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镇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2

选择区域:>>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起始之年。一年来,面对异常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超预期因素叠加冲击,全区上下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指示,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经济质效持续提升,创新动能加快释放,生态环境不断优化,民生福祉稳步改善,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科创强区、品质之城建设实现良好开局。

一、综  合

地区生产总值。全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374.3亿元,晋升到全省第16位,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9%,居全市第一,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3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954.9亿元,增长8.0%;第三产业增加值412.1亿元,增长2.0%。三次产业之比由2021年的0.6∶67.8∶31.6调整为2022年的0.5∶69.5∶30.0(见图1)。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267372元。

1.png

图1:三次产业构成

财政收支。全年全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3.7亿元,比上年增长0.6%(同口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7.6亿元,增长12.1%(见图2),其中,教育支出16.3亿元,增长8.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4.0亿元,增长26.2%;卫生健康支出10.0亿元,增长42.3%;科学技术支出4.9亿元,增长21.7%。

2.png

图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市场价格。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2.3%(见图3)。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呈现“七涨一降”格局,其中,交通通信类上涨5.8%,食品烟酒类上涨3.1%,教育文化娱乐类上涨2.2%,医疗保健类上涨1.8%,其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5%,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0%,居住类上涨0.4%;衣着类下降0.3%。

3.png

图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二、农业、农村

农业生产。全年全区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67亿元,比上年增长3.6%,其中,农业产值8.78亿元,下降3.4%;林业产值0.25亿元,增长67.6%;畜牧业产值1.02亿元,增长120.2%;渔业产值0.06亿元,增长14.0%;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56亿元,增长8.8%。粮食产量2.04万吨,肉类总产量0.28万吨,禽蛋产量0.06万吨,牛奶产量0.15万吨,水产品总产量0.03万吨。全面完成“非粮化”整治任务8093亩,区级储备粮规模达到4.31万吨。

农业基础设施。全年全区农田基本建设开工6处,建成3处,疏通河道36条。提前完成高标准农田三年建设任务,建成骆驼、贵驷区域性烘谷中心。农业机械化保持较高水平,年末全区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4.0万千瓦,其中,大型拖拉机67台,小型拖拉机及手扶拖拉机145台,农用排灌动力机械1749台,联合收割机21台。机耕面积10.2万亩,机割面积4.6万亩,机灌面积5.9万亩,机耕率、机割率和机灌率保持100%。

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全市率先完成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下“相对薄弱村”清零。永旺村上榜省级首批“未来乡村”,迎周村、勤勇村获评省美丽宜居示范村。田杨陈村、汶溪村获评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A级景区村庄覆盖率全市第一。投用现代农业服务中心,建成南岚湾水果番茄精品园一期。实施品牌兴农战略,“镇蜜”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知名度显著提升。

三、工业、建筑业

工业。全年全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917.3亿元,比上年增长27.2%(见图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生产法)943.8亿元,增长10.4%,居全市第一。年末全区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61家,比上年增加71家,其中,工业总产值超1亿元、5亿元、10亿元的企业分别有216家、57家、30家,分别增加6家、3家和1家。工业结构更加优化,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绿色石化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4.0%、14.7%和6.9%;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分别增长17.6%和12.0%。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家。

4.png

图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及增速

建筑业。全年全区建筑业实现增加值55.6亿元,比上年增长2.0%。

四、固定资产投资、城市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70.0亿元,比上年增长9.5%。从产业投向看,第二产业投资下降6.9%,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6.6%。从投资结构看,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01.8%,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资增长78.5%,生态环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投资增长123.8%。

城市建设。加快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试点,承办全省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现场会。编制完成石化区国土空间规划。深入实施“精特亮”工程,深化城市品质提升“1618”行动。招宝山街道入选国家城市更新试点示范区域,庄市科创策源特色产业风貌区、九龙湖-十七房县域风貌区入选省城乡风貌样板区,蛟川街道、澥浦镇获评省美丽城镇样板。全年全区新开工老旧小区改造项目29个,改造城中村110万平方米。完成征迁210万平方米,面积全市第一、历年最大。完成商品房销售面积34.5万平方米。城镇化率91.1%,居全市第一。

五、国内贸易、对外经济、旅游

国内贸易。全年全区完成商品销售额比上年增长7.8%,其中,批发业商品销售额增长7.4%,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增长13.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2.0亿元,增长12.5%,居全市第一,其中,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169.8亿元,增长13.5%;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22.2亿元,增长5.0%。

对外经济。全年全区实现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714.7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其中,进口总额380.6亿元,增长22.9%;出口总额334.0亿元,增长7.0%。引进合同利用外资17458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2040万美元,市外内资217.2亿元。

旅游业。年末全区拥有星级饭店8家,旅行社9家,A级旅游景区(点)8个。全年全区完成旅游综合收入36.8亿元,接待国内旅游人数265.3万人次,接待入境过夜游客人数250人次。招宝山景区、九龙湖旅游区、宁波植物园和十七房景区接待游客人数分别达到74.5万人次、88.6万人次、92.1万人次和11.5万人次。

六、交通、邮电、电力

交通业。路网体系持续优化升级。开通运营轨道交通2号线二期后通段,开工建设7号线沿线站点4个。加快建设杭甬复线宁波段一期、杭甬复线澥浦互通、威海互通连接线。全年全区新改建路侧智慧泊位833个,改造拥堵点位10处,新建充电桩386个。年末拥有营运性公路运输工具7936辆,其中汽车7931辆,航运业总运力达203万吨。完成货运量0.6亿吨,货运周转量716.0亿吨公里。镇海港域完成货物吞吐量572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91万标箱。

邮电业。全年全区完成邮政业务总量0.9亿元,发送信函量15万件,报刊订销量1578万件。电信业实现业务收入8.6亿元,比上年增长6.8%。年末拥有固定电话用户10.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92.3万户,互联网用户28.6万户。

电力。全年全社会用电量141.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2.1%(见图5),其中,第一产业用电0.2亿千瓦时,增长41.5%;第二产业用电124.4亿千瓦时,增长24.0%,其中,工业用电123.6亿千瓦时,增长24.0%;第三产业用电10.3亿千瓦时,增长6.3%;城乡居民生活用电7.0亿千瓦时,增长14.6%。电力日最高负荷200.3万千瓦,增长11.1%。

5.png

图5:全社会用电量及增速

七、金融、证券

金融业。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388.9亿元,比上年增长17.4%,其中,住户存款余额618.7亿元,增长26.6%,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543.5亿元,增长15.3%;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407.9亿元,增长13.5%,其中,住户贷款余额486.9亿元,增长3.4%,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918.7亿元,增长20.3%。

证券业。全年全区证券机构证券成交总额1291.7亿元,比上年下降11.1%,其中,股票成交额905.0亿元,下降21.9%;基金成交额21.9亿元,下降10.6%。证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余额3.6亿元。年末证券投资者开户数54823户,增长5.4%。

八、科技、教育、人才

科技创新。高能级科创平台提质扩容。国科大宁波材料工程学院正式运行,东方理工高等研究院招收首批博士研究生,宁波东方理工大学(筹)开工建设,甬江实验室建成材料分析与测试平台、3D数字制造创新中心。全年全区新增博士后工作站9家、市级院士工作站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比上年增长24.6%,增速全市第一。获得专利授权3923项,增长8.9%。年末拥有高新技术企业368家,区级科技(科普)示范基地16家,科技型企业1501家,企业工程技术中心312家。举办各类科技培训326次,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449份,技术交易额49.5亿元。

教育事业。教育基础设施供给不断加大,建成投用建成投用教育项目8个,新增学位7560个。年末全区拥有幼儿园57所,在园幼儿17091人;小学19所,在校生31436人;初中9所,在校生13049人;高中5所,在校生6023人;中等职业学校1所,在校生2886人。幼儿、小学和初中入学率均达100%,高中入学率99.85%,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100%。深化“双减”工作,全面清零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

人才开发。迭代升级“科创镇海·人才金港”政策体系,打造甬江科创区人才引育共同体。深入实施人才引育工程,全年全区入选国家级引才(培育)工程22人、省鲲鹏人才2人,数量领跑全市。组织各类人才招聘活动125场,引进和培养各类人才12610人,其中,博士100人,硕士及副高以上844人。接收各类大中专毕业生5683人,其中,硕士268人,本科2615人。年末拥有专业技术人员65038人,其中,高级2461人,中级10861人。年末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0家。加大技工人才培养力度,区技工学校获批设立并首批招生。

九、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建设。“厚德镇海”建设不断深化,获评“浙江好人”“宁波好人”15人。高水平推进文化强区建设,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综合测评全市第二。年末全区拥有镇(街道)文化站6个,各类艺术表演团体556个。全年组织大型文化演出活动72场,群众性文化活动355次。年末累计开通有线电视用户6.5万户,其中,农村3.2万户。新开通数字电视小区12个。

卫生事业。持续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区人民医院部分指标达到“三甲”水平,龙赛医院改造、危化医疗急救中心和中医院扩建项目稳步推进。县域就诊率达93.7%,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评价全市第二。年末全区拥有各类医疗服务机构271家,其中,医院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家,社区卫生服务站59家,村卫生室65家,疾控、监督2家,妇保机构1家。年末医院实有床位2073张,拥有专业卫技人员4987人,其中,医生1889人,护士(护师)1883人。

体育事业。竞技体育亮点不断,全年全区获得国家级金牌9枚、铜牌5枚;获得省级金牌45枚、银牌36枚、铜牌38枚;获得市级金牌45枚、银牌63枚、铜牌49枚。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100余次,参与人数2.0万人,年末拥有各类健身路径421套。

十、人口、人民生活、社会保障

人口规模。年末全区拥有户籍人口117318户、287757人。人口出生率5.0‰,死亡率5.2‰,自然增长率-0.2‰。女性初婚人数891人,二孩率34.3%。

居民收入。全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078元,比上年增长4.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027元,增长6.7%。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从上年的1.76:1缩小至1.72:1。年末拥有私家车(9座以下)13.5万辆。

就业和再就业。全年全区新增就业岗位14392个,开发保持公益性岗位632个,帮助失业人员、被征地人员和农村劳动力实现再就业9289人,其中,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973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1.6%。

社会保障。年末区属参加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的人数分别为27.2万人、27.7万人、19.8万人、30.7万人和21.5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3.3%、1.2%、1.9%、10.8%和15.3%。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不断发展,年末全区拥有各类福利机构13家,床位4611张,福利企业16家。支出各类救助金6074万元,募集慈善捐款4243万元,纳入低保对象937人,发放低保金1124万元。

十一、生态环境、社会安全

生态环境。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年全区PM2.5平均浓度22微克/立方米,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86.9%。市控以上断面水质达标率保持100%。上级生态环境巡察反馈问题整改销号6项。完成节能减碳绿色化改造项目40个,创建三星级绿色工厂59家,整治高耗低效企业96家、淘汰落后产能58家、“散乱污”210家。“森林镇海”建设持续推进,年末城市绿地面积3055公顷,比上年增长5.7%,绿地率达38.5%;公园绿地面积615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85平方米;绿化覆盖面积3190公顷,绿化覆盖率40.2%。

公共安全。高效精准处置本土及关联疫情,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扎实开展“除险保安”百日攻坚行动,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数比上年下降20%以上。主动稳妥化解房地产领域风险。重拳打击各位违法犯罪行为,刑事、治安、通讯网络诈骗案件立案数分别下降4.8%、11.0%、15.8%。成功防御台风“轩岚诺”“梅花”。捧得“一星平安金鼎”。

说明:

1.本公报所列2022年的各项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行业、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达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4.年末全区按户籍口径统计的总户数和人口数据不包含贵驷街道。年末贵驷街道6113户、13974人。