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慈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0

选择区域:>>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复杂变化,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宁波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深入开展争先创优和“六争攻坚”行动,努力在“重要窗口”建设中走在前列当标兵,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各方面呈现健康良好的发展态势。

表1 全市主要经济社会指标情况表

一、综合

地区生产总值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慈溪经济总量实现亿级—10亿级—100亿级—1000亿级—2000亿级“五台阶”跨越。1978年,慈溪GDP3.22亿元,1985年突破10亿元达到10.38亿元,1996年突破100亿元达到110.92亿元,2013年突破1000亿元达到1049.85亿元。2020年慈溪经济再上新台阶,GDP首次突破两千亿元大关,全市实现GDP2008.3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8%,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宁波2.5、1.2和1.5个百分点。其中市级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28.28亿元,增长3.8%。全市GDP分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8.39亿元,增长1.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168.37亿元,增长3.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81.54亿元,增长7.4%。第一、二、三产业之比为2.9:58.2:38.9,第三产业占比较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

图1 1978年以来主要时间节点慈溪GDP数据图

图2 2020年全市各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财政收支 全年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355.51亿元,比上年增长0.8%,其中市级财政总收入187.79亿元,增长2.9%。全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0.53亿元,下降0.6%,其中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8.58亿元,增长5.0%。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7.33亿元,增长0.4%,其中市级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2.57亿元,增长4.0%。

就业创业 全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62万人,其中困难人员再就业0.20万人;市级新增创业实体2.39万家,实现创业带动就业7.73万人。年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66%,保持在低位。

物价 全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比上年上涨2.7%。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8.2%。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0%;工业消费品价格下降1.4%。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四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为85.9%,比二季度提高3.1个百分点。年末全市商品房待售面积比上年末下降35.5%,其中商品住宅待售面积下降47.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8.9%,下降2.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75.9%,下降0.5个百分点。水利、环境和城市更新业、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分别增长35.5%、24.8%。

新产业新动能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新材料产业、健康产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文化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分别增长27.2%、20.2%、13.2%和10.1%;人工智能产业增加值增长15.7%;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9%、6.7%、1.9%。

表2 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分产业增加值增速

二、农业、农村、气象

农业 全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8.43亿元,比上年增长2.0%,其中农业、林业产值分别增长3.8%和36.0%;牧业和渔业产值分别下降4.1%和1.5%。油菜籽播种面积0.42万公顷,下降4.5%;蔬菜3.24万公顷,增长5.7%;花卉苗木0.29万公顷,下降2.4%;果用瓜0.75万公顷,下降1.3%。水产品总产量4.36万吨,下降4.6%,其中海水产品1.83万吨,增长6.7%;淡水产品2.53万吨,下降11.4%。深入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一区多园”和坎墩大学生创业园提升工程,投资80亿的正大智创湾一期项目全面启动,新浦镇葡萄产业园提升工程竣工验收并获评省级果蔬特色强镇。全年建设省、宁波市水产养殖尾水治理示范点6个、氮磷生态拦截沟渠4条,创建省级美丽牧场3家、宁波市精品绿色农产品基地2家。成功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成功列入省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培育创建名单。“慈溪泥螺”顺利通过农业农村部专家评审,成为我市首个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水产品。

新农村建设 继续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已建成精品(示范)村26个、美丽宜居村110个,中横线精品线和两条镇级风景线(胜山镇四灶浦江沿江风情线和新浦镇海韵风情线)竣工。实施梳理式改造村项目7个,启动培育乡村振兴典范村12个,累计创建宁波市美丽乡村示范镇6个、示范村15个、合格村124个、风景线6条,宁波市新时代美丽乡村梳理式改造村34个。以“一中心一平台五应用”为核心,以产业数字化、治理数字化、服务数字化、监管数字化为重点,推进数字乡村运用创新,成功列入国家、省数字乡村建设试点县。大力推进“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建设,健全“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已创建省级善治示范村50个。

气象 全年全市总日照1651.7小时,总降水量1737.5毫米,全年平均气温18.2℃。全年降水总天数155天,最长连续降水天数17天(6月24日-7月10日),最长连续降雨量为210.8毫米;日最大降雨量为149.9毫米(8月4日夜里-8月5日受台风“黑格比”影响);年极端最高气温38.5℃(8月14日),年极端最低气温-5.3℃(12月31日)。

三、工业、建筑业

工业经济 全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1083.8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7%。其中市级实现工业增加值655.49亿元,增长3.8%。全市163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6.0%,其中市级135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6.6%。从产销情况来看,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447.85亿元,增长4.0%,其中市级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50.18亿元,增长4.6%。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3377.21亿元,增长3.9%,其中出口交货值645.61亿元,增长3.1%。从产品产量来看,口罩(97.7倍)、家用房间空气清洁装置(2.7倍)、人造纤维(1.8倍)、印染布(1.2倍)、房间空气调节器(1.2倍)、工商用制冷、空调设备(94.8%)、电动自行车(41.3%)等产量快速增长。从效益情况看,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394.83亿元,下降3.1%;利润总额284.17亿元,下降2.4%。

建筑业 全年全市176家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48.07亿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完成省内建筑业产值137.24亿元,增长8.9%;全市完成竣工产值77.01亿元,下降9.5%。房屋施工面积1816.65万平方米,增长15.3%,全年建筑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5.3万人。

四、固定资产投资、城市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2.9%,其中民间投资增长8.6%。全年市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4%,其中民间投资增长12.4%。分领域来看,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工业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分别增长18.1%、12.3%、10.9%,其中市级工业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分别增长4.2%、10.8%,基础设施投资下降11.6%。全年全市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484.65万平方米,增长4.1%,其中市级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260.77万平方米,增长26.0%。

城市建设 全面加强道路骨架建设,延伸城市框架,截至2020年末,中心城区道路总长度约393公里,公共停车场46个,停车位8500个。城中村及老旧小区改造进一步深入,2020年度老旧小区改造计划总投资7070万元,对中兴小区、虞波花园等10个小区进行全面改造,改造面积33.4万平方米。城市环境进一步优化,中心城区以公园绿地为重点新建、改造绿地面积约28公顷,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6.7%、41.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8平方米。

五、贸易、旅游

贸易业 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2.75亿元,比上年下降2.4%,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下降12.7%。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服装、鞋帽、针织品类、烟酒类、饮料类分别增长32.0%、6.0%、3.8%;粮油食品类、石油及制品类、日用品类分别下降36.4%、34.2%、6.8%;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新能源汽车等新型消费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17.0%、4.2%。全年全市批发和零售业销售额增长18.7%,其中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销售额增长28.7%。

电子商务 全年全市实现网络销售额776.58亿元,位列宁波市首位、浙江省第8位。全年跨境电商B2B出口(试点)总额19.0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9%。

旅游 全年市级实现旅游总收入153.90亿元,比上年下降15.3%,国内旅游收入153.83亿元,下降14.4%,旅游外汇收入96.08万美元,下降96.8%;接待国内外游客1687.35万人次,下降12.7%,其中接待国内游客1687.10万人次,下降12.4%,接待入境游客0.25万人次,下降95.2%。全年落户重大文旅项目20个,总投资498.41亿元,实际完成投资43.90亿元。其中周巷、掌起美丽城镇建设(投资 28亿元)开工,景区道路(湾底路、中官路)(投资 1.16亿元)实现竣工。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 全年实现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981.27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其中出口864.47亿元,增长10.8%,进口116.80亿元,增长12.2%;市级实现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776.92亿元,增长10.5%,其中出口724.46亿元,增长10.3%,进口52.46亿元,增长13.7%。

利用外资 全年全市合同利用外资6.68亿美元,其中市级合同利用外资1.74亿美元;全市实际利用外资2.56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4.2%,其中市级实际利用外资0.58亿美元,下降61.6%。同时市级全年引进宁波市外资金136.46亿元,增长30.5%,其中引进宁波市外制造业内资75.56亿元,占比为55.4%,比上年提高16.5个百分点;浙商回归到位资金100.37亿元,增长13.1%。

对外合作 全年市级新备案境外投资企业14家,完成协议投资额3848万美元,比上年下降59.4%,实现对外承包劳务合作营业额6129万美元,下降46.2%。

服务外包 全年市级承接服务外包执行金额48.2亿元,比上年增长25.2%,其中承接服务外包离岸执行金额40.2亿元,增长20.2%。

七、交通运输、邮电

交通运输 全年全市完成公路客运量213万人次,比上年下降39.8%;完成公路货运量1486万吨,增长1.5%。完善公交基础设施建设,新增新能源公交车30辆,配套建成充电桩48只,新改建公交候车亭73只、电子站牌12块;新增公交线路4条、优化调整20条,开通定制公交1条,更新投放公交车辆30辆。加强报站器和下车铃技改工作,完成下客铃技改车辆274辆。完成村级农村物流服务点34个,累计270个。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50.76万辆,增长8.9%,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42.95万辆,增长9.4%。

邮电 全年全市快递业务量2.67亿件,增长33.3%;快递业务收入17.43亿元,增长18.5%;电信业务总量19.73亿元,增长3.1%。年末移动电话用户217.28万户,增加5.15万户,其中使用4G、5G移动电话用户210.72万户,增加18.33万户。固定电话年末用户数28.23万户,减少1.24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72.41万户,减少3.2万户。

八、银行、证券、保险

银行业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250.88亿元,比上年增长17.0%;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578.93亿元,增长14.6%。城乡居民本外币住户存款余额1686.34亿元,增长13.9%。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3165.34亿元,增长16.0%;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566.69亿元,增长14.7%。

证券业 年末全市共有证券营业部21家,全年股票基金交易额(含新股申购交易量)15962.90亿元,比上年增长59.1%;新开户数20371户,增长28.7%。全年新增境内上市公司3家,截至年底累计10家境内上市公司。

保险业 年末全市有保险机构43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43.86亿元,其中财产险20.86亿元,人身险23.00亿元。全年保险业共支付各类赔款、给付16.08亿元,其中财产险赔款、给付11.92亿元,人身险赔款、给付4.16亿元。

九、科技、教育

科技创新 全年全市专利申请量17871件,其中发明专利3809件;专利授权14176件,其中发明专利781件。推动科技企业双倍增,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37家,认定宁波科技型中小企业313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03家,有效高新技术企业数达380家,率先完成高新技术企业三年翻番的目标。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642.37亿元,比上年增长6.7%,其中市级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67.74亿元,增长5.2%。2020年,市级新增省级企业研究院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5家;新认定宁波市企业研究院4家,宁波市工程(技术)中心43家,合计创建宁波市级及以上企业研发机构53家,数量居宁波各区县(市)第一。获得宁波市科技创新推动奖1个,宁波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个、三等奖2个。

教育事业 全年全市本学年拥有普通高中15所,职业高中5所,初中46所,小学80所,幼儿园181所。普通中学专任教师4654人,职业中学专任教师1079人,小学专任教师5120人,幼儿园专任教师3891人。本学年有普通高中在校生1.65万人,职业高中在校生1.15万人,初中在校学生数3.63万人,小学在校生9.03万人,幼儿园在园儿童5.42万人。全市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100%,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达100%,十五年教育普及率达到99.98%,高中段毛入学率达到99.7%。我市与浙师大正式签约共建的浙江师范大学附属慈溪实验学校投入使用。第三实验小学东校区扩建工程完工交付,浒山中学综合改造工程(一期)全面完成改造。新潮塘、明月湖两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工程进展顺利,预计2021年秋季投入使用。

十、文化、体育、卫生

文化建设 全年市级送戏剧进农村演出712场、送文艺演出22场、完成公益电影放映5371场、慈溪大剧院高水平演出65场。市文化馆“百姓课堂”进村(社区)、进学校,共开设442课时,培训1万余人次。组织开展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举办慈溪氧气·森林音乐节、“一人一艺”全民艺术嘉年华系列活动,戏曲大奖赛等重大文化活动。提升秘色瓷品牌,在北京王府井工美大厦举办“一带一路”唐宋秘色贡瓷作品展。瓯乐《听·瓷》入选2020浙江省当代舞台艺术精品扶持工程。文化馆总分馆实现镇(街道)全覆盖。省公共文化服务指数较上年提升19位,进入前三十名。上林湖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举办青瓷讲座、体验活动9场次,讲解接待220次,全年共计接待海内外游客22万余人次。

体育事业 全年市级完成建设10个小康体育村升级工程、2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1个笼式足球场、1个镇级体育休闲公园、27个百姓健身房等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工程。完成暑期青少年体育公益培训1200人次,“一人一技”全民健身公益技能集中培训活动开展四大类(健身健美、轮滑、瑜伽、健身气功)总计16期,累计线上线下参与人数达1.5万余人次。举办群体赛事165场,累计参与人数达18.65万人次。承办浙江省气排球锦标赛、浙江省青少年儿童乒乓球锦标赛、浙江省矶竿钓邀请赛等省级及以上赛事9场。创新少体校办校模式,在文蔚中学设立慈溪市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田径训练点,探索“市队县办”模式,将宁波市体育运动学校田径类教练员所带运动员成建制引入慈溪。慈溪籍选手石智勇在2020年全国男子举重锦标赛暨东京奥运会模拟赛中斩获三枚金牌并打破挺举世界纪录。

卫生事业 全年全市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797家,比上年增加42家,其中医院28家,增加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9家,卫生院13家,村卫生室450家,门诊部62家,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97家,妇幼保健院1家。年末全市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0705人,比上年增加502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542人,注册护士4328人,分别增加216人、155人。年末全市实有医疗机构床位6855张,比上年减少151张。全年总诊疗人次1635.43万人次,其中急诊99.93万人次,分别下降14.0和21.0%。基层就诊率74.4%,县域就诊率85.5%;全市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90.6%。实施国家农村医疗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专项试点,建设68家规范化村卫生室和50家合格化村卫生室,68.8%的基层医疗单位实现智慧结算。全市17家医疗机构与40家市外知名医院开展81个科室合作。

十一、人口、居民生活、社会保障

人口规模 年末全市拥有户籍人口106.17万人,其中市级97.93万人。全市户籍人口中,城镇、乡村人口分别为74.37万人和31.80万人;男性、女性人口分别为51.98万人和54.19万人;18周岁以下、60周岁及以上人口分别为14.08万人、30.06万人。全年出生人口6476人,其中男婴3343人。年末全市拥有登记在册流动人口116.85万人,其中市级92.31万人。

居民生活 全年我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770元,比上年增长5.5%。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089元,增长4.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950元,增长7.5%。全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到1.64,比上年缩小0.04。全年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5345元,增长1.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9883元,增长1.6%;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5343元,增长3.1%。2020年全体居民人均食品烟酒类支出10580元,增长2.1%。抽样调查显示,2020年末全体居民每百户居民家庭汽车拥有量为75辆,比上年增长4辆。

表3 2020年全市居民人均收支主要指标

社会保障体系 继续推进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加大社保扩面征缴力度。全市户籍养老保险参保率为99.2%,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73.64万人,城乡居保参保人数27.75万人,被征地养老保障参保人数8.25万人。全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60.48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达到63.62万人,基本实现社会保障人员全覆盖。我市参保人员在全国异地联网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达1360万人次。

民生保障 年末全市低保家庭8402户共计10355人,全年共发放低保资金9894万元、特困人员基本生活费627万元、物价补贴3591万元、孤儿和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费635万元,低保标准由上年的每人每月846元调整为891元。发放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价格补贴3591万元,受惠人数累计达15.6万人次。全市17家养老机构、100家养老日间照料中心都与医疗机构签订医疗合作协议,医养结合率达到100%。推广医养结合和智慧养老,鼓励促进社会养老服务,3A级养老日间照料中心达到84家。福利企业集中就业残疾职工平均人数360人。

十二、生态建设、社会安全

生态建设 2020年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年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27天,比例为89.3%,比上年提高12.0个百分点,无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六项指标平均浓度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二级标准,细颗粒物(PM2. 5) 平均浓度为29微克/立方米,下降19.4%; 臭氧(03) 平均浓度为156微克/立方米,下降13.3%。城区降尘年均值为3.3吨/平方千米·30 天,达到省定标准(5吨/平方千米·30天)。城区降水pH范围4.87-6.93, 平均值5.87,酸雨率13.5%, 下降16.4个百分点,由轻酸雨区好转为非酸雨区。我市9个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良好,各监测指标全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2002) Ⅲ类标准,达标率100%, 其中I类水4 个,Ⅱ类水3个,Ⅲ类水2个。20个县控及以上地表水水质监测断面中Ⅲ类2个,Ⅳ类13个、Ⅴ类5个,功能达标率40. 0%,河网水质属轻度污染,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氨氮、总磷分别下降10.8%、12.7%,高锰酸盐指数浓度上升11.9%。

“森林慈溪”建设 全年全市完成平原绿化4000亩,林相优化50亩,森林抚育1185亩,成功创建宁波市级森林城镇1个,一村万树示范村6个,一村万树推进村40个,新植珍贵树6万株。

“平安慈溪”建设 全年全市发生生产安全事故 4起、死亡4人。工矿企业事故和生产经营性交通事故均未发生,生产经营性火灾、水上交通、渔业船舶捕捞及运输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未发生森林火灾一般及以上事故。全年法院受理各类案件27803件,比上年下降7.4%,办结28371件,下降6.9%,其中审结刑事案件1636件,判处罪犯2681人,其中三年以上有期徒刑539人。审结重大责任事故罪、交通肇事罪等危害公共安全犯罪案件326件,盗窃、诈骗等侵犯财产犯罪案件471件,“黄赌毒”犯罪案件264件,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药品犯罪案件13件。

注:①本公报所列2020年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②市级即不包括宁波杭州湾新区的慈溪市其它区域。

③全市生产总值和各产业(行业)增加值以及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④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指

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

零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

住宿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

餐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