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即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3

选择区域:>>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经济恢复进程中的矛盾问题,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千方百计强信心、稳预期、促发展,全区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内生动力显著增强,质量效益持续提升,民生保障有力有效,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就。

 

一、综               合

 

综合实力稳步提升。经青岛市统计局统一核算并反馈,2023年全区完成生产总值1594.73 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增长6.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1.30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775.51亿元,增长5.9% ;第三产业增加值727.92亿元,增长7.5%。三次产业结构由2022年的5.8:50.3:43.9调整为5.7:48.6:45.7。二产继续保持对全区经济的主导支撑,二产比重比上年下降1.7个百分点,三产比重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市场主体不断壮大。2023年,全区新登记市场主体3万户,其中企业8827户、个体工商户2.1万户;截至2023年底,全区市场主体总量达30.23万户,同比增长2.1%,其中:企业7.71万户,同比增长5.6%,个体工商户22.28万户,同比增长1.1%。

 

二、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稳定发展。全区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9.4亿元,增长5.0%。其中,农业产值54.3亿元,林业产值0.6亿元,牧业产值28.7亿元,渔业产值78.7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7.6亿元。

农业 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17.7万亩,粮食总产量45.3万吨,增产2.3%,亩产385公斤;花生种植面积12.7万亩,总产量3.7万吨,亩产292公斤;蔬菜种植面积17.7万亩,总产量70.4万吨。

林业 年末木材产量达到0.4万立方米。

畜牧业 生猪存栏25.9万头,下降12.7%,生猪出栏43.6万头,下降0.8%;奶牛存栏1.5万头,下降9.3%;肉食鸡存栏644.0万只,下降1.7%,肉食鸡出栏3743.3万只,增长10.6%,蛋鸡存栏632.9万只,增长43.3%;肉蛋奶总产量23.9万吨,增长4.9%。

渔业水产品总产量31.0万吨,增长3.3%,海洋捕捞产品产量5.1万吨,海水养殖产品产量25.9万吨。

农村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业机械化程度明显提高,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15.1万千瓦,农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率91.5%,机耕作业面积6.2万公顷,机播、机收面积分别为8.9万公顷、8.3万公顷。耕地灌溉面积6万公顷;地膜覆盖面积1.5万公顷,下降2.3%。农用拖拉机3.7万台。全年化肥施用量(按折纯量计算)3.0万吨,下降1.9%;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2310个。全区行政村实现通电、通公路、通公交、通自来水、通电话、通有线电视、通宽带网络。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增长加快。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630.5亿元,增长5.6%,占GDP比重为39.5%。从规上工业看,主导产业汽车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16.3%,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12.2%。

建筑业平稳增长。全年资质以内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75.3亿元,同比增长8.0%;签订合同额382.1亿元,同比增长7%;房屋施工面积143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9%,从产业看,第一产业增长21.7%,第二产业增长39.3%,第三产业下降13.1%。三次产业投资构成为2.6:39.4:58.0,第二产业投资比重比上年提高10.3个百分点。从重点领域看,民间投资增长6.1%,占全区投资比重69.8%。

房地产市场相对低迷。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32亿元,下降42.2%,其中:住宅117.7亿元,下降40.2%。房屋施工面积1106.3万平方米,下降16.5%,竣工面积249万平方米,增长63.4%。商品房销售面积161.2万平方米,下降6.7%,商品房销售额166.8亿元,下降9.7%。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63.4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增长23.5%。

 

五、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平稳发展。机动车保有量持续攀升,全区年末拥有各种机动车49.9万辆,增长2.9%,其中客货车47.9万辆,增长3%。公路总里程3434.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40公里,公路网密度178.8公里/百平方公里。

邮政电信业整体稳定。全区邮政业务总收入2.8亿元,增长14.7%;发送函件10.2万件,快递728.9万件,报刊1650.1万份。全区电信业务总收入10.6亿元,固定电话用户18.0万户;移动电话173.7万户;宽带用户70.3万户。

旅游业因疫情放开大幅增长。全区接待国内外旅游者875.88万人次,增长49.5%。其中,入境旅游者3.2万人次,增长320%。实现旅游总收入135.6亿元,增长23.2%。年末全区拥有A级以上旅游景区10个,星级宾馆、饭店2家;旅行社15个。

六、国    内    贸    易

 

消费需求平稳。全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79.5亿元,增长8.1%,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增长8.8%。从商品零售类值看,化妆品类零售额增长84.6%,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79.7%,新能源汽车类增长16.4%,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4.4%。线上消费增势良好,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47.8%,占全部限上商品零售额比重达到19%,呈逐年提高态势。

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实现营销额883.5亿元,增长44.9%。分行业看,限额以上批发业实现销售额752.9亿元,增长51.9%;限额以上零售业实现销售额123.9亿元,增长14.2%;限额以上住宿业实现营业额3.9亿元,增长5.1%;限额以上餐饮业实现营业额2.8亿元,增长31.3%。

 

七、对   外   经   济

 

实际利用外资增速下降较大。新签外资项目42个,增资6个,实际到帐外资(FDI)2.68亿美元,下降58.7%。

对外贸易增速略有下降。全区货物进出口总额544.8亿元,下降1.6%。其中,出口497亿元,下降1.9%,进口47.8亿元,增长2%。

从出口商品看,纺织服装产品出口110.8亿元,下降16.5%;农产品出口25.2亿元,增长1%;机电产品出口224.8亿元,增长14.3%;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4.1亿元,增长54.3%。从贸易类型看,一般贸易出口365.1亿元,增长27.2%;加工贸易出口82.1亿元,增长2.8%。从出口主体看,民营企业出口410.7亿元,下降1.1%,占全区比重82.6%。从主要贸易对象看,美国、日本、韩国是我区主要出口贸易国家,分别出口69.6亿元、63.4亿元、59.9亿元,占比14%、12.8%、12.1%。

 

八、财税、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5.6亿元,增长6.1%,其中税收收入完成75.4亿元,增长17.6%,税收占比71.4%。统筹资金保障重点支出,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3.5亿元,其中教育支出37.0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7.6元、卫生健康支出11.1亿元、城乡社区支出14.1亿元、农林水支出9.0亿元。

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全区各类金融机构达到139家,涵盖银行、保险、证券、地方金融组织等多业态,其中:30家银行机构,42家保险机构,8家证券机构,地方金融组织20家,基金36家。年末全区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1723.9亿元,比年初增加114.4亿元,增长7.1%,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156.1亿元,比年初增加135.8亿元,增长13.3%。各项贷款余额1605.0亿元,比年初增加168.8亿元,增长11.8%。存贷比达到93.1%。

上市公司  全区上市挂牌企业达到265 家,其中豪江智能在深圳创业板成功上市,上市企业达到1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家,四板挂牌企业 254家。

保险业 全年实现业务收入20.5亿元,增长0.4%;业务支出6.3亿元,下降0.6%。

证券业 在即墨新增资金账户6989户,达到11.2万户,证券交易额1318亿元,增长3.4%。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认定青岛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71家,其中:国家认定4家,山东省认定17家,青岛市认定50家。

全年专利授权量6286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874件。商标注册量4537件,有效商标总量达到54191件,拥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件,拥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件。拥有中国专利奖3项,拥有山东省专利奖2项。拥有驰名商标24件。

教育事业协调发展。优化配置公共教育资源,推动教育事业协调发展,落实改革政策,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升教育品质。全区共有各类学校560处,在校学生21.47万人,其中幼儿园351处,在园幼儿4.29万人;小学132所,在校学生9.96万人;初中 35所,在校学生4.16万人;高中 13所,在校学生2.34万人;职业学校3所,在校学生6842人;特教中心2处,在校学生441人。教职工总数1.97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100%。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产业全面繁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市场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文化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学艺术和社会科学事业取得了新成绩。全区有科技文化服务中心17处,各类图书馆(室)1026处,区图书馆藏书量47.95万册,区文化馆1处,区博物馆1处,柳腔剧团1处,电台1座,电视节目3套,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为100%。影剧院9座,演出放映场次较去年同比增长41.7%,观众人数同比增长87.2%。获青岛市以上各类奖励31项,增长93.7%。

卫生健康优化发展。全区现有各类卫生机构1176处,其中医院35处,镇卫生院21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28处,诊所、医务室、卫生所、护理站436处,村卫生室601处。共拥有床位5594张,卫生技术人员8379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543人,注册护士3622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区拥有各类运动场地2347处,等级裁判员30人,向青岛市以上单位输送运动员42名。国民体质监测达标率为94.6%。举办全民健身活动80次,参加全民健身活动8万人。

 

十一、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乡面貌不断改善。地铁7号线二期率先进入盾构施工阶段,15号线一期提前4个月完成征迁,中北大通道首开段建设顺利推进。营流路中心段完工通车,打通了纵贯中心城区的主干道路。新建整修孟沙河一路、石林三路等市政道路46条,完成丹东线、南城线等国省道大中修,三城路改扩建全线通车。新增停车泊位1.6万个,新增绿化面积15万平方米。乡村振兴纵深推进,新创市级以上美丽乡村示范村21个,创建全市唯一“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重点工业企业废水、烟尘、二氧化硫和粉尘达标率100%,工业危险废物集中处置率达100%;昼间城区道路交通噪声66.9分贝;昼间区域环境噪声53.1分贝。获评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保持稳定。全区年末常住人口136.74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16%。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4.40万人,农村人口52.3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1.72%,比上年末提高1.78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965元,增长5.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006元,增长4.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111元,增长7.0%。

安全事故形势稳定。始终坚持安全发展理念,强化风险防控意识,创新安全生产分类分级监管举措,攻坚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以最坚决的态度、最严格的标准、最有效的监管、最严厉的手段,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基本盘,有效保障了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年内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12起、死亡6人,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0038。

社会保障提质扩面。年末全区参加养老保险人数84.46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职工数27.72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2.62万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54.1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24.55万人,其中:城镇职工22.25万人,机关事业单位2.30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15.46人,其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4.30人,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81.16人。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推进。年末全区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院21个,社会福利院床位3008张,在院人数1190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57万人,居民低保资金计划支出1.69亿元。五保户供养人数715人,五保户补助金额1828万元。

注: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影响,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年主营业务收入 2000 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范围包括:从事商品零售活动或提供餐饮 服务的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户。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 2000 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 万元及以上的零 售业企业(单位)、200 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5.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包括:辖区内计划总投资 500 万元及以上建设项目投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开发项目投资,不包括农户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