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淳区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

选择区域:>>

2015年,全区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四区战略”,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重生态、惠民生和防风险各项工作,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良好态势。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初步核算,2015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30.5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8.30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为269.89亿元,增长9.4%,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211.2亿元,增长9.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为222.33亿元,增长11.4%。产业结构继续优化,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由上年的40.6%上升为41.9%,三次产业的结构由上年的7.6:51.8:40.6优化调整为7.2:50.9:41.9。

大力促进城乡居民就业创业。开发就业岗位1.5万个,转移农村劳动力8469人次,新增高技能人才1621人、城镇就业人员中大学以上学历占比达43.5%,扶持大学生创业165人,带动就业1016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创新创业能力还不够强,产业基础偏弱、财力支撑不足有所显现;区域公共设施配套还不够均衡,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还有待完善,城乡居民增收难度加大等。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总体保持平稳。20l5年,全区共完成农业总产值69.27亿元,比上年增长8.1%。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9.67万亩,总产量达到15.6万吨,分别比上年下降4.0%、2.9%;油料作物种植面积14.11万亩,比上年减少9.6%,油料产量2.54万吨,比上年减少6.8%;蔬菜种植面积8.81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产量达到28.76万吨,比上年增长5.0%;食用菌总产量2.92万吨,比上年增长5.0%。全区茶园面积2.07万亩,茶叶产量380吨。

林业生产稳中有进。新增绿化造林面积9280亩,全区造林面积达27.4万亩,四旁(零星)植树45.73万株,成林抚育实际面积2.0万亩,水果产量1.13万吨。林木覆盖率25.56%。

渔业生产略有下降。2015年,全区养殖水面面积12.67万亩,与上年持平。水产品总产量达到4.7万吨,比上年下降0.5%,其中:养殖产量达到4.51万吨,比上年下降0.5%,占水产品产量的95.9%,比重比上年增长0.1个百分点。全区螃蟹产量达到1.55万吨,比上年下降3.4%。

畜牧业发展平稳。全区年末生猪存栏6.75万头,比上年增长1.7%,出栏头数11.57万头,比上年下降2.4%;家禽存栏数115.79万只,比上年下降2.0%,出栏数473.55万只,比上年增长1.8%。肉类总产量为1.60万吨,比上年略有下降,禽蛋产量1.16万吨,增长24.7%。

现代农业发展加快。完成土地综合整治2.83万亩,新增高标准农田2.2万亩、设施农业6000亩,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0%,新发展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家。全区新认证绿色食品1个。

农业生产条件持续改善,水利工程建设继续加强。2015年,水利建设共投入资金达6.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7%,其中,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创历史新高,达1.98亿元,改善灌溉面积9.12万亩,新增或恢复有效灌溉面积0.88万亩,新增旱涝保收农田2.20万亩。农业机械化程度有所提高,年末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52.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0%,大中型拖拉机401台,比上年增长10.2%,联合收割机242台,比上年增长5.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全年实现全社会工业总产值1210.18亿元,比上年增长12.4%,主营业务收入1192.42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利润总额76.34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865.73亿元,主营业务收入852.88亿元,利润62.8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5%、4.1%、5.7%。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继续得到有效控制,每万元工业增加值消耗0.02吨标煤,比上年下降2.1%。

建筑业外部环境压力加大。2015年,全区完成建筑业施工总产值353.35亿元,比上年减少17.4%,新开工面积1066.2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721.69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减少21.4%、增长16.3%。建筑业从业人员达到6.80万人。2015年,获国家优质工程4项、省优质工程2项。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2015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434.12亿元,比上年增长9.9%,其中:一产完成投资4.28亿元;二产完成投资258.03亿元,完成工业投资额255.63亿元;三产投资完成171.80亿元。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投资占比39.6%,比上年提升0.1个百分点。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101.11亿元,比上年增长5.3%,农村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额293.50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额39.51亿元,比上年增长2.6%。

有效投入不断扩大,171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74.8亿元。新引进腾元软磁等重点产业项目42个、总投资87.3亿元,其中外资项目9个、总投资4.8亿美元。

五、城乡建设

城乡空间布局更加优化。多规融合全面启动,高淳区“十三五”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及近期建设规划通过批准,滨湖科技产业园、城北科技新城、固城湖旅游度假区花山片区等产业发展重点板块规划完成修编。城市化率达到58.2%。

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宁高新通道、淳芜高速建成通车,宁高轻轨、芜申运河高淳段等重点项目有序推进,新建改造农村道路59.3公里,40公里农村路灯照明工程全面启动。排水达标区建设加快推进,13个居民小区、10家事业单位、3个区中村雨污分流工程基本完成。固城湖、石臼湖堤防防洪能力提升工程开工建设,水阳江下游近期防洪治理工程基本竣工,农田水利重点片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年度项目全面完成。大丰河整治三期、凤山路跨石固河大桥和固城湖北路拓宽等项目扎实推进,经开区公交综合首末站基本建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启动实施,建成投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200个,城区公共自行车系统一期投入使用。110千伏松溪变电站正式运行。城管执法中队派驻镇街制度全面实行,出新老小区9个,改造区中村31.3万平方米,宝塔路、通贤街成为省级城市管理示范道路。“我的高淳”智能门户和地理信息应用共享平台建立运行,交通运输、水务、卫生、环保、社会管理服务“三级平台”等智慧应用项目基本完成,成为国家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及典型应用示范地。

六、内外贸易

消费市场迸发活力。2015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170.58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162.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4%;住宿餐饮业零售额7.75亿元,比上年增长12.2%。高淳第一家商业综合体富克斯流行商业广场正式开业。

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总量出现下降。2015年,全区出口创汇额达到42200万美元,比上年降低14.0%。全年协议注册外资6594万美元,同比下降61.9%。实际到账外资11453万美元,比上年下降4.9%。

七、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持续发展。2015年,拥有在运船舶970艘,总吨位476.95万吨,完成水运营业收入73.6亿元,比上年增长   4.9%。拥有公路运输车辆1618辆,完成客运周转量6.37亿人公里、货运周转量5.78亿吨公里。年末公路通车里程1560.57公里,内河通航里程167.02公里,完成内河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210万吨。全社会交通运输业实现增加值60.63亿元,同比增长13.5%。

邮电通信业发展较快。全年邮电业务总量4.33亿元,比上年增长21.3%,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98亿元,增长30.3%,邮政业务总量0.35亿元,增长20.6%,移动和联通业务总量2.0亿元,增长13.6%。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达   12.46万门。年末固定电话用户7.75万户,其中:城市住宅电话用户1.67万户;农村住宅电话用户3.12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37.63万户。实施信息网络扩容提速工程,年末互联网用户8.67万户,其中,家庭用户6.87万户,比重达79.2%。

旅游业提速增效。2015年,全区各景区点共接待游客726万人次,增长23.7%;实现旅游总收入65.7亿元,增长26.1%。成功举办中国大学生音乐节,游子山休闲旅游区创成国家级景区。

八、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年财政收入完成51.65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0.04亿元,增长2.3%,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4.93亿元,非税收入完成5.11亿元。财政支出更加注重民生。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5.70亿元,比上年增长17.4%。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10亿元,公共安全支出1.59亿元,教育支出7.71亿元,科学技术支出1.85亿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08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07亿元,医疗卫生支出3.26亿元。

金融业全年运行态势良好。2015年末,全区人民币各项存款294.56亿元,各项贷款284.14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43.66亿元和39.02亿元。各项存款中,住户存款148.20亿元,比年初增加16.41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80.77亿元,比年初增加14.86亿元。各项贷款中,短期贷款37.84亿元,中长期贷款74.29亿元。信贷质量有所下降。不良贷款占比1.23%,较年初增加0.3个百分点,存贷比为96.0%。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教育同城化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实施,新区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顺利推进,红太阳桠溪中学开工建设,创成市级以上优质幼儿园5所。拥有普通中学14所,其中:高级中学3所,初级中学1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拥有中等专业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拥有完全小学30所,教学点11所。全区普通中学、小学和中等专业学校在校人数分别为13989人、20034人和2656人,分别比上年减少481人、增加653人、减少124人。初中学生升学率为98.35%。特殊教育学校在校人数102人。拥有学前教育机构63个,在园幼儿10889人。

科技事业发展较好。2015年,全区按新标准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已达50家,高新技术产品累计总数150个。强化科技人才队伍建设,1人列入市科技创业家培养对象, 累计达到8人。新认定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新增孵化面积1万平方米、科技孵化企业60家。新引进领军型科创人才30名,入选省“双创人才”4人。专利申请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区共申请专利1716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811件;专利授权754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88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广电事业日益繁荣。文化惠民“百千万行动计划”深入开展,成功举办高淳国际马拉松赛等体育赛事30场。新增镇村文化设施面积0.04万平方米,村村建有农家书屋,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1774平方米,继续名列全市第一。共拥有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馆藏书24.38万册,书刊文献外借21.04万人次,书刊文献外借40.02万册次。博物馆共接待参观人数55.23万人次。大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全年组织各类群众文化活动1380场次,送图书下乡7000册,送电影下乡2024场。积极加强广电基础设施建设,共拥有有线广播电视用户16.70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9.40万户。广播节目综合覆盖率和电视节目综合覆盖率均为100%。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区人民医院三期开工建设,东坝中心卫生院建成投用,漆桥、桠溪中心卫生院主体封顶,我区成为省居民健康“三个一”工程试点区。截止2015年末,全区共有医院16个,卫生院8个,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112个。实有床位1715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280人,其中:执业医师648人。全年诊疗总数为230.9万人次。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人数达33.43万人,全区新农合累计报销210.38万人次,报销金额24831.27万元。

体育事业快速发展。全年累计投入新增、更新室外健身路径46套,新建灯光篮球场3片,年末全区公共体育设施总面积为184.74万平方米,人均公共体育设施面积达到4.35平方米。群众体育活动内容丰富多彩。组织开展了乒乓球、羽毛球、棋类、固城湖冬游、空竹、篮球等群众性体育活动30场以上,举办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共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2386人,通过社会指导员将健身操、柔力球、木兰扇、太极拳等科学健身运动送到健身点。

十一、环境保护和能源消耗

生态环保成效显著。2015年,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达85.2%(新标);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城区环境噪声值为55.1分贝,交通干线噪声值为68.1分贝,均达到功能区要求。环境质量继续位列全省和全市前列。建成桠溪—漆桥片区市级美丽乡村核心示范区,创成省级生态村6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6个、市级水美乡村6个。疏浚河道80.6公里,整治河塘320个,完成土方451.6万方。新建改造公厕24座,清理生活垃圾10.24万吨,城区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70.0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添置机械化作业车辆4辆,城市道路机扫率80%。

节能减排持续加强。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202306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5.31 %;产值单耗0.0234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下降1.3%。原煤消费量5.08万吨、汽油消费量38 吨、柴油消费量4486.3吨、燃料油消费量1476吨、天然气消费量688.6万立方米、电力消费量69439.22万千瓦时。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为438835人,其中:男性224328人,女性214507人,城镇人口127880,乡村人口310955人,出生人口4526人,死亡人口3595人。出生率为10.32‰,死亡率为8.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12‰。

社会保障和福利体系不断健全。2015年末,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覆盖率达98.0%以上。全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45672人,参加职工养老保险人数77820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77325人。社会福利院、敬老院拥有床位  3935张,收养类福利机构12个,收养人员总人数为1604人。全区城乡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达10851人。3A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2个,2A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51个,建成医养融合型养老机构34个。

居民居住条件稳步改善。2015年,全年销售商品住宅面积35.29万平方米,销售额达19.31亿元。城镇人均年末自有现住房面积达到45.95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08平方米;农村人均年末自有现住房面积达到53.61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07平方米。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区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57415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在岗职工平均工资57986元,比上年增长9.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1588元,比上年增长7.9%;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5855元,比上年增长6.8%;城镇恩格尔系数为28.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469元,比上年增长10.0%;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4173元,增长9.2%;农村恩格尔系数为29.8%。

注释:[1]本公报部分指标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