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江北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3

选择区域:>>

2023年,面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和不确定性,区委区政府带领全区上下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全力以赴“拼经济、抓品质、比作风”,经济发展承压前行,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民生福祉保障有力,社会事业繁荣发展。

一、综  合

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全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10.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0亿元,下降1.7%;第二产业增加值298.4亿元,增长8.9%;第三产业增加值602.8亿元,增长2.7%。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1.0∶32.8∶66.2。

图:2023年度江北区三次产业结构示意图

财政收支稳定增长。全年全区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188.3亿元,同口径增长6.1%,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8.9亿元,同口径增长6.8%。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100.3亿元,全年民生领域投入67.5亿元。其中公共安全经费3.7亿元、教育经费15.4亿元、科学技术经费6.2亿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经费1.2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经费11.9亿元、卫生健康经费6.6亿元、节能环保经费0.9亿元、城乡社区经费10.8亿元、农林水经费7.8亿元、住房保障支出经费3.0亿元。

二、农业、农村

现代农业平稳发展。全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7亿元,同比下降1.3%。推进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9697亩,完成粮功区整治优化1.2万亩。培育提升农业龙头企业4家,入选省市乡村振兴“头雁”9人。成功承办中国农民丰收节浙江省主场活动。

数字赋能乡村振兴。“智管家”农村集体资产数字治理模式入选省“四治融合”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数字化应用清单,列入市第一批基层智治数字化应用准入清单。全区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4.6亿元,同比增长18.0%,所有行政村经营性收入超40万元。

全域美丽迭代升级。获评国家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区。全年新增省级和美乡村达标村13个、未来乡村2个、艺术赋能乡村3个。姚江农业公园成功入列市级都市农业公园创建名单。

三、工业、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进提质。全年全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11.8亿元,增长12.3%,其中民营企业增长12.6%。分行业看,28个行业大类中17个行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增加值比重前六大行业“五升一降”,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分别增长30.6%、18.1%。全年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完成1173.5亿元,增长6.6%,其中出口交货值232.3亿元,增长9.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利税总额85.6亿元,增长5.8%,其中利润总额69.2亿元,增长12.7%。

新兴动能引领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8.3%、17.7%和13.4%,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高6.0、5.4、1.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增长8.6%,高于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速1.7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率达50.1%,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建筑业生产保持平稳。全年全区实现省内建筑业总产值283.8亿元,同比增长2.0%。年末全区共有建筑业企业336家,其中特级资质企业1家,一级资质企业41家,二级资质企业279家,不分等级资质企业15家。

四、固定资产投资、城乡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增长。全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5%。分领域看,交通、能源和水利投资增长56.1%,基础设施投资增长7.0%。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7.0%。

城市更新稳步推进。全年全区未来社区新增创建项目7个,通过省级验收命名9个,累计列入省级创建名单21个。新增省级共富单元“一老一小”服务场景27个。云鹭湾社区入选全国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名单,星旅社区入选全省未来社区验收优秀案例,姚江社区入选全省未来社区数字化建设优秀案例。完成老外滩传统风貌区和姚江北岸城市新区风貌区建设,老外滩传统风貌区获评省级样板。“港埠印象·乐享亲水”综合品质样板区入选全省首批共富基本单元综合品质样板区试点建设名单。

住房保障持续发力。年末全区共有实物配租在保家庭2488户,全年发放货币补贴4744户,总金额3528.8万元,新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5390套(间)。

五、城市管理、交通建设

城市管理提质升级。全年全区处置违法建筑76.4万平方米,排查整治“四不”违建问题168宗、面积37.6万平方米,获评省“无违建县(市、区)。大庆南路、生宝路分别获评“浙江省高品质示范街区”“浙江省街容示范街”。蝉联全市排水行业最高荣誉“排水杯”四连冠。全区首座污水处理厂(下沉式再生水厂)通水运行。全年完成5个公园景观专项提升,2条迎宾大道、1条亚运主题大道、2个亚运主题公厕等改造提升,完成18条人行道净化、靓化行动。实施北外环桥下绿化景观提升,改造面积83000余平方米,实施七彩骑行线核心段及九个节点改造,改造面积26496平方米。区管照明设施亮灯率达99.9%,照明设施完好率99%。开展各类燃气场所安全检查4887次,发现并整改隐患1425个;新增管道气用户2.5万户,覆盖率达99%。

城市基建有序推进。全年实施12个市级城建项目,总投资约67.6亿元,完成投资20.2亿元。实施区级城建项目34个,总投资约60.1亿元,完成投资27.7亿元。

六、国内贸易、金融、旅游

消费领域回温升级。全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5.3亿元,同比增长3.5%。累计发放消费券5000万元,直接带动消费超14亿元。全区主要商超实现销售额约65亿元,客流量超5000万人次。举办“舌尖上的相遇—中东欧美食与‘味美浙江·百县千碗’人文交流活动”,大闸社区入选全国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典型案例,老外滩成功获评全国示范步行街,慈城民权路入选省级高品质步行街。落户直播电商相关企业30余家,获评省级直播电商基地1家。前洋云上直播共富工坊获评首批省级示范“共富工坊”名单。三关六码头“莲北情·高山菜”共富工坊成为省级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典型案例。年末全区实有各类市场经营主体79810户,同比增长6.4%。

金融业发展蹄疾步稳。年末全区共有金融机构32家,全年实现本外币存款余额2270.9亿元,同比增长12.6%;本外币贷款余额2418.1亿元,增长31.6%。保险业机构共计21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达58.7亿元,增长24.5%。上市企业共计10家。新增新三板企业3家,累计9家。新增辅导期企业1家,累计3家。新增甬股交挂牌企业30家,累计201家。

文旅深度融合加速推进。全年全区共接待游客462.6万人次,同比增长26.2%,实现旅游总收入67.1亿元,增长28.4%。年末全区共有星级酒店4家,其中五星级1家,4A级以上景区4处,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1处。全年新增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家、省级美食街区1家,省白金宿1家、省金鼎级特色文化主题酒店2家、省重点培育文旅市集4个。慈城宋潮风物沉浸式古风市集获评省文化和旅游十大烟火市集。江北旅游咨询服务中心被评定为市四星级全域旅游服务中心。云上鞍山共富工坊获评市示范共富工坊,半樸园传统文化教育共富工坊获评市农旅融合式“共富工坊”十佳案例。成功举办首届“江北有礼”文旅伴手礼暨民宿伴手礼大赛。参加浙派好礼暨全国文旅商品活动,获金奖1个、铜奖5个。

七、外向型经济

外贸领域保稳促优。全年全区实现进出口总额905.7亿元,同比增长5.6%,汽车零部件出口额34.4亿元。全国首发宁波市(江北区)“服惠保”服务贸易出口信用保险政策平台。助力超160家企业赴日本、印尼、墨西哥等地参加境外展50余场,达成意向订单近5亿美元。助力企业参加广交会、进博会、数字贸易博览会、中东欧博览会,达成意向订单30亿元。

对外投资稳中向好。全年全区备案(核准)中方投资额3.6亿美元,同比增长81.8%。全年境外工程承包劳务合作营业额1.3亿美元,增长25.0%。金田集团入围浙江本土民营跨国公司“领航企业”。

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全年全区实际利用外资8746万美元,国内招商引资实到资金170.6亿元,浙商回归资金126.0亿元。引进较大产业项目131个,促成28个重点项目签约。累计出让4宗地块。

八、科技、教育、人才

科技创新持续深化。全年全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5921件,新增授权发明专利971件,万人有效发明量117.71件。在市专利创新大赛中荣获6个奖项。新增省科技小巨人企业3家、“北岸新锐”企业20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1家,累计380家。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78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45家。建成博士创新站12家。全区众创空间孵化器27家,其中国家级、省级达13家。高储能和关键电子材料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名单。

教育水平不断提升。全年教育经费共计16.7亿元。通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国家级验收。6所学校获评省现代化学校。江北外国语学校二期投用。全区有义务段学校33所,其中公办31所、民办2所,在校生45422名。全区有幼儿园(园区)72所,在园幼儿15080名,省二级以上优质园招生覆盖率95%,普惠性幼儿园招生覆盖率97.6%,公办幼儿园招生覆盖率70.0%。全区共有1个区级托育服务中心、5个街道(镇)托育服务分中心、34个幼儿园托育部,全区托位供给总数为2163个。全区教育系统共有在编教师3076名,其中省特级教师6名,市名校长、骨干校长16名,市级以上名师骨干66名,有高级职称教师570名,其中正高级8名。全区共有区级老年大学2所,街道(镇)级分校8个,社区(村、机构)教学点116个,招收老年学员10381人次,2所学校获评省优质示范老年大学(学堂),1所学校获评宁波市标准化老年学校。全年开展教育培训活动13995场,参与活动548261人次,“双证制”毕业731人。

人才引育有力有效。建成技能人才培育基地4个。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75万人次。新增高技能人才4120人,选聘“产业教授”6名,新增国家和省市人才工程20项,引进大学生1.5万人。新招引人力资源机构11家,全区机构数量达184家,其中14家机构上榜全省人力资源综合百强。

九、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文博事业再上台阶。建成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49个、城市书房4个、文化驿站1个。开展“千场全民艺术普及培训”、“百场文艺活动送基层”、“走读江北”、宁波“阿拉非遗汇”、第六届北岸文化艺术节、“北岸艺星”区青少年文艺大赛等各类文化活动。区图书馆在第七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中被评为“一级图书馆”。“玉成窑紫砂制作技艺”入选第六批省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全区文博发展指数列全省第7位。

卫生健康事业全面提升。年末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42家,区属医疗机构床位数1738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5293人。全区健康素养水平41.27%,每千人拥有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托位数达4.3个。区疾病预防控制局挂牌成立,市第九医院通过国家级卒中中心验收,全市首个老年认知与运动障碍医疗中心挂牌成立。建成区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累计开展家庭养育活动200余场。全年作出医疗执业行政处罚决定353件,罚没153万余元;检查相对人4600余家次,排查整改问题隐患460处,发放监督意见书135份。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年末全区共有篮球场160个(其中灯光篮球场30个)、门球场10个、笼式足球场13片、网球场24个、气排球场9个、乒乓球场88个。全区3A级体育协会达14个,5A级体育协会1家,每千人拥有体育指导员2.8人,296个晨晚练点坚持开展或指导健身活动。成功举办全国羽毛球单项锦标赛、全国桥牌A类俱乐部联赛、宁波马拉松等国家级、省级赛事20项和区级赛事活动300项,参加各级各类赛事人数达到40万人次。亚运会获得4金1银,亚残会获得6金。达人村卡丁车再次获评省运动休闲精品项目,卢家山4号营地获得省十大露营基地,奥体中心获评全国体育科普基地。

十、人口、人民生活

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年末全区拥有户籍人口287374人,比上年增长1.4%。总人口中男性138336人,女性149038人。全年全区出生1801人,死亡2350人。人口出生率为6.31‰,死亡率为8.24‰,自然增长率为-1.92‰。

居民收支稳步增长。全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881元,比上年增长4.3%。按城乡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850元,增长4.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094元,增长6.3%。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为1.62。全区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6261元,增长5.7%。按城乡分,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8627元,增长5.3%;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7848元,增长8.7%。

十一、社会保障、就业

社会保障扩面提质。全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29.16万人,缴费人数净增0.88万人。全区基本养老保险户籍人口参保率达99.4%;医疗保险参保总人数28万人,户籍人口参保率达99.6%。定点医疗机构异地就医结算开通率达100%,160家定点零售药店开通异地就医结算,开通率达97.6%。13家定点医疗机构和3家定点零售药店开通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深化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累计提供机构护理657109床日、居家护理服务114643小时,发放长期护理保险待遇金额约1418万元。

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不断升级。创建省级“共富型社会建设-特困群体救助集成服务”应用试点,发放困难群众救助资金2600余万元,“爱在江北”救助行动自启动以来筹集爱心资金238万元,帮扶困难群众 1.7万人次。建设“老年共享餐厅”14家,发放老年食堂助餐补助55万元,日均堂食、送餐达1500人次。培育省级社区领军人才和省级最美社工3名,市级社区领军人才15名、区级社工领军人才10人。区内每万人社区专职工作者配备达20.66名。开展“星星点灯”越西孤儿精准帮扶,累计拨付119万元。完成双受托慈善信托备案319.8万元。发放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直补资金89.1万元。

就业创业巩固向好。全年全区建成零工市场4家、零工驿站9家。“新领北富”灵活就业综合保障品牌获省公共就业服务项目二等奖。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9%,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失业人员再就业4211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818人。

十二、生态建设、社会安全

生态建设取得新突破。成功创建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获评省三星级“无废城市”,捧获清源杯。全年环境空气优良率为91.6%、PM2.5浓度为22μg/m3,6项主要污染物指标除氮氧化物外均比去年下降。市控以上断面地表水达到或优于Ⅲ类水比例为100%。全区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和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均为100%。

“平安江北”建设有序有效。全年全区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6起,死亡4人,未发生自然灾害亡人事件。新增21个规范化创建避灾安置场所,全区69个避灾安置场所全部实现可视化,甬江街道万丰社区创建为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新组建25人编制的区综合森林火灾应急救援队伍,营房占地超4000平方米。全年共接报有效警情4.9万起,其中刑事警情、治安警情分别同比下降13.2%、24.5%。全年黄赌警情下降14.4%,盗窃案件下降26.7%。全年打击电诈对象442人、累计劝阻1503.9万元、追赃挽损1785万元。全年办理法律援助775件;累计调处各类矛盾纠纷9513件,调处成功率98.3%。全年共查处食品安全各类违法案件291起,罚没款69.5万元。全年共申报放心消费单位1860家,其中无理由退货单位910家。农贸市场建设入选2023“浙里食安”第一批示范市县名单。

***********************************************************

说明:1、本公报所列2023年的各项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原因,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GDP)、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工业法人单位;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指:

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

零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

  住宿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

餐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