7月12日),极端最低气温-5.7℃(1月25日)。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 全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1433.9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8%;其中市级实现工业增加值881.65亿元,增长5.1%。

全市222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888.65亿元,增长2.1%,增加值增长6.1%;销售产值4778.38亿元,增长1.9%,其中出口交货值774.77亿元,增长3.5%;新产品产值1722.22亿元,下降12.5%;累计产销率97.74%;利税总额400.19亿元,下降18.0%,其中利润总额284.29亿元,下降19.4%。

市级173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382.56亿元,增长2.5%,增加值增长6.5%;销售产值2283.44亿元,增长2.4%,其中出口交货值580.99亿元,下降1.8%;新产品产值938.56亿元,增长9.7%;累计产销率95.84%;利税总额215.97亿元,增长10.1%,其中利润总额162.94亿元,增长12.0%。

从主要产品产量看,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生产塑料制品32.48万吨,增长5.6%;滚动轴承30.61亿套,下降2.6%;金属紧固件3.70万吨,下降15.2%;家用电冰箱276.16万台,增长19.5%;家用电风扇996.65万台,下降4.6%;家用电热烘烤器具5725.64万台,增长2.4%;家用电热取暖器具1264.76万台,下降3.3%;家用电熨烫器具1950.90万台,增长25.5%。

产业结构提升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投入研发费用146.82亿元,比上年增长5.1%。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高端装备产业、新能源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7%、14.5%、7.2%、7.1%、34.5%。截止年末,市级累计10家企业列入国家重点支持的“小巨人”企业名单;累计42家企业列入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中本年新增8家;累计202家企业列入宁波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其中本年新增96家。

建筑业 全年全市275家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270.75亿元,比上年增长24.7%,其中省内建筑业产值257.36亿元,增长23.9%;全市完成竣工产值169.93亿元,增长59.5%;房屋施工面积2737.12万平方米,增长9.6%。全年建筑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7.3万人。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城市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市级固定资产投资四个季度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一、二季度蝉联全省投资“赛马”激励,两次获评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五星评定。2023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2.4%。分领域看,制造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建安工程投资分别增长10.3%、53.9%、12.3%,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0.1%。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144.47万平方米,下降4.4%。市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1%。分领域来看,制造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建安工程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分别增长2.9%、69.5%、13.1%、1.2%。市级商品房销售面积101.66万平方米,增长8.6%。

城市建设 全面加强道路骨架建设,打通车站路、金水路东段两条断头路;完成西潮塘板块综合开发配套基础设施一期科技路(西二环—赵家路江)工程。全市新增公共车位2228个。2023年度老旧小区改造计划总投资8200万元,对大通花园、金穗公寓、金轮新村等20个小区进行全面改造,改造面积55.24万平方米。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2023年完成2个海绵城市示范性工程,新增海绵城市建成面积3.6平方公里,累计完成海绵城市建设21.6平方公里。2023年建成区新建、改造公园绿地45.07公顷,建成区绿地率40.56%、绿化覆盖率45.39%,公园绿地面积782.54公顷。

五、贸易和电子商务

贸易业 全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2.18亿元,比上年增长5.3%,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12.30亿元,下降0.3%;市级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6.74亿元,增长6.4%,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81.69亿元,下降0.8%。

全市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增长25.1%。其中限上批发业销售额3373.99亿元,增长30.4%;限上零售业销售额180.88亿元,增长4.7%。市级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增长16.3%。其中限上批发业销售额766.81亿元,增长22.0%;限上零售业销售额172.54亿元,增长3.8%。市级从限额以上主要商品类别看,粮油、食品类增长3.2%,日用品类增长14.6%,饮料类下降22.7%,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19.6%,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通讯器材类、石油及制品类、化工材料及制品类分别增长74.6%、1.7%、16.6%和22.1%。

全市限上住宿业营业额5.99亿元,增长2.4%;限上餐饮业营业额10.64亿元,增长10.1%。市级限上住宿业营业额3.45亿元,增长3.4%;限上餐饮业营业额8.62亿元,增长7.3%。

电子商务 全年全市实现网络零售额835.8亿元,比上年增长9%,总量列全省县(市、区)第9、宁波县(市、区)第1;纳入海关统计跨境电商出口额22亿元,是上年的5倍;新增出口试点企业73家,累计达到370家。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 全年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223.26亿元,比上年增长8.7%,其中出口1053.34亿元,增长6.2%,进口169.92亿元,增长27.0%。市本级实现进出口853.31亿元,增长4.5%,其中出口804.59亿元,进口48.72亿元,分别增长4.6%和2.7%。

利用外资 全年全市合同利用外资13.1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倍,实际利用外资8.91亿美元,增长70.2%。市级合同利用外资6.19亿美元,增长4.6倍,实际利用外资1.82亿美元,增长36.2%。全年市级引进宁波市外资金152.34亿元,增长28.3%,其中引进宁波市外制造业内资79.77亿元,占比52.4%;浙商回归到位资金100.98亿元,增长1.1%。

对外合作 全年市级新增境外投资备案企业31家,备案中方投资额22002.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4倍,实际中方投资额4231.9万美元,增长2.3倍。

服务外包 全年市级承接服务外包执行金额102.25亿元,比上年增长34.4%,其中承接服务外包离岸执行金额74.07亿元,增长23.4%。

七、交通运输、邮电业和旅游

交通运输 全年全市完成公路运输周转量24.96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7.1%,公路客运量123.02万人,增长68.5%。新增投放新能源公交车115辆,新改建公交候车亭66只,新建公交电子站牌10个;新增和调整公交线路16条。年末全市实有公共汽(电)车营运车辆数872辆,出租汽车运营车数605辆。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61.75万辆,增长5.4%,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52.56万辆,增长5.4%;市级民用汽车保有量55.79万辆,增长5.8%,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47.53万辆,增长5.8%。

邮电业 全年全市快递业务量3.58亿件,比上年增长27.4%;快递业务收入28.89亿元,增长47.2%;电信业务收入25.68亿元,增长8.3%。年末移动电话用户231.25万户,增加2.60万户;固定电话用户数20.83万户,减少1.56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93.06万户,增加10.30万户。

旅游 实施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工程,推进“古慈今韵·活力新河”“伴湖伴湾·观海听潮”精品线路建设,达蓬山度假区获评浙江省“智慧景区”。推进乡村旅游富民,实施万户农家旅游致富计划,完成结对帮扶312户。方家河头村入选宁波市农旅共富示范村,杨贤江故居入选宁波市红色旅游教育基地,鸣鹤古镇游客中心和正大(现代)农业园入选省级旅游驿站。举办“氧气音乐节”、2023慈溪杨梅节、2023杨梅star宁波·慈溪时光classic演唱会,开展“翠屏之约 共富梅好”千人游慈溪活动,组织1284人次来慈旅游并住宿,创建宁波市级以上“百县千碗”美食示范(体验)店15家。

八、银行、证券和保险

银行业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4772.01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其中本外币住户存款余额2718.13亿元,增长21.2%;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4300.21亿元,增长17.6%。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4664.84亿元,增长18.1%,其中人民币住户存款余额2710.20亿元,增长21.3%;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4290.06亿元,增长17.8%。

证券业 年末全市共有证券营业部22家。全年股票基金交易额1.78万亿元,比上年减少2.5%;新开户数33207户,增加11.3%。全年新增上市企业1家,过会企业1家,截至年底累计上市公司为12家。

保险业 年末全市共有保险机构36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60.01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其中:财产险25.12亿元,人身险34.89亿元。全年保险业共支付各类赔款、给付21.5亿元,增长10.8%,其中:财产险赔款、给付15.2亿元,人身险赔款、给付6.3亿元。

九、科技和教育

科技创新 全年全市专利授权14511件,其中发明专利1491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817.53亿元,比上年增长5.7%,其中市级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92.81亿元,增长9.1%。全年市级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96家,新认定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600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72家(第一批),年末有效高新技术企业数822家;新增省级企业研究院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18家、浙江省科技小巨人企业3家;2个项目获得省“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项目立项,11个项目获得宁波市重点研发计划立项,16个产品列入宁波市重点自主创新产品目录。获得省市县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

教育事业 本学年全市拥有普通高中15所,职业高中5所,初中50所,小学74所,幼儿园156所。普通中学专任教师6006人,职业中学专任教师982人,小学专任教师4745人,幼儿园专任教师4259人。本学年有普通高中在校生1.83万人,职业高中在校生1.26万人,初中在校生3.87万人,小学在校生10.82万人,幼儿园在园儿童5.01万人。全市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100%,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达100%,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各类学校比例99.96%。年度省市民生实事工程: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行知职校合作办学建设项目。扩建建筑面积31355平方米,包括教学楼、食堂、学生宿舍、教师宿舍、原教学楼改造及附属设施,完成投资6000万元,至年底完成6000万元投资目标,该项目为2021-2023建设项目,于2023年6月完工交付,新增学位1000个。

十、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建设 全年全市开展文艺赋美活动5000余场,送戏下乡246场、公益电影5429场。慈溪市图书馆获评全国一级图书馆。推动文化资源活态传承,拉丝玉雕、越窑秘色瓷入选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慈溪市越窑青瓷有限公司、慈溪市上越陶艺研究所入选第一批省级非遗工坊名单。深耕瓯乐文旅融合“金名片”,开展《听瓷》赴上海、苏州等4个城市巡演,参加央视跨年大会、央视“共同富裕”等节目录制,完成“亚运会圣火采集仪式”、深圳文博会、杭州奇妙夜等展演活动。提升文物保护利用水平,推进潮塘江沉船博物馆工程,灵龙宫和七星桥入选第八批省保单位。

体育事业 全年全市举办大型群体活动12场,开展“一人一技”等科学健身指导24期,新增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250余人。完成体育场、体育馆提升工程,启动市全民健身中心、市游泳馆项目建设。完成15个省级基层体育场地设施、33公里“环浙步道”等省民生实事项目,落实新建小区体育设施配建项目11个。承办2023中国足协五人制足球超级联赛开幕式揭幕战、U系列田径联赛浙江赛区资格赛(慈溪站)、中国(慈溪)轮滑公开赛等国家级、区域级高水平赛事10余场。重视体育产业品牌打造,观海卫镇获评省级运动休闲乡镇。深化竞技体育发展,向宁波市级训练单位输送20名优秀运动员,吴昊哲、蓝靖2人成功入选雪车国家训练营。组队参加宁波市运会比赛,我市代表队共收获68.5金、215.5枚奖牌、总分达到1389分。慈溪籍运动员冯思璇在射击项目世界级大赛中屡获金牌。

卫生事业 全年全市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876家,比上年增加49家,其中医院2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43家,卫生院13家,村卫生室429家,门诊部78家,诊所、医务室275家,妇幼保健院1家。年末全市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3360人,增加960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5730人,注册护士5544人,分别增加412人、468人。年末全市医疗机构实有床位7748张,增加650张。全年总诊疗人次1968.0万人次,增长6.0%,其中急诊147.5万人次,增长18.5%。全面推进健康慈溪建设,连续五年获健康浙江建设考核优秀。“一老一小”健康服务提质增量,实施老年健康服务专项行动、老年失智症社区防治等项目,为近18万名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与医养结合服务。推进市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新增托位1060个,其中普惠托位970个,新增公建民营托育机构1家、婴幼儿照护服务驿站27个。

十一、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规模 年末全市拥有常住人口187.19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81.10%;拥有户籍人口107.04万人,其中城镇、乡村人口分别为79.39万人和27.65万人;男性、女性人口分别为52.12万人和54.92万人;18周岁以下、60周岁及以上人口分别为14.01万人和33.57万人。全年全市出生人口5273人,其中男婴2731人。户籍人口出生率4.93‰,死亡率9.48‰。年末市级拥有常住人口158.88万人,户籍人口97.92万人。

居民生活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858元,比上年增长5.3%,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803元,增长4.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180元,增长6.4%。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53,比上年缩小0.03。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6400元,增长6.0%,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0542元,增长4.9%;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4664元,增长9.0%。全体居民人均食品烟酒类支出13397元,增长3.2%。抽样调查显示,年末全体居民每百户居民家庭汽车拥有量为64辆。

社会保障体系 稳步推进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持续扩大新业态从业人员等群体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全市户籍养老保险参保率98.89%,职工养老参保人数84.07万,城乡居保参保人数25.80万人,被征地养老保障参保人数7.16万人。全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5.76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4.75万人,基本实现社会保障人员全覆盖。

民生保障 年末全市有低保家庭7436户,共计9547人。全年共发放低保资金1.23亿元。2023年4月1日起,低保标准由原每人每月1181元调整为1255元。发放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价格补贴480.79万元,受惠人数累计达3.91万人次。全市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对象5811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对象12572人,全年发放两项补贴资金7091万元。全市19家养老机构、64家养老日间照料中心都与医疗机构签订医疗合作协议,医养结合率达到100%。推广医养结合和智慧养老,鼓励促进社会养老服务。建成智慧公办养老院3家,新增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237张。累计建成50家居家服务机构标准化食堂。截至年底,42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已安装智能无感终端;全市共有3A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44家,5A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家。

十二、生态建设和社会安全

生态建设 全年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年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24天,优良率88.8%,比上年增长5.5个百分点,无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六项指标平均浓度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二级标准,臭氧(03)平均浓度为156微克/立方米,下降4.9%。城区降尘年均值为2.5吨/平方千米·30天,小于省定标准(5吨/平方千米·30天)。城区降水pH范围5.19-6.80,平均值5.88,酸雨率14.7%,下降1.8个百分点,属非酸雨区。我市9个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良好,各监测指标全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Ⅲ类标准,达标率100%,其中Ⅱ类水8个,Ⅲ类水1个。22个县控及以上地表水水质监测断面中Ⅱ类水2个,Ⅲ类12个,Ⅳ类7个,Ⅴ类1个,水质功能区达标率68.2%,增长9.1个百分点,优良率达到63.6%,增长13.6个百分点,主要污染物氨氮、总磷年均浓度分别下降11.8%、14.9%,高锰酸盐指数年均浓度与上年持平。在“森林慈溪”建设方面,全年全市完成退化林修复82亩,林相优化100亩,森林抚育1607亩;新增一村万树示范村1个。

“平安慈溪”建设 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共发生生产安全上报事故12起,与上年持平;死亡6人,比上年减少1人,直接经济损失317万元。其中工矿商贸事故3起,亡3人伤1人;交通建设领域事故1起,亡1人;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7起,亡2人伤6人;生产经营性火灾1起,伤1人。未发生水上交通、渔业船舶等其他上报事故。全年法院受理各类案件25917件,增长6.9%,办结26557件,增长9.4%。审结刑事案件2186件,判处罪犯3195人,其中判决生效三年以上有期徒刑453人。审结重大责任事故罪、交通肇事罪等危害公共安全犯罪案件600件,盗窃、诈骗等侵犯财产犯罪案件612件,“黄赌毒”犯罪案件224件,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药品犯罪案件11件。

注:①本公报所列2023年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原因,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②全市口径包含前湾新区,市级口径不包含。

③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行业)增加值以及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④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是指:

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

零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

住宿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

餐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