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淳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2

选择区域:>>

高淳区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高淳调查队

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多重超预期的困难挑战,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迎接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这条主线,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沉着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一体推进疫情防控、经济发展、安全稳定“三件大事”,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稳中向好态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576.7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0.54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251.47亿元,增长2.2%;第三产业增加值274.7亿元,增长1.8%。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的结构由上年的8.7:43.8:47.5优化调整为8.8:43.6:47.6。

居民就业形势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500人,吸纳大学生就业5000余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674人,实现632名有就业需求的退捕渔民100%就业,扶持694名农民自主创业,支持企业自主开展各类培训,发放167家单位培训补贴89.37万元,完成新型学徒制培训人数110人。

二、农业

2022年全区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87.96亿元,同比增长4.0%;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54.37亿元,同比增长4.1%,增速高于全市0.2个百分点,位列全市第二。分行业看,种植业产值21.70亿元,同比增长4.9%,;林业产值2.58亿元,同比增长5.4%;畜牧业产值3.57亿元,同比增长49.7%;渔业产值53.92亿元,同比增长0.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6.20亿元,同比增长10.1%。

特色产业提能升级。深入推进国家螃蟹全产业链典型县建设,挂牌“一中心一院”,成功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螃蟹养殖面积21.58万亩,产量1855万公斤,一产产值达25亿元,同比增长8.7%。漆桥现代农业产业园成为首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禾田越光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发富硒菜苔、引进7D油菜籽加工新技术,成为省首批中高端稻米(油)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优秀案例。建成胡家坝市级民宿村,吕家田园驿站、慢城松溪民宿成为南京市第二批职工疗休养基地。阳江镇连续第3年获评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十亿元镇”称号。

乡村休闲旅游较快发展。成功创建市主题创意农园3个,市大中学生耕读教育实践基地5个,市乡村特色体育基地1个,金腾农庄研学团建入选省级乡村休闲旅游农业特色模式,花联山庄、桃源慢都入选省级乡村休闲运动基地,入库市级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项目库项目5个,面积29.56亩。全区累计建设休闲农业与乡村休闲旅游点200个,全年实现休闲农业接待游客人数超过500万人次,农业旅游综合收入超过25亿元。

龙头企业引领作用显著发挥。新认定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4家,总数达99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0家、市级企业22家、区级企业66家。2022年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交易)额201.5亿元,净利润10.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1%和10.6%,带动农户11.66万户。新创建市级产业化联合体3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总数达10家,实现水产、茶、园艺、休闲农业、稻米等5大特色产业全覆盖。全区已形成产业特色鲜明的“一村一品”专业村镇10个,其中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4个,高淳区漆桥街道双游村入选2022年全国“一村一品”。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运行稳健。2022年,全区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234.31亿元,同比增长6.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7.20亿元,同比增长9.8%。重点行业作用凸显。净增规上工业企业41家,东润橡塑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字经济发展步伐加快,新增省级智能车间1家、省星级“上云”企业15家,实施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项目97个,覆盖规上工业企业100家。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工业互联网标识创新应用大赛区域决赛(江苏赛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南京灾备节点)项目通过工信部验收,开发区成为全省工业互联网标识创新应用示范区。

建筑业稳步发展。2022年,全区233家资质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434.52亿元,增长10.8%,增速列全市第6位。新开工面积604.44万平方米,竣工面积574.23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0.9%、下降13.5%。新增一级资质建筑企业3家。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有待恢复。2022年,全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3.0%,其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4.5%,高新技术投资29.04亿元。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 61.22 亿元,比上年下降11.9个百分点。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33.4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0.1 %。项目攻坚有力有效,全年引进北冶功能材料、埃斯顿机器人等亿元以上项目165个、协议总投资610亿元,10个省市重大项目全部开工,133个区重点产业项目完成投资154.8亿元。

五、城乡建设

城乡建设品质全面提升。2022年全区共实施城建项目199个,总投资484亿元,其中年度投资达86亿元,北岭路西延跨官溪河大桥、淳南路等市政工程项目建成投用,启动了太安圩片市政道路二期等工程项目。2022年,全面启动农村住房条件改善行动,536户农村住房得到改善,完成了288户农村C、D级危房整治,农村自建房安全隐患风险得到有力压降;完成了27户“三类人员”危房整治,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更多群众实现安居宜居优居,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和美村镇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城乡建设事业实现新突破。全面加强燃气信息化监管,新增管网压力监测点位100个,完成了对MINGIS管网地理系统中管位存在偏差的4个点位的复核,完善了燃气管道地理信息化系统,加快健全数字化平台燃气管道流量压力监控系统,试点阀门井泄漏检测点2个,探索推进餐饮场所安装带有远传功能的燃气泄漏安全保护装置。加快天然气改造,完成了餐饮场所“瓶改管”30户,排查整治管道穿越隐患6处,完成安心管安装4074户。开展燃气工程在建工程施工现场检查65次,发现问题87项,下发整改通知书11份。全年组织燃气企业安全宣传进广场、进社区、进学校3场次,发放安全宣传手册800余份。制定下发“以奖代补”实施意见,引导企业加大安全投入,燃气安全提级管理。在各镇街开展燃气安全“送教上门”培训服务,累计开展培训9场,受教育人数达480余人,全区燃气保供和用气安全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新立项人防工程5个,面积3.6万平方米,易地建设审批项目36个,面积为69.74万平方米。严格工程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强化和规范人防设施的管理维护,承接人防质量监督工作,已受理工程项目12个,面积5万平方米,开展4轮人防工程全覆盖检查,检查项目268个次。

六、内外贸易

商品贸易有所承压。全年限额以上批零住餐销售额实现高速增长,同比增长18.8%;其中限上批发业增长29.0%,延续了较高增长态势;限上零售业下降26.5%;限上住宿业下降1.5%;限上餐饮业下降29.2%。

外资外贸基本稳定。全年完成实际投资62.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72亿美元、协议投资总额392亿元、亿元以上签约项目数116个;完成亿元以上注册项目92个、亿元以上开工项目87个、亿元以上投产项目71个,分别完成年度任务数的102%、109%、142%。

七、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

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持续完善,综合运输服务效能持续提升。协调推进省市重大项目,完成宁宣高铁高淳站选址,并进行征地拆迁费用初步测算;开展宁广高速工可研究,设计方案提交区规委会研究通过;逐步推进宁杭高铁二通道前期工作。不断建设完善路网水网体系,宁宣高速高淳段、环湖线(花山大桥及接线)工程分别于9月份建成通车。完成我区10座通航水域桥梁桥区范围航道维护疏浚工程。优化调整公交线网,新辟优化公交线路3条,增加公交站亭7座、公交站牌50个。县道“路长制”公示牌实现全覆盖。完成省级绿色交通区域性项目创建,并经省交通运输厅审核通过;开展城乡公交一体化示范区创建,保持我区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连续5年5A级评价。

通信行业较为平稳。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36亿元,同比增长10.06%,其中:邮政业务9162.4万元,同比下降2.9%,三大运营商实现营业收入4.44亿元,同比增长12.98%。年末固定电话用户4.9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51.54万户,其中4G手机用户达到24.36万户,5G手机用户达到26.68万户,年末互联网用户20.21万户,其中,家庭用户17.89万户,同比增长11.53%,占比达88.52%。

旅游业发展持续向好。西舍红色旅游融合发展项目入选第一批江苏省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培育项目名单,指导吕家田园驿站、高岗村申报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御匾国健等单位创建市级工业旅游示范区,老街书坊、水慢城纪念品商店等单位申报南京特色文旅商店、基地;推动文体旅重点项目建设,着力推进高淳老街蘭園民宿(二期)、胡家坝康养民宿等休闲度假项目,指导高岗等民宿上线。红色堡垒西舍村•溧高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入选“喜迎二十大 见证新江苏”红色旅游精品线路;高淳固城湖水慢城等4家景点列入南京体育旅游电子地图“30家精品景区”,高淳国际慢城生态之旅列入“10条精品线路”;吕家田园驿站、慢城松溪民宿入选市第二批职工疗休养基地;西舍村获得市党史教育“金基地”称号。

八、财政、金融

财政保障能力稳步提升。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80亿元,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9.9%,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同口径下降2.1%,降幅在南京新五区中最小,其中:税收收入完成30.67亿元,税收占比79%。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着力加强重点支出保障。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共计82.18亿元,其中包括疫情防控投入共计0.98亿元(不含街镇);教育支出共计16.18亿元,同比增长0.2%;全面落实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退、缓、减等各项税费共计20.96亿元;农林水支出17.41亿元等。

金融运行态势总体平稳。2022年末,全区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729.7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808.05亿元,同比增加26.17亿元和55.30亿元,存贷比为110.7%。各项存款中,住户存款404.78亿元,同比增长19.53%。

九、教育和科技

优质教育保障持续推进。成立南京晓庄学院教师发展学院高淳分院和附属漆桥中小学幼儿园,区三中、实验小学改扩建工程序时推进,南师附中高淳学校小学部建成开学,省淳中高品质高中综合楼、湖滨高中新校区竣工投用,新增学位3060个,有效缓解入学入园压力。持续放大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推进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实行区内教育集团办学。深入拓展与南师附中、芳草园小学、银城小学、鼓楼幼儿园合作办学,与晓庄学院共建漆桥中学、漆桥中心小学、漆桥幼儿园、教师发展学院高淳分院。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政府助学体系,一年来资助经济困难学生5612人,发放资助金额874.213万元。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车全覆盖,受惠学生4700人。

科技创新体系更加完善。惠企政策落地落实,制定出台2022年度“区级科创政策20条”,全年累计兑现各级科创政策资金1.13亿元。创新主体持续壮大,新增省、市创新型领军企业各1家(省级红宝丽、市级喜悦科技),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3家、净增19家、总数达到31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699家、同比增长26.4%,省民营科技企业新认定40家、同比增长66%。创新平台提质增效,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市级6家(迁出1家),新增区级新型研发机构机构2家,新研机构及孵化引进企业当年营收达7.28亿元、同比增长35.6%。高淳区中华绒螯蟹博物馆通过市级科普基地认定。人才资源加快集聚,全年申报高峰人才2人,入选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6人,科技副总11人、同比增长175%,新增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4人、总数达30人。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全年1809家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链企业总营收达143.45亿元、同比增长46.2%。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全年组织申报市级以上科技项目126个、增幅59.5%;已获立项42个,其中获得省级重点研发项目立项3个,实现六年来“首次”突破。累计发放“宁科贷”资金25亿元、增幅38.9%,惠及企业270余家;实现技术合同登记额12.45亿元、增幅38.9%,多家企业获得省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奖补。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阵地建设持续加快。打造12个读书驿站、22家新型文化生活新空间,“老街书坊”“阅享高岗”入选江苏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建成全国首家河蟹主题图书馆。积极推进“唱响古戏台”文化惠民综合体项目建设,将古戏台打造成集文艺演出、图书阅览、健身服务等多功能文化活动场所。开展文化惠民基层行、“高图·淳少年”“暑期·青春季”百场文化惠民活动、红色文艺基层巡演等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272场;精心创作音乐情景表演剧《红菱情》,器乐作品《铁血征魂》获第十五届江苏省“五星工程奖”,红树林文化艺术团和扬弘戏剧艺术团被评为南京市五星级群众文艺团队。积极推动全民健身中心4楼场地维修改造,优化体育训练条件。新改建体育公园1个、百姓健身房1个、灯光篮球场5片、公共储物柜14处,更新改造室外老旧健身器材50套。建成区运动促进健康中心,完成10公里健身步道标识标牌安装;开展室外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管护专项治理行动,实现7000多件设施线上线下“建管用”闭环管理。

健康高淳逐步完善。高淳人民医院被省卫健委正式确认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持续与鼓楼医院开展合作,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建成投用。古柏卫生院二期项目主体建设已竣工,正在进行室内装饰工程。淳溪、桠溪卫生院纳入2022年省社区医院和省星级家庭医生工作室创建单位,阳江卫生院创建2022年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目前均已通市级验收。砖墙周城村、阳江关王村、东坝沛桥村、古柏三保村创成省甲级卫生室,目前全区拥有省甲级卫生室6家。高淳区基层卫生实训基地完成省、市级验收。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做好做细高层人才服务工作,组织人才申报省、市各类人才工程,1人成功入选江苏省第六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引进高层次人才妇科主任医师2名。全年公开招聘卫生人才106名,其中编内31名,编外36名,大学生村医和驻村护士39名。

文体事业稳步发展。圆满举办省第二十届运动会青少部帆船赛,积极筹备省青少年帆船锦标赛、国际慢城马拉松赛、高淳国际慢城武术文化节暨首届武术展演大会等重点赛事。组织开展“曼跑慢城”亲子趣味跑、全民健身大展演等各类群体活动86场。坚持做好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再培训工作,线上线下累计开展柔力球、健身气功等项目再培训78期;完成3600人国民体质监测任务。有序推进教练员进校园,选派10余名专业教练员通过“三固定”单项教学训练模式,推广体育项目。举办高淳区中小学阳光体育联赛,全区3000余名学生运动员参与。积极参加全国、省、市各级比赛,共获30金、23银、31铜的好成绩,其中,在第二十届省运会期间助力南京羽毛球队以7枚金牌位列榜首。

十一、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生态底色更加靓丽。高标准编制完善全区和街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形成“三区三线”划定成果。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九大类涉气污染源分类整治基本完成,老职中国控点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8%。漆桥河、桠溪河水质提升工程有序推进,227个太湖流域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4个“治太”项目全面竣工,打造幸福河湖30条,12个市考以上断面水质和固城湖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取得较好成效,GDP与GEP双考核做法在国家发改委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现场会作典型案例经验交流,入选省“十佳生态环境治理改革创新案例”,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再获省政府督查激励,我区创成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中国气候宜居城市。

安全防线压实压紧。建立健全党政领导安全生产职责清单和年度重点工作清单;常态化落实督查督办、警示约谈、考核奖惩等约束机制,先后印发安全生产督办交办函12份;修订完善《高淳区“厂中厂”安全生产管理指导意见》,加强对已排查出的164家“厂中厂”出租企业和698家承租企业监管;建立工业企业重点安全风险源定期巡查机制,强化118家固有风险较大企业的动态安全管理;聚焦危化品、城镇燃气、自建房、建筑施工、交通运输、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排查整治,消除各类问题隐患1.42万条,警示约谈51家企业,联合惩戒43家企业;持续加强行业监管,对13家化工(危化品)、医药企业以及以及91家危化品使用量较大的工业企业开展专项检查,消除问题隐患573项。在冶金等工贸领域,深入推进“百日清零行动”,对全区19家高温熔融金属企业开展专项检查,消除隐患91条,对全区27家涉爆粉尘企业开展专项检查,消除隐患251条,立案查处8家企业。全年组织开展各类应急演练656场次。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常住人口43.71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8.38%,比上年增长1.51个百分点。户籍人口45.08万人,减少0.05万人。其中:男性22.75万人,女性22.33万人,城镇人口27.50万人,乡村人口17.58万人。

居民收支平稳增长。2022年,全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785.88 元,增长4.4%,高于GDP增速2.2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774.05 元,增长3.6%,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8580.9元,比上年增长2.2%;城镇恩格尔系数为25.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636.79 元,增长5.8%。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2.2个百分点,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5301.7元,增长5.4%;农村恩格尔系数为29.8%。

城市功能不断完善。扎实开展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整治背街小巷10条,改造老旧小区4个、惠及住户1500余户,完成老旧小区燃气入户改造1100户。纬一路、东风路建成投用,淳南路完成提档升级,康乐路东段、市场路等“断头路”顺利打通。建成共享充电桩379个,打造“开门接桩”示范小区5个,新增出新机动车泊位1612个、非机动车停车区域4938处。建成投用垃圾转运站3处,新建垃圾分类房亭30座,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民生福祉更加殷实。保障体系不断健全。为民办实事走村入户“百村百事”大走访大落实行动扎实开展,10大类34项民生实事全面完成。稳就业各项措施有效落实,新增城镇就业1.6万人。全民参保计划深入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9%以上,“15分钟医保服务圈”示范点实现街镇全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计发标准提高到535元/月,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到1030元/月。2572人享受失能保险照护服务,21.2万人次困难群众享受医疗救助待遇,发放各类救助保障资金1.9亿元。建成保障性住房2960套,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360套(间)。“一老一小”持续聚焦。完成困难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510户,农村互助养老“睦邻点”实现自然村服务半径全覆盖,淳溪街道河滨社区创成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砖墙镇、阳江镇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中心启动运行,区0-3岁指导中心创成全市首家区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每千人口托位数位居全市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