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即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0

选择区域:>>

青岛市即墨区统计局
(2021年3月)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又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极其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即墨区上下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经济运行回升向好,质量效益持续改善,社会事业健康发展,民生福祉保障有力。

一、综               合

综合实力稳步提升。经青岛市统计局统一核算并反馈,2020年全区完成生产总值1278.36 亿元,同比增长5.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6.97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630.19亿元,增长7.5% ;第三产业增加值571.20亿元,增长4.2%。三次产业结构由2019年的6.2:48.9:44.9调整为6.0:49.3:44.7。二产继续保持对全区经济的主导支撑,二产比重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三产比重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

市场主体不断壮大。2020年新开办企业12986户,新增注册资本892.14亿元;截止2020年底,全区市场主体总量达26.66万户,同比增长26.2%,注册资本累计5155.87亿元,同比增长29.8%,其中个体工商户20.22万户,同比增长28.3%,私营企业5.92万户,同比增长19.2%。

二、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稳定发展。全区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9亿元,增长3.1%。其中,农业产值48.4亿元,林业产值0.6亿元,牧业产值25.9亿元,渔业产值60.4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3.7亿元。

农业  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14.3万亩,粮食总产量43.4万吨,增产1.3%,亩产380公斤;花生种植面积18万亩,总产量5.3万吨,亩产292公斤;蔬菜种植面积15.8万亩,总产量62.8万吨。

林业  林业产值0.6亿元。新增造林0.7万亩。

畜牧业  生猪存栏22.5万头,增长7.1%,生猪出栏29.8万头,下降17.2%;奶牛存栏2万头;肉食鸡存栏635.4万只,增长20.8%,肉食鸡出栏2698.8万只,下降4.1%,蛋鸡存栏555.8万只,增长38.2%;肉蛋奶总产量20.1万吨,增长24%。

渔业  渔业产值60.4亿元。水产品总产量28.4万吨,与上年持平,海洋捕捞产品产量5.1万吨,海水养殖产品产量23.3万吨。

农村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业机械化程度明显提高,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12.9万千瓦,农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率88.6%,机耕作业面积4.7万公顷,机播、机收面积分别为8.7万公顷、8.2万公顷。耕地灌溉面积6万公顷;地膜覆盖面积1.5万公顷,增长1.6%。农用拖拉机3.9万台。全年化肥施用量9.7万吨,下降2.7%;农村用电量6.2亿千瓦时,下降1.3%;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蓬勃发展,全区农业合作社836个,参与农村合作组织的户数达到3万户。全区行政村实现通电、通公路、通公交、通自来水、通电话、通有线电视、通宽带网。

三、工    业

工业经济提速回暖。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509.14亿元,增长8.3%,占GDP比重为39.8%,对全区GDP贡献率为47.1%。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8%。汽车制造业发展迅猛,汽车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41.7%,拉动规上工业增长18.3个百分点,是全区经济快速增长的核心支撑。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优化。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4%,从产业看,第一产业增长116%,第二产业增长-9.3%,第三产业增长9.8%。三次产业投资构成为2.6:30.3:67.1,第三产业投资比重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从重点领域看,民间投资增长2.2%,占全区投资比重69.1%。

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17.7亿元,增长41.6%,其中:住宅182.8亿元,增长44.8%。房屋施工面积1424.8万平方米,增长21.5%,竣工面积125.7万平方米,下降37.4%。商品房销售面积171.2万平方米,下降27.6%,商品房销售额201.5亿元,下降28.4%。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46.1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增长3.2%。

建筑业平稳增长。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36.7亿元,同比增长6.4%。全年资质内建筑企业施工合同总额226.5亿元,同比增长6.5%;房屋施工面积865.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4.3%。

五、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平稳发展。机动车保有量迅速攀升,全区年末拥有各种机动车42.2万辆,增长8.5%,其中客货车40.1万辆,增长9.4%。公路总里程3509.7公里,其中高速路140公里,公路网密度182.7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年公路客运量105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4280万人公里;货运量1636万吨,货运周转量363553万吨公里。

邮政电信业整体稳定。全区邮政业务总收入2.1亿元,增长6.6%;发送函件4.6万件,特快专递1.4万件,报刊1607万份。全区电信业务总收入9.6亿元,固定电话用户20.8万户;移动电话162.7万户;宽带用户61.9万户。

旅游复苏提振有效。全区接待国内外旅游者875万人次,增长-18.3%,实现旅游总收入115亿元,增长-18.8%。年末全区拥有A级以上旅游景区18个,星级宾馆、饭店3家;旅行社12个。

六、国    内    贸    易

消费市场加快复苏。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8%。其中限上零售额83.3亿元,增长11.7%,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0.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51%,乡村市场增长快于城镇市场,农村居民消费潜力不断释放;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增长12.4%,餐饮收入增长-28%。受疫情影响,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中涉及居民生活类增长较快,粮油食品类增长13.5%,新能源汽车销售增长143.6%,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71.9%,涉及服务消费类下降较大,服装鞋帽类下降28.2%,金银珠宝类下降25.6%,体育、娱乐消费下降68.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29.8%,中西药品类下降23.7%。

七、对   外   经   济

实际利用外资难度加大。12月末,新审批外资项目61个,实际到帐外资(FDI)6.74亿美元,增长-18.9%。

外贸结构克难调优。全区货物进出口总额419.2亿元,增长11.5%;出口372.6亿元,增长18.8%;进口46.5亿元,增长-25.3%。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0.4亿元,增长46.9%;纺织服装产品出口95.5亿元,下降4.1%;机电产品出口140.4亿元,增长32.4%。从贸易类型看,一般贸易进出口329.8亿元,增长27.5%;加工贸易84.3亿元,下降16%。从进出口主体看,民营企业进出口315.7亿元,增长23.8%,占全区比重75.3%,比上年提升7.4个百分点。从主要贸易对象看,出口结构更趋多元化,美国、日本、韩国是我区主要出口贸易国家,分别出口58.7亿元、58.5亿元、35.5亿元,占比15.8%、15.7%、9.5%;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出口88亿元,占比23.6%。

八、财税、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支出保障有力。全区财政总收入完成334.4亿元,增长6.8%,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12亿元,增长0.1%;地方税收收入79.9亿元,增长0.2%。税收占比71.3%,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民生及重点支出得到保障,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8.2亿元,其中教育支出31.8亿元,增长6.7%;卫生健康支出8.4亿元,增长16.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0.2亿元,增长25.8%;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2.1亿元,增长41.7%;交通运输支出4.3亿元,增长94.4%。

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全区各类金融机构达到275家,涵盖银行、保险、证券、地方金融组织等多业态,其中:31家银行机构,67家保险机构,5家证券机构,7家典当行,地方金融组织25家。年末全区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1445.0亿元,比年初增加193.2亿元,增长15.4%,其中,住户存款余额777.1亿元,比年初增加114.4亿元,增长17.3%。各项贷款余额1169.9亿元,比年初增加169.7亿元,增长17%。存贷比达到81%。

上市公司 酷特智能、森麒麟轮胎在深交所上市,全区上市公司达到7家。新增3家辅导企业,辅导企业总数达到5家,全区上市挂牌企业总数达到257家。

保险业 全年实现业务收入17.9亿元,增长1.2%;业务支出5.2亿元,增长-21.9%。

证券业 在即墨新增资金账户6430户,达到9.1万户,证券交易额948亿元,增长55.4%。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认定青岛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81家,其中:国家认定4家,山东省认定22家。

全年专利申请量6390件,专利授权量5438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1071件,发明专利授权量186件。

品牌战略继续推进。全区拥有山东名牌产品97个,青岛名牌113个。拥有全国驰名商标22个,山东著名商标49个,青岛市著名商标52个。

教育事业协调发展。优化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升教育品质。全区共有各类学校697处,在校学生20.04万人,其中幼儿园464所,在校学生4.3万人;小学158所,在校学生8.49万人;初级中学32所,在校学生4.56万人;高级中学12所,在校学生2.17万人;职业学校5所,在校学生0.48万人;特殊教育学校2所,在校学生0.036万人。教职工总数1.96万人,其中:教师1.59万人,师生比1:10.3 。学龄儿童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100%。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产业全面繁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市场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文化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学艺术和社会科学事业取得了新成绩。全区有科技文化服务中心17处,各类图书馆1026处,区图书馆藏书量36.77万册,区文化馆1处,区博物馆1处,柳腔剧团1处,影剧院7座,获青岛市以上各类奖励11项。拥有新闻综合、生活服务两个电视频道、一个广播频率(FM101.7)、区委机关报《新即墨》、中国即墨网、知即墨客户端、即墨电视台公众号、《新即墨》官微和即墨手机报等,建成了“一台、一网、一报、两微、一端、N号”的全媒体平台。广播人口覆盖率达100%,电视人口覆盖率达100%,数字电视用户13.2万户,其中城区4.5万户,农村8.7万户。

卫生健康优化发展。全区现有各类卫生机构1101处,其中医院34处,镇卫生院21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22处,诊所、医务室、卫生所、护理站305处,村卫生室648处。共拥有床位5457张,卫生技术人员7506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264人,注册护士3098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区拥有各类运动场地2179处,等级裁判员22人,向青岛市以上单位输送运动员42名。国民体质监测达标率为95%。举办全民健身活动46次,参加全民健身活动48万人。

十一、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市品质持续提升。完善城市功能,打造品质宜居现代新区。麦德龙、万达广场、海尔海尚海等综合体先后布局。承接央视“2021东西南北贺新春”取景录制。完成营流路南通、威青路拓宽等重大工程,开通3条即青大站公交,城乡公交基本实现“村村通”。墨水河龙泉河综合整治全面完工,建成开放25处城市公园和街头游园,城区绿地率提高到39.6%。垃圾焚烧发电厂、污泥处置中心投入运行,居民小区和公共机构垃圾分类全面推开。万丽广场、墨河大厦等63处节点亮化扮靓城市夜景。利群广场、佳乐家等重点商圈整治成效明显。建成数字化城管、智慧交管等大数据平台,违法建设、占路经营、门头牌匾、露天烧烤、乱停乱放得到有效治理。

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78.2%,昼间城区道路交通噪声66.8分贝,昼间区域环境噪声53.2分贝。重点工业企业废水、烟尘、二氧化硫和粉尘排放达标率达100%,工业危险废物集中处置率达100%。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188元,增长3.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607元,增长2.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26元,增长4.5%。

安全事故形势稳定。坚守安全生产底线,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强化风险防控意识,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压实安全生产责任,深化风险管理,加强源头管控,持续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有效保障了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年内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5起、死亡4人,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0031,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0.88。

社会保障提质扩面。截止12月末全区参加养老保险人数84.1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职工数24.7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2.5万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56.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22.6万人,其中:城镇职工20.5万人,机关事业单位2.1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113.6万人,其中:职工29.3万人,居民84万人。参加生育保险29.5万人。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推进。年末全区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院16个,社会福利院床位3146张,在院人数1306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75万人,居民低保资金计划支出1.94亿元。五保户供养人数717人,五保户补助金额1234万元。

 

注: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影响,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情况。

2、全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企业。

4、限额以上贸易企业为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及以上、零售业500万元及以上、住宿和餐饮业200万元及以上的单位。

5、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统计的起点标准为计划总投资额5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