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江北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2

选择区域:>>

2022年,面对异常严峻复杂的外部形势和超预期因素冲击,区委区政府带领全区上下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沉着有力应对内外部冲击与挑战,全区承压奋进、锐意进取,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谐稳定,实现了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创智和美城区建设的良好开局。

一、综  合

国民经济稳进提质。全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60.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9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271.1亿元,增长2.1%;第三产业增加值580.3亿元,增长6.2%。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1.0∶31.5∶67.5。

图:2022年度江北区三次产业结构示意图

财政收支稳定增长。全区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177.5亿元,同口径增长11.0%,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1.9亿元,同口径增长6.5%。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94.6亿元,全年民生领域投入66.0亿元,民生领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69.8%。其中公共安全经费3.6亿元、教育经费13.1亿元、科学技术经费5.0亿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经费1.1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经费10.5亿元、卫生健康经费7.1亿元、节能环保经费0.7亿元、城乡社区经费12.3亿元、农林水经费7.0亿元、住房保障支出经费5.6亿元。

二、农业、农村

现代农业蓬勃发展。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8亿元,同比增长5.6%;以“智慧化、高效化、生态化”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持续推动农业一二三产全面振兴,全市第二个入选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连续两年成为国家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先进县。

改革创新持续深化。入选全省“市场化改革+集体经济”“数字化改革+强村富民”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试点,荣获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先进集体、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成绩突出集体。农村集体经济监管入选省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典型案例50强。

数字赋能智慧三农。迭代升级农村集体资产“智管家”,进入“浙里帮农促富”跑道,入选省委改革办88件基层治理一件事清单,推动村民由治理“对象”走向治理“主体”;入选全省“五水智治”数字化建设、省水域监管“一件事”场景应用试点,打通省、市监管壁垒,实现水域监管跨部门、跨层级协同应用,运用天地一体监管技术,实现河湖水面的监管全覆盖。

全域美丽更加彰显。围绕“精特亮”、未来乡村、精品村建设,打造了2个省级特色精品村、1个示范街道、1条风景线、9个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6个精品村、10个梳理式改造村,建设了2个省级未来乡村试点和“姚江古渡传承线”;高质量推进“水美江北”,承办全市水环境治理工作现场会。

三、工业、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健运行。全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89.9亿元,同比增长1.3%。28个行业大类中13个行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实现1101.8亿元,下降1.4%,其中出口交货值216.4亿元,增长8.4%。

新兴动能优势明显。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5.1%、5.7%和13.2%。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同比增长5.3%,高于规上工业产值增速7.0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率达49.3%,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

建筑业生产保持活跃。全年全区实现建筑业增加值45.9亿元,同比增长4.6%。

四、固定资产投资、城乡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7%。分领域看,交通运输投资增长115.3%,工业投资增长29.5%,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52.2%,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17.0%,生态环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投资增长143.9%。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5.2%。

城市更新稳步推进。全区共有14个未来社区启动建设,全部入选省级创建名单,其中大闸、湾头已完成创建并入选全省第二批未来社区名单;6个“一老一小”场景通过市级评审,4个入选首批省级场景;慈城老城传统风貌样板区成功入选浙江省首批17个城乡风貌样板区名单。

住房保障进一步优化。目前全区共有实物配租在保家庭2191户,发放租赁补贴4184户,总金额2245.69万元。解决环卫工人住房难问题,将其纳入公租房外来务工人员保障范围,已先后纳保192户。全年共改造31个老旧小区,总户数1.63万户,面积175.5万平方米,总投5.73亿元。

五、城市管理、交通建设

城市管理精细化升级。累计完成“三改”267.3万㎡,完成率668%;“拆违”84.7万㎡,完成率188%;江北区S319甬余线获评省级绿化美化精品道路。街道(镇)一线执法力量占比达到85.7%,设立全省首个“3+N”多元共治联络室。推进城乡排水“一体化”管养进程,获全市排水行业最高荣誉“排水杯”三连冠。开展“安全生产‘除险保安’大排查大整治”“燃气管线普查”等专项行动,全年完成餐饮燃气报警器安装3510家,完成率100%。全年度完成148条道路、114座桥梁常规检测,18座桥梁“桥头跳车”整治,实施19条道路结构检测、6条道路脱空检测,全区公共照明设施平均亮灯率99.95%。完成姚江、甬江堤防11项改造修复,同步开展姚江、甬江约10公里旧江堤安全鉴定,确保城市运行安全有序。

城市基建有序提升。全年共实施市级项目15个,包括邵渡路及接线、下白沙路等13条主次干道及过江通道,绿化工程1个,管网工程1个,总投资约130.9亿元,完成投资20.6亿元。实施区级项目29个,总投资约28.7亿元,完成投资6.8亿元。

六、国内贸易、金融、旅游

消费领域提振回暖。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9.7亿元,同比增长8.2%。加速推进老外滩国家级步行街创建,争取老外滩业态提升专项资金3000万,20余个优质项目成功落户。精准投放七轮6500万元江北消费券,直接带动消费超12亿元。积极繁荣夜间经济,注重特色挖掘,举办2022年春夏灯光秀活动,在各大商圈打造集展示、演绎、消费、体验于一体的夜间经济市集模式。首创线上直播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全区拥有直播相关企业近250余家,直播电商交易额超200亿元,带动线上线下销售额超300亿元。全区实有市场主体74130户,市场主体同比增长4.60%,其中个体工商户32043户,增长2.96%。全年新设市场主体量9556户,同比增长1.30%,其中个体工商户新设4684户,增长幅21.76%。

金融市场稳健运行。年末全区共有30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全年实现人民币本外币存款余额1770亿元,同比增长20.2%,比年初净增278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1642亿元,同比增长13.5%,比年初净增178亿元。保险业机构共计20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达46.5亿元,同比增长25.6%。服务实体经济及对接资本市场方面成效突出,全区共有上市企业10家,其中今年新增1家企业上市,辅导期企业4家,新增甬股交挂牌企业40家。

全域旅游发展迈出加速度。老外滩获评国家级休闲街区,慈城古县城民宿集群成功入围首批宁波市民宿产业集聚区;“江北夜未央”夜经济品牌成功入选市文旅局共富培育试点,达人村完成创建国家4A级景区景评。纳入省“微改精提”系统项目共34个,总计划投资约2亿元,实际完成投资约1.9亿元;全国文旅项目管理系统实际完成投资62.2亿元,文旅项目获批专项债5.1亿元。

七、外向型经济

外贸领域稳增提质。全年进出口总额达854.8亿元,同比增长17.6%,份额较上年度进一步提升。在全市首创“白名单”绿色通道机制,全面支持企业走出去,累计帮助287批次342人完成出入境审批手续。抓实包机出境服务。23家企业40人次参加宁波市包机,达成意向订单约1亿美元。建立“助企稳贸”服务联盟,打造一站式综合服务机制,开展企业线上线下业务培训近1000家次,累计上门服务200余家次,解决问题80余项。

招商指标争先进位。全年全区实到外资共计22925万美元,国内招商引资已实到194.3亿人民币,浙商回归已实到资金109.3亿人民币。全区谈成重大招商引资项目89个,预计总投资200亿元以上;落户服务业项目4614个,重点服务业项目111个,其中现代商贸业49个、港航服务业3个、互联网软件业9个、科技服务业8个、金融服务业7个、直播经济4个、休闲旅游业2个、建筑服务业22个、人力资源服务业7个。

八、科技、教育、人才

科技创新坚持自立自强。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3.02%,实施科技创新“163”攻坚行动,开展“科技政策扎实落地年”活动,全年兑现经费1.8亿元,惠及企业500余家次。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8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300家,8家企业入选全省创新能力500强,全区新增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11家,各级研发机构总数达到299家,承担国家、省市研发计划19项,14个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134.4亿元,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达52.2%。省级光电新材料高新园区成功认定为省级高新园区,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获批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新增省级以上众创空间(孵化器)4家,累计达到14家。

教育水平不断提升。全年教育经费共计14.2亿元。惠贞高级中学、江北中心学校、养正书院、宁大附属学校二期竣工投用,上海交大教育集团宁波实验学校揭牌,江北区灵峰学校、江北区普迪学校、江北区尚德学校和宁波大学青藤书院等4所全部转公。全区有义务段学校36所,其中公办34所,民办2所,在校生42502名。全区有幼儿园(园区)71所,在园幼儿16589名,提前三年达到省共同富裕2025年目标,公办幼儿园覆盖率70%。成立1个区级托育服务中心、3个街道(镇)托育服务分中心、32个幼儿园托育部,提供托位1200个,占全区托位总数70%。全区教育系统共有在编教师2987名,有省特级教师8名,市名校长、骨干校长17名,市级以上名师骨干66名,高级职称教师509名,其中正高级7名。全区共有区级老年大学2所,街道(镇)级分校8个,社区(村)教学点107个,新增老年学员10408人次。全年开展教育培训活动超过1600场,参与活动超过10万人次,完成劳动力预备教育40人,“双证制”毕业673人。

人才智力集聚持续加快。举办甬上乐业-2022宁波就业创业大会,开展招聘活动超50场,引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人才超1.3万人,国家级、省级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分别新增1家、5家。开展技能培训3.4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10974人,高技能人才6137人。

九、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文博事业走上新台阶。推进省民生实事工程及“爱在江北 和风惠民”区民生实事项目,建成70个15分钟品质文化圈、2个城市书房及1个文化驿站。向下延伸8个街道(镇)图书分馆二级网点,推进117个村(社区)图书室三级网点。开展2022宁波阅读进行式江北站、喜迎二十大百场戏曲下乡演出、走读江北等13类活动。清供摆件制作技艺和玉成窑紫砂制作技艺等2个项目入选第六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申报市级推荐名单。

卫生健康事业全面提升。年末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29家,区属医疗机构床位数1948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5494人。全区人均期望寿命达83.13岁,健康素养水平40.42%,每千人拥有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托位数达3.5个。累计开展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141万剂次,全程接种率97.3%,60岁以上老人接种覆盖率92.5%。市第九医院顺利通过二甲复评。推进“互联网+智慧健康”建设,拓展线上签约服务,通过“健康宁波”实现线上签约,为宁波市首家试点成功区县。全年查处无证行医42起,罚没款金额93万余元,没收药品、医疗器械价值8万元。开展医疗机构疫情防控专项检查,停业整顿医疗机构13家,立案处理17起。

体育事业持续推进。年末全区共有篮球场159个(其中灯光篮球场29个)、门球场10个、笼式足球场12片、网球场19个、气排球场9个、乒乓球场88个,安装、更新健身路径30套,健身路径总数达到355套。全区3A级体育协会达12家,5A级体育协会1家,体育指导员总数达到2563人,296个晨晚练点坚持开展或指导健身活动。竞技体育继续保持领先,省运会获得赛事金牌总数位居全市第三名、团体总分和奖牌数居全市第二。宁波山地自行车公开赛获评长三角地区体育旅游精品赛事,易力加数字化系统获评省首届体育科技创新大赛银奖。

十、人口、人民生活

人口保持稳步增长。全区年末公安户籍人口283276人,119418户。总人口中男性136721人,女性146555人。全年全区出生人口(含补报)1950人。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全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480元,增长3.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088元,增长5.6%。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为1.65:1,比上年缩小0.04。

十一、社会保障、就业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全区社保参保缴费人数超21.7万人,净增9395人,户籍人口参保率达99.5%;户籍人口医疗保险参保总人数为27.79万人,医保参保率达99.52%。“15分钟医保服务圈”区域全覆盖,全区8个街道(镇)可办理医保全部24个事项,147个社区(村)可办理11个医保高频服务事项,全年受理各类医保业务10万余人次。

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不断升级。全年共发放低保金1688.45万元,特困供养金299.45万元,儿童福利保障277.09万元。为1148户家庭开展临时救助,累计发放临时救助资金369.11万元,为超1.38万人次困难群众发放物价补贴183.33万元。全年共完成居家养老服务站点新建、提升共12 家,其中1A级1家,2A级9家,3A级2家。提供124078人次居家养老政府购买服务,提供结算总工时168256小时。全年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直补资金共发放89.34万元。

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开展稳就业惠民生攻坚行动,惠及企业4.18万家(次),惠企资金2.75亿元,城镇新增就业16102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81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320万元,创业带动就业比例达到1:7。

和谐劳动关系有力推进。全年劳动监察受理案件1383件,涉及人数4072人、金额5222万元;受理劳动争议案件1201件,涉及人数1532人,结案金额3792万元。成立区级劳动纠纷调解中心,创新建立工程领域全过程欠薪预警防治机制。

十二、生态建设、社会安全

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大气环境质量PM2.5为23μg/m³、优良率87.3% ,地表水市控以上断面水质功能达标率100%、断面优良率80%、“千吨万人”以上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全市第一个实现电镀、印染、化工重污染行业全面清退的区域。垃圾秸秆露天焚烧治理“一件事”改革,入选第二批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共同富裕最佳实践名单和宁波市首批共同富裕最佳案例成果。

高水平建设“平安江北”。开展“一厂多租”“护航一号”等专项执法,处罚119起,罚款303.4万元。全年完成建设综合减灾示范社区34处,其中国家级18处,省级16处;累计培育3支社会应急救援力量队伍;新组建1支25人区级综合森林火灾应急救援队伍。全年办理法律援助721件;累计调处各类矛盾纠纷6448件,调处成功率99.8%,涉案金额达4.04亿元。成立江北区基层法律服务中心,合法性审查数量达931件;成立全省首个执法监督指导站,推进行政复议基层服务点建设,办理复议申请87件。创建完成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1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9个。

***********************************************************

说明: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GDP)、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指:

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

零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

住宿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

餐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