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全市经济质量效益持续提升,民生保障有力有效,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
根据上级统一初步核算,2023年全市生产总值405.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05亿元,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175.13亿元,增长7.0%;第三产业增加值205.59亿元,增长6.7%,其中,建筑业增长14.6%,批发和零售业增长9.1%,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3.5%,金融业增长12.7%,营利性服务业增长10.7%,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增长9.6%,非营利性服务业增长3.2%。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6.2:43.2:50.6。全市人均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81644元,增长6.9%。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6%,其中食品烟酒类上涨0.9%,其他七大类价格呈“五涨二降”态势。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上涨3.7%,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1.5%,衣着价格上涨1.1%,居住价格上涨1.0%,医疗保健价格上涨0.9%,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1.4%,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0.1%。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100人,有3244名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
二、农业和农村建设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5.61亿元,比上年增长5.9%。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64.57万亩,与上年持平。其中,粮食播种面积36.86万亩,比上年增长0.2%;油料播种面积10.57万亩,增长2.6%;蔬菜种植面积14.68万亩,增长0.8%;瓜果类种植面积0.59万亩,下降0.1%。
全年粮食总产量15.92万吨,比上年增长2.0%。其中,谷物产量14.69万吨,增长2.0%;油料产量1.34万吨,增长1.8%;蔬菜产量28.27万吨,增长1.7%;瓜果类产量1.18万吨,增长2.5%。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386.42公顷,人工更新面积1304.53公顷。森林面积199.26万亩,森林覆盖率65.8%;省级以上重点公益林面积97.92万亩。
全年肉类总产量6.15万吨,比上年增长21.0%。其中,猪肉2.35万吨,增长15.8%。年内生猪出栏25.16万头,增长16.6%;羊出栏2.8万只,增长61.7%;牛出栏1973头,下降15.0%。家禽出栏2306.85万只,增长17.8%。
我市新增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2个、省级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5个。创建省级高标准农村垃圾资源化处理中心建设1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数字化动态监管试点村83个,省级垃圾分类高标准示范村50个,省级高标准农村生活垃圾精品村4个。农家乐(民宿)床位数达到2800张,全年接待游客370万人次,年营业收入3.02亿元(不含休闲农业)。全年培训农民1200人次,安排产业增收项目10个,开发公益岗位884个,雨露计划帮扶低收入农户子女1010人,为19230名低收入农户免费购买健康保险288.45万元。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34.4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9%。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391.91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重工业308.95亿元,增长0.8%;轻工业82.96亿元,增长3.9%。实现工业销售产值386.17亿元,增长0.1%。全年完成工业出口交货值19.55亿元,下降1.2%。
年末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421家,其中,营业收入亿元以上企业99家,大中型企业23家。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产值为86.55亿元,增长9.5%;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产值69.77亿元,下降1.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产值47.98亿元,下降7.7%;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产值30.52亿元,下降12.8%;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产值22.47亿元,下降7.0%。金属制品业产值22.35亿元,下降6.9%;橡胶和塑料制品业产值14.65亿元,增长3.5%;专用设备制造业产值12.3亿元,增长0.5%;通用设备制造业产值13.58亿元,增长16.8%;农副食品加工业产值12.71亿元,增长20.9%;纺织服装、服饰业产值7.97亿元,下降8.0%;化学纤维制造业产值2.92亿元,下降24.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4.42亿元,增长24.2%;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产值4.61亿元,增长20.4%。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1.11亿元,同比增长6.9%,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1.4%;装备制造业增加值23.87亿元,增长16.3%,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9.8%;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12.48亿元,增长11.0%,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5.6%;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4.49亿元,增长18.8%,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6%。
全年全社会用电量31.1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5%。其中,工业用电量19.54亿千瓦时,下降1.1%。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1.1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6%。全市118家纳入建筑业统计范围的资质建筑业企业。年末从业人员2.99万人。全年房屋施工面积705.36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64.56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180.68亿元,比上年增长21.5%。其中,第一产业投资1.56亿元,下降44.9%;第二产业投资58.58亿元,增长30.5%;第三产业投资120.54亿元,增长19.3%。民间项目投资43.52亿元,下降10.2%。
在工业投资中,制造业完成投资48.82亿元,比上年增长47.5%。其中,家具制造业投资1.96亿元,下降23.3%;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投资2.12亿元,下降34.5%;农副食品加工业投资1.62亿元,下降3.5%;非金属矿制品业投资15.27亿元,增长108.5%;金属制品业投资2.93亿元,增长17.6%;工业技术改造投资35.37亿元,增长109.8%。
全市基础设施投资44.95亿元,比上年下降11.4%。其中,交通运输业投资15.58亿元,增长72.6%;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22.16亿元,下降31.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投资7.21亿元,下降21.4%。
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41.36亿元,比上年增长26.2%。房地产开发施工面积142.39万平方米,增长17.4%;竣工面积26.44万平方米,增长2719.9%;商品房销售面积13.09万平方米,下降19.9%,其中住宅11.09万平方米,增长38.1%,商业营业用房0.34万平方米,下降94.6%。商品房销售额24.29亿元,增长59.1%,其中住宅22.04亿元,增长73.9%。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4.87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53.41亿元,增长3.3%;限额以下消费品零售总额151.46亿元,增长13.8%。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为50.66亿元,增长2.7%;乡村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75亿元,增长15.2%。按消费形态分,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51.67亿元,增长4.3%;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74亿元,增长48.7%。全年实现网络零售额156.30亿元。
全市共有成交额超亿元的各类市场7个,实现成交额56.68亿元,同比增长39.22%。全市培育建成放心消费示范单位1779家。其中放心工厂118家,无理由退货853家,放心商圈6家。
六、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额9275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0%,其中出口总额9218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0%。
全市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274家,其中当年新启动出口业务企业59家。出口额在1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有97家,其中,3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有61家,1000万美元以上的龙头企业有28家。
全年新批三资企业6家,合同利用外资1735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09万美元。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全年完成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9.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5%。
全市机动车保有量169936辆,其中,民用汽车127144辆(载客116358辆,载货10451辆,其他335辆),挂车1740辆,摩托车36405辆。
年末全市境内公路总里程1861.11公里,同比下降0.6%,高速公路里程76.28公里。全年公路货物运输量达3467万吨,增长1.2%;公路旅客运输量1949.27万人次,增长20.3%。
全市共有19家国家A级旅游景区,其中5A级景区1家(含江郎山、廿八都、清漾景区)、4A级景区3家、3A级景区15家。全市拥有旅游星级饭店6家,客房总数1063间。
八、财政和金融
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6.78亿元,增长27.0%。其中,税收收入22.33亿元,下降6.8%,在主体税种中,增值税增长27.0%,个人所得税下降28.8%,企业所得税下降18.7%。全年财政支出90.37亿元,比上年增长2.7%。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859.24亿元,较年初新增111.68亿元,同比增长14.9%,本外币贷款余额817.02亿元,较年初新增130.81亿元,同比增长19.1%。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857.20亿元,同比增长15.0%,其中,住户存款587.82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127.59亿元,广义政府存款131.63亿元;年末人民币贷款余额817.02亿元,同比增长19.1%。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现有普通高中7所,在校生9534人;普通初中15所,在校生14798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所,在校生5801人;小学37所,在校生31532人。全市拥有幼儿园61所,在园幼儿12628人。
全市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和升学率均为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均为100%;初中毕业升高中段的比例为98.59%,其中升入普通高中的比例为59.99%。
全市普通高中专任教师913人,初中专任教师1383人,小学专任教师1865人,幼儿园专任教师953人。
全市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9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601家。新增授权专利1005件,其中发明专利142件;每万人拥有发明专利19.06件;新增申请商标注册767件,同比增长5.2%,新增知识产权贷款质押金额24.98亿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公共图书馆藏书量613883册。年末拥有文化馆1个,文化分馆19个。2023年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有线电视用户17.5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17.5万户,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市档案馆馆藏档案全宗175个,共计277637卷340744件。全年查阅档案3842人次,8302卷(件)次。
2023年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342家,其中医院、卫生院31家。医疗卫生机构病床床位3287张。卫生技术人员3808人,其中,执业医师1404人,执业助理医师181人,注册护士1496人。法定传染病18种5048例,发病率1008.7/10万,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99.96%。
全市共有2个公共体育场馆,全年举办市级以上各类体育竞赛活动422次,25273人次参加。共获得国家级金牌2枚,铜牌1枚,名次奖6个;省级金牌7枚,银牌11枚,铜牌23枚,名次奖51个;衢州市级金牌168枚,银牌184枚,铜牌141枚。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市年末户籍人口60.44万人,其中,男性人口30.86万人,女性人口29.58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1.1%和48.9%。全年出生人口3282人,出生率为5.41‰,死亡人口5356人,死亡率为8.84‰,与2022年相比,全市出生率提升0.2个千分点,死亡率提升1.45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3.02‰,下降0.84个千分点。
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980元,同比增长5.1%,其中工资性收入37957元,同比增长4.5%;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入36786元,同比增长7.4%,工资性收入21408元,同比增长6.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3363元,同比增长7.3%;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5258元,同比增长11.4%。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城镇为29.5%,农村为31.2%。
全市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43.09万人,其中,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18.74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2.46万人,机关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89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50.74万人,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36.86万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13.88万人。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13.46万人、7.75万人、10.38万人。年末享受失业保险职工人数为2885人。
全市各类养老机构有41家,床位数4741张,年末在院人数1792人,年末特困人员共有1582人,其中集中供养575人,分散供养1007人。年末全市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数分别为529人和11951人。
十二、资源、环境和社会公共安全
初步测算,2023年全市单位GDP电耗降低4.0%,单位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5.7%。
江山市后溪断面水质保持在Ⅱ类,Ⅱ类的天数有210天,超标天数(水质类别为Ⅲ类以上)0天,定类指标总磷累计均值为0.096mg/L。2个国控断面,峡口大桥断面水质为Ⅰ类,定类指标总磷累计均值为0.012mg/L;双塔底断面水质为Ⅱ类,定类指标为总磷等,总磷累计均值为0.085mg/L。1个衢州市控和2个县控断面水质和2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100%达标。
全市空气环境质量优于国家二级标准,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48天,AQI优良率为95.3%,同比改善4.3个百分点;PM2.5年均值为32μg/m3,同比下降3.3%;PM10年均浓度56μg/m3;O3第90百分位数130μg/m3;SO2年均浓度9μg/m3;NO2年均浓度为28μg/m3;CO年均浓度为1.1mg/m3。其中SO2、NO2、CO三个指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其它指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江山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和出水达标率分别达到91.4%和97.7%,工业危险废物填埋率4.8%,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达标率94%,安全利用处置率100%。
全市累计发生各类事故8起,同比下降11.1%,死亡0人。其中,工矿商贸事故4起、死亡0人。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连续八年实现“双下降”,无较大及以上事故发生。
十三、城市建设
建成区(下同)面积19平方公里,道路面积471.96万平方米。全年供水总量3692.18万立方米,居民家庭用水972.5万立方米,人均日生活用水量183升,用水普及率100%。管道天然气用气人口9.07万人。污水处理厂1座,日污水处理能力6万立方米,污水处理率为97.4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绿化覆盖率45.2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85平方米。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
2.全市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统计标准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标准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
4.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新增就业人口、失业人员再就业、社会保障方面等数据来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造林面积方面数据来自市林业局;新农村建设数据来自市农业农村局;全社会用电量、工业用电量数据来自市供电公司;成交额超亿元市场、专利、商标数据来自市市场监管局;网络零售额、对外经济数据来自市商务局;车辆拥有量数据来自市交警大队;旅游数据、图书馆藏书数据来自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金融数据来自人民银行江山市支行;教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局;科技方面数据来自市科技局;广播、有线电视方面数据来自市传媒集团;档案方面数据来自市档案馆;卫生方面数据来自市卫生健康局;医疗保障方面数据来自医疗保障局;体育竞赛活动方面数据来自市体育局;户籍人口数方面数据来自市公安局;养老机构、床位数方面数据来自市民政局;环境数据来自衢州市生态环境局江山分局;社会公共安全数据来自市应急管理局;城市建设数据来自市住建局;公路里程数、交通运输客运量、货运量数据来自市交通运输局;其他数据来自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