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密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2

选择区域:>>

新密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 计 公 报

2022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全市上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果断出台并加快推动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经济运行呈现恢复向好态势,主要指标稳中有进,经济社会和谐稳定。

一、综合

年末全市常住总人口82.7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07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54.2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65.48%,比上年末提高0.29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完成生产总值7358456万元,比上年增长2.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8614万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3828001万元,增长4.5%,其中工业增加值2965578万元,增长4.6%,建筑业增加值875049万元,增长4.1%。第三产业增加值3251840万元,增长-0.9%,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572169万元,增长3.9%;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623147万元,增长-2.9%;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62713万元,增长-7.7%;金融业增加值268346万元,增长6.6%;房地产业增加值380030万元,增长-0.9%;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635098万元,增长-7.3%;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579295万元,增长2.8%。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4.0:51.0:45.0调整为3.8:52.0:44.2。人均生产总值88929元,增长1.8%。

社会就业继续增加。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253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201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115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人数4980人。开展再就业培训1900人。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比例46.25%。城镇登记失业人员455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2%。全市专业技术人员630人。

居民消费价格持续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0.8%,其中,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1.4%,衣着类上涨0.2%,居住类上涨0.6%,交通和通信类上涨1.5%,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0.1%,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0.8%,生活用品及服务类、医疗保健类价格与上年同期持平。

全年财政总收入完成486048万元,增长-6.4%。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82500万元,增长0.1%,其中税收收入202535万元,增长-3.0%,税收占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为53.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64243万元,增长-4.2%。其中:城乡社区事务支出91667万元,增长12.7%;卫生健康支出43496万元,增长-12.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0371万元,增长-10.3%;教育支出117594万元,增长0.1%;农林水事务支出65111万元,增长-4.7%。

税务部门完成税收收入290676万元,增长-18.2%。其中第一产业完成79万元;第二产业177441万元,增长-7.0%,占税收比重61.0%;第三产业113156万元,增长-31.2%,占比重为38.9%。

二、农业

2022年新密市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97031万元,比上年增长3.9%。粮食总产量21.29万吨,增产1.38%,其中夏粮总产量11.42万吨,减产1.53%;秋粮总产量9.86万吨,同比增产4.98%。全年油料总产量6228.83吨;蔬菜总产量237657吨,增产1.12%;水果总产量18373吨,增产3.7%。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为789755亩,比上年减少16073亩。油料种植面积35746亩;蔬菜种植面积87335亩,比上年增加1057亩;果园种植面积13230亩。

全年肉类总产量1.25万吨;禽蛋产量2.71万吨;奶类产量0.004万吨。

当年造林面积154.5公顷,木材产量7454.6立方米。

    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97.2万千瓦时。农用拖拉机1.1万台,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87%。

三、工业和建筑业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8%,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增长4.1%。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17.0%;重工业增长5.3%。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4.6%。

从重点监测行业看,煤炭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9.0%(含郑煤);耐材业增加值增长3.9%;造纸业增加值增长-2.6%;服装业增加值增长-14.3%;电力热力燃气业增加值增长-0.2%;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6%。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升有降,其中耐火材料产量增长3.9%;服装产量增长17.1%;机制纸及纸板产量增长-3.9%;水泥产量增长-8.8%;煤炭产量增长28.6%(不含郑煤产量)。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875049万元,比上年增长4.1%;资质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556897万元,增长6.6%,主营业务收入462841万元,增长-0.6%;营业利润12148万元,增长-48.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23.4%,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36.4%,占全市投资比重2.4%;第二产业投资增长86.2%,占全市投资比重42.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3%,占全市投资比重55.3%。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484336万元,比上年增长-11.6%。房屋施工面积6913602平方米,增长13.9%。本年新开工面积636913平方米,增长32.3%。商品房销售面积611019平方米,增长-2.2%。商品房销售金额312137万元,增长-33.5%。

五、国内贸易

全年批发零售业增加值623147万元,同比增长-2.9%;住宿餐饮业增加值162713万元,增长-7.7%。其中限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0139万元;限上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592万元。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819277万元,增长-7.1 %。限上企业零售额 126251万元,同比增长-19.2%,实现网络零售额 474万元。

分城乡看,城镇完成限上消费品零售额125475万元,增长-19.3%;乡村完成限上消费品零售额776万元,增长-1.3%。分行业看,限上批发业零售额1338万元,增长100%;零售业107533万元,增长-20.4%;住宿业8016万元,增长15.3%;餐饮业9365万元,增长-33.8%。

在商品销售中,烟酒类同比增长-5.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同比增长12.7%,石油及制品类同比增长39%,中西药品类同比增长9.4%,书报杂志类同比增长-9.5%。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572169万元,比上年增长3.9%。

年末全市机动车拥有量32万辆,其中大型汽车10998辆,小型汽车232634辆,摩托车74837辆。年末实有公交汽(电)车355台,其中城区公交汽车129辆。城市公交客运量738万人次。年末实有出租汽车台数437台。全市公交线路141条。

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4470万元,增长3.4%。全市邮政局(所)数26个,邮路总长度 259公里。全年累计订销报纸501.03万份、杂志17.98万本。邮政储蓄存款余额566973万元。

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46067户,移动电话用户911138户,手机上网人数820332人。年末互联网用户312614户,新增光缆线路长度1106千米。

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000万人次,同比下降9.1%;旅游综合收入达35.5亿元,同比下降26.8%。年末共有7家旅游景区景点,其中AAAA级旅游景区5处、AAA级旅游景区1处。星级饭店2家,星级饭店客房总数665间;旅行社8家。

、金融和保险业

全年金融业增加值268346万元,比上年增长6.6%。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111838万元,比年初增加591346万元,比年初增长10.7%;其中住户存款余额4978055万元,比年初增加589251万元,比年初增长13.4%。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700286万元,比年初增加484459万元,比年初增长15.1%。其中住户贷款1520998万元,比年初增加65335万元,增长4.5%;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2179229万元,比年初增加419128万元,增长23.8%。

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45669.1万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15.2万元,寿险保费收入32546.1万元。全年赔付额15673.3万元,其中财险赔付230.6万元,寿险赔付7506.9万元。

、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85元,比上年增加1540元,比上年增长4.7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66元,比上年增加1406元,增长5.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502元,比上年增加963元,比上年增长2.5%。

全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3280人,比上年增加4094人,比上年增长6.6%,其中:企业单位104954人,机关事业单位18326人。职工参加医疗保险人数91900人。离退休费社会统筹人数30111人,比上年增长6.5%,其中:企业单位20332人,机关事业单位9779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52727人,比上年增长0.9%,其中企业单位35899人,机关事业单位16828人。享受失业保险人数1887人次。参加工伤保险人数54447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54100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0.46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35500人。

全年共发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229.6万元,享受最低生活保障3173人;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2735.6万元,享受最低生活保障54521人。全年共保障农村“五保”对象34978人,其中集中供养6932人,“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为20%,

、教育、科学技术和文化

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663所(含幼儿园171所)。其中:小学119所,初级中学3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普通中学学校1所,高级中学7所,中等职业学校7所,特殊教育1所,各类成人技术培训学校321所。

全年向大中专院校输送学生7275人。全市共计在校生214084人,其中小学在校生68875人,普通初中在校生34386人,普通高中在校生20978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校生7571人,特教学校在校生233人,幼儿园在园31588人。各类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培训人员50453人次。全年参加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初中毕业生学生数为10333人,合格率达100%。全年参加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高中毕业生学生数为6040人,合格率达100%。

全市共有教职工13418人,其中专任教师10371人。小学教职工4144人,其中专任教师3822人;普通中学教职工4340人,其中专任教师3851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教职工517人,其中专任教师437人;特教学校教职工62人,其中专任教师59人。幼儿教育教职工4355人,其中专任教师2202人。

全市拥有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各级各类创新平台载体15个,高新技术企业146家、科技型企业343家、创新创业人才团队16个、研发平台191家。全年授权专利1494件。全年共登记技术合同310个,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0亿元。

年末全市共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个,强制检定计量器具3018台(件),通过ISO9000标准企业数268个。

全年平均气温15.6℃,年极端最高气温42℃,最高气温出现日期6月24日,年极端最低气温-7.2℃,最低气温出现日期12月28日;年降水量427.1毫米。

年末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18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1个,文物保护单位109家,其中:国家级10家,省级16家,郑州市级31家,新密市级52家。公共图书馆23个,博物馆1个,广播电台1个,电视台1个,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5%。有线电视用户1.4万户。村级综合文化场所标准化建设覆盖率达90%。

十、卫生和社会服务

卫生和社会服务事业不断改善。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375家,其中医院19家,包括综合医院13家、中医院2家、专科医院3家,眼科医院1家,精神病医院1家,骨科医院1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53家,包括乡镇卫生院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家、村卫生室310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家,包括妇幼保健院1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家、卫生监督所1家。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5677张。全市卫生技术人员数5380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550人、注册护士2475人。全市孕妇产前医学检查率100%,住院分娩率100%,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率92.28%,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4‰。

全市法律援助共受理各类案件1804件,其中农民工类171件,残疾人类19件,妇女类131件,未成年人类467件;为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或取得利益770万元。

、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日趋完善。全市城区面积78.22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35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38.96%。城区绿化覆盖面积1364.94公顷,园林绿地面积1215.27公顷。城区公园5个,公园面积134.59公顷。城区供水管道长度276.5公里,供水总量1628.72万立方米。供气(天然气)管道长度456公里,供气总量6633万立方米,燃气普及率为98%。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城市道路136.2公里,道路面积369.9万平方米,建成区路网密度3.83公里/平方米。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城市污水处理率100%。全市城镇化率达65.5%。

十二、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

年末森林面积43934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3.96%。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54.5公顷,幼林抚育面积147公顷,四旁植树45万株,义务植树88.5万余株。

全年全社会用电量366827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5.7%,其中,工业用电量209424万千瓦时,增长3.2%;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78779万千瓦时,增长17.9%。

全年水资源总量9548.75万立方米,总用水量12176.4万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量3138万立方米,工业用水量4637万立方米,农业用水量2323万立方米。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18.3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3.4立方米。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6.6%。

全年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伤亡事故434起,死亡3人。其中,工矿商贸企业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0起;道路交通事故3起,死亡3人;火灾事故431起。事故直接财产损失215.22万元。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资料来源:本公报中城镇新增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来自市人社局;参加城镇养老、失业保险数据来自社保局;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邮政业务数据来自邮政局;电信业务、电话用户数据来自联通公司、移动公司和电信部门;金融数据来自人行新密支行;保费收入、赔付数据来自人险、财险部门;教育数据来自教体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据来自科工信局;气象数据来自气象局;旅游、文化馆、公共图书馆等数据来自文局;医疗卫生数据来自卫健委;城乡低保、城乡医疗救助等数据来自民政局;城区数据来自住建局、城管局;各类生产安全伤亡数据来自应急管理局;其他数据来自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